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27

第27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玩伴(8)

说起打扑克,我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怎样的场面?夏日闷热的夜里,昏黄的路灯下,一群老爷们光着膀子、摇着蒲扇、叼着烟卷,围坐成一圈,吆三喝四地甩着纸牌,边上是一群“观牌纷语”的围观者……

如果换作一群孩子如此围坐在一起,会立刻引来一片喝止声。在父母的眼里,打扑克要么和赌博联系在一起,要么和无所事事、消磨时间联系在一起,而孩子第一不能和赌博沾边,第二不应该无所事事,所以打牌就和孩子没有一点关系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玩扑克等于“不学好”。所以,让孩子远离扑克。

可是我想说,第一玩扑克和赌博是不是有联系,要看扑克是不是用来做赌具,玩的过程中是不是带赌注。若说赌博,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来做赌具。拿两支铅笔,猜那只手里的铅笔长,猜对赢钱,猜错掏钱,那铅笔就是赌具,是不是从此就不让孩子用铅笔了?所以不能单对扑克抱有偏见。第二,孩子怎么就不可以无所事事呢?成人工作累了还要消遣,打麻将下象棋,或者跳舞听歌郊游,孩子学习累了就不可以“无所事事”一会,孩子就不需要有消遣?

扑克也是双刃剑,如果一味的沉迷扑克游戏,或者参与赌博,那它就有害;如果利用它消遣娱乐,适当的玩玩,它就是有益的。就如菜刀,在厨房它为我所用的厨房用具,如果用它砍人,那它就是凶器了。

而且扑克牌里还含有丰富的数学、天文、历法等知识,如:扑克牌每组有13个,减去A,就是一年的月份,加上A,就是闰月。有四组,与标志分别代表四个季节。52个牌(不包括大王小王)代表一年有52个星期,多出2天,正好是大王小王。

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玩扑克牌。

方法二:要教会孩子玩扑克牌

认识到玩扑克牌的很多益处后,就要教会孩子玩。从幼年、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扑克牌可以陪伴我们一生。

依依学习计算,就是从玩扑克牌开始的。最初我们数扑克牌上的图案,女儿懂得了数字的概念;接着比谁出的扑克牌大,女儿明晰了数字的大小;再玩追20点,女儿学会了加法;再玩凑24,女儿精通了加减乘除……

关于扑克牌的游戏,现在依依会升级、三打一、拱猪、斗地主、小猫钓鱼、憋王八等几十种玩法。即便没有人陪她玩,自己也能创造出不需要对手的扑克牌游戏,自得其乐地玩上半天。

我还和依依一起创设了扑克牌的新玩法。黄宏在小品中,用名片当扑克牌玩。而我和依依用扑克牌编故事,一个人先拿出一张牌,然后编一个故事情节,另一个人随即也拿出一张牌,也要说出一个情节,但是要求必须是前一个人说的故事情节的延续。如此往复接龙,一个长长的故事就诞生了。依依玩得不亦乐乎,编出来的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和充满悬念。多年来,我俩用这种方式编出来的故事,足可以编成一本书了。

孩子幼儿期,可以玩“识颜色”或“记位置”之类的扑克游戏。两种牌的玩法分别是:

识颜色:家长可把手中的牌分成平均的两份后,把其中的一份拿给孩子,并告诉他说:“孩子,你看这牌上的数字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黑色,现在咱们把黑色、红色分别挑出来放在一起,谁最先分好,谁就赢了。”而后各自动手。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设计了五局三胜的比赛规则,谁赢了,就可以得到奖品(事先准备好)。家长可故意让他赢几次,以提高孩子的信心和对游戏的持久力。

记位置:找三张牌,其中一张是大王,把大王放在两只扑克牌的中间,然后告诉孩子,他现在是孙悟空,然后这只大王就是个大妖怪,它会有许多变化,让孩子认真看准了,可不要把它认错,让它出来做坏事。先让孩子记住大王的位置,然后开始把牌的位置不断地变化,最后让孩子说出大王所在的位置。这样的扑克牌游戏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一位当教师的爸爸曾写道:

