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10几年前,我带领20多名西安、上海、香港大学生到中国西部考察采访的事,通过10多天的接触,让人明显感觉到,香港大学生比内地大学生吃苦能力强,内地孩子虽然家境不如香港孩子,但是却比香港孩子娇弱,怕苦怕累。我们在青藏高原,还遇到一个叫松子的17岁日本女中学生,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艰难的跋涉,而且它是独自一人来中国旅游探险的。我们中国的20多岁的男大学生都比不上这个赢弱的东洋小姑娘。
其实,吃苦也是一种能力,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吃苦能力越强,它的生存空间就越大,所以从小就得让孩子尝些“苦头”,这实在是一种有远见的明智之举。教育无小事,人生处处皆教育。从教育的角度看,孩子们周围的一切事情无论多小,都有教育的意义。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教育促成什么样的人,爸爸的思想有多大,孩子的思想就有多远,所以应该让孩子在酸甜苦辣中成长。为什么说“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呢?因为富人的日子是这样的:要什么有什么,凡是用钱能买到的东西都能得到。而穷人的日子是要什么就没有什么,如果想得到一样东西,必须努力去赚钱,必须经历辛苦,才能得到。
所以,只经历过顺境、而没有经历过沧桑的人,在面对逆境时是无法克服困难的。只有在顺境和逆境交替中成长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变化,并战胜一切。也就是说只有尝过酸甜苦辣的孩子,才会懂得在苦的味道里加点甜的东西,这样味道就好了。
如果你是家境好的家长,请不要忘了让孩子尝尝酸甜苦辣,看看百样人生,给孩子鲜花的同时,记得告诉孩子松树的精神品格。如果你是一般家境的父母,也不要忘了给孩子品尝苦辣酸甜,在给孩子美好愿望的同时,要记得磨练孩子的坚强独立性格。
人的一生充满坎坷,未来的日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家无法预料。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人生,是健康的?是成功的?是倒霉的?谁也不知道。所以呢,为了孩子的明天活得更好,今天就必须让孩子在酸、甜、苦、辣中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经过多种环境造就的孩子,长大后肯定是出色的,一定会成为社会上最棒的人!
要适度鼓励孩子冒险
我是在不断的冒险伴陪下成长起来的,想一想,如果没有冒险的三次出逃,只读6年书的东子何以走到今天。
冒险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面对生命中各个阶段不同的挑战的勇气。只有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才会积极进取,才会勇往直前。在生活中,一个敢于冒险的人,肯定是自信、自强的人,他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当然也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有信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走远,而一个拥有冒险精神和自信的人,却能走遍天涯海角。
我国家庭教育有很深的家长式教育传统,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训导。具体表现在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的不同教育,都有过度保护的倾向。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来高的台阶上跃上跌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原因是什么呢?玩滑板需要技巧,而中国人玩具有技巧性的游戏向来是不在话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同样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玩这些冒险的游戏的很少呢?追本溯源,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中国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让孩子获取胆量不值得,保险系数低。家长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使他们本来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因而有理由后退。
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的缺陷,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当然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这里有一个界限问题。但鼓励孩子有一定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却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
成功与冒险成正比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敢想,敢做,敢于冒险的结果。
