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下来,文华带老师及其家人看了4次病,花了近2000元,但她想,只要老师能多关注女儿,这些也值得。可她也有一丝担心,因为每次都没当着老师面付钱,也许老师还认为医院职工看病不用掏钱。“这样时间一长,老师会不会不领情了?”
尽管很累,她还是认为这样“讨好”老师值得。
现实生活中,像文华这样的家长确实不少见。不管有多少人这样做,这一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老师正常教育学生如家长正常教育孩子一样,都是天经地义之事,没有必要谁讨好谁。二者之间要很好地交流沟通,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互助关系。如果扯上金钱,一切都变了样。
而且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无助孩子的成长,往往会起到负作用。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千万富翁的孩子从上小学起,孩子妈妈就不断贿赂老师,目的是希望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自从收了孩子家长的贿赂后,老师是格外关照这个孩子,与别的同学打架了,老师袒护;考不好了,老师给拔分;从不参加劳动,却成了模范……在老师的“关照”下,初中尚未毕业的就犯下累累罪行,最终被送到了少年管教所。
一位家长很为难地告诉东子,她年仅5岁的女儿所在幼儿园的老师在上课时,“随口”说马上就要结婚,导致班里很多家长给老师送礼。现在,为了让妈妈也给老师送礼,女儿竟以明天不去上学作为“威胁”。这位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家长完全没必要给老师送礼,这会让老师感觉有负担,如果收了礼而在该批评时不批评,显然是对孩子不负责,还会让孩子认为表扬是可以“买”来的。
当然,若在教师节、新年到来之际,学生给尊敬的老师送些小礼物,以表一片殷殷的敬师之情,这也无可非议。而现在老师要结婚,孩子要送礼,这里不排除少数学生对老师的那份真心祝福,但更多的还是希望能“讨好”老师。家长也知道,让年少的孩子加入到这送礼的大军中,过早地谙熟世俗人情,对孩子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那么,家长应如何做决定?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去追究老师是有意还是无意,碰到了这种事,如何处理是关键。明智的家长会让孩子以更符合学生身份去送礼,如自制一些画、书、贺卡等小礼物,在愉快的氛围中,给老师以良好的祝愿,这样一来,孩子送礼的愿望实现了,老师也高兴。要是送其他“像样”的东西,家长尽量避免,以还孩子一个美丽的童真。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很多事情没有经验。班里一个学生送了她价值不菲的礼物。这位老师不禁犯愁了,礼物明显不是孩子的心意,而且价格不便宜,到底该不该把东西退还给家长呢?正当她犯愁的时候,她发现另一位老师也收到了这份礼物,而且没有说要退。人家资格比她老,经验比她丰富,如果自己执意要退,会不会让人觉得假装清高?
家长送礼退不退?这样的问题居然让老师感到很困惑,真是个奇怪的事情。老师本来就不应该收礼,不应该收的东西当然要退,这么简单的常识,有什么可困惑的?又有什么可争议的?之所以会出现“家长送礼退不退”这样的伪问题,折射的还是当前的一些怪现状。尽管家长不该给老师送礼,尽管老师不该收礼,可在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却非常普遍。很多的母亲为了让老师照顾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计想着讨好老师;某些老师也把职业道德抛在脑后,毫无愧色地从家长和学生手中接东西。也许,这就叫“行业潜规则”吧。
如果“家长送礼退不退”还需要困惑和争议,那说明我们教育领域的问题真是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这种严重性不仅表现在送礼收礼的表象上,更是表现在某些人的道德滑坡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耳熏目染,孩子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每年的教师节,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关于是否给老师送礼的问题。同样作为孩子家长的东子,从孩子幼儿园至今,始终没有给老师送过礼。我一直夸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却照亮了别人。而我们给老师送礼,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她们的光辉形象。当然,也有许多母亲为了讨好老师,想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有个特殊的照顾,心情可以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坐在前排;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出类拔萃,所有的好事、所有的荣耀都能被自己的孩子所拥有?为了这些,有的母亲宁肯付出金钱来“收买”老师,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如果所有的孩子母亲都去给老师送礼,都要求坐前排,都要求是三好生,那老师又如何安排呢?她有三头六臂吗?他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给教师送礼,就是一股社会不正之风,其责任主要在家长身上,特别是母亲们。那样做,首先是对老师的不信任,其次是对孩子缺乏自信。客观上也影响了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的品德,同时也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使我们的孩子自小就在这种的环境下成长,那她们怎么能出淤泥而不染呢?
