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6056500000016

第16章 “好爸爸”是孩子的好朋友(4)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有问题问老师或家长的习惯,因为在他们心里老师和家长都是大人,大人们说的肯定对。虽然有的时候家长讲的道理,自己不是很明白,但仍然会去听。家长也习惯了遇见事情就给孩子分析其中的道理,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有给孩子讲道理的经历,有时总感到孩子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你的观点。是不是讲的道理不正确呢?不是。是不是孩子不可理愈呢?也不是。那问题出在哪里?

东子告诉你:方式方法上。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怎么给孩子讲道理充满了困惑,认为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击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孩子“听话”与否,与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方式、技巧有很大的关系。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建议的态度

孩子不肯听爸爸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爸爸在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协商,使孩子觉得家长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从而消除戒备和抵制心理。

比如给孩子买东西,一定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款式颜色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挑选,但是关于价钱,则要家长说了算。有一次我和妻子带依依去买鞋,事先跟依依说好了,凉鞋买100元以下的,旅游鞋买150元的是上限。来到兴隆大家庭(沈阳的一家大型商场)后,望着琳琅满目的各式牌子的鞋,依依先是兴奋了一阵,但看到标价后,脸色暗淡了下来,因为按我们给他规定的价钱,只能买她不太喜欢的样子的鞋。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同妻子商量了一下,然后告诉女儿说我们不能给他买太高档的鞋。

因为她还小,正处在长身体时期,如果买贵的鞋子,明年不能穿了就太可惜了。况且,爸爸妈妈买的鞋子也只不过200元左右。经过我们夫妇做工作,最后依依高高兴兴地挑了一双80元的凉鞋和154元的旅游鞋。

方法二:迂回的策略

迂回可以说是说理的一种必要策略。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说理方法。

故事法。3-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爸爸不妨自己也当一回童话作家、寓言大师,“编造”一个故事劝说孩子。这样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在孩子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帮助他不知不觉地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

逆向法。故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加以夸张,使其最终明白其中的害处。例如孩子在冬天洗完澡后,只穿一件内衣就在床上跳来跳去地玩耍,无论怎么跟他讲不穿衣服会着凉,他都不听。于是,索性让他脱下内衣。孩子冷得不行,于是自己就要求穿衣服了。

情景法。与孩子一起看儿童节目,可以让孩子指出电视节目中小朋友不正确的行为,表扬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孩子的是非标准其实很分明,辨别好坏根本不成问题。如,多次对孩子说,小朋友不讲卫生,病菌就会钻进肚子里与细胞打仗,人就会生病、发烧。可孩子始终不当回事,后来看到一部讲述人体免疫系统与感冒病毒对抗的科教片,叫孩子过来观看。看完片子后,孩子在洗脸洗手方面大有进步。

换位法。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可以与之互换角色。如,让孩子扮演医生为爸爸打针,爸爸则模仿孩子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父母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结果孩子一会儿像家长一样,严肃地批评爸爸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

方法三:自尊心的激发

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很强。如果爸爸能细致地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并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和趋于自觉化。例如,孩子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于是家长虚构一些他小时候的优点,经常告诉儿子:“宝宝小时候可乖了,他最讲卫生,吃饭也很乖……”儿子总是很自豪。这时再要求他照小时候那样去做,他往往很乐意。

方法四:言传与身教的结合

要使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必须靠父母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狠强的,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因此爸爸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

在对依依的教育上,我一直是争取通过一件小事,把一个大道理讲清楚,让孩子从简单明了的语言中理解其中的奥妙。

有一位父亲跟我讲起他的儿子:孩子喜欢把自来水开得很大玩。昨天,他又这样。我就对他说:“你知道吗?你把水开得这么大,可是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小孩没水喝呢,比如在非洲,而且这个水是爷爷奶奶辛苦赚钱买来的。”结果他马上把水关小了。等到他爸爸洗手的时候,他大声说:“爸爸把水开小点,爷爷奶奶赚钱买来的。”在儿子生活中,现在爷爷奶奶当然比非洲的孩子要紧,但他至少知道了一个该把水关小的道理。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会知道另一个道理的。

