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32

第32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榜样(5)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以上两则故事,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挫折而不气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方法二:勇于冒险的胆识

对许多事情,成功与失败仅一步之遥。看你是否敢于跨越这一步。逃避失败是获取成功的天敌,对新事物的探索就要甘愿冒犯错误的风险。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首次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但是,由于胆怯,他没育进一步发展量子理论,反而长时间对自己的理论抱怀疑态度,并力图调和“能量子假说”与古典物理学的矛盾。他曾对儿子说:“我曾觉得要么我做出一个头等重要的发现,可以同牛顿的发现相媲美,要么可能会证明我大错特错。”然而,面对这种选择,他后退了,他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剖析时说:“我所做的事情可以简单地叫做孤注一掷的行动。我生性喜欢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

普朗克这一人格弱点,使其放弃了更卓越的成功。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所以,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勇于冒险的胆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家长,应该大力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教导孩子不要怕困难,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性就不要放弃努力。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许多父母强调“无错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就是不允许孩子出错,过于强调正确性。使孩子在片面追求正确性的同时,也丧失了探索的欲望。因为许多探索都是没有把握的,“不做无把握的事”使孩子不敢去创新。

例如,在孩子解一道题时,他可以搬用教师讲课时的解题程序,正确无误的回答问题。孩子可能会发现还有一种与老师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孩子对此种解题方法的正确与否一时无法来确定。如果一旦解题方法是错误的,他就有可能受到父母的指责。作为家长不要用100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好坏,要看孩子是否有勇于探索的勇气。其实,很大程度上,成功之人与平庸之人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敢于冒险。

“好爸爸”要说到要做到

在高素质的孩子后边,必定站着高素质的父母。没有高素质的父母,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孩子是困难和曲折的。因此,我们要提高为人父母的素质,因为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未来。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已做不到为可耻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古代人一样说话要经过头脑思考,不能想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说出的话你也应该做到。如果你不能做到的话,就别轻易的乱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人,对自己的承诺总是能履行诺言,而另一些人却相反,对别人说的话就像儿戏一样,一下子就忘记了。其实,这些人说的话都是假的,这些人是不能做到的。当然,我们应该像第一种人学习,学习他们如何说到做到,做一个尽自己本分的人。对亲人或朋友都应该说到做到,尤其是自己的未成年的孩子。

“爸爸,我还想吃,你再给我拿一个。”孩子开始缠着爸爸。“不行!说好了只吃一个的。”爸爸皱着眉头说。“我还要,我还要!”孩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赖来。如果爸爸不能说到做到,又给了孩子一个冰淇淋,打破了和孩子约定的协议,屈服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孩子会想:只要我哭闹,坚持我的要求,爸爸就会满足我。

以后,孩子就会抓住爸爸说到做不到的弱点,变得更加任性、执拗。也有的爸爸可能会说:“要不,爸爸明天带你去买那个你一直想要的小汽车?”用其他好吃的东西、玩具替代了冰淇淋。

上面的例子事实上,也是说到做不到的行为,是爸爸软弱、没有原则的表现。孩子会发现:哭闹是让爸爸满足自己的好办法。今后,孩子还将用耍赖的办法,要挟爸爸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爸爸最明智的做法是:讲明道理,按事先约定办。

这样的爸爸才是真正做到了“说到做到”。我们平时为人也是这样,一般不承诺,但是承诺了,一定要兑现,如果对方有过高的要求,还能恰到好处的拒绝。

可调查发现,这种说到做到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却不常见,家长的承诺往往变成了“空头支票”。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有些家长只是顺嘴说着玩,完全没当回事。二是,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记不住那些事,早就忘了自己的承诺。三是,有些家长确实很忙,抽不出时间陪孩子,或者因为钱的缘故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诺言。但家长可想到,这种随意开“空头支票”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要尊重孩子

“只要你考个全班前10名,爸爸给你买辆新车!”

“等你考上全市重点,妈妈带你去韩国旅行!”

