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28

第28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榜样(1)

“好爸爸”要做孩子的偶像

说起偶像,人们很快会想到屏幕前那神采奕奕的影视明星、歌星。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家长就是他的偶像,人生的第一偶像都是自己爸爸妈妈。

所以,无论你豪放得粗枝大叶,还是细致得绵里藏针,作为爸爸,你都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任偶像。而偶像的作用向来是与带领、引导有关的,当孩子已经开始象模象样地模仿你的一些举动的时候,作为偶像你该怎么做?

从前,有一个宰相夫人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君王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就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管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也该好好地管教你的儿子啊。”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这位宰相父亲说的是身教,他是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成为孩子的偶像。

有句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更要说:“一日为父,终生为师。”爸爸是孩子最亲近最敬重的人,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当你成为父亲,就要用行动、用心做孩子一生的领路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这样的场景,或许你也见过:公共汽车上,中年男人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饶有兴趣地给孩子讲故事。同座的女士不停地用手驱散弥漫过来的青烟,中年男人置若罔闻。女士忍不住了,很有礼貌地劝同座把烟灭掉,中年男人却说:“我抽自己的烟,与你何干?”他的儿子也附和:“与你何干?”打了胜仗的中年男人,得意地摸摸儿子的小脑袋,却不料招来众人纷纷指责:“你就这样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

“榜样”一词,自然是褒义词,既然家长想成就这个词,那就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别人投以“贬义”的目光,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想成为孩子的偶像和榜样的,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东子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注意“耳濡目染”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这样的家长:一方面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而自己却在麻将桌上酣战;一方面在教育子女要孝敬长辈,而自己却对父母不闻不问,如此等等,比比皆是。现在连那些幼儿园的孩子,都学会编造谎话来讨大人们的欢心了。世故与城府延伸到了几岁的娃娃,是不是让人感到悲凉。其实,孩子所学的这一套,正是从家长们那儿耳濡目染而来的。

也许我们的家长们从不会公开、正面地对小孩进行这样的教育,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却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小孩子们学会这一套。家长自己的行为其实在告诉子女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家长就是孩子成长的活教材。

爸爸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很显然,爸爸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着权威性的影响。爸爸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行为粗鲁,常讲脏话,不务正业,违法乱纪,耳濡目染的家庭熏陶,就给孩子直接树起了坏榜样。

如当你的朋友想投资某项领域,而由于资金不足,找到你求助时,他说:“我一定可以的,能做好的,你帮帮我吧!”你一句:“我相信你。”给了他莫大的信任和支持。在一旁的孩子会意。于是他的朋友有困难时,他会陪在身边,对其朋友说:“我相信你,你会克服难关的。”这是你教于他的信任。

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爸爸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爸爸要以身作则,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里,家人之间也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

幼儿并不理解“礼貌”的重要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人。这个陌生人也许对父母来说很重要,但是跟孩子自身却毫无关联。幼儿天性只对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而不会对一个不知是谁的陌生人展示笑脸。因此在他人面前,要把孩子当作一名与成年人平等的人,介绍给对方,比如:“这位是某某阿姨,她是爸爸的同事;这位是我的儿子某某。”这样既能让他人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也能帮助孩子熟悉、接纳对方,有助于孩子放松下来,自然地流露礼貌。

这就是从小就对孩子耳濡目染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成龙,也请从自己做起,与孩子一起成长。

女儿依依从出生到现在,我就是这样用点滴影响孩子,一直忠于对做一个好榜样的执着追求。

方法二:教会孩子明辨是非

《成长的烦恼》里面有一个片断,让我至今还印象深刻:

3岁的本不小心撞在桌角上跌倒了,他痛得大哭起来,用脚去踹桌子。他的爸爸杰生只是在一边默默地注视着本,既没有上去抱他抚摸他,也没有言语的安慰。本哭了一会厌了,不再哭泣,杰生这才把他搂在怀里问“还疼吗?”本说“不疼了。”“那你走几步给我看看。”本走了几步又跳了几下。“你再动动胳膊看。”杰生又说。

本转转胳膊,看上去一切都还好,这下杰生发话了:“本,你来看,你是个人,你有手有脚,你能走能跑,而桌子根本不会动,明明是你撞到了他,他有什么错,你要踹他呢。你说是吗?”本说:“是”。于是杰生责令本向桌子道歉,为他刚才发脾气踹桌子的行为道歉,本接受了爸爸的批评向桌子道了歉。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我们的家长定然是先一把把孩子拉到怀里嘘寒问暖又揉又哄,一边为逗孩子破啼为笑而拍打桌子责问它“为什么要欺负我们宝宝?”但愿我们的父亲们能在此刻摆出正确而公允的态度,加入适当的冷峻,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的事不能推给别人。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孩子还没到足以分辨是非,对错的阶段,爸爸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做人自然也是父母的身则大任,尤其对爸爸而言,肩膀的担子更要沉一些。做人是生命之本,教育好了,孩子才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杰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每天下午爸爸在接他放学的路上,孩子都会讲许多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这天,他告诉爸爸“元元今天滑梯时不肯排队,一次次插在我前面!”爸爸问“那么你怎么做了呢?”杰杰很委屈地说“我能怎么办啊,元元长得比我高多了,我又打不过他。”爸爸笑了,摸摸儿子的头说“嗯,我们杰杰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了!”

