书城农业林业走出传统农业
2609600000059

第59章 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实践(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扩大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农业和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使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必须适应产业化、市场化的形势,而农业的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的经济技术基础,因此,要实施对传统农业的经济技术改造,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的标准化必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农业标准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潮流和基本趋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领域,全面推行了工业标准化,以后向农业领域延伸。我国的农业标准化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过示范和尝试,但几度搁置,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提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的紧迫任务。农业标准化是由标准化这一概念按行业分类衍生出来的。因此,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要理解标准化。标准化的内涵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标准化指对同类型的产品和工程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并据以投产和建设。狭义的标准化指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即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标准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在现代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简单的表述标准就是要求,就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农业标准化的内涵是指农业生产营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和评价标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就是以农业为对象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活动,即遵循“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农业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这项技术在欧洲、日本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中普遍推行。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和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农业的标准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供求、价格、竞争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农业标准化作为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标准化体现的是市场需求。产品的经济技术标准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对产品使用价值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并代表了一定时期生产经营者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其次,标准反映产品价值或价格经济技术含量。标准指标所反映的商品内在或外在品质特性是商品价值的体现,从而成为确定产品价格或劳务价格的基本依据。第三,标准化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拥有先进标准的产品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产品的标准化将直接加速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生产,可以为生产经营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速农业标准化进程是发展市场农业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标准化将加速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标准化作为工业化的产物伴随社会化大生产而诞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延伸。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各国国民生产必将受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影响及其标准的制约,而产品的经济技术标准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一性、互换性和通用性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保证交易物品质量的同一性和价格的可比性,产品才能进入市场,如果同一类商品没有统一的经济技术标准,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而且会成为市场交易的障碍。市场化的推进总是与标准化的推进密切相关,在国际竞争中西方国家的非关税壁垒首先是以标准化为核心的贸易技术堡垒,要使我们的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市场,必须率先推行农业的标准化,而标准化的本质恰恰适应了市场化的这一要求,成为实现产品市场利润的桥梁。从市场竞争的趋势来看,经济竞争从国内转向国际、由价格竞争发展为以质量为核心的全方位竞争。随着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必须按照市场准入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加速农业标准化的进程。

三、农业标准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从而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形式,但它不排斥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的宏观调控。为了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证社会的总体利益、维护经济运行的市场环境,政府必须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如对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打假除劣等,都需要政府的经济技术干预,这种干预将通过标准和标准化这一重要的经济技术手段来实现。运用经济技术标准实施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运行管理的措施在工业和商业领域较为普遍,在农业领域由于我国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业标准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因此,运用农业标准实施宏观调控的工作才刚起步。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自主权日益扩大,生产的多样性日益增多,技术发展日益加快的形势下,国家实施效益农业、市场农业、现代农业战略的最佳途径就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标准化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先进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管理农业,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产品的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社会化,最终是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需要标准化,农业生产的技术需要标准化,农业生产的装备需要标准化,农业产品的质量需要标准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离不开标准化。因此,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技术基础,而且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全面推行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标准化。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从农产品生产的产前种子选择和相关物质的储备到产中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栽培管理,再到产后的加工、分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诸环节,直止延伸到“餐桌”,都实施了相应的经济技术标准。在农业现代化中,没有技术标准的生产要素无法进入生产领域,没有经济技术标准的管理无法实现生产经营控制,没有产品质量标准的商品无法进入市场,农业标准化成为现代农业的显着特征和重要标志。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的IOS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农产品市场准入中的绿色环保标志,动植物防疫标准WTO/SPS,以及贸易技术堡垒WTO/TBT标志等代表了现代农业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趋势。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经济技术手段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推进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农业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形成生产、加工、流通、市场诸环节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条,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扭转生产与市场脱钩的现象,减少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一、农业标准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一方面满足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直接体现了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这就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

二、农业标准化有利于实现产业链条的衔接和延伸。农业产业化就是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它包括农业生产和经营、加工和销售要素到市场的全过程。产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需要经济技术标准控制生产过程,连接社会协作和市场供求,而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标准,能促进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有机衔接,实现社会化生产各环节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控制。在农业种植、加工、经营的产业链条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需要标准化的种子、标准化的生产作业和田间管理;要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需要生产要素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标准;要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品牌建设,更需要通过标准化来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纽带。

三、农业标准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把农民的增收目的纳入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农民的生产成为讲投入成本、讲价值实现和经济效益的市场化行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提高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培育名牌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熟悉世贸规则推进标准化经营应对入世挑战

中国加入WTO,将使我国的农业在更广阔的领域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农业将迎来对外交流加快,出口环境改善,农产品市场开放带来的良好机遇。但我国农业面临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以及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农业提出的严峻挑战。要抓住这一机遇,应对中国加入WTO对农业的挑战,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认真的学习和理解WTO的经济技术和国际贸易规则,运用世贸规则加速农业生产国际化的步伐。WTO的规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法规,另一类是标准。前者必须适应,后则必须对接。这样,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就成了农业生产经营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世界贸易组织与农产品贸易有关的《农产品协议》、《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WTO/SPS)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三个协议和规则中都规定:农产品国际贸易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IOE)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IP-PC)制定的植物卫生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上述世贸组织所确定的三个关于农产品贸易的协议和规则,不仅是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和要求,也是调解和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依据,还是消除贸易技术堡垒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的技术手段。这就进一步提出了农业标准化推进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这一经济技术手段在推进现代农业和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加速农业标准化的步伐,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推进农业标准化必须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熟悉和掌握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经济技术标准,研究国家农业标准化的经济技术动态,作好农业标准化推广的政策和科普宣传工作。二要完善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的组织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三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规模化经营,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供条件。四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经济技术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提供经济技术基础,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标准与国际接轨。

(根据2002年2月26日《在地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中国加入WTO研讨会上的学习体会》整理)

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影响社会财富的原始积累;农民收入问题已不仅成为经济问题,而且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后,农村经济工作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心。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是平凉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农民增收,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好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又要全方位开辟非农产业和非农就业的渠道和领域;既要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寻求和建立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当前农民收入变化情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