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20

第20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玩伴(1)

好爸爸一定要陪孩子玩游戏

长久以来,我们的家长把“家庭教育”定义为“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一提教育孩子,张口闭口谈得都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报什么样的特长班等等,无不是与学习有关的话题。而玩与“教育”似乎不搭界,并且在大部分人眼里,学习就要争分夺秒,玩是浪费时间,是会影响学习的。

基于这样的思想意识,家长们,尤其是重视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家长们,是不会把“玩耍”列入到孩子的日程表中的。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似乎也可以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那些寒窗苦读的楷模被我们颂扬和模仿,玩在大家眼里是“不务正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学习这么紧,哪有时间让孩子玩啊?再说,玩物丧志,玩野了心,岂不影响了学习?

所以,只要留心听听身边的家长训斥孩子,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整天就知道玩!赶紧写作业去!”

玩和学习真的就是对立的吗?其实不然,玩和学习是统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学习,而科学的学习就是玩;玩可以促进学习,而游戏化的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玩就是玩,怎么能说是学习呢?好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看来,玩只能作为学习之余的一种调剂手段,是纯粹的消遣和消磨时间。

这种看法是对玩耍极大的误解。

玩耍,虽说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但是它具备强大的教育功能。

首先,它教会孩子认知。孩子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并在玩耍中学会语言交流,懂得人际交往。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开始。

其次,它教会孩子做事。比如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会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日后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等等。

还有,游戏能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协调能力等等。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玩是最开心的事情;而对于父母来说,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通过游戏可以学到多少知识,增长很多能力,这些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玩出独立能力

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他们能否形成独立的人格品质,是他们能否在未来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个性品质。

因此,从女儿依依呀呀学语的时候,我就注重培养她的自立意识。渐渐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了,我就放手让她独立去做,以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当然,做这些事情都是以玩的形式来进行的。比如,让孩子独自把风筝放飞到天空中,在玩风筝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独自做成功一件事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和我们一起去划船,鼓励孩子独自挥桨,靠自己的力量让船前行。

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劳动给大家带来快乐而开心,从而更积极地要求一个人坚持到底;玩具坏了,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修复,玩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了,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在感受新奇和快乐的同时,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意识悄然增强。孩子自豪,父母省心,可谓一举两得。

方法二:玩出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多重要,已经无须赘言。只是很多爸爸感到茫然,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又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把孩子带到各种游戏中。

我经常和依依玩比速度和反应能力的游戏,比如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堆在一起,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规定形状的积木,如此培养孩子临危不乱的心理自控能力。

而各种竞技游戏皆有成败之分,失败的结局可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我和依依经常玩棋牌游戏,自从她对对弈产生兴趣后,我很少“手下留情”,依依自是输得多赢得少,很多时候依依连输几次后,眼睛里泪光闪烁,但我决不“手软”。

刚开始,她会烦躁地推开棋盘或者把纸牌一甩,蹶着嘴不高兴地说:“不玩了,再也不玩了。”我开导她:“要有输得起的气度,要有勇于挑战的精神。连输牌都逃避,那么以后遇到更大的失败,还不就被打趴下了?”依依在我的鼓励下,渐渐地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再输牌了很少气馁和放弃,而是嚷着:“再来!”

而好多集体游戏让孩子学会了合作和宽容,懂得了竞争重要,合作更是获得胜利的保证;游戏中的快乐让孩子心里充满了阳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很有益处……

通过竞技游戏,培养孩子的临危不乱的自控能力;游戏中的失败更是增强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集体游戏,让孩子学会了合作和宽容;游戏中的快乐则会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

孩提时代的心理历程是一个人一生的情感底色,如果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就等于买了一份终生的精神保险。

方法三:玩出坚强意志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如果孩子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没有较好的生活能力,那么将来他们很难从事一些竞争性很强的职业,也很难坚强面对人生风雨。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一些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养成敢于和困难做斗争,并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所以,我时常带依依去爬山、徒步远行,或者进行一些较量意志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孩子的韧劲、不服输、能吃苦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依依8岁生日那天,我带她去动物园玩。观赏了所有动物后,走向大门口时,我们发现前面有一座山。面对动物园主道路的一面,被人修了栈道,一级级台阶直通到山顶。我问依依要不要上去看看,依依抬头看了看山顶,坚定地说:“上!”