那么,母亲们应该如何与孩子的老师相处呢?
一、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与孩子的老师进行交流,可不是让你去讨好老师。送礼物、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给老师帮助,的确会让老师与你相处更好,但这样对孩子自身发展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准确判断出孩子发展状态、并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的老师。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孩子负责的老师真正需要的是,根据孩子的成长对教学进行不断地自省和调整。如果母亲一味讨好老师,老师做法出现问题时,母亲也不向老师反映,那么等于间接剥夺了自己孩子获得更合适的教育机会的权利,这与母亲为了孩子好的初衷简直是背道而驰。
母亲和老师都是孩子发展的领路人。假如我们把对孩子的教育很形象地比作一场战争的话,你和孩子的老师就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真正的优质交流,正是在母亲和老师完全平等的平台上才能进行的。平等的位置,平和的心态,相互交流才能更少保留。在双方平等的情况下,传递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不论从老师口里到妈妈心里,还是从妈妈口里到老师心里,都是成功有效的。
二、要多参加学校活动,学会和老师交流。
每次家教报告后,都有孩子妈妈问我:“一碰到孩子的老师,我除了打招呼和简单询问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情况,我都不知道还可以和老师说什么、问什么?
东子的建议是多参加学校(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多和老师谈关于孩子成长的相关话题。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活动安排,一般都会告诉家长。细心的母亲们只要经常问问老师,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状况,慢慢就会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的学习、生活细节。
与老师交流时,苦于没有话题的母亲,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安静孩子”的母亲。从表面来看,这样的孩子,一般不是“问题孩子”,可背后可能恰恰隐藏一些问题。所以,“安静孩子”的母亲可以更多地询问孩子的在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母亲可以主动与老师商量,“我能为这个班级做点什么”、“我能为这个幼儿园做点什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这也是母亲与老师的优质交流方式。
以给老师送礼来讨好(收买)老师,不如理解、尊重和信任老师。对于一些节日,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自己的老师,那样老师会很欣慰的,毕竟那是学生的心意,也是老师付出的回报。其实,成绩的好坏和综合能力的高低,都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优秀的呢!所以我还是赞成在教师节这天,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展现才艺的同时也给自己的老师送去最好的礼物。
当然,家长与老师在生活当中,相互帮助、支持是应该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情不一定费的用钱来补。同时,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分的讨好老师,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孩子,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看电视也是一种学习
在我的童年里,是没有“电视”这一“玩具”的。直到20多岁,我才看上电视。所以,我觉得女儿依依(范姜国一)很幸福,可以从出生那天起就欣赏电视节目。
听说我让依依尽情玩耍的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多时间地看电视,好多母亲瞪大了眼睛:“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们禁止还来不及呢……”
为什么不让孩子看电视?母亲们的理由多着呢:
第一,看电视多耽误学习啊。有67%的家长“为了学习,不让孩子看电视”;90%的家长认为“孩子看电视多了,影响学习”。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抓紧时间”学习,而看电视是需要时间的,哪舍得拿出时间来让孩子看电视?据调查,现在的孩子放学后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而且有65%的孩子还要完成父母安排的课外作业。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形形色色的课外班,“看电视”就成了极其奢侈的一件事。况且,家长们很“务实”地认为:看电视看不出高分,看不来大学录取通知书。
另外,家长还担心,“玩物丧志”,看电视照样可以瓦解“学习斗志”的。好多孩子一看电视就入迷,坐在电视机前眼睛都不眨,忘记睡觉忘记吃饭,怎会不影响学习?
第二,现在的电视节目太多粗制滥造,比如暴力镜头、暴露的情爱剧情、英雄般的黑道人物、充满“智慧”的作案手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一个朋友曾向我倾诉烦恼:12岁的儿子将来的理想竟然是要做职业杀手!只因为电视里的杀手都很酷,很“英雄”。孩子看电视都看出这样的恶果了,还敢让孩子看吗?
