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26046300000024

第24章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22)

在家长制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和一位固执的母亲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很不着边际的一件事。也许在这两位母亲看来,法律是为了孩子好,她们这样做也同样是为了孩子好。她们并不讳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名。

每一个人都想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都会为了能够拥有一份光荣而产生梦想。可是这个社会能够让人有尊严生活的机会是如此的供求失衡。因此,对于当今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依靠更加极端的自虐和强迫孩子从事某项运动,是他们从穷困潦倒的生存状态中摆脱出来的并不多的选择。

未成年的孩子成了实验品,付出的是这些孩子的健康和童年的代价,收获的是也许并不存在的梦。在这些事例中看不到任何梦想的影子。相反,魔鬼式训练是这些母亲常用的手段。这一切,都是假以梦想的名义。

企图让孩子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父母,即使孩子某一天成功横渡了,上了吉尼斯纪录,又如何?2岁半的幼童即使完成五岳的登高之旅,又将怎样?一口一个为孩子圆梦,真的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美梦,谁的噩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开电视后,我们用遥控器去选的不是那些港台偶像剧,更多的人再不会东调西调了,而是锁定一个或两个台,坐上一个或几个小时,目的就是关注一些选秀活动:什么超级女生、梦想剧场、我型我秀……

从“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一夜成名的明星之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终南捷径。

选秀活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激动,还有心动。所谓心动,就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电视上那些平民那样,通过比赛成为耀眼的明星,所以艺术学校的报考生近年来是直线上升。

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前景放到了急功近利、耀眼炫耀和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上,将“能力泡沫”当作赢取社会赞誉度和经济收益的资本,将成长通道用娱乐化途经进行炒作,将“终南捷径”替代苦学过程。这种过分开发如果成功了确实能够收到实惠和金钱荣誉,比如台球神童丁俊晖,可“丁俊晖式成功”全世界只有一人,更多孩子只能在“赌博捷径”中血本无归。

20多年前最耀眼的童星方超曾说:“过早成名是一架巨大的梦想发动机,也是一架巨大的梦想破坏机。在我不懂得演戏、不懂得名利为何物时,就拥有了童星的头衔。后来越来越多的导演找我拍戏,我学习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将精力的大部分放到了拍戏上。等我长大了,找我的导演越来越少了,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可怕’!如果能重新选择,我情愿从小不当童星,好好地学习。这是人生的遗憾和痛苦,我领悟得太晚了”。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把发展孩子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将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对于孩子而言,知识、才能和人格修养及成才是永恒的,习惯和道德发展才是久远的,暂时成功和辉煌虽能获得虚荣、实惠,却让孩子失去了终身学习和提升内涵的最好时机。而我们的有些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却注重后者、注重功利性发展,一味追求出名、拔尖,让孩子成为“人上人”,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健全人格发展。与其说是孩子的无知、不幸,不如说是母亲的教育短视和悲哀。

过早浸泡在成人社会中,孩子幼小心灵受到超前冲击,身心发展不够协调,不但失去了学习知识的良机,还让心智发展受到误导和扭曲。少年得志并成就大业者有之,但大多数的人却是夯实基础后的大器晚成。蜉蝣朝生夕死,龟类命长寿高。速生之本早入衰期,而柏、樟、松等生长缓慢的树种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到底哪一种培养方式更科学、稳定、符合孩子成长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年,教育观念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这对于那些具有天分的孩子具有积极意义。可不要忘了,天才人物是非常稀缺的,母亲们不要被这种“天才崇拜”迷住了双眼,而淡忘了教育底线和基础规律,否则,孩子长大成人后,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缺乏必要的文化含量,只会鹦鹉学舌,事业也不会走得很远。成名以后的丁俊晖不但告诫家长不要模仿他,他还选择了“读大学”。这种醒悟告诉我们:赌博式的培养靠不住,知识、能力和精神快乐才是成功最大的支撑点。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说它“常”,是因为只要家庭存在,就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儿女抬头不见低头见,古人说子女都在“膝下”,形象地说明了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关键性的影响。说它“新”,是因为社会生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所直接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越来越多,很多母亲觉得孩子“不听话”,“管不了”。不知多少母亲都在感叹,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母亲的苦,首先来自家庭教育的目标问题,你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从理论上说,孩子有无限的前途,有的母亲看着走红的文体明星、着名的作家、成功的商人等等“社会名流”,眼红心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成名。

