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34

第34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榜样(7)

如果家长在家自由自在的看武打,言情录象片,叫孩子闭门读书,孩子能读下去吗?如果家长沉醉于打麻将,搞赌博,而叫孩子去好好学习,孩子又怎能学得进去呢?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正所谓:正衣先正冠,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孩子,就要管好自己,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方法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马路上,一个年轻的爸爸领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儿子。儿子买了一根冰棒,顺手将冰棒纸扔在了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年轻的爸爸马上停下脚步,弯下身子,拾起了冰棒纸,儿子回头看了看爸爸,没作声。爸爸手拿着冰棒纸一直往前走,“爸爸,你捡冰棒纸做什么?”儿子不解地问。爸爸不作声,继续往前走,走了好一段儿路,终于看到了个果皮箱,爸爸从容地将冰棒纸塞了进去,然后他看着幼小的儿子,儿子忽闪着大眼睛说:“爸爸,我知道了,下次我要把冰棒纸扔到果皮箱里。”“对了,不但是冰棒纸,还有废纸、果皮等垃圾都不能随地乱扔,不但污染环境,还容易被人不心踩到了摔倒。”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信服地点了点头。

社会公德,人人遵守。在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的今天,作为爸爸,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呢?孩子就象一卷洁白的锦缎,就看我们作家长的是要“锦上添花”还是“听之任之”,如果“听之任之”,那这块白锦就可能“胡乱涂鸦”而“污浊不堪”;如果想“锦上添花”,那爸爸就要以身作则。所以,爸爸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培养“知荣明耻”的下一代,就要从我作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孩子的榜样。“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试想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的人,又何以担负起教育培养我们的下一代的重任呢?

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做什么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我们做出了率直的榜样,我们的孩子就会诚实;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世界;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宽容;我们用微笑和闪烁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就会懂得乐观;我们感谢他人的祝福,他们就会对生活满怀欣喜;我们表示友好,他们就会更加和善;我们的言辞中充满进取,他们就会奋发有为;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就能学会顽强地生活;我们的行为像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

身教之所以影响重大,因为身教能够使学习者直接在行为上有了模仿的范例。学习者在遇到同样事务时,很自然的按照身教者的行为习惯去做。

方法三: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思想,给孩子做出什么样的示范,孩子都会无条件地全盘吸收。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对父母关心体贴,孩子也会对我们关心体贴。东子自言孝子唯恐不妥,但是我经常携妻带子回老家看望父母,这是所有乡邻尽知的事,当然每次都要买些老人喜欢吃的用的物品,临行还要给老人留点钱。

我在外生活27年,回老家的次数有80多次,即便是我在海口、重庆、西安和杭州工作时,每年也至少回家一次,在长春工作期间,几乎隔一个月我就跑回去看看二老。有时我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带孩子回乡下看望父母。所以,依依对爷爷奶奶、对乡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孩子也把我们对父母的爱,回馈给我们,让我们体验到来自女儿的爱。

事实证明,家长对父母是否孝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赶到一间破旧的小房间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盛一些残渣剩饭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快木头,就问孩子刻的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受此影响孩子也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亲情带给自己的愉悦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逐渐养成好习惯。我经常教育依依要注意一些具体细致的小事。如关心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帮大人做事,替大人分担家务;经常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父母下班回家,给父母倒杯茶、捶捶背……

除了要做好的榜样和示范之外,教育子女的态度,也是一种身教。有些做爸爸的,他们的言行和为人都很好;但对其孩子小时候的错误,未能及时予以纠正,纵容其不当行为,以致长大后,缺乏规矩,任性顽劣。其实,纵容不当行为的本身,就是错误的身教。

父母和家人的喜怒哀乐、价值判断,以及对事物的态度,都在行动中表露无遗,孩子就直接从中学习过来。它的特质是拷贝,而不仅是模仿而已。孩子很容易认同父母,认同的心理历程是全盘接受,毫不自觉地把它拷贝过来;至于模仿则是经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获得的。父母的身教,透过认同和模仿来进行,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占的分量还多。

“你想怎么获得,就先怎么栽”。这是一代哲学大师胡适先生说的。对于农民出身的东子,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很符合因果观念。大人如果缺乏公义、好逸恶劳、贪图利益、不肯学习,那么下一代会是如何,显然可以预见。因此,要想有好的教育结果,就得先具备好的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意思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者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它比言教更容易被人接受。

儒家学说在治理国家、管理军队时强调德治、礼治。儒家认为只有贤人、君子和圣人,才能充当国家和军队的管理者或领导者。真正的贤人君子是德才兼备者,在“德”中人格最为重要。

一个人威信的产生和影响力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工作作风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东子认为这个道理同样也可用于现代家庭教育中。

父母的真正权威来自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得益于他们的人格影响力。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仅仅具有先天所具备的神圣的“父亲,母亲”称号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合格父母应该具备的个人品德和才能,应受到孩子的尊敬和佩服。人格影响力是指父母的优良的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大公无私等要素所形成的影响力。实践证明,父母的人格影响力是子女品格形成的原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所有教师所遵循的,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同理,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家长,也必须遵循这一点,尤其是后者。也就是说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子女起表率作用。俗话说:上不正则下梁必歪。要使你的孩子“正”,必须要从“正己”开始,起好表率的作用。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前有车才后有辙

前文我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到“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据对成功人士的调查表明:对其一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当属父母。同样,对犯人的调查也表明:对其一生犯罪影响最大的也是父母。家庭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窗口,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列举几个身边其身不正的例子:

露露的爸爸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经常把单位的公物往家里拿,还在露露的面前洋洋得意地吹嘘自己有能耐。露露耳濡目染,便跟着效仿,从坐车逃票到捡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直到偷别人的东西。其父最初对此并不加以制止,甚至当露露拿了别人的东西回家,还交口称赞孩子“头脑灵活”,能够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有本事!

于是,在爸爸的鼓励和影响下,露露一发不可收拾,逐渐养成了偷盗的习惯,在斜路上越走越远。当看着露露的行为越来越不象话,贪心表现得越来越离谱,露露的爸爸才感到不妥,才开始阻止。可是已经晚了,露露根本听不进爸爸的劝告。反而拿爸爸当年鼓励她的话来反驳,认为今天自己这样做都是爸爸教的。

岩岩的妈妈对岩岩的奶奶很凶,总是不给奶奶好脸色看,还不让岩岩拿好吃的给奶奶。她对岩岩说,奶奶已经老了,不能帮我们干什么,还总给我们添麻烦。岩岩听多了妈妈如此说,也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并习惯了妈妈对奶奶使脸色,甚至自己也学会了对奶奶冷眼相对。

出门坐车也从不给老人让座,因为她记得妈妈说过,老人既然能出门坐车,就说明他身体还很好,没必要给他让座。同学们都说岩岩太自私,但岩岩却笑他们太傻。当有一天,岩岩对妈妈也没好脸色的时候,妈妈骂她太不懂得尊重长辈。岩岩反驳妈妈:“你尊重长辈了吗?”妈妈是有泪只能往肚子流。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自身形象对孩子的直接影响了。所以,我们正人要先正己,不准孩子做的,自己一定不要做。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示范作用,一定要以身作则,别成为孩子走上弯路的领路人。如果您的孩子一直被您当作问题孩子,每天对其打骂斥责,那么请您将不满的目光转向自己,先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您的孩子不在问题孩子之列,您每天都在担心孩子不学好,神经绷得紧紧的,把孩子盯得紧紧的。那么请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前有榜样,孩子自然会朝着正路走。

方法二:父教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