第三,电视看多了,孩子们盲目崇拜影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或者迷恋某些头戴光环的明星,好多孩子为“追星”不惜离家出走,荒废学业。
第四,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使视力下降,体质变弱,精神萎靡,甚至形成自闭性格……
面对这诸多问题,母亲首先把电视定位为引起祸端的“种子”,因此简单地对孩子看电视进行控制。据统计,27%的家长完全不允许孩子看电视,69%的家长强调只能看有用的节目,而且不能耽误功课;4%的家长对孩子看电视基本不管。
东子则认为,问题的产生,不是电视的错。我们不但不该让孩子远离电视,相反,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该更加“亲近”电视。
当今社会,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据2005年4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国际研讨会的有关论文分析,全世界电视拥有率为40%,城市的电视拥有率达到98%。本次调查也发现,93.3%家长最经常运用的信息渠道是广播电视。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电视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曾经看过这样的文章,说在我国西部一个很封闭的,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山寨,孩子们虽然喜欢玩球,可是不知道马拉多纳是谁;喜欢唱歌,却不知道歌唱家是干什么的;知道美国也知道日本,却说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是鬼子……
这些看不到电视的孩子,视野窄到如此!即便将来他们以高分考入大学,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还是会因为儿时视野的狭窄而被剥夺太多太多的机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网络和电视是我们接受信息的主要平台。在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情况下,电视就是最主要的掌握信息的工具。如果长时间不看电视,我想我们就和原始人无异了。
而除了通过电视掌握信息以外,电视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手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情绪状态下观察社会,扩展视野,获取知识。也就是说,电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据调查:在西欧,小学生每年看电视120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个多小时看电视的时间。这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通过网络调查,我们的小学生强烈渴望看电视,大多孩子认为,可以借电视来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大事,可以学习更多知识,开扩视野和眼界。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娱乐。成年人下了班可以看电视,还可以去唱歌、下棋、打麻将,而孩子们难道只应该写作业?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下,孩子们的娱乐活动已经少得可怜,似乎只剩下看电视了,我们实在不该再把孩子看电视的权利也给剥夺了。毕竟娱乐、休闲是孩子的权利,《国际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休闲,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那么,看电视是不是一种娱乐和文化活动呢?当然是。所以,儿童有权利享受这种活动,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权力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
基于这几点,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充分发挥电视的教育功能,而非因为有问题出现,就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看电视。禁止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禁止,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因此,从依依能够看电视那天起,我就坚持一个理念:多看电视。我可不想为依依堵上这条好的学习途径。
还是那句话:电视只是工具,如何用,关键在人。引导得法,电视就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窗口;否则才会沦为“隐形杀手”。
所以,不仅要让孩子看电视,而且还要教会孩子看电视。
既然看电视是很好的学习途径,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知识、经验,带来快乐和见识,那么就让我们把电视还给孩子。当然,我强调的是,重在引导。不是说支持孩子看电视,就完全放手,让孩子随意、自由地看。上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我说过错不在电视,而在于家长的疏于引导和监管不利。
想一下,对于孩子喜欢看而我们不希望孩子看的节目,我们如何处理?粗暴干涉,严厉禁止;劝说无效,听之任之;和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希望他们看……对号入座,我们会发现,选择第三种的家长很少很少。
还有,当三口人围坐电视机前,看到不适合孩子看的节目,我们怎么办?大多数家长会毫不迟疑地换频道,还有一部分家长态度严厉地对孩子说:“去,看你的书去!”也有家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这么一会,看就看吧。
再问一下,您经常帮孩子选择电视节目吗?您经常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吗?您对孩子喜欢什么节目不喜欢什么节目了解吗?您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刚刚看完的电视节目吗……
对照上述问题,母亲自检一下。我敢说,要有很多母亲摇头,感觉到自己在孩子看电视的问题上,缺乏引导和监管的。
我在放手让依依看电视之前,是先教会她看电视。
首先,帮助孩子确定看电视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