其实,只要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相信孩子都会听的。很多讲不通的,多半是因为爸爸们没有耐心,认为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就是不理解呢?孩子毕竟是孩子,分析问题能力有限,当遇到孩子听不懂大人说什么时,做爸爸的就应该慢慢地把道理讲清楚,然后轻轻地问孩子听懂了吗?此时如果孩子没听懂,他会很直接的告诉你他没明白,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给他讲解,直到他听懂为止。如果讲一次孩子就听懂了,那他就会非常高兴得去接受你的建议,然后把道理牢记在心。

所以要记住,给孩子讲道理一定要有耐心,要把大道理讲小。

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

通过东子的观察,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上,犹如一副对联所言“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于是,“妈妈说了不准就是不准!”“爸爸叫你怎样你就怎样!”

孩子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敢再有自己的主意了,当然父母不允许孩子做的事,大都是有道理有理由的。但是对孩子用粗暴的、蛮横式的语言、态度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若能在童年保护、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那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会尊重别人,也会爱护自己,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会对社会有益,对别人有爱心。

有很多爸爸都这样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怎么讲道理也是白搭,不如命令干脆、明确。也许孩子在3岁以前的确难于明白事理,但是家长们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表情、手势、语气词调,使孩子从父母的表情中察觉到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3岁以后的孩子就容易明白是非了,到时只需把道理讲清楚即可。也有些爸爸认为小孩子的心思简单,即使挨批评了,就像跟小朋友们打架似的,过一会就都忘了。

其实则不然,孩子的心思既很敏感又很脆弱,且极易受到伤害,他很清楚内外之别。小朋友之间一般不会计较,但对父母的言行举动却很在意。假若父母一味不尊重孩子,动辄恶语指责,而不说明道理,或者明知自己无理,孩子有理,也决不向孩子低头道歉,反而执意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重压之下的孩子口服心不服,长此以往,孩子或者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什么他都不爱听,不愿做,脾气倔强;或者被吓得畏畏缩缩,服服贴贴,凡事没有主见,唯父母的马首是瞻,这样的孩子永远只会是父母的孩子,没有个性,没有前途。

不同的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矮;有的孩子灵活,有的孩子迟钝等等。让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的一切都能如愿实在很困难,更何况孩子呢?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的评语,所以父母的育儿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

维护孩子的自尊,要从细微处下功夫,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更要细心呵护,因为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而敏锐的,若把它看成不懂事的孩子任意去批评、指责刺伤他的自尊心,那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退缩、紧张、甚至憎恨、敌对情绪。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我们就更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多用身体动作摸摸头、拍拍肩等关心他们。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使它感到难堪。让孩子失去自尊很容易,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在对依依的教育上,我一直都很注重维护孩子的自尊,即使是一件小事能鼓励的地方我也一定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以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从小就喜欢写作,带着微笑大声朗读依依的“作品”,是我对依依表示赞赏的最直接方式。从依依写下第一句话开始,我就成为依依的第一个读者,而且是最“忠实”的读者。只要依依把她写的东西拿给我看,无论写的是什么,也无论写的多蹩脚,我都要从头到尾大声朗读,遇到哪句话写得很好,我会再重复一遍,而且不忘夸奖:“嗯,这句写得好!”只要捕捉到文字中的闪光点,我就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快乐。

2005年10月的一天,9岁的依依突然有了写诗的雅兴。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如何写诗的她,在晚饭后顾不上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写下人生第一首诗《太阳》:

太阳,如果一旦失去你

就没有天上飞的鸟,地下跑的兽

太阳,你和所有的生物的生命都密切相关

如果失去了你,花儿枯萎,鸟儿遭殃,人类也无法生存

太阳,你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人类永远也忘不了你

当她兴致勃勃地把这首毫无章法的诗拿给我看,我没有像有的家长那样随便夸几句敷衍了事,而是依旧大声朗读了一遍,然后大声称赞她:“我的女儿第一次写诗,就写这么好,真棒!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写出更好的诗来!”