儿子玩扑克牌也是放假后我教给他的。以前儿子只会玩弥竹竿,这种游戏比较简单,即出现相同数的牌就算赢,出牌人可以拾相同数之间的所有牌。最近,我给儿子教会挑红四、挖坑等玩法。前两天妻子没有回来,我和儿子两个人玩,我教给儿子最基本的挑红四、挖坑的常识。如3最大,其次是2和A,下来由大到小依次是K、Q、J、10到4,3、2、A不能成串子,4-K可以成串子,谁拿红桃4谁先出牌。出牌可以单个出,也可以成串子,出对子,出炸弹,出亲三对、四对、五对等。儿子掌握的很快,基本玩法很快就熟悉了。我告诉他要整好牌,会通观全局,懂得出牌的先后顺序,要学会保存实力,后发制人等。

今晚玩,儿子兴致很高,我们没有一张一张揭牌,而是由我发牌,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晚上玩挖坑,这种玩法是三个人参与,最后留四张牌,谁觉得自己牌势好就可以挖,其余两人联手打挖家。从挖的层次上,又分一挖、二挖等。晚上基本上是儿子和妻挖的时候比较多,我技术相对熟练,很少挖。在玩的过程中,儿子不时显出顽皮,比如他缺一个7不能成串子,硬向我讨要一个。又由于手小,揭的牌手里拿不下,一会儿又收起来,该他出的时候又展开,一张一张找,我和妻劝他可以把对子或串子先放到旁边,手里少拿些。儿子好象不习惯,我们就任他来,玩个热闹。

游戏可以开发儿童智力。玩是儿童的天性。中心就是要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增长智慧。对当前中国教育来讲,让孩子玩和教会孩子会玩同等重要。

人毕竟都要走上社会,不会玩的人可能在人际交往上会大打折扣,不会玩的人也是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在玩中活跃气氛,在玩中放松自己,在玩中积蓄力量。

愿丰富多彩的扑克牌游戏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

棋牌玩出新花样

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棋类游戏丰富多彩,是古今广大棋类爱好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棋是思维的游戏,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下棋不仅能提高智商,还能提高情商。在现代社会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下棋时首先要坐得住,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还要善于把握时机,时机不成熟时要沉得住气。这些正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有了足够的情商才能使智商正常发挥,才能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分析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提高。

棋类游戏是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休闲游戏,也是孩子喜欢的游乐项目。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棋类游戏益智敏思

所有的棋类游戏除了消遣,都还具有益智功能。

下棋是一种集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首先,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炼智宜弹棋”,无论是五子棋、跳棋、象棋、围棋,还是军旗,面对棋盘、棋子,都要为如何布局,如何动子开动脑筋。如何走棋没有危险,才能制胜,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长此用脑,自然思维活跃,推理判断等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对弈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观棋谋棋需要精心无噪,有益于提高孩子克制浮躁性情的能力,增强自律性,以及培养专心做事的习惯;第三,为孩子提供抗挫折能力的训练机会。对弈如两军对垒,反对阵总有输赢,接受失败可以增强抗挫折能力,从而生出“身经百战”不惧失败的豪气;还有,下棋需要有统观全局的意识,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几个棋子或要走的几步棋,所以对于锻炼孩子的大局意识很有帮助。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五子棋”。五子连珠游戏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数学问题。为什么不是四子连珠,或者是六子连珠?你可能会说,四子连珠,那就太容易啦,下几步就胜了。而六子连珠呢,则太难了,谁也别想连成。这就说明,五子连珠极可能是一个最佳攻守平衡值,一个达成连珠的最大值。增一子、减一子都会打破这个平衡。

四子连珠太易,攻方处于绝对优势;而六子连珠太难,守方处于绝对优势。而游戏规则必须是让游戏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才可能进行,否则游戏就不成其为游戏。要想黑白棋连珠成为一种符合游戏规则的智力游戏,五子连珠无疑是一个最佳方案。我们的祖先在发明五子连珠的过程中,猜想肯定也不是一撮而就,而是极可能经历了四子连珠、六子连珠的尝试过程,最后才确定为五子连珠,并流行开来。