母亲有了“超常”的期望,自然就会给自己超常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是超常的“投入”,外加超常的要求。进口的奶粉,时髦的衣服,高端的玩具,连绵不断的零花钱……母亲们似乎在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实际上这些都是母亲们的糖衣炮弹,反思一下,在看上去无私无悔的投入背后,母亲们藏匿了多少不切实际的“愿望”呢?孩子无法洞察母亲的心思,但是他们身上的各种毛病就是对母亲的最好“报应”,最起码,母亲也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成为有“别”于母亲的人。孩子的成长,最终要依靠他自己的基本素质。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教子如种树,母亲要在孩子的“根”上下工夫,而不要整天想着子女应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古人所说的“拔苗助长”,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急于求成,本末倒置的不明智做法,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但是事到临头,自己教育子女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功利起来了。

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也就是说不能像设计产品那样,按照一定的配方教育我们的孩子。孩子是活生生的,社会是变动不定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些母亲希望获得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也是不切实际的、偷懒的想法。

爱护子女,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了。我们的孩子并不是要变成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而是要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方式不得法,那么他很可能会步入歧途断送前程。如果我们的母亲不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功利性思维的灌输。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只会考虑自己的得失,一切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各种能力的平凡人,而不只是成名成功的人。

不要盲目聘请家教

东子这里所说的“家教”单指家庭教师。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各类家庭教师(主要是在校中小学教师和大学生担任)有2000多万人,也就是说全国至少有2000万个孩子,在接受各类来自家庭教师的额外教育。

现在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都市报,都整版整版的刊发家教广告。其中最为引人的是签约家教:“初中、小学优秀教师‘一对一’家教。制定辅导目标,签订协议,未达目标,退还全部费用。”当然这样的家教自然价值不菲,一般每小时价格在500-800元左右(视教师资质而定),每门课补下来费用超万元甚至是几万元。但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母亲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及报名。

请家教对于今日的多数母亲和学生而言似乎已成必需。东子在沈阳、烟台、长春、重庆一些家教中心及家长、中小学生之间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的小学生和1/3的中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家教辅导。其中平日接受家教辅导的学生占两成,双休日近半数,近一成中小学生每周接受3次家教辅导。并且,学生中聘请签约家教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驱使学生和他们的母亲选择聘请家教,对于高薪聘请家教,他们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林女士是沈阳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部门经理,虽然在事业上小有成功,但是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爱莫能助。林女士给14岁的儿子制定的目标是:让现在在重点中学学习,成绩在班级中上游的儿子,中考时能考上辽宁省实验中学(一所辽宁省最好的高中),将来能考上清华或北大。林女士说:“就算多花点钱,也要给马上升入高中的小涛找个好家教补补课。最好采用签约教学模式,给孩子制订具体的教学辅导方案,这样既利于家教老师更好地照顾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又利于因材施教。至于辅导费,只要效果好,花再多钱都值!”

方女士是重庆市渝中区的公务员,她给9岁的女儿请了两个家教,一个是教英语,一个是教美术。方女士告诉东子:“英语是全球共用的语种,无论干什么到哪里都用的上,学好英语可以走遍世界。孩子从小爱画画,让她再接受一些专业学习,可以增加艺术熏陶,培养气质。我费心费力请的家教,可孩子却不爱学了,两个家教老师都反映,孩子上课时无精打采……”

刘女士是长春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11岁的儿子上小学4年级,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这让刘女士非常着急,于是她想到了请个家教。最初请了一个师大的研究生,孩子硬着头皮,苦学了两个月成绩没有多大提高。朋友建议还是请一个有经验的小学老师,这个老师下了一番功夫,孩子成绩总算上来了。可是离开这个家教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又回落了……

