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05

第5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老师(5)

平时家长应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应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策略。如:有的罪犯装作认识你,叫出你的名字(其实他可能是看到了,绣在孩子衣服上的名字,或跟踪你时听到有人这么称呼过);有的罪犯嫌疑人自称是消防人员,编造你家房子着火的紧急情况等等。家长应告诉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他带走。

方法二:告诉孩子不要只关注陌生人

家长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什么是陌生人?孩子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若让孩子画出陌生人的面孔,一般他都会画出一个可怕的面孔。其实,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据有关方面调查,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儿童认识的人。家长应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外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方法三:告诉孩子要学会大声呼叫

小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声呼喊:“救命!他不是我的爸爸!”骑自行车的孩子可以利用自行车为掩护物,让罪犯难以将你劫持走,同时大声呼救,这样会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和警惕,争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方法四:告诉孩子能帮你的人很多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仅此还不够。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孩子就不会求助于任何人。还应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求助,多一个机遇就多了一个希望。

女儿依依4岁半的时候,有过一次“遇险”求助的经历。

那天我带她在长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重庆路游玩。刚走出几步,女儿在一个卖雪糕的小摊前止住了脚步,我一看她的眼神就明白,她想买雪糕。本来要给她买的,可是一看那个小摊以及摊主的卫生状况太差了,于是就打消了掏钱的念头。“等会儿,到前面再买。”我拽着女儿的手要走。女儿却甩开了我的手,嘟着嘴不高兴了。这时摊主也不停地怂恿着,女儿更是不肯迈动脚步了。

女儿向来都是讲理的,我想和她讲明事理,她肯定会乖乖跟我走的。于是,我小声对她说:“这里的雪糕不干净,咱到别处买。”没想到,这次她却来了个不讲理,非要在这买不可。我只好向她下最后的通牒:“你要不走,我可走了。”见她没有理睬我,我就真的向前走去。一来,根据我对孩子一贯的教育方针,遇到这样的事情,决不向她妥协;二来,我也想测试一下她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所以我装作很生气地样子,大踏步地走着。

走出几步之后,我回头看了看,见她赌气似的站在原地没动。再走几步回头再看,她依然在原地不动。看来她还真的和我叫上劲了,于是我就继续朝前走。因为我知道,女儿的眼睛是一直在盯着我的后背的。

大约走出了100米了,再回头看,只能勉强看到女儿小小的身影,已经看不清她的表情了。我只好停止了脚步,盘算着给她时间,让她想通了再跟上来。可是,就在我一走神的瞬间,再望向女儿站着的地方,孩子的身影竟不见了。我心里一慌,赶紧疾步往回走。

在距离那个摊点有20米的地方,我听到了女儿的哭泣声:“爸爸,爸爸……”寻声找去,看到雪糕摊点旁的一家药店里,几个穿白大褂的营业员正围着女儿一边安慰一边问:“小姑娘怎么了?”就听女儿大哭着说:“我把爸爸丢了!”有两个营业员忍不住笑了,一个营业员用纸擦着女儿脸上的泪,问她:“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女儿只是哭,不再说话。“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爸爸、妈妈的手机号呢?”女儿终于说出了一个电话号码。一个营业员急速走到电话机旁,刚要拨号。我三步并做两步跨进了屋,依依不顾一切地扑到我怀里……

方法五:让孩子尽情倾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要经常进行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有所不满,家长不要简单地说,不许说某人坏话,而要和孩子一起予以分析,这样孩子才能畅所欲言。一旦他遇到不惬意的事,或有人搔扰了他,孩子能够向他所信赖的人尽情地倾诉。孩子知道有人时刻在关心着他,就能减轻心理压力,减轻心理伤害,并能及时让坏人得到应得的惩治。

方法六:在游戏、演练中增强孩子的自护自救本领

仅跟孩子讲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说了当时可能记住了,过后一会儿就忘记。惟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径是通过角色游戏和演练。经过多次演练就能逐渐掌握要领。在家庭游戏中,爸爸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向孩子提出问题,测试他们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要演练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保持通讯联络的内容。

爸爸教孩子学会自救,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能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下面介绍一些应急对策教育方法。

1、告诉孩子在公共场所与大人走散了,用三条方法自救:如果失散的地方离家很近,可以自己走回家,然后在家门口等着大人回家,不要乱跑;第二条是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自己与家人走散了,应当去找穿制服的警卫人员,求得他们的帮助;第三条就是呆在走散的地方,家长肯定会去找你。

