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26046300000029

第29章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27)

近日,我国某市对6所小学的14个班级、6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7%的小学生承认自己说过谎话,89%的小学生都曾抄过别人的作业;而小学生坦言,74%的母亲有过不诚信行为。从调查来看,小学生的诚信教育还应加强,而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全面推进。

此外,该市还对700名初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诚信问题非常严重:64.5%的人不能按时按地点赴约;30%的人厌烦公益劳动,要借故缺席;43.5%的学生曾经编造借口,不做课间操和上体育课。

看来,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我们做母亲的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加强对孩子的诚实教育。要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在守信教育方面,母亲要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给孩子做一个身正的典范。

以下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为人之母的诚信行为带给孩子的榜样力量。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母亲带着她三个兴高采烈的孩子来到剧院的售票处。“嗨!我要买4张票,1张大人票,3张儿童票。”她对售票的小伙子说道。

“女士,6岁以上的孩子要半票,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场。”

“那就买两张票,我最大的孩子杰尔斯今天刚好6岁,其余的两个是4岁的双胞胎。”

售票的小伙子将戏票递给这位母亲,忽然笑着说道:“其实,你如果不说,我根本看不出你的孩子是否超过6岁。”

“可是,我的孩子们知道。”女士正色说。

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最可信赖的人,母亲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母亲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此,做母亲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诚信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诚信方面,母亲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母亲要言行一致。

做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过只是靠说说,是不够的。你要从自己做起,就是说,如果你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那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骑车带孩子的母亲,经过十字路口,身后孩子不停嚷嚷“妈妈,有红灯。”急着赶路的母亲却无所谓,仿佛没听见一样继续往前行。孩子一脸茫然,因为妈妈几乎天天告诉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

想一想,如果大人自己都言行不一的话,对孩子的教育怎么可能有说服力呢,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在模仿着母亲,批评孩子,其实就是在批评自己。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要这样做,那么自己就要以身作则。一个满口粗言乱语的母亲,怎能教育她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呢?

2.母亲要说到做到。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既极其深奥又十分简单。其核心关键是要求做母亲的,用言传身教去审慎地进行教育。在家庭环境中,母亲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耳濡目染,并极力仿效。在高素质的孩子后边,必定站着高素质的母亲。没有高素质的母亲,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孩子是困难的和曲折的。因此,我们要提高为人母的素质,因为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有一些母亲对孩子说的话总是能做到;而另一些母亲却相反,对孩子说的话就像儿戏一样,一下子就忘记了。这些母亲说的话是假的,这些母亲是不能言行一致的。当然,我们应该像第一种母亲学习,学习她们如何说到做到,做到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对别人许诺,就应该说到做到,尤其是对自己的未成年孩子。

3.母亲要表里如一。

要把孩子培养成有道德的人,需从培养孩子的诚实入手,母亲要对孩子言而有信,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要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孩子在这一点上的不足,社会、学校有责任,作为孩子的母亲,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在对孩子进行的诚实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上,母亲又有着特别的优势,因为家庭相对较容易营造起“诚实小环境”。有助于培育、保持、增长、促进孩子的诚实。

表里如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有表里如一的家长,才有表里如一的孩子;表里如一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孩子才能成才。

如果母亲言行一致,说得好,做得也好,那么就会得到子女的尊敬,教育的效果也会好;如果母亲的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不但没有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有更坏的影响。其实,孩子接受教育,上学、考试,这是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经历,作为母亲,应当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而不是用物质来诱导!现在孩子们攀比心理很严重,这和母亲总是拿这些物质上的奖励来许诺孩子有关。当然,适当的物质激励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适度。

然而,既然许诺了物质的东西,那么母亲就一定要履行诺言,不能言而无信,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认为你不可信任。如果实在是无法履行,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说明情况,讲明道理,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妈妈只是说说而已,是欺骗。

所以,母亲在给孩子承诺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言而有信,说了便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实现不了的,便不应该向孩子轻易许诺,母亲言行一致的品质,不但能取信于孩子,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许诺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做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如果是母亲忘记了,或者其他原因,必要时要向孩子道歉,会取得孩子的谅解,并尽可能择日兑现。

