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23

第23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玩伴(4)

可是在意识到陪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后,有些爸爸会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陪孩子读书?有的人说,自己一看书就犯困,一想到陪孩子看那些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就头疼;有的人说,自己给孩子介绍的书,孩子不喜欢,因此没有心情陪孩子看孩子自己选的书……

问题林林总总,但答案只有一个:从自己开始做起,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让自己先爱上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不要犯难,再难的事情也要去做,何况在床头放一本好书,每天挤一点时间去读它,并不是一件多难做到的事情。

我和依依的亲子共读,是从我读孩子听开始的。在依依还未识字之前,我每天给依依读有趣的故事,很多时候,依依是在听我们朗读的过程中悄然入睡的。当孩子进入识字阶段,我没有单纯的教她认字,而是把这一工作放在阅读中进行。我认为,认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所以应该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那个时候,我常常把依依抱在膝头,依依再把书抱在膝头,两个人一起看依依手里的书。依依会不时地问我,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什么意思。我抓住这个机会教依依识字,结果,依依一边读着有趣的故事,一边认字,识字的速度很快,识字量也飞速增加。

孩子渐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可以不依靠我,自己读故事了,但是我没有放弃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行动。周末的时候,我和依依并肩坐在沙发上,我伸出一只手,依依伸出一只手,共同端起一本书。我们分工合作,我读她听,她读我听,每人一段;或者分角色朗读,看谁模仿文中角色更像。

依依升入小学高年级后,我逐渐减少了和她同步阅读的时间,但是常常要拿出时间听她讲最近在读什么书,以及读过之后的感想和看法,并且和她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主题等等。这样做,一来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和自己一样喜欢她正在读的书,爸爸关心她在读什么书,从而激发孩子对所读图书的兴趣和喜爱;二来也便于爸爸随时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心理发展。

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孩子得到快乐,我们也从中收获到了快乐。

好爸爸一定要陪孩子读好报

先说说东子自身与报纸的渊源。

我虽出生在农家,但得益于父亲在公社(乡)农场做会计,邮递员每天把农场订的报纸送到我家,转天由父亲带去农场。我于是有了亲近报纸的机会。大概是从6岁的时候起,每天我都要扒拉那些报纸,尽管看不懂上面的内容(我是8周岁上学的),但是穿插在字里行间的各色插图让我乐此不疲。后来认识字了,我就更加喜欢翻报纸了,而且常常大声朗读上面的内容,虽然经常错字连篇,结结巴巴,究竟读了什么自己也闹不懂,但是“读报”的习惯就此养成。

此后多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生活境况怎样,每天早晨买一份当地报纸,是我雷打不动要做的事情。曾经,口袋里的钱只够买几个馒头的,我依旧拿来买报纸,可见我对报纸的挚爱远远超过了裹腹之需的物质食粮。

儿时看过的报纸,都有什么内容,早就记不得了。但是,它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提高了我对文字的领悟能力,引领我走进了文字的奇妙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谈到学习,我们就想到学校,就想到书本。不能否认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书本也是很好的知识源泉。但是学习不仅仅通过书本,也不仅仅只是在校园里。

生活处处皆学问,学习可谓无处不在。

看报纸就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她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

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成长,尤其是在幼年时,培养孩子读书看报的习惯,孩子可以终生受益。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让孩子感受到读报的乐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让孩子感到快乐。那么,要想让孩子喜欢读报,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读报的快乐。

首先爸爸要给予孩子鼓励,尤其在孩子向我们谈及读报的一些感受的时候,一定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鼓励。其次要给孩子感受读报快乐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参加读报活动比赛,在孩子有一些收获的时候,及时给孩子肯定等等。

还有,当孩子在认真读报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搅他,更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正沉浸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你要做的是分享这种乐趣,而不是破坏孩子的心境。另外,当孩子向我们讲述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开心,分享孩子的阅读成果,这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并对读报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依依上小学后,我给她订阅了《语文报低幼版》。有时为了活跃气氛,我们就像做游戏一样共读。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们共读《语文报》,我先提议一人一篇轮番读,她虽没有异议,但是提出让我读长篇幅的,她读短篇幅的,我故意说我也要读短的,让她读长的。见争执不下,她提议我们“剪子、石头、布”吧。后来就这样谁赢了谁就读短的,否则读长的。

那段时间她经常找我说:“爸爸,我们读报吧。”还有时我们会针对文章内容展开讨论,各自谈对文章的看法。依依常常有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听起来很幼稚,但是我本着尊重的原则,对孩子的敢于思索做出肯定。在这个阶段,依依的理解能力和辨别力突飞猛进,很多时候说出来的话让我感到吃惊,觉得不像是自己依依说出来的。

进入初中后,依依已经不满足有只是读报,她开始动手“剪报”,她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在一个专用剪报集里,而且每篇文章都附有她的评论。

方法二:让孩子参与其中

依依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语文报》组织了一个“读报知识问答”活动。我和依依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了问答试卷,依依提出要参加这个活动。我表示支持,依依于是开始做题。记得最后一个题目是:“你对语文报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依依说,语文报低幼版的文章大多带了拼音,可是题目都没有打拼音。她想建议报社把题目也带上拼音。“可是,给报社提‘意见’,他们会不会不高兴啊?”依依不无担心地问我。我说,不会的,你就写吧。于是依依很认真地提了自己的“建议”。

两个月后,语文报给依依寄来了一个包裹。从邮局取回来打开一看,一个获奖证书,告诉依依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一个精美的笔袋,是给依依的奖品……

依依开心地跳起来,我则张开双臂把依依拥到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棒!”