棋类游戏有如此多的好处,我自然不会让它们远离女儿的世界。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和她妈妈玩象棋,她就在旁边“捣乱”,我们在棋盘上平面布阵,她则坐在桌子上做立体排阵,把一个个棋子摞起来,或“直冲云天”或堆出“大桥”、“堡垒”。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认识了棋子,学会了摆棋盘,然后开始学着下棋,品味着“纸上谈兵”的乐趣。除了象棋,我还教会她玩五子棋、跳棋、军棋等。家里的抽屉里放满了装各种棋子的盒子,只要我有时间,依依就会把各种棋子摆到床上,逐一向我挑战,我成了她不折不扣的“牌友”。

方法二:教会孩子玩棋类游戏

既然下棋对孩子成长有这样多的好处,那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帮助孩子学会下棋,当然了首先是家长要自己会下棋。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玩些跳棋、五子棋之类的游戏。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教他下象棋和军旗等难度稍大一些的游戏。

下面我就给各位介绍这几种棋的玩法。

1、跳棋。跳棋在我国是一项老少皆宜、流传广泛的益智型棋类游戏。由于其规则简单,一玩就懂,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下过跳棋。跳棋分“相邻跳”和“等距跳”两种玩法。

“相邻跳”: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

“等距跳”: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在和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一个空位所构成的线段中,只有一个并且位于该线段中间的任何方的棋子,则可以直接跳到那个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

两种玩法都是以先完全占领对角阵地为胜。

2、五子棋。五子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纯策略型棋类游戏,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发展于日本,流行于欧美。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

传统五子棋:传统五子棋的棋子分为黑白两色,采用围棋棋盘,棋子放置于棋盘线交叉点上。两人对局,各执一色,轮流下一子,先将横、竖或斜线的5个或5个以上同色棋子连成不间断的一排者为胜。

这是我和依依最常玩的游戏,孩子的进步很快。从刚开始时的我胜她败为多,到过一段时间的持平,再到这两年的她胜我败为多,足以看出孩子棋艺的进步。同时,孩子的相关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军棋。军棋游戏是我国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军棋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有着锻炼思维,启发智力的智力竞技特色。你在游戏中将感觉两军对垒、斗智斗勇、驰骋疆场、克敌制胜、带来的无穷乐趣。军棋有“明棋”和“暗棋”之分。

“明棋”是字朝下扣着,游戏开始时,双方依次进行翻棋,首先翻出工兵者使用该工兵颜色的棋子,双方进行厮杀。杀光对方所有能移动的棋子则获得胜利;或者一方用工兵挖掉对方三颗地雷后,再用最小的棋子扛走对方的军旗,也能获得胜利;如果有一方被逼得无棋可走了,也判定该方输棋。

“暗棋”是字朝向自己的方向,以山界为界,在除了行营以外的格子里布阵。玩法同上,只是炸弹不能放在第一行,地雷只能放在最后两行,军旗只能放在司令部,任何子撞地雷自己消失;军旗被扛、无棋可走都会被判负。另外,玩暗棋须有三人才能完成,吃了对弈的两个人,还要一个裁判。

所以,这种游戏最好是一家三口一起来玩。在我家就是,大家轮流上场交替着做裁判。如果你和孩子在家,那就来盘明棋。依依刚开始玩此游戏时,由于一时分不清棋子的大小(职位的高低),经常出现师长吃司令、连长吃团长的以小吃大现象。后来孩子知道大小后,偶尔再遇到以小吃大,她就嚷嚷着“造反”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除此之外,我还和依依赋予这些棋一些新玩法,比如用棋子做类似于弹琉琉的游戏,用军棋和象棋玩以大吃小的游戏。就是每人选一色棋子,全部斗扣在地下,然后随意在自己的棋子中翻出一个比大小。谁大谁赢,棋子归赢方,最后数各自的棋子总数,谁的总数多谁就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这种游戏玩法虽然智慧含量不多,但是既取材简单(现成的棋子),又具有随机性,而且变幻莫测。有时自己翻到一个小排长,会认为自己死定了,可是没想到对方竟然翻出了一个最小的——工兵,结果自己又赢了,这样的变化会让孩子狂欢不止。同样,如果自己翻出一个军长,满怀胜利的期待时,可对方竟然翻出了最大的官——司令,孩子又会感到懊丧不已。

通过这样的游戏,告诉孩子要胜不骄败不馁,始终要有平和心态。这样,游戏之外的收获,对于孩子就是一笔无法计算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