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36

第36章 “好爸爸”是孩子力量的源泉(1)

“好爸爸”给孩子自信心理

比尔·盖茨是全球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就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世界的首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公司后,给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你们从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尽管我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的孩子,可你们总是会对我说:孩子你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差,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正是你们阳光般的鼓励,使我拥有了强胜的自信心做动力,让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成功,走向人生的辉煌!”

看到这一段话后,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位爸爸。

他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比尔·盖茨的爸爸恰恰相反,常常会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和别的孩子的优秀之处相比,以为这样能使自己的孩子努力的去赶超。

你们班上的某位同学每次考试都比你好,所有的功课都很优异,成绩一直在全班是名列前茅。而你的成绩从未赶上过他,你知道为什么吗?人家放了学后回家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就看书。

而你放了学先钻进网吧;去玩玩游戏。回家后刚摊开作业本还没写上几个字呢,一听到周杰伦的声音出现在电视上,马上把笔往桌子上一扔,跑到电视机前又是唱又是跳,将作业和书抛到脑后。就你目前的成绩和学习态度跟人家是差着远呢。

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这就是中国式的对比法。

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或是不足,比别的孩子的长处或优点,甭说建立自信了,孩子不自卑就不错了。

这样的对比教育方法是不妥的,长此以往用此法,不但不会激发孩子奋起直追,反而会产生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比别的孩子差,没有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不要拿两者作比较,更不要让孩子有自卑的心理。要善于去发现你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自信,成就自己的人生。并且要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自信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面对人生不同阶段挑战的勇气。只有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才会积极进取,才会勇往直前。

在生活中,一个自信的人,肯定是自强的人,他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当然也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有信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却能走遍天涯海角。

在我们周围生活中,不难发现,那些自信心强的人,能抓住机遇,充满自信心地去迎接挑战,想方设法获得成功,而那些自信心弱的人,往往是退却顺从,成为生活中的弱者。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他们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自信是孩子成才的必备心理素质。要使孩子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告诉孩子“你很棒”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很重要,父母眼里肯定、和善的神情,会让孩子感到信心十足。试想,如果连父母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行,孩子又到哪里去找信心呢?

自我的依依能够独立做事那天起,我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宝宝真棒!”

而且我常常对孩子说:“爸爸相信你能行!”

所以,依依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说:“放心吧,我能行!”或者当别人要帮她的时候,很干脆地拒绝:“我自己可以的!”脸上是很坚定的自信表情。

很少听她说:“我不行”,“我不敢”,“我不会”等消极的话。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着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着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

方法二: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信心

自信源于积极的心里暗示,自卑源于消极的心理暗示。

人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当孩子做事失败了,我们要告诉孩子,失败是正常的,不要泄气,要充满信心重新开始。孩子会在我们的鼓励中很快树立信心,会记住:失败一次,不等于永远失败。

依依初跳级的时候,期中考试英语只考了47分。孩子哭着回家,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我没有半句批评的话,相反我拍着依依的肩膀“表扬”她:“宝宝,你考了47分已经很不错了。这说明这47分的知识你全掌握了!想一想,和你们班同学相比,你比他们少两三岁,而且少读了一年书,他们考80分、90分,你考47分,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啊。再说了,爸爸和你这么大的时候,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呢,你可比我小时候优秀多了!”依依终于破涕为笑。

而且在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中,孩子的英语一举考了97分。

要想让孩子自信,作为爸爸首先要自信。很难想象一个不自信的爸爸,会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有一次,我和妻子带依依到沈阳的五里河公园玩耍,这时女儿看到几个小朋友在几种大型体育攀爬器械上玩得高兴,女儿看到别人玩,自己也要上去,可是妻子不放心,劝说女儿玩一些简单的、安全系数高的器材。女儿向我求援,我劝说妻子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为了安慰妻子并鼓励女儿,我也身先士卒,同女儿一起攀爬起来。我迅速爬了上去,完成了动作又下来了,然而女儿上去以后却害怕了,不敢往前爬,说:“爸爸,快抱我下去。”

我考察了一下周边情况,确定安全没问题就回答:“下来干什么?没事儿,往前爬!”在我的鼓励下,女儿最终战胜了困难。

我经常给女儿依依讲,我这个小学毕业的爸爸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孩子通过我的艰辛成长历程,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爸爸的力量,所以她做事如我一样,充满自信,从不轻言放弃。

一个男人不自信,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男子汉,一个爸爸不自信,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也不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只能使孩子更加不自信,而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将一事无成。