东子提醒各位母亲,无论是文化课补习还是专业课培养,都可能使学生形成过度依赖家教心理,而忽视课内认真学习,造成校内教育的缺失。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一种劳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自己真正付出了努力,才能取得成果。短期、迅速、大幅度提高分数的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而将学习成绩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对孩子的成长更是不利的。高薪聘请的老师单独授课,无形中还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学习成绩不好,需要找出问题真正的原因,譬如说是知识缺陷造成的,还是不良习惯造成的,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果。关心孩子的学习,除了请家教,更重要的是母亲要树立爱学习的榜样,多帮孩子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探索学习方法。对成绩不错的孩子,请家教就更不必要了。课上专心听讲,课下自己复习,不会的问老师,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也巩固了知识,我认为这是比请家教更好的方法。

因此,东子不赞成请家教。

首先,对于有学习能力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学了一天,脑子里装满了新学的知识,需要晚上复习以便消化和吸收,此外还有不少的作业,而且也需作一些预习。时间本来就非常紧张。如果又请了家教,把白天的课简单地重复一遍,费时费力,效果不见得比自己复习要好,而且肯定会耽误预习功课的时间,长期下去不但学习没能提高,有时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形成恶性循环,从而白白浪费了时间、人力与财力。

其次,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如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家长强迫请的家教,那么效果自然不会好。学习本来就不好,每晚再浪费许多时间,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厌学心理,学习只会越来越差。所以说,家教最好是给那些自身想学习,但接受能力较差,或是掌握不了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请。母亲们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乱请家教,白白花了许多钱而不见什么成效,有的甚至还会有反作用,这是不可取的。因此,对于那些不用请家教的母亲来说,适当的买些参考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无疑会比请家教好出许多倍。

所以,我认为,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用不着请家教,也最好不要请家教。即使如果确有需要,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好“正餐”更重要。

孩子学习压力够大了,再请家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违背“高质轻负”的原则。一位13岁女孩的母亲说:“我曾为女儿请过家教,每周有三次放学后再接受家教辅导,这样,作业量几乎多了一倍,天天晚上10点后才能睡觉。可这么辛苦地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班主任还反映有几次女儿下午上课时睡着了。

后来这位母亲悟到一个道理:过长的学习时间和大量的作业,影响了女儿的休息,上课自然精力不济,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就像正餐吃不好、靠零食来补充营养,会影响孩子健康一样。女儿一周30节课,一学期600节课,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听课。孩子学习的提高通过认真听课是可以达到的。所以,辞退了家教,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有效方法,孩子的学习效率开始提高了。

2、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小斌是一名家境宽裕的初三学生,他说:“从初一开始到现在,给我补课的家教老师加起来总共超过20人。我记得自己总是在不停地换老师,其中有一线老师,也有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可是无论怎么换,我总是有一种思想上的抵触情绪,觉得补课占据了我所剩不多的娱乐休息时间。”尤其是母亲花了高价的家教,在小斌看来压力更大,反倒更学不进去。

对于小斌这样完全不认同家教的孩子,家教自然教不出好的效果来。一些母亲在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认为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如果要请家教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仔细考虑请家教后是否真的利于孩子的学习并征得孩子的同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任何外在帮助都无法与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相比。多数家长请家教会是孩子哪门功课不好请哪门,这充其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治表不治里,甚至耽误“病情”。因为孩子成绩下降原因很多(比如心理、情感甚至生理上原因),不分析就请家教,好比不对症下药,怎能指望有效果!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最了解,因此家长应尊重他们的意愿。

3、请家教忌盲目从众.

一些母亲认为家教作为辅导教学,就像一顿加餐能给孩子补充知识营养,所以多多益善,这种认识导致他们盲目从众。还有的母亲听同事说给孩子请了家教,也盲目急着给自己的孩子去请家教,其实请不请家教需要对自己孩子各科的学习表现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