自此,依依越发喜欢读《语文报》,每期报纸来了,都要认真地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读完。后来又参加了一次读报知识大赛,也又一次获奖。孩子读报的积极性更大了,当然这种积极性也同时体现在读书方面。

方法三:让孩子学着投稿

随着依依看报的增多,她不甘心永远做一个旁观者,渐渐有了投稿的意识。那时跳级升入三年级后的一天,依依突然对我说:“爸爸,我想把跳级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然后让报纸印出来,让大家也来看。”我听了很高兴,有用文字表达的欲望,然后让大家来共享,这可是好事啊。于是,我积极给予支持和鼓励。

那天依依写了很长时间,到吃晚饭的时候交给了我底稿。我拿过来一看,文字不多,有两三百字,把自己跳级的经过以及各个阶段的心情都写得很详尽,句子也很通顺。我点点头:“这文章写得不错。交给妈妈敲到电脑里,打印出来投给报社。”依依听了来了劲头:“那我就能像你那样,把文章印到报纸上?”我说:“是啊,而且将来会比爸爸更强!”依依兴奋地跳起来,催着她妈妈快一点打她的稿子。

几天后,我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和依依的这篇《我跳级了》一并传给了《长春晚报》副刊。依依起初天天问我,稿子有没有消息,后来就渐渐忘记了投稿的事情了。

没多久,我收到了《长春晚报》社寄来的报纸,随手一翻,看到了我的文章,就是和依依的文章一起传去的那篇。没有依依的稿子吗?我又翻了翻报纸其他版面,确认没有后,我心里有些失落。心想,还是别对依依说,我的稿子见报了,她的却没有动静,再等等看吧。

依依很快放学回家,看到茶几上放着的报纸,就拿过去看,当看到我的那篇文章,依依抬头对我说:“爸爸,你的文章发表了!”我“嗯”了一声,正担心她接下来会问自己的文章怎么没有发呢,依依却说:“我的文章也发表了。”“你的文章?”我没有反应过来。“对呀,就是那篇《我跳级了》,同学都看到了。”

我听得一头雾水,什么时候的事情啊?哪天的报纸啊?依依摸摸脑袋:“我也不知道,今天好几个同学对我说,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了,我也没问他们是什么报纸……”

我想,或许是前几天长春晚报刊发了,没有给我们邮寄样报来。这可不行,这是依依的处女作啊,无论如何得找到这张报纸。于是我匆忙下楼,到附近的报刊亭搜寻。遗憾的是,跑遍了所有的报刊亭,也没有找到刊有依依文章的报纸。

我沮丧地回到家,再次拿起刊有我文章的报纸,坐在对面的依依突然欢呼起来:“爸爸,你看,在这呢!”我顺着依依手指的方向调转了报纸,才发现父女俩的文章发表在同一天的报纸上,只是分别位于正反两面,可我竟只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却没有发现在自己文章的背面就是依依的“大作”!

我发出惊喜的叫声,依依也显得很激动。我们两个头碰头又读了一遍依依的文章,边读我边赞叹:“你看你多棒啊,第一次投稿就发表了,而且在这么小的时候。我都参军到部队了,才发表作品,而且只有几十个字,像个小豆腐块呢。”

“这不算什么,我以后会有更多文章发表呢!”依依信心十足地说。我说:“好样的,你肯定行!”

果然,从那以后,依依的写作兴趣大增,动力也大增,不用我们提醒和催促,常常主动拿起笔来,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写下来。

把孩子的名字变成铅字,这绝对是莫大的推动力,以后她想不写东西都管不了自己了。您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用心指导孩子写一篇文章,帮他投寄出去。想办法让孩子发表作品,相信下一篇作文绝对不用您催了……

玩耍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玩耍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孩子出生以后,在没有学会说话和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玩耍。孩子是伴随着玩耍成长起来的。玩耍使孩子学会了许多技能,活跃和发展了孩子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孩子在不断玩新东西、新花样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玩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从玩中获得知识,培养才能的。

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它是孩子众多活动中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耍时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耍,但却像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玩耍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我女儿依依在三四岁时,总爱拿着小碗玩米袋子里的米、夏天玩水弄得浑身湿透、在厨房经常噼里啪啦地敲水壶和锅子、兴趣盎然地开关柜子门、稀里哗啦地把抽屉里的东西搬出来又装进去、把新买的玩具车拆卸开来……

我从不制止孩子的这些“破坏”行为,因为她的成长需要这种快乐的玩耍。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玩耍能促进孩子体能的发展

当今社会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各种高档玩具:声控、电控、电子等技术玩具,在这种电子玩耍的世界里,孩子虽然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更多的是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效应:①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②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③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④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而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

带孩子到户外玩耍,有助于增强孩子身体素质。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孩子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由于孩子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玩耍也各不相同。我们可利用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资源进行户外玩耍。

方法二:玩耍能促进孩子各项智能的发展

1、通过玩耍来发展孩子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孩子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开始。

感知能力包括看的能力、听的能力、闻的能力、尝的能力和摸的能力。感知能力是认识事物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可以通过运用它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辨别一些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区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玩耍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花、草、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等。

2、通过玩耍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想象是创造开拓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玩耍特别是角色玩耍,是发展想象的极好方式。如:玩“过家家”时,一般男孩子都喜欢当爸爸或孩子,女孩子则喜欢当“妈妈”,给娃娃“喂饭”、“换尿布”等。当孩子玩这些玩耍时,如出现一些不妥的行为时,家长千万不能讥笑或制止,因为这样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家长应当为孩子发挥想象力提供物质和安全条件,尽可能地激发孩子去模仿、去想象、去创造。

还有,玩耍能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协调能力等等。

方法三:玩耍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玩耍中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会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日后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等等。

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而玩耍是孩子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来改变孩子的这种状态,在玩耍中让孩子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