成功离不开冒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敢冒险,因为社会还未完全形成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枪打出头鸟”,冒险成功了遭人嫉妒,失败了会遭人耻笑,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不经过无数次的冒险,人类是不可能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进化到今日能够坐在空调房子里,品尝咖啡的现代文明的。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做什么事都过分小心的人,成不了大器。在人生旅途中若不敢为事业而冒险,绝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经商也是同样如此。
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垦……人类的一系列发现,创造和社会变革,皆始于冒险。
一个人整天生活在别人的荫蔽之下,就必然限制自己的长远发展。龙虾把自己的硬壳蜕掉,目的是让自己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不愿冒险,就只能把时间花在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就只能做一只永世不能抬头的寄居蟹,而这样是无论如何也难令自己成长得更加强壮的。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给孩子鼓励让他自信
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是非常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告诉他们你是很强大的、你是有力量的,你可以做到一些事情。应该尊重孩子,不是要让孩子按照我们给他们规定的模子去做,而是把他们看作我们平等的人去看待。
爸爸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要鼓励你的孩子对明智冒险感到轻松愉快,这需要你在他尝试新事物时支持他,即使你明知道行不通。此外,还需要赞赏他的尝试,即使他没有成功。
成功者是那些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那些东西其他人一般不愿或不能尝试。在他迈出第一步之前,帮助他考虑整个情况。信念是重要的,但是成功依赖于计划。当他有一个冒险计划时,你应该问他:哪种情况会出错?他为了防止这些可能情况的发生做了什么准备?当计划失败时,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是什么?有时,你觉得简单的事对孩子来说就是冒险。有时,你觉得危险的事,他做起来却轻松自如。如果你让他告诉你,他决定采取的每一个步骤,他就会让你更放心。
鼓励冒险,但决不等于提倡蛮干。对于成功者而言,冒风险的前提是明了胜算的大小。作出冒险的决策之前,不要问自己能够赢多少,而应该问自己输得起多少。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就盲目冒险,那人的胆量大,赌注下得越多,损失也就越大,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盲目等待就等于放弃成功机会,不要以为成功的机会已被别人抢光了,只要你学会适度冒险,善于思考,成功就不仅仅是你梦中的事了!
方法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世纪前,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我们也可以把这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作为爸爸,不可轻易问孩子:“你能行吗?”或者说“这事你做不来的,还是等长大再说吧。”这样的语言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孩子兴致勃勃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做的事情,除了确保安全之外,就是对孩子放手,给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我常常有意识地为女儿依依创造独立的机会,乃至于很多时候的“放手”被朋友说成“冒险”。正如依依在新作《范姜国一的初中》里写的那篇《火车的旅程》,她在文中写道:
爸爸为了锻炼和培养我的独立能力,在我7岁、8岁和10岁时,分别给我提供了独自乘坐公交车、长途汽车和飞机的机会。10岁之后,我独自乘坐火车的计划也搬上了议程。
2009年的清明节,爸爸因为工作太忙而不能回老家祭祖,于是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也因此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体验。
4月2日上午,我乘坐275路公交车,来到长春火车站,随人流涌入检票口,伴随着检票员的一剪下去,我独自乘坐火车的旅程就此开始了……
本来计划我一个人往返,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在去奶奶家的火车上,我遇到了也要回家祭祖的七大爷。这样独自乘火车回家的计划就泡汤了,无奈,只好期待回程之旅了。
圆满完成了第二天的祭拜活动后,按计划清明当日(4月4日)我将独自返回长春。
可当天清晨,我还在梦乡里遨游时,隐约听见奶奶对七大爷说:“景才呀(七大爷的名字),我实在不放心,那火车站人那么多,啥人都有,万一出点啥事儿呢!要不你把她送到火车站吧。”听了这一番话,我忽然明白了过来,这好像是在说我?