面对孩子,母亲不要轻易承诺,但一旦说了,就要说到做到。否则,你的话以后孩子不会再听了。“狼来了”的故事能讲给孩子听,而不能做给孩子看。

军中无戏言,这并不等于告诉我们,生活中就可以言行不一。尤其母亲们在孩子面前,更要做到“无戏言”。否则,不仅贬损了自己在孩子眼里的形象,而且孩子会和你一样说一套做一套……

母亲承诺要兑现

现在的社会,很多大商家、厂家都把“诚信”,作为企业的信誉生命,不论是跟客户还是跟供货方,没有诚信的企业是没有市场的。我想,这个道理所有的母亲都懂,可是毕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母亲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恐怕做不到当局者清了。

生活中,有很多母亲对承诺不兑现的事。

小晶妈妈就是其中之一。女儿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喜欢上别人家孩子玩的遥控车,大概一百多块钱一辆,但女儿很懂事,不想直接张嘴要妈妈买。可她非常非常喜欢,自己又没钱,于是她就跟她妈妈说:“妈妈,我特想要一个遥控车,我要怎么做你才能给我买呢?”“你现在快小升初了,根本没时间玩那东西,你好好学习吧,等你考上重点中学了,妈就给你买一个。”小晶的妈妈信誓旦旦的回答着。

半年后,小晶果然考上了重点中学,当再一次跟她妈妈去超市的时候,她又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遥控车,于是她对妈妈说:“妈,你不是答应过我,等我考上重点中学了就给我买遥控车吗?”“你都上中学了,学习那么紧,哪有时间玩这个东西啊。”小晶的心凉了:“不买就说不买得了,为什么要欺骗我呀?”母亲哑口无言。

“只要你考个全班前10名,妈妈给你买辆新自行车!”

“等你考上全市重点,妈妈带你去北京旅行!”

“你考100分,妈妈奖励你100元钱。”

……

现如今这样的承诺在孩子和母亲中间屡见不鲜。然而,当孩子实现了母亲的期望,母亲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兑现之前的承诺。

有一个13岁女孩在她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期中考试她的数学考了100分,妈妈原来答应送给她一个MP3,结果因资金紧张而“流产”。还有一次期末考试,她语文考了95分,妈妈答应她去吃肯德基,结果又没有兑现。“妈妈,你总教育我别说谎,可你为什么总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呢?”

仔细想想孩子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在很多母亲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习惯给孩子一些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奏效,但母亲往往在达到目的的时候,常把自己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母亲也许只是顺嘴说说,但孩子是认真的,不兑现诺言的结果是教会了孩子不诚信,使孩子学会了答应别人的事情可以不去做。

母亲不该随便承诺办不到的事。孩子往往不会考虑太多,只知道你说了就要做到。因为从小老师和家长都是那么教的,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你们承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于是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高兴的想着成功后得到的奖赏。然而母亲违背了她的承诺,想一想这时候孩子该是多么的难受失望!

母亲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母亲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母亲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孩子总是对母亲有所要求,因此,母亲免不了对孩子有所许诺。许诺得当,能引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许诺不得当,会使孩子养成讨价还价、索求无度的坏毛病。怎样对孩子许诺才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呢?

1.孩子该做的事情,不要许诺。

母亲对孩子的许诺要把握分寸,不该答应的事,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孩子从事吃饭、穿衣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或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是孩子应该承担的义务。有的母亲不太了解劳动的目的,认为只要孩子做了就应该奖励,所以对孩子许诺:“你帮妈妈把雨伞拿过来,妈妈回来给你买巧克力。”这样做的后果是滋长了孩子斤斤计较的毛病。

2.母亲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许诺。

有的孩子提出了一些母亲办不到的事情,比如去动物园玩,母亲暂时做不到,就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不可能的。有的母亲为了暂时缓和与孩子的矛盾而答应孩子,又做不到,孩子会认为母亲在哄骗自己。