“你考100分,爸爸奖励你100元钱。”

……

孩子虽小,但他却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能明辨一些是非,他们对父母承诺过自己的事情,常是个有心的“收藏家”,家长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尊重孩子,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有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使他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

女儿依依5岁的一天,她说我想去动物园。坐在电脑旁忙着敲击键盘的妻子,头也没抬地说:“今天妈妈太忙,下个周末我带你去。”懂事的女儿没再说什么。转眼又到了星期天,妻子依然忙得不可开交,早已忘记了上周对女儿许下的诺言。女儿再次提起去动物园,妻子望着排的满满的工作日程,只能说:下周吧。结果,推了一周又一周,终未成行。

终于,当女儿再一次听到“下一周带你去动物园”的许诺,大为不满地说:“妈妈净骗人,你说话不算数,不是诚实的人!”妻子听后很震惊,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带上女儿赶往动物园,兑现她许了很久的诺言。事后妻子对我说,原本她并不是真想带女儿去动物园,说下周带她去只是一个托词和缓兵之计,心想小孩子记不住事,很快就会忘掉这个承诺。没想到女儿竟牢牢记住了她的话,一直都在等她兑现诺言。女儿给妻子上了一课:成人间的交往注重言而有信,对孩子也要一言九鼎,不能食言。

方法二:要做孩子的表率

爸爸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效仿的主要对象,家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确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主导地位和权威的重要因素。若父母总是欺骗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双方没有了信任,还谈得上什么教育的有效性呢?

现如今这样的承诺在孩子和家长中间屡见不鲜。然后当孩子实现了父母的期望,父母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兑现之前的承诺的时候,孩子又会如何看待“诚信”呢!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甚至主动用物质奖励做“饵”,刺激孩子好好学习。过分的物质刺激虽然在短期内有作用,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会有很大弊端。除了给家庭增加额外的负担外,长期的物质刺激还会歪曲孩子的学习态度,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好好学习只是为了家长、为了得到奖励,这样容易让孩子过早地“拜金”,使孩子形成喜欢攀比、铺张奢侈的坏习惯。

家长如果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玩或资金不足,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就不要轻言许诺,况且这种把学习与某种物质利益画等号的做法,会造成一种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有利可图的思想,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品格形成及发展。

有一个孩子在他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期中考试他的数学考了100分,爸爸答应送给他一辆自行车,结果因资金紧张而“流产”。还有一次期末考试,一个孩子语文文考了95分,妈妈答应他去吃肯德基,结果又没有兑现。“爸爸、妈妈,你们总教育我别说谎,可你们为什么总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呢?”这是孩子的心声。

仔细想想孩子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习惯经常给孩子一些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奏效,但家长往往在达到目的的时候,常把自己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家长也许只是顺嘴说说,但孩子是认真的,不兑现诺言的结果是教会了孩子不诚信,使孩子学会了答应别人的事情可以不去做。

方法三:要言行一致

如果爸爸言行一致,说得好,做得也好,那么就会得到孩子的尊敬,教育的效果也会好;如果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不但没有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有更坏的影响。其实,孩子接受教育,上学、考试,这是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人生经历。作为家长,应当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而不是用物质来诱导!现在孩子攀比心理很严重,这和家长总是拿这些物质上的奖励来许诺孩子有关。当然,适当的物质激励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适度。

然而,既然许诺了物质的东西,那么家长就一定要履行诺言,不能言而无信,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可信任。如果实在是无法履行,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说明情况,讲明道理,而不是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说说而已,是欺骗。这样的后遗症恐怕会很多!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承诺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言而有信,说了便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实现不了的,便不应该向孩子轻易许诺,父母言行一致的品质,不但能取信于孩子,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许诺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做到,如果是家长忘记了,或者其他原因,必要时须向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谅解,并尽可能择日兑现。

但父母对孩子的许诺要把握分寸,不该答应的事,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孩子吃饭、穿衣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或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是孩子应该承担的义务,不要对他许诺奖励什么。家长做不了的事也不要瞎吹牛,否则会不好收场。

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教育的因素,为人父母者,其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乃至于饮食服装等生活方面,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使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步建立起高尚的道德伦理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言行不一,比如有些家长在帮孩子清理东西时发牢骚:“这么大了,书包都要我整理,以后自己做!”但到了下次,仍然帮孩子清理书包。说到却不能做到,如何让孩子听从教导?