方法三:自信是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的成功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信。

是自信激励他们走向了成功。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韩寒。无论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F1方程式赛车上,他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所以,他写出了《三重门》、《长安乱》等畅销书,并坐上了2007年度车手总冠军的宝座。

自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成就动机,激励自己去发挥特长,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自信是对自己正确评价后,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坚定的自我信任感,它可以激励人们为自己选择一些,难走但又是必经的人生之“路”,并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在奋斗过程中,自信激励着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古希腊着名演说家戴蒙斯·赛因斯,成功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严重的口吃,而且呼吸困难,声音微弱。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希腊非常崇尚雄辩术,他立志要当一名雄辩家,并相信自己能成功,于是他刻苦训练,把石头含在嘴里练,把自己关在地下室练,虚心向名人学习。他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为了雄辩之父。

这说明了自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信心是人成功的坚实的力量源泉。

有自信心的人,既不自卑,也不自负,能正确认识自己。在恰当地评价自己的知识、能力、品德、性格等内在因素的前提下,相信自己各方面都有可取之处,相信自己能弥补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够看到自己各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和发挥。

达尔文小时侯学习不好,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可是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坚定地朝着他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不辞劳苦地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生物和地质方面的资料,后来又经过二十年的分析、综合和写作,终于写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着作《物种起源》。

这说明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潜能,只要相信自己,努力奋斗,将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就会获得成功。

“好爸爸”给孩子乐观性格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沙海连天的沙漠中,两个人在艰难的跋涉中,见到剩下的半瓶水,悲观者说,“哎,只剩半瓶水了”;而乐观者则说,“呵,还有半瓶水呢!”最后,悲观者永远留在了沙漠,而乐观者却走出了沙漠。

我曾两次率队穿越沙漠,对此有真切地体验。

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悲观者永远只能看到失望,而乐观者则能看到希望。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一个人如果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幸福。也就是说,心态决定成功。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有一位爸爸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爸爸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爸爸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他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心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要有乐观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年纪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很忧郁,怕生人,怕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或幼儿园,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的身影;在家里,很少与父母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

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各方面不够优秀,别的孩子拥有的种种长处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生活中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那些受老师、家长喜欢的孩子来享受的。

这类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可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比如说,这会儿下雨了,就要引导孩子说“下雨了。”而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就算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把这种话说给孩子听,情况就大不一样!“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的滋润。”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爸爸首先必须有乐观的思维方式。

爸爸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当孩子遇到不利事情而悲观时,爸爸应带领孩子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并让孩子真正明白其中存在的错误。

爸爸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爸爸对孩子的批评应该恰如其分,不应把偶尔几次错误夸大成永久性的过失。父母应该具体指出孩子的错误及犯错误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错误是可以改变的,并知道从何处着手改变。

孩子的乐观性格首先来源于家庭和谐,来源于父母,特别是爸爸的乐观自信、幽默豁达。爸爸不仅自身要乐观,而且能够切实地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并战胜他们面临的困难,将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给孩子。

这样,即使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碰到困难挫折,他也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具备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难并实现既定的目标。因为爸爸的教育已使他相信一切东西的美好。一个对自己的童年有幸福与温馨回忆的人,胸中会永远溢着幸福。

爸爸不要随意向孩子宣泄种种不满和沮丧的情绪,更不要随意流露茫然悲观之态。家庭成员都应注意情趣的陶冶和幽默感的培养。夫妻间应当互敬互爱,遇事商量,不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

爸爸应经常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做孩子的大朋友,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要求,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讲道理,谈问题。

在平等交流的气氛中,让孩子逐渐懂得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绝对不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验到忧伤、惊恐、冷漠、愁苦等否定情绪,而应该有意识地让他经常看到你的笑脸,这样才有利于使孩子形成昂扬乐观的心境。

方法二:乐观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乐观和自信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影相随。面对困难,乐观就像一副盔甲,抵挡它的进攻和侵蚀;面对困难,自信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心锁勇敢前进。

作为爸爸,应持有这样的认识——我的孩子是有巨大潜能的。

对孩子的管理也应比较放手,让他去对各种事情进行尝试,而且要经常对孩子说:“孩子,你行!”“你去试试吧!”

儿童有一个特点,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别人的评价为准的。如果他经常听到家长说:“你行!”他就自然会产生“我行”的感觉,就会对自己有信心。家长相信孩子,孩子就会相信自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变得乐观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