我响应依依的决定,朝栈道走去。突然依依冲我喊:“爸爸,我们走另一条路好不好?”“另一条路?哪里有啊?”“那!”我顺着依依手指的方向一看,在距离栈道不远的地方,有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说是小道,其实几乎没有成型的路面,只是被少数的人践踏后,没有生出野草,露着的黄土形成了一条小路,通到山顶大约有100米。从下往上看,整条路陡峭、蜿蜒,而且尘土淤积很多,间或有石块和砖头突兀在路中间,路两边满是枯萎的杂草和荆棘。

我有些担心,这样的路怎么走啊?依依能行吗?“还是走栈道吧,这路不好走。”我劝依依放弃冒险的念头。“走栈道有什么意思啊?走别人都走的路最没劲了,不好走才更有意思呢!”依依说着自己的理由,不经意中冒出的几句话蛮富哲理,竟不像一个8岁孩子说出来的话。我有所触动,于是欣然同意依依的提议。

依依在前面爬,我紧随其后,一面护着胸前的相机、水壶和身后的背包,一面时刻注意保护着依依。这路实在太难走了,依依在前面几乎手脚并用,四肢着地向上爬,我也是不时需要用手帮助才能站稳脚跟。好不容易爬到了一定的高度,没想到脚下一滑,因为一只手要护着相机等物品,另一只手实在使不上劲,我竟一路踉跄着滑到了山脚下,又回到了起点。裤腿上鞋上全是泥土,闹得狼狈不堪。抬头看看依依,小小的身影竟表现出坚毅,仍一点点艰难地向上攀登。于是我再次出发,结果爬过一段距离后,又一次滑回了起点。如此重复了三次,我终于不再下滑,紧紧跟在依依的后面向上攀缘。

仔细观察依依,才发现为了不至于下滑,依依的两只手始终使劲抓着路两边的杂草,脚小心翼翼地向上挪动一点,等站牢靠了,再先挪动一只手,寻找新的抓拽的目标,接着挪动另一只手。就这样一步一挪,牢固扎实地一步步接近了山顶。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当我们终于和那些通过栈道爬上山顶的游客一起站在山顶的时候,我和依依的脸上身上全是土,依依的双手还被划出了几道口子,两根手指隐隐作痛,仔细一看竟扎进了两根刺。但她没有表现出一点疼痛的表情,站在最高点,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这件事充分展示了依依的不畏艰险的意志,而此后在生活中,孩子更是无时不表现出这种“走另一条路”的坚毅。

方法四:玩出创造力

有很多游戏,是需要一定技能技巧和丰富想象力的。所以,在游戏中,孩子运用知识技能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会激发孩子无限创造力、创新力。比如依依酷爱的做手工游戏,不仅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依依会不断有新异的想法和创意,使得手里的小手工独具魅力。她做的好多小手工在小伙伴当中深受欢迎,很多孩子爱不释手,却做不出来,于是干脆向依依索要。

依依的手工作品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架纸飞机:双翼伸展,机头高昂,看上去很神气。更主要的是它的身后背着一个“降落伞”,使整架飞机看上去是那么与众不同。依依举起飞机使劲朝上空一掷,只见飞机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身上的“降落伞”打开了,飞机缓缓降落,直到平稳地落在前方地面上。

我惊奇地问她,是怎么想到要在飞机上挂“降落伞”的,她说,这是她琢磨劳动了一天的成果。最开始她也是折普通的纸飞机的,玩着玩着,她就想如何能让飞机飞得既稳又时间长?当然是延长飞机落地的速度了,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她在心里谋划着一个又一个方案。

当她看到桌子上的塑料袋时,眼睛不由得一亮,咦?要是给飞机按个“降落伞”会什么样呢?于是拿起剪刀,从塑料袋上剪下一块正方形的塑料片,然后给四个角分别系上一根细线,再把四根线汇总到一起,系到了机身上。“试飞”的时候,依依看到飞机到达最高点后,斜着身子往下落,这时候它身后的“降落伞”飘到了它的上空,线被拉直了,塑料片也鼓了起来,飞机忽忽悠悠在“降落伞”的阻力作用下,慢悠悠地落了地。那情景让依依激动不已,忍不住大声欢呼。

用普通的纸折出飞机,是一种创造;而在飞机上吊降落伞,延长飞机降落的时间,则是一种更智慧的创造。这样的“玩”比在课堂上坐着背定理记公式要有意义得多。

玩耍就如一块投入海洋中的海绵,有无尽的甘霖供孩子汲取。所有教育尽在简单的游戏中,所以就让孩子去玩,而且教孩子更好地玩。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愉快地玩,不仅重视孩子的智商、情商,也要发展孩子的“玩商”。

所以,好爸爸一定要陪孩子玩游戏!