对孩子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面对孩子,父母不要轻易承诺,但一旦说了,就要说到做到。否则,你的话以后孩子不会再听了。“狼来了”的故事能讲给孩子听,而不能做给孩子看。

“好爸爸”要兑现承诺

现在的社会,很多大商家、厂家都把“诚信”,作为企业的信誉生命,不论是跟客户还是跟供货方,没有诚信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我想,这个道理所有的家长都懂,可是毕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家长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恐怕做不到当局者清了。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欲望”在“作怪”,孩子总要有好多个“为什么”要问,同时也会有很多想法和要求希望能得到满足。而父母面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多半都没有足够重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前面刚说完的话,后面自己就忘得一干二净。

也许大人们觉得这不算什么,孩子嘛,不应该总给大人添麻烦,大人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孩子应该懂事,即使大人忘掉了答应孩子的事,孩子也应该乖乖的听话,不要缠着大人。

其实,这样的家长是对孩子极大的不了解,他们高估了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他们用大人的思维去考虑孩子,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践诺是一种力量

有一个刚做妈妈的幼儿园教师,讲述了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老师老师,你看我和妈妈一起做的,是美丽的春天。”早晨,思雯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幅画跑到我面前说道。我一看,露出了赞赏的表情:“这么美丽的春天,是你和妈妈一起做的吗?真是太漂亮了,等会儿老师帮你贴到外面去!”她笑眯眯地说:“是啊,我和妈妈做了好长时间呢,老师,等会儿你也会给我五角星的,对吧?”对于完成这次制作任务的小朋友我都奖了五角星,既是作为对家长和孩子的一种奖励,也是激发家长和孩子制作的兴趣,参与到以后的亲子制作活动中。对于孩子的担心,我不由笑了,但因为正在准备接下来的活动,于是我微笑着摸摸她的头说:“会的,你和妈妈制作了这么好的作品,老师肯定会奖给你五角星的!”

本想抽空把五角星奖给她,谁知因为一些琐事,我便忘记了这件事情,一整天下来我都没有兑现对思雯的承诺。马上就要放学了,本来应该很开心的她,却变得闷闷不乐,眼睛还时不时地看看我,好像有些心里话要对我说似的,但最后她还是没有说,只是有些不开心的在一旁坐着。当她奶奶来接她时,她没有象往常一样跟着奶奶就走,不时地在我面前晃悠,我虽然有些疑惑,但忙于回答一个家长的问题而没有去询问她原因。后来,她在奶奶的多次催促下才不情愿的离开了幼儿园。

第二天又是来园时间,思雯没有向昨天一样很开心的自己进来,而是由妈妈陪着进来的,我觉得很奇怪,便走到了她身边,小声问:“思雯今天怎么了?以前你不是自己走进来的吗,今天怎么要妈妈陪了?”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她妈妈,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抓着妈妈的手不肯放。而她妈妈在旁边催着她让她自己说,我想一定有什么事,于是我说道:“思雯很棒的,有事能自己和老师说,说了老师才可以帮你解决呀,说吧!“听了我的话,她思考了半天终于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昨天你说过要奖给我一颗五角星的,可你没有给我,上次你也忘记过的。”

她妈妈在旁边有些难为情的说道:“我告诉过她了,没有拿到就算了,可她偏不肯。”顿时,我心头一热感到十分惭愧,马上说道:“思雯,真对不起,是老师的错,现在我就把五角星奖给你。”说着,我立刻从篮子里拿出一颗红红的五角星贴在了她的胸前,几乎是立刻的,我发现她脸上绽放出了笑容,放开妈妈的手,到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