孩子之间的纠纷有很多确实不要大人的参与,比如你推我搡这于成人而言是打架斗殴,于孩子而言却是游戏,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尺度,他们要在类似的游戏中学习,这的确不需要大人在一边指指点点。然而有些却不是如此。

像上文所说的玩滑梯要不要排队,这首先是一个秩序问题,当爸爸的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插队的行为是错误的。其次这还是一个正义感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高大,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你便只能忍气吞声,而以后在比你弱小的人面前,你也没有欺负人的权利,要告诉孩子真正的好汉绝对不是欺软怕硬的人。

爸爸是孩子的第一偶像,要做好这个偶像首要条件是富有正义感,要教育孩子不是用暴力解决一切,不能蛮不讲理也不要屈从于强力,始终坚持自己的是非观与道义感,这才是为父之道。如果杰杰的父亲能在一笑之后,告诉儿子“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管他是插在你前面还是别人前面,你都应该把插队的小朋友拉到后面去,让他排队,告诉他滑梯是大家玩的,要遵守秩序。”那么,这样的爸爸就做得到位了。

偶像和榜样是靠行为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言语说出来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爸爸就是孩子的偶像和榜样。

“好爸爸”要有良好品质

良好的品质是人生成功的第一保证,优秀品质是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逐渐养成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细节,往往更受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第一个崇拜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爸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他打这个比喻也是要求家长必须注意身教。家长除了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外,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有社会公德的人。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靠家长以身示范。

如当您带孩子上街时,自己就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地下通道,过十字路口不闯红灯,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财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到公园游玩时不攀摘花木,不践踏草坪,注意保护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特别是对幼儿而言,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东子在家教咨询中常听家长说:“我真没少说他,道理讲了一大堆,嘴皮子都磨破了,就是不听!”这部分家长以为教育孩子就是靠“说”。其实,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家长。

一个好爸爸办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这种坚强的意志,同样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童年时期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既易接受好的影响,也易沾染坏的影响,要把他们教育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只有懂得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善于抓住契机教育孩子的爸爸,才是智慧的爸爸。从小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在为孩子的人生积累一份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偶像和榜样,我们是不是更要深思,我们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品质,让他们学习到什么呢?怎样才能不羞于拥有“爸爸”、“家长”这样的称号呢?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良好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培根说:“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其实,幸福不幸福,就取决于你的习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会改变!

习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就因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永恒。”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挥作用了。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便可以推测其未来。

当然,孩子的好习惯的养成还要得益于家长。所以,爸爸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二:勤俭自律

勤俭是立国之本,是立身之本。勤劳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物质财富来之不易,往往不珍惜劳动成果。每一位爸爸都应把勤俭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在家庭里继承发扬。据调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孩子的勤劳节俭表现超过家庭经济富裕的。这就提醒我们,越是有钱,越要做到自身勤俭,教育孩子勤俭。

针对近年的一些奢侈现象,我曾不止一次说过,人类发展到任何时候,勤俭都是一种美德。

一个人要做到勤劳节俭,需要有很强的自律精神,要想获得任何成功和进步也离不开自律精神。爸爸对自己是不是能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律,是人的意志品质的反映,爸爸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要求孩子自己管好自己。如果家长抵制不了花花世界的诱惑,经常放松自己,说话不算数,是不可能教育好自己孩子的。

方法三:求知善思

渴求知识,善于思考,这是人们开阔视野、建立良好知识背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懒得学习、懒得动脑的人,不会有什么创造性。

印度着名作家泰戈尔,小时候曾因学习不好被学校除了名。泰戈尔的爸爸为教育好儿子,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举越来越浓,爸爸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着,写出第一部诗剧。在爸爸的精心引导下,泰戈尔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名扬全球的大文豪。

我们应从泰戈尔的爸爸“求知善思”的榜样中受到启示,做一个爱学习、爱动脑的家长。

方法四:文明友善

家长讲文明、懂礼貌,孩子也就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做一个文明的人。家长待人友善,团结亲友、邻里、同事,乐于助人,孩子也能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多做好事。有些家长不重视文明礼貌,只顾自己,对别人冷漠,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社会上,没有人会喜欢不文明不友善的人。

社会犹如一个大家庭,文明友善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欢迎,人们愿意与他交往,这就为他的成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遗憾的是,有的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谁打你,你就打他;谁骂你,你就骂他。”有一位家长在孩子被另一孩子打了一巴掌之后,领着孩子到学校找到打人的孩子,当着众人面给了那个孩子一巴掌,而且说:“儿子,记住,就得这样!”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家长的这一巴掌就“扇掉”了一个文明友善的孩子。

方法五:乐观宽容

乐观是一种品质,是心胸宽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对待顺逆与逆境、充满自信、有幽默感等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在坎坷的生活中,做到乐观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磨炼。家长的乐观品质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对一生都有好处。

拥挤的公交车上,领着孩子的你被别人无意碰上,对方匆忙说了“对不起”就下了车,而你气不打一处来,大喊“对不起就行了?”遇到类似情况,更有甚者张嘴就骂,伸手就想打。此刻你在孩子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只要你的一句“没关系”,哪怕是一下微笑,那就会是另外一种“风景”了。

“好爸爸”要养成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对人极为重要,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好习惯仿佛是人们存在银行里的钱,利息不断地增长,你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好似无法偿清的高利贷,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你最终到达破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