好爸爸一定要陪孩子去锻炼

说起锻炼身体,我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竞技比赛、运动会、健身房等场面,以及夏日里的清晨街道旁、休闲广场,大爷大妈们跳的健身舞、傍晚扭的大秧歌,冬天公园里冒着刺骨寒风冬泳的勇士……如果换作要家长领着孩子在院子里跑跑跳跳、玩玩滑梯、假日领孩子去游园、去远足,在人们眼里这似乎跟锻炼不搭边。

可是我想说的是,体育锻炼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玩皮球、滑滑梯、踢毽子、跳绳、跑步、游泳、做操、远足等等,就是随意的散散步,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这些锻炼,爸爸要尽可能地陪孩子一起进行。

我们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风,都希望孩子身体健康,也都明白只有健康的身体,孩子才能有好的前程。但我们身为父母,往往倾向于孩子的营养,倾向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忽视了增强孩子的体质。因此,幼儿园及小学校里才出现了小胖墩、豆芽菜、小眼镜等等,经常生病的、体质很差的小朋友也屡见不鲜。

这一点,我们家长应该深刻反省。孩子从小,我们就觉着什么有营养就给孩子吃什么,营养虽然跟上了,但是孩子为什么还是经常生病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锻炼。

儿童时期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儿童时期也是人体形态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生长发育的好坏,对人一生的体质和体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爸爸带孩子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有着特殊的意义。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要提高对孩子体育锻炼的认识

但如今的家庭只有一个宝贝,因此比较娇惯。有个别家长别说户外体育活动,平时连走路都不太舍得,生怕累坏孩子。如果在户外活动中摔一跤,那更是心痛的不得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质弱,累坏了要生病。甚至有个别家长认为,有些爬、翻、滚的动作危险,还会把一身干净的衣服弄脏。还有的家长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就是玩玩而已,还不如写写字、看看书有用。家长的对体育活动意识的淡薄,使现在的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

春暖花开的季节,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游戏,4-5岁的孩子可以去郊外远足,运动中快走与慢走、快跑与慢跑以及跳跃交替进行,既训练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又训练了幼儿的速度、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幼儿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幼儿坚韧不拔的毅力,更使幼儿欣赏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增长了知识,进一步调动了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锻炼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事实上,孩子天性好动,真正不爱运动的孩子只是很少一部分。体育锻炼是一项父母子女可以共同参与、亲历亲为的活动,体育锻炼的过程,既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磨炼意志品质的过程,也是孩子体会公平竞争、团队精神、人际交往的过程,是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克服焦虑、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和愉悦的过程,更是父母们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加深亲情、加强沟通的一个互动的过程。

方法二:要重视日常游戏对孩子锻炼的重要性

游戏是孩子体育启蒙的第一课,游戏可使孩子聪明伶俐、身体健康。游戏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强体力,使孩子们的四肢得以均衡使用,从而有效地弥补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单一的活动对大脑的不均衡刺激,促使大脑发育。尤其是在婴幼儿快速生长时期就更为有利,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1-5岁是幼儿感觉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运动,不仅对大脑是良好的刺激,以提高大脑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支配能力,还能促进运动神经的发展。

其中:1-3岁可选择的游戏有:手指体操、捏橡皮泥、踢定点球、踢滚动球、侧滚、驮物爬、两腿两足夹物走、拍球等;3─5岁可选择的游戏有:各种曲线跑、各种躲闪游戏、跳皮筋、伸展性体操、单足站立、学骑自行车、跳房子、跳绳等。幼儿玩耍各种套叠玩具、穿绳玩具、积木、积塑等,有助于锻炼小儿肌肉动作和手指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