2、告诫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要先问清楚敲门的人是谁。即使那人说是父母叫来接孩子的,也不要开门。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或邻居说:有陌生人在按门铃,请他们赶快来。

3、教孩子在步行回家途中,如果有人可能在跟踪自己,要跑向人多的地方,例如商店、繁华十字路口。不要随便看见一幢房子就跑进去,也不要走偏僻的小巷。如果知道这个时间家里没有人,暂时不要回家,可到有人的邻居家里。

4、如果遇到失火,应当首先打火警电话,然后打开窗户大声呼喊“失火了,着火了”,以引起邻居或过路人的注意;再将毛巾打湿捂住鼻口,并尽量蹲下来贴近地板,等消防队员来解救。如果发现卧室门口发热,那表示火就在门外,开门会很危险,可用湿布挡住大门或不停用水浇门,以将火隔在门外,争取更多的营救时间。

5、帮助孩子记住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要能确切地说出自己住在位置。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并记住火警(119)、急救(120)、巡警(110)这些紧急电话号码,使孩子在遇到危险时,知道如何使用电话挽救生命。

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我们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去冒险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醒他们注意身边潜藏的危险,教会他们于危险中自救的常识,使孩子安全、顺利地健康成长。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他们中很多人养成了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弱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克服以上缺点,家长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他们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我们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因此,在家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爸爸,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最终达到对孩子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如今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与孩子的幸福感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

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一类孩子因为父母不让买玩具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类孩子却很快从另一种玩具中找到快乐。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很快能从痛苦中看到光明。

爸爸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孩子的认知。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爸爸,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给予种种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乐观处世为人。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如果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的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方法二:进行体能上的磨练,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例如,冬季来临时,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练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孩子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孩子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

方法三:通过批评、忽视等方式,使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现在的一些孩子聪明伶俐,但由于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以致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们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这些孩子做主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方法四:利用现实生活,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和抗挫能力,父母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所以中国幼儿应该从3岁开始,家长必须要求幼儿晚上独立睡眠,要求幼儿自己吃饭、入厕、穿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同时、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教养态度也应一致,每天进行反复练习,反复提示,严格要求。

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排除这些自然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地成熟起来,提高了独立处事的能力。

方法五:有意设计障碍,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人生中遇到困难,挫折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可为什么还要有意地制造困难呢?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总是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的。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家长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家长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怎样才能拿到物品。

爸爸在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游戏中,有意地设置困难障碍,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应学习日本、朝鲜、法国家长们,千方百计地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精神:带孩子登山、野营、让孩子自己动手捡柴火、定期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生活自理独立的本领,培养挑战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

方法六:鼓励克服困难,培养孩子抗挫折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善教子者,教于孩提。”从依依呀呀学语开始,我对她就不娇惯、不纵容,尽管我从心里疼她,爱她,但是该“狠”的时候,我决不“心慈手软”。尤其在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方面,我是“狠心”到底。

依依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没少摔跤。每次摔倒了,孩子难免要大声哭叫。我分析孩子哭叫的原因,第一当然是因为摔疼了,第二则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来扶自己。所以,只要确定孩子摔得没有什么大碍,我一般不会去扶她。我对依依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总是要别人来帮你。其实,孩子趴在地上大哭的时候,我也很心疼,恨不得马上跑过去抱起她,把她搂在怀里哄一哄。但是,我总是克制住自己,在孩子哭的时候,把头扭到一边装作没听见。依依哭上几声,看到爸爸没有过来扶自己的意思,就会自己爬起来。

记得有一次,依依跑着跑着,一下子被一块石子绊倒了,大概是太疼了,她趴在地上放声大哭。我想过去扶她,但是想了想,还是把心狠下来。只是走到依依跟前,蹲下来鼓励她:“宝宝,自己爬起来,好吗?你真坚强!”依依终于自己爬起来了,我仔细一看,孩子的膝盖被石子磕破了,血珠渗了出来。那一刻,我的心很痛。不过,看到依依脸上的坚毅表情,我觉得自己的狠心很值得。相信,这件事让依依承受挫折的心更坚强了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朋友说我对孩子太狠了。人家做父母的是想办法为孩子开辟坦途,铲除荆棘,而我却在孩子的脚下挖坑,设置障碍,天下难找我这样的爸爸。可是,看看依依一天比一天坚强、自立和豁达,我觉得自己这“坑”挖得很值!

当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要有个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