第二天,我把这首诗一个字未改地贴到了我为依依制作的网页上,让登陆她网址的人都能看到依依的第一首诗。我对依依说:“这是你真实的成长记录,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写诗,那些大诗人生平的第一首诗,说不定还赶不上你写的呢。”依依听了很开心:“呵呵,爸爸喜欢我写的诗,我的诗都可以贴到网上展览了……”

后来依依陆续又写了好几首,每次我都要加以评价,当然表扬得多,赞赏得多,纠正、引导的工作尽量做到“无痕”。

依依说,每当自己完成一篇作文,得到爸爸的赞赏,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会觉得写作文真是一件快乐、开心又轻松的事情,自己真的是很棒!

我们假想一下,如果依依把她写的第一首诗递给我的时候,我皱着眉头说:“这什么破诗啊,这也叫诗?不会写就别瞎写!”依依会怎么想,她肯定会引用宋丹丹小品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来回应我:“忒伤自尊了!”这样下去即使孩子有兴趣再写第二首诗,她也绝对没有兴趣再给我欣赏了。

赞赏就如肥料,撒在孩子的心田里,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得以茁壮成长。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不要作弄孩子

“小宝贝,你闻起来跟猪一样臭,赶快去洗澡吧!”也许家长开这样的玩笑只是希望孩子感到羞愧,以求他的改进;但是,孩子很容易信以为真,使他自身感觉不好意思,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臭”孩子,由此心生自卑。

方法二: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

命令、怒骂、责怪式的家庭语言,使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轻视,故而没有自我观念。如果爸爸常对孩子保持应有的礼貌交流,使用“请”、“对不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语言,便让孩子享受到家长对他的尊重。

方法三: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成长当中,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家长要允许孩子失败,并且给予安慰和鼓励。爸爸在孩子失败时需要给他心灵的支持与爱护,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家长对他的理解和信任。

依依在小学时,由于上学早再加上跳级,使得她比同班的孩子小两三岁,所以她在班级里是个头最小的,明摆着无论她参加什么比赛项目,都很难取胜。可是依依的参与意识很强,极力要求参加学校运动会。结果可想而知,在那些比自己高一头的选手当中,依依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难以取胜。一场比赛下来,孩子眼里含着眼泪;两场比赛结束后,看着别人上台领奖,她终于哭了起来。回到家,依依扑到我怀里掉眼泪。我摸着她的头说:“爸爸看到了你在运动场上的表现,虽然你的成绩没有别人好,但是在爸爸看来,你就是最棒的!只要有不怕输的精神,将来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你!”在我的安慰下,依依破涕为笑。

方法四:强调孩子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

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爸爸,明天我得早点去学校,因为明天是我们小组的值日生”“好的,爸爸一定提前送你到学校。”“您放心,我们能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

对孩子表现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孩子错误的地方,应尽量施以正面的引导,避免否定、嘲弄的言语或表情,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里是个好孩子。

方法五: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人都会犯错或有不足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孩子表达歉意。比如“小刚,爸爸真对不起你,我没能买到你考试用的圆珠笔,你还是用你手边的那支吧!”“小玫,爸爸来得晚了,你在学校等急了吧?以后我一定按时来接你。”

关于向孩子道歉,我也有这方面的体验。女儿成长到12岁,这些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错怪了、误解了、冤枉了女儿几次,当我意识到是自己错了时,我都及时向孩子表达了歉意,得到了孩子的谅解。此举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而且还更加赢得女儿的信任与尊重,由此相互关系更加融洽了。

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孩子最恨成年人的虚伪,老老实实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孩子会从中得到教益,学会认真做人,也学会宽恕别人。

维护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如果爸爸们不注意教育方式,经常使孩子出丑,将会使孩子变得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对不好的行为起了加深作用。只有做一个尊重孩子的爸爸,才能培养出自尊、自信、快乐、健康的孩子。

一定要让孩子信赖你

我的一位做律师的朋友,给我讲述过这样一个他和儿子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