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26046300000026

第26章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24)

现在,我更离不开妈妈这个“翻译”了。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她会义不容辞地为我“翻译”,而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就将听不懂的词句“缓存”到大脑中,见到了妈妈再问她。有一段时间,我上课的时候手边总放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老师嘴里说出来的我听不懂的方言土语,好多字根本不知道是哪个,所以大部分写得都是拼音,回到家让妈妈按照音读出来,分析是什么意思。

经常听老师和同学随口说出“草级(cǎoji)了”这句话,可我一直不明白这个“cǎoji”究竟是什么意思呀?就连老师上课时,也会不时地提到这个词。回家问妈妈,妈妈解释说“草鸡”这个词,在当地是“烦闷”、“无奈”的意思。

好在,一段时间后,和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我连猜带蒙,渐渐能够听得懂一些词句的意思了。一些热心的同学还自告奋勇担任我的“翻译”,我的“翻译”队伍从妈妈一个人发展到一个小组了。上课的时候再有听不懂的词,下了课我就直接问同学,他们会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为我解释。

为我工作最多的小“翻译”是我的同桌,他还在课余时间教我说当地方言。没过多长时间,我偶尔也会在一串句子中夹杂进一两个方言土语,惹得大家哈哈笑。

随着我听不懂的词越来越少,我的这些“翻译”们渐渐就“失业”了……

像依依这样,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孩子不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和她妈妈对她适应能力的培养。

人们不适应新的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原来的环境中习惯了。习惯,在这个时候有可能在心理上起着这样一种作用,就是把原来的环境当成一种标准,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新的环境中的一切,这样,新环境中的一切就感觉不如旧环境。其实,新环境有新环境的标准,新的标准必定有它自己的优点。我们如果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敞开胸怀接纳新环境,我们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要想快乐的度过人生中每一段时光,就必须学会适应。

3.教孩子学会和新环境中的新人交往

很多孩子到了新的环境,很长一段时间,都感到十分孤单,因为他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依依则不同,她到任何新的环境,都能很快适应,就连出去做客、游玩,与不熟悉的亲友或玩伴,很快也会打得火热。2006年8月,依依从烟台转学到大连读初中,开学第一天,就把同班同学尹岩领回家里玩。2007年8月,来沈阳读初二时,不到三天,就和班里大部分同学成了好朋友。

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不仅要用一种开放的心理接纳新环境中的事物和规定,还要用一种开放的心理接纳新环境中的人。

孩子们很少走出家门,放学后除了作业就是以电视机和电脑为伴儿。他们是从电视机的图像上和电脑上认识这个大干世界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山、大河……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过着家-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同学之外,他们的生活圈子十分狭小,处于半封闭状态。

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缸中养金鱼,大海育蛟龙”,在这种半封闭、狭小的圈子里长大的孩子,心理缺陷的发生率自然会增高。

适应力强的孩子将来更有前途。多让孩子与人接触: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才会锻炼他们的性格和品质,从小就让他学会忍让,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别人。

总的来说,适应能力的培养,将伴随着孩子整个一生,不是喊喊口号就提高的,也不是学一门爱好,参加几次集训就可以掌握的。它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包括家庭成员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习惯等等,都将影响他的适应能力,说起来真是个复杂的“工程”。

作为母亲,要花一番功夫,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人才。

语言表达展现孩子魅力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孩子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语言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之路平坦与否。

我们谈素质教育就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不仅是智力开发的基础,更是孩子将来立足于世的基本技能,所以注重培养孩子能力和素质的母亲,不可忽视孩子口语表达的训练……

在同很多母亲聊教子话题时,谈起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们可谓问题多多,经验也多多,可是少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口才;少有人认为,教孩子说话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在西方很多国家里,父母是很重视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在我们让孩子做大量练习册和模拟题时,他们是在教孩子怎样用完美的语言把话说明白,怎样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口才,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

我们都知道几乎历任美国总统的演说能力都很棒;前苏联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演讲能力更是无与伦比;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演讲和谈话的时候经常妙语连珠、一语中的,让政界对手领教了铁娘子的犀利和睿智。这得益于其家教。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在她3岁的时候,为了训练她的口才,特地请了一个教演讲的老师,教她说话。正因为父母对口才的重视,撒切尔夫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小就展示出来。

美国的大学里都有演讲课,大学四年里,一年级、二年级的课程里,演讲课必不可少。二年级演讲课考试及格了可以不用学,但如果不及格则还要接着学习,直到大学毕业。很多学校都有演讲厅,为同学们提供练发声和手势等的场所。由此可见美国对培养演讲能力的重视。

正因为重视程度不同,所以中国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大的差异呢?

