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37

第37章 “好爸爸”是孩子力量的源泉(2)

某个孩子可能因为错过了他喜欢的动画节目,而整个晚上都不高兴;另一个孩子兴趣较广泛,看不成动画节目,他就会改为看书或玩游戏,也同样自得其乐。

乐观是孩子拥有的最大魅力,它远比聪明漂亮更重要。身为爸爸的你要经常讲些,快乐而幽默的事情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慢慢的,他会知道如何去制造和珍惜快乐。

一个乐观的孩子,此会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而要孩子做一个乐观的人,首先要有乐观的爸爸,也就是说我们自身要具备乐观的性格品质。

试想,孩子每天面对一对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悲观失望的爸爸,他又怎么会乐观呢?

而且因为孩子和自己朝夕相处,我们的许多观念、行为会不知不觉影响孩子,我们的忧郁情绪自然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快乐、乐观,首先我们要做乐观自信的家长。

方法三:有快乐的爸爸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基于这一点,多年来作为爸爸,我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快。认识我女儿的人都说,这孩子很幽默。我想,除了得益于我的遗传,还有平日里我们快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无论生活中有怎样的烦心事,我都力求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快来。

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批评考试没考好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怎么会有自信?又怎么会开心呢?

批评孩子要用积极的态度,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之后,还要帮助孩子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而且还要鼓励孩子以后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且对以后充满自信。

我对依依一向以鼓励为主,在她偷偷花掉了储蓄罐里的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指出她的错误所在之后,表扬她能够积极承认错误,相信她今后也能知错改错,不再犯类似错误。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不能避免不如意,那就要学会豁达面对不如意。做家长的不能时时给孩子快乐,就要让孩子学会消除不快的情绪,自己制造快乐。

我时常出差外地,依依难免想我。一次我提出带她到我工作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依依听了欢呼雀跃。可是当想到就要离开妈妈,她又有些不舍,就要动身的那几天,孩子的情绪很低落。我对依依说:“为什么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呢?想想就要和爸爸在一起了,是不是很开心?再想想,时间不会太长又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是不是依旧很开心?”依依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雀跃着跟我走了。

现在,依依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尽量豁达对待,多想好的方面,所以情绪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保持乐观的情绪很重要,孩子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各种活动,如某项活动与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孩子就感到十分有兴趣、很乐意参加,反之则会引起孩子的厌恶和拒绝。孩子是否快乐还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方式,快乐的儿童总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情绪表现平和易忍让,而忧郁、忿怒的儿童,则经常独处并且具有攻击性。所以,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很看重依依的快乐情绪体验,无论带她做什么,我都要问她:“你高兴吗?”并常常把自己的快乐情绪体验告诉依依,让孩子更真切地体味快乐情绪。

孩子能够拥有乐观的性格,快乐地生活是一种能力,而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是家长的义务。否则即便培养出了硕士、博士,也难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当孩子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时,他的未来就会都充满灿烂的阳光。乐观豁达也是孩子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作为爸爸,应当知道乐观的孩子,一定会比悲观的孩子更易成功。

乐观向上,过好每一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乐观向上,过好每一天,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美好;乐观向上,对待每一天,我们的生命才会更辉煌。

给孩子乐观的性格,就等于为他买了一份终生的精神保险。

“好爸爸”给孩子坚强坚毅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母教”的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他们中很多人养成了任性、脆弱、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弱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克服以上缺点,如果不对他们加紧进行“父教”,不及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坚毅的品格,他们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为了克服孩子脆弱、柔弱的弱点,作为爸爸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也就是说,应该适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他们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况且,孩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都能解决。

我们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因此,在家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不过,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爸爸,我认为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最终达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其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强自立。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

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要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挫折、战胜挫折的本领。由此,形成孩子坚强、坚毅的品格。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如果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

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的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善教子者,教于孩提”,从依依呀呀学语开始,我对她就不娇惯、不纵容,尽管我从心里疼她,爱她,但是该“狠”的时候,我决不“心慈手软”。尤其在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坚强品质方面。

依依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没少摔跤。每次摔倒了,孩子难免要大声哭叫。我分析孩子哭叫的原因,第一当然是因为摔疼了,第二则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来扶自己。所以,只要确定孩子摔得没有什么大碍,我一般不会去扶她。我对依依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总是要别人来帮你。

其实,孩子趴在地上大哭的时候,我也很心疼,恨不得马上跑过去抱起她,把她搂在怀里哄一哄。但是,我总是克制住自己,在孩子哭的时候,把头扭到一边装作没听见。依依哭上几声,看到爸爸没有过来扶自己的意思,就会自己爬起来。

所以,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方法二:进行体能上的磨练,以铸造坚强的意志

例如,冬季来临时,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练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幼儿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

