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都是可以发光的金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否则,只顾说孩子的缺点,只能让他们变得自卑,甚至连原来的优点都失去。因此,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一颗自信的心灵,没有自信的孩子,不会有改变缺点的力量。
方法三:不要期望过高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容易出现“家庭超前教育”的浮躁心态,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行让孩子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比如用成人或者“天才”、“神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停地让幼小的孩子学这学那,然后对孩子说,“为了你,我们牺牲了许多时间,花了大把的钱,你不好好学习,就没脸来见父母了”。
对于一个正在成熟和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方法四:不能羞辱斥责
常言道“童心不可辱”,不过,当孩子犯错误、做错事后,不少家长喜欢用难听的话辱骂孩子,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孩子干脆“破罐子破摔”,失去进取心。
家长总是不忘给自己的孩子做饭、买营养品,精心呵护孩子身体的成长,却忘了孩子心理的发育也需要精心栽培。不断积累的情绪问题会和青少年的智力一起发展,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们迷失。情感上不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智力多么超群,也不可能快乐。
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作为爸爸及孩子身边的成年人,每一句激励性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关注的不应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呵护孩子的心灵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一直开朗活跃的众众小朋友今天早上居然不肯上幼儿园了,自从进幼儿园以来,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在她身上发生过。她一直是女孩子们的“领袖”,在游戏中,她总是扮演着有威望的角色,她的眼神里总流露着自信、神气的光芒。但今天早上,奶奶已经送她到教室门口了,她却一定要跟着奶奶办事情,不愿上幼儿园,来的目的是向老师请假。奇怪,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在她身上的,这是怎么了?看着她这么坚决的神情,父母也无能为力,只好作罢。等空下来时,爸爸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昨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时,众众曾向爸爸说起一件事。午睡期间,两个老师悄悄地谈论班中的孩子:有的是乖巧伶俐,有的是傻的可爱,有的是聪明智慧等等。说到众众小朋友,她们两个老师一致认为,她脑袋灵花头多,其中一个老师还加了一句:只可惜这个孩子长的太丑了。殊不知,这时孩子们差不多都醒过来了,只是他们都躺在床上没有声响而已,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听到了老师自以为是的“高见”,当听到老师在说自己时,孩子会没有感觉吗?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很强,她还会在第二天开开心心地上学吗?
想到这里,爸爸恍然大悟。孩子再小,也已经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设想,有人在我们的面前用刺耳的语言直直地说我们,我们会怎么想?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才能去抚慰她的心灵?为此,爸爸真费了不少脑筋。为了帮孩子从新树立起自信,他告诉众众每个人的审美眼光不同,众众其实很漂亮,特别是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孩子与家长的冲突应多在家长身上找原因。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总是心浮气躁,对孩子严格得近乎苛刻?是的,孩子的学习让我们揪心,孩子的前途也似乎只有考学一条出路;我们大人很辛苦很无奈,工作上的竞争与压力让我们透不过气来;我们完全为他好,孩子不理解、不体谅我们。
然而,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过没有?他们是一个需要爱与温暖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想法。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物。我们却过分地认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自己怎样教训都不为过,反正我是为你好,在这种思想支配提下,我们甚至连方式方法都不注意。
有多少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出了问题,我们烦躁,我们心里不安,我们工作生活不如意,却把这一切都惩罚在孩子身上,这公平吗?我们自己不成熟,教育孩子,我们有资格吗?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我们愈发责怪和厌弃他,形成恶性循环,终无了时。今天孩子不成器,是过去我们教育失误的累积;明天孩子前程如何,有待我们今天的努力。“己所不欲,毋施于人”,自己没有作为,怎能苛求孩子成龙成凤?奢望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是极端自私的,更会扭曲孩子原本健康的心灵。
我们做家长的,尤其是一家之长的爸爸,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以一颗平常心待人与处世。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正确面对孩子,呵护好孩子的心灵,处理他们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孩子才会少走弯路。
使孩子知道孝敬长辈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传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儒家经典《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开始。”就是说,培养仁爱之心要从孝敬长辈开始,是否懂得孝敬长辈,不仅仅是与父母的关系,更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是很难叫他再去爱他人,爱祖国的。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孩子孝敬长辈的要求是低的。孩子上学离家时能说“爸爸妈妈,再见!”放学回家见到父母能说“爸爸妈妈好,我回来了。”父母就相当满意了。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东西时,能让让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大家就觉得孩子非常孝顺了。这其实已经把孝敬降低到一般的文明礼貌了。
如何培养孩子真正懂得孝敬父母,从心底关爱父母,并在平时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形成习惯,这需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方法一:建立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
现在不少家庭中,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全家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在这样次序颠倒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很难发展出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好习惯。家庭犹如一个国家,需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和指导家庭成员的生活。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在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应当建立一种合理的秩序,即父母理所应当是家庭的领导者,孩子则需要尊敬父母,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生活学习。因此,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长,不能在家里无理取闹。
为了让幼小的孩子从小直观地理解长幼有序的原则,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训练不能忽视:比如在饭桌上,孩子必须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而且要长辈先夹菜;家里有好吃的东西,长辈优先;看电视节目,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等。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方法二:从小注重细节培养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
从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来看,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于他律道德判断时期,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习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外面的世界。所以,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从生活细节入手,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懂得感恩、富于爱心、孝敬长辈的孩子是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出来的。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和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细节要求。比如,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要求做到“回家主动和父母打招呼”、“为下班的父母拿鞋、拿衣服”等;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要求他们“父母回家主动问好,并帮助做家务”、“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尊重父母的选择,不耍小脾气”等。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收拾桌碗。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方法三:父母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身体力行,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很容易发展出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在孝敬长辈方面,父母做比说更管用。尤其对于小孩子,他们常常难以理解大道理,而是更喜欢看着父母怎样做事。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写到这,让我想起了被誉为“世界飞人”刘翔。很多人只知道刘翔跑得快,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孝顺长辈的孝子,而这一切又得益于他的父母。
刘翔一孝敬长辈。他每次外出比赛回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看望爷爷。爷爷因为一次中风,行动不便,他一有时间,就会来到爷爷的床前,陪爷爷说话。二尊重师长。刘翔非常尊重自己的恩师孙海平,这在圈内以至社会上有口皆碑。在十运之星颁奖晚会上,得到一辆轿车作为礼物的刘翔,当即决定将车送给师父孙海平。
是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传统美德,在刘翔这位为人之子(孙)身上的充分体现,像他创造的“田坛神话”一样,令人感慨、值得赞誉和学习的话,那他这孝心孝行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其第一任老师,他的父母从小对他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