从远了说,第一,中国受几千年封建帝制统治,被统治者长期处于被统治和压迫的地位,没有言论自由,不敢说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中国历史上屡次上演“因言治罪”的悲剧,闹得当官的怕说错了话丢了乌纱帽,老百姓则更是恐惧说了不该说的话掉脑袋,甚至株连九族。因此,“祸从口出”、“话到嘴边留半句”的规训被人们视为真言。这大概是中国人不善说话的根本原因吧。

第二,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使人们形成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不说话的人老实、可靠。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人则被看作“油滑”、“不稳重”乃至“奸诈”等等。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的儒家文化向来抨击巧言善辩之士,孔子在这方面就有很多言论,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外之意“敏于言”的人就不是君子。

这些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很深远,乃至到了当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对“能说会道”还抱有偏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找对象,姑娘们都喜欢找那种寡言的男人,越不说话大家对他的印象越好,评价越高;若哪个人能说会道,人们会说:“这个人油嘴滑舌的不可靠,不能嫁给他!”东子小时候还因为能说而遭受如此的“不公评价”呢,乡邻都认为我不是个老实孩子。

这些说的远了,就再说说近的。

造成中国人不重视口才培养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教育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实施的考试制度,从来都是只考写不考说。想要成绩好,想要成为所谓的人才,只要答好那一张试卷,拿到一个高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就可以了。至于会不会说话,能不能说好话,都不会影响到分数,不会影响到考学,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费那个劲去学说话,去练口才呢?所以,学校里不会安排演讲课,家庭里不会给孩子练口才的时间。而且不仅没有这样的课,不仅不会教,孩子如果说的话多了,我们的师长还会烦呢:“哪那么多的话说?少说几句,多做几道题!”

于是乎,你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说明白中国话的?不是南腔北调,让人不知其所云,听起来费耳朵,就是吭哧瘪肚,一如大脑和嘴巴分了家,各干各的活。

最近20年,我先后到20多个省的500多所大中小学校作各种报告。现场提问者勇气可佳,可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者皆多;而递上来的纸条,十之八九文理不通,常用词语还随处可见错别字。

可以想象,这些孩子如果一直得不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将来踏上社会势必在这一方面处于劣势。而口才处于劣势,势必整个人生发展也处于劣势。

我不是在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可以说,口才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古人说:“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尺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口才的作用大到可以安邦定国。不信啊,这有史实为证。

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是一个小国,被晋、秦两国大军包围后,国家危在旦夕,人人一筹莫展,武将不敢出征,文将拿不出谋略来。这时一个叫烛之武的老臣自荐出使秦国,他利用秦、晋旧有的矛盾,向当时的秦王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最后不仅说服了秦王撤兵,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不带一兵一卒,只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透彻在理、层层深入、简明得体、利弊分明,令人不得不信服,以至力挽狂澜、安邦定国。

历史上靠口才打天下、战败对手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晏子使楚展辩才、蔺相如渑池之会……可谓不胜枚举。

说到近代历史,我们所熟知的人,比如孙中山,比如周恩来,比如闻一多……借助口才的威力对外和敌人斗争,对内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说了半天,有的母亲要说,我没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谋略家、政治家,也没想让孩子去做什么安邦定国的大事,只想让孩子平平淡淡地生活,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这样的话,有没有口才似乎无关紧要啊。

错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您还是没有对口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因为我刚才说,口才的作用大到可以安邦定国,还有一句没有说,小到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漫长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得益于略比常人能说、善说的口才,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所悟得的对他人有用的思想得到最大限度地阐释,所以无论是做记者、心理医生、大学老师,还是演讲、做报告、主持节目,和他人交流,乃至年轻时候经历过的几次自我推荐和应聘,我都得到受众极高的评价。可以这么说,如果我是一张木讷的嘴,我的今天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不要以为你将来不当总统,不当外交家,不当老师,不做主持人,不做记者……就可以不重视口才。我们现在不是置身于“老死不相往来”的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村落”,语言交流成为现代人类交往的必要工具。而且生存竞争亦在日趋激烈,要推荐自我、进行工作沟通、人际交流、协调关系、汇报工作、交流经验等等,更是离不开语言表达。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与他人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个人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不能说、不会说、不善说,又如何让人了解你的内在能力和素养呢?注重沟通、注重交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当今社会,要想在人际交往、求职应聘、竞选岗位、公关谈判、日常论辩中赢得主动、获得尊重、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口才魅力,善于演讲、辩论。木讷不言者只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惨遭淘汰。

所以,可以说,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只要置身于人群中,哪怕只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的交往,也需要具备口才。不是有一句话吗:“良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都是在强调会说话的重要性。

总之,有了口才就会加快我们做任何事情成功的速度,提高我们成功的几率,而且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应该说,语言表达以及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各位母亲,在您的眼睛紧盯着孩子的分数的时候,关注着孩子做了多少题的时候,请不要忽视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在是家庭教育中不该被忽视的一门功课。

写作能力拓宽孩子美好未来

当人类发明了文字,就产生了写作行为。所以说,人类的写作行为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写作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日渐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成为人类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而且成为人类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

一个国家一个国民的写作水平,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思维、文化水平,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尤其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写作更加无处不在,或者说人类社会进入了真正的写作时代。

因为在信息社会里,整个社会的运作都离不开信息的加工、创造、复制、交流和运用,而这些无一能离开写作;同时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也都伴随着知识生产,而知识的载体便是文章。

看看近20年来各行各业对写作人才的迫切需要,就能了解到写作在这一时代所处的位置。可以说,社会文化越提高,科学技术越发达,对人们的写作要求也越高。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写作,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依赖写作,

而对于个人来说,写作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是成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展示自我、总结工作经验、消遣娱乐等等所必需的工具。

如果没有写作能力,那么经验就不能总结,不能记载下来也就不能交流。人类的科学文化的进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总结经验,并把经验记载下来,相互交流,传之后代;没有写作能力,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只会创造却不会表达的人,其自身价值将大打折扣。

古往今来,凡在大事业上有所建树的科学家,他们大都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语文基础和很强的写作能力。如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现代老一辈科学家茅以升、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又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和很强的写作能力,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此,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大小,与他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