依依第一次跳级后,学校要举行运动会,孩子在班级里无论是年龄,还是个头都是最小的,明摆着无论她参加什么比赛项目,都很难取胜。可是依依的参与意识很强,极力要求参加运动会。

于是,尽管我心里很清楚,参加比赛的结果99%是失败,对依依势必是一个打击,但是我还是积极支持她,并私下做了依依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依依得到了参加运动会的机会,代表班级参加立定跳远和60米速算两个项目的比赛。

结果可想而知,在那些比自己高一头的选手当中,依依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难以取胜。一场比赛下来,孩子眼里含着眼泪;两场比赛结束后,看着别人上台领奖,她终于哭了起来。

回到家,依依扑到我怀里掉眼泪。我摸着她的头说:“爸爸看到了你在运动场上的表现,虽然你的成绩没有别人好,但是在爸爸看来,你就是最棒的!只要有不怕输的精神,将来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你!”

在我的安慰下,依依破涕为笑。这次“获得”的失败,既对孩子体能进行了磨练,由培养了她的坚强意志,这也是孩子收获的财富,也是我期望孩子得到的东西。

方法三:利用现实生活,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值得借鉴的。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所以东子认为,我们的孩子应该从3岁开始,就让其锻炼晚上独立睡眠,并学会自己吃饭、入厕、穿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同时,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教养态度也应一致,每天进行反复练习,反复提示,严格要求。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亲要教会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排除这些自然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地成熟起来,提高独立处事的能力。

方法四:鼓励克服困难,培养坚强坚毅的品质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

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

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稳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

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在我还没有做父亲的时候就想:等将来我有了孩子,我要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不要向我一样受那么多苦难。我是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和艰难的磨砺,才养成了坚韧的性格,才有了今天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后来有了依依,在对她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我懂得了“一帆风顺”只是存在于人们的美好祝愿之中,人的一生怎么会没有波折呢?成长过程中,在父母亲人的庇护下,孩子可以无忧无虑远离风雨,可当他也成为成年人,也要踏上社会独立面对人生的时候,困难和挫折是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的。

幼时的“完美生活”会使孩子的心理脆弱,没有一点抵抗能力。在未来的复杂、艰苦的情况下,他会无所适从,一旦遇到挫折会让孩子难以应付,甚至被击垮。

而生活的艰难正是孩子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也是成长必须的营养。如果真的是想孩子好,就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艰辛,历练他的意志。让孩子独立思考,正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人世间的苦和甜让孩子自己去品尝吧!

人家做父母的是想办法为孩子开辟坦途,铲除荆棘,而我却在孩子的脚下挖坑,设置障碍,天下难找我这样的父亲。可是,看看依依一天比一天坚强、自立和豁达,我觉得自己这“坑”挖得很值!

当然,为孩子设置“障碍”一定要适度,不可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遭受打击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否则孩子会在打击面前失去自信,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我深知作为爸爸,我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更不能保证孩子一生都不经历一点风雨,现在对孩子“狠”一点,将来孩子就会少受一点来自心灵的折磨。所以,爱孩子,要爱的理智。

如果你是家境好的家长,请不要忘了让孩子尝尝酸甜苦辣,看看百样人生,给孩子鲜花的同时,记得告诉孩子松树的精神品格。如果你是一般家境的父母,也不要忘了给孩子品尝苦辣酸甜,在给孩子美好愿望的同时,要记得磨练孩子的坚强独立性格。

具有坚强坚毅品格的人,定能潇洒行走于世。

“好爸爸”给孩子勇敢果断

近些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这样报道:孩子要考大学了,不知道报什么志愿;上了大学,生活却不能自理;大学毕业了,还要年迈的父母陪同去找工作;进单位工作了,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应付突发事件,遇事总是犹豫不决。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事不果断的性格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很可能是受周围环境及周围人影响的结果。所以,要做一个好爸爸,就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果断,用自己的果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提出来的要求,该满足的满足,不该满足的,要态度坚决地拒绝,向孩子讲明原因。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决定意识,有益于孩子的性格发展,爸爸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褒奖孩子的果断精神和行为,批评孩子的畏缩和疑虑行为。有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的就让他自己决定,以免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要暴露在孩子面前,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谁对谁错,久而久之形成性格上的游移不定。父母不要对孩子采取吓唬手段,这样孩子往往胆小怕事,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是形成孩子“犹豫状态”的重要因素。

有时,一个果断的决定可以拯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巨头”之一的丘吉尔,是一位倍受人民爱戴的伟人。在丘吉尔还是海军大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丘吉尔在首相迟迟不发出进攻指令的情况下,果断地对部下发出进攻的命令,结果把德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即便是在小事上,果断的决策也能显示一个人的领导才能。丘吉尔就是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坐上了首相宝座,打败了法西斯德国。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果断。如果不果断,工厂将会停产,生意将会破产,军人就会失去疆场,病人将会死在手术台上……

我们身边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相信我们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拥有不果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