“不用送!”朦胧中我喊道。“你一个小姑娘能行么?”七大爷问我,我有点不服气的说“小姑娘怎么了?再说我也不小了!”“好!小孩子,有志气!”七大爷这边称赞着我,而那边的奶奶不高兴了,好像很不愿意我独自回家,生怕我遇到危险,可我还是坚持自己回去。
早饭后,五大爷和五娘等亲友得知我要独自回长春,也都不放心的说,还是让人送上火车吧。最后,在爸爸的“遥控”支持下,我成功的说服了奶奶等众多“反对派”,同意我独自回家。
从奶奶家所在的村子到县城要经过一段土路、砖路和柏油路,将近20公里,不下雨时,每天都有班车往返。时渐中午,在奶奶、五娘等亲友的叮咛嘱咐中,我在村口登上了乡间大客车,一路颠簸来到了第一站——扶余县城。
从汽车站一路打听,我终于找到了火车站。虽车站不大,但人却不少,熙熙攘攘的,我在大厅里观望了一圈后,排在了购票的队伍中,很快拿到了平生第一张自己购得的火车票——K704次。这是由哈尔滨始发终到青岛的一趟旅客列车,13:02到达扶余站,三分钟后发车。
刚看完票面,就听见车站工作人员说:“开往青岛的K704列车开始检票了。”
通过检票口,来到了第一站台。脚还没站稳,列车轰隆隆地驶过来了,我从第12车厢登上了这趟列车。因为扶余车站是一个比较小的站,所以很多的车都不是扶余站始发的,于是我买的车票是无座的,为了不让旅途过于劳累,上车后我急忙去找座位。幸好我携带的物品不是很多,这使我轻松的从第12车厢走到了17车厢,嘿嘿,终于找到座了。
火车开动了,我翻开随身携带的《读者》,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在火车上看书还真累,才看了一会,眼睛就酸了,所以我放下书,开始听人们聊天。和我邻座的人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姐姐,听她的话好像是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她抱怨现在工作不好找,找了一大圈都没有合适的,以前只在电视里听说过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次我可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时光随火车的疾驰而流逝,时间随风的吹拂而匆匆流走,直到听见广播中甜美的女声报站:“长春火车站就要到了,请在这站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下车,并检查自己的随身物品,以免遗失。”这时,才想起:我到家了。
在长春下车的旅客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从南出口出站,而我和少数几人从北出口出了火车站,然后乘坐243路公交车回家。
直到我风尘仆仆地推开家门家,我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一路的考验实在是太多了,创造了我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不说,这次体验使我真的长大了许多!
孩子从需要被照顾和保护,到自己独立生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爸爸的一定要克服“爱心”,不过多照顾和保护孩子,而是有意识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做,去想,去努力,才能使孩子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念,并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让孩子接受“冒险锻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在困难面前,冷静地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人生的旅途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挫折和苦难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因此,爸爸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冒险锻炼”,即创造环境对孩子进行磨练意志品质的锻炼,让孩子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便能迅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要孩子于困境中自救
作为爸爸,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意想不到的灾难?遇险时如何自救?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课。防灾自救教育要从娃娃做起。这样做,不仅是为培养孩子的逃生自救能力,也利于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对孩子进行防火灾教育时,要传授孩子逃生技能,但并不主张孩子参加救火活动,不鼓励孩子充当救火小英雄,而只是教育他们在遇到火灾时,呼喊报警,在自己逃生时,也呼唤起别人逃生。教他们若干自救手段,借以减少火灾伤亡。
防灾环境也是很重要的。要告诉孩子多注意电台、电视台经常宣传的防灾自救知识。乘坐大型公共汽车,车上有紧急疏散门,注有“太平门”字样;乘坐电梯,有事故按钮,注有“火灾时请勿搭乘”字样。所有这些对孩子们,都能起到提高防灾意识的作用。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朋友说,她到亲戚家做客,突然听到外边一阵嘈杂声,还伴有孩子的呼救声,赶忙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邻家的主人因急事出门,忘记关掉厨房间正在做饭的煤气灶,留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儿在家。当厨房的煤气灶起火后,女孩见后吓得蹲在地上只知道哭泣,不知所措。多亏有个小伙伴上门来玩耍,发现情况后,呼人前来救火,虽然没有酿成事故,但想想后果却让人十分后怕。
据2008年4月4日《江南都市报》报道:一天下午放学后,南钢某小学的两名8岁男孩在校门口碰到了一名陌生妇女,对方说给他们每人50元钱,并给两人买了许多好吃的零食,还带他们去玩。于是,两人就跟着那位妇女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江西氨厂附近。次日,孩子父母的一位朋友在氨厂意外看到了这两个男孩和那个妇女在一起,于是赶紧通知了家长。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很快抓获了这名涉嫌拐卖儿童的妇女。
据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首位原因。有权威人士称,约80%的非正常死亡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告诉孩子学会识别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