女儿依依5岁的一天,她说想去动物园。坐在电脑旁忙着敲击键盘的妻子,头也没抬地说:“今天妈妈太忙,下个周末我带你去。”懂事的女儿没再说什么。转眼又到了星期天,妻子依然忙得不可开交,早已忘记了上周对女儿许下的诺言。女儿再次提起去动物园,妻子望着排的满满的工作日程,只能说:下周吧。结果,一周推了又一周,终未成行。

终于,当女儿再一次听到“下一周带你去动物园”的许诺,大为不满地说:“妈妈净骗人,你说话不算数,不是诚实的人!”妻子听后很震惊,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带上女儿赶往动物园,兑现她许了很久的诺言。事后妻子对我说,原本她并不是真想带女儿去动物园,说下周带她去只是一个托词和缓兵之计,心想小孩子记不住事,很快就会忘掉这个承诺。没想到女儿竟牢牢记住了她的话,一直都在等她兑现诺言。女儿给妻子上了一课:成人间的交往注重言而有信,对孩子也要一言九鼎,不能食言。

3.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要许诺。

母亲由于一时兴致,往往喜欢说:“你要什么,妈妈都答应你。”这时孩子往往会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喜欢撒泼来要挟母亲,母亲一旦答应,孩子以后就会得寸进尺。解决的办法是对孩子提出许诺要有前提与条件,在与孩子上街或走亲串友的时候,要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孩子违反,就取消孩子的一项权利。

4.一旦承诺,就要做到。

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如果孩子对母亲失去信用,孩子以后就会不尊重母亲,不信任母亲,怀疑母亲,甚至自己也会在以后的为人处世方面没有信用。

“相信我!”——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吗?可能说的人不比听的人知道。承诺是指环锁定的誓言,说好用一辈子去兑现。

5.不要经常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诺。

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诺,容易使孩子养成花钱奢侈浪费的习惯,对孩子成长不利。对孩子的许诺不一定是有形的,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孩子一首童谣等。

现在有的母亲为刺激孩子学习,喜欢用物质作奖励。作为母亲,引导孩子学习不能轻易许诺,特别是物质方面的许诺。如果给孩子许了诺,那就应该兑现,不然会伤孩子的心,还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其实,重要的在于父母守信用,而不是给孩子许诺了什么东西。

太多的承诺若不能实现,便会沦为谎言,伤害别人,破碎自己。

作为母亲,对孩子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不诚实的阴影。因为母亲是孩子的影子,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现在有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做一件事,会对孩子这样说:“听妈妈的话,我就会给你买……”而当孩子真的按母亲的要求做到了,母亲却对孩子说:“妈是哄你玩的。”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当你对你的孩子没实现自己的诺言时,孩子会认为你说话不算话,但同时他们又认为父母的话都是对的,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从而养成爱撒谎的不良习惯。

我们教育孩子是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让孩子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而且我们当母亲的,不管你对你的孩子承诺了什么,对自己的承诺也一定要做到。因为这样可以让你的孩子感觉到重承诺的重要性,从而能把他培养成重承诺讲信用的有用之人。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吗?

事实上,有时母亲的承诺是真心诚恳的,如答应孩子周末去海边戏水或看场电影,但到了时候却因事碍难成行。对于母亲而言,失信也许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失信于孩子却事关重大。更糟的是,如果当初承诺时是随口说说,而后又随意违背承诺,长此以往,母亲的话在孩子的心中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为人母亲者在做承诺之初,应首先想清楚,自己做不做的到?做不到的,不要轻易答应孩子,答应的则要尽力遵守诺言。当然,有时确有困难而无法履行诺言,也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并致歉意及再约定履行事宜。记住,再约定的事不能再违约了,一定要慎重地确定自己是否真正能做到。

一诺千金,做一个信守承诺的母亲很重要,因为孩子从承诺中,会获得安全感及对他人的信赖,这样的孩子日后也必能成为一个重信诺、负责任的人。作为母亲,教育孩子诚信为人,要先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

母亲行为要自律

自律行为指的是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