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26046300000016

第16章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14)

昨日,小杨所在公司的部门主管李先生告诉记者,小杨妈妈的举动,不但影响了公司的秩序,也惯坏了小杨,23岁的他依赖心理很重,办事能力也差。他每次试图劝说张美芳时,总被她的话先挡回来:“他年纪小,拜托你们平时多照顾。”李先生只能无奈地摇头。

虽然母亲们也都知道今后社会竞争会日趋激烈,孩子终究要独立生活,不能没有自理能力。但由于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母亲们特别的宠爱他们,恨不得所有事情都帮他们做了。但是母亲们往往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的重要性。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记得看过一篇讲一个成长比较优秀的孩子的报道。孩子3岁多时,母亲就让他自己打水,洗脸洗头。孩子端水盆端不稳,眼看盆子里的水就全都要洒光了,但母亲站在旁边就是不帮忙。孩子终于把盆子翻倒,水洒了一地,母亲还是不帮忙孩子自己哭着把地上的水擦干净,哭着自己又打了一盆水,继续洗脸。这就是自理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教孩子自立的。

在中国父母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立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个月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在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在瑞士,长期依赖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德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日本,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比如全家人外出旅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已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东子结合近几年的教子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认识。要知道,小孩子在1岁半以后,就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他们什么都想试试,有时候要做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可是还是很有兴致。这时他们就已经有了独立自主,自我服务的意识。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学大人的样子扫地、上街买菜、抱孩子、做饭等。有时父母干活的时候,孩子也要抢着一块干。随着孩子成长发育、动作的发展,孩子就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尝试着洗手帕、袜子等。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就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母亲们错过了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好时机,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大包大揽,什么事都代劳,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凡事都要成人满足他。我看到过很多孩子,摔倒了趴在地上哭,无论大人怎么劝也不起来,除非伸手拉他。孩子已经很大了,自己不是不能起来,就是因为被大人拉惯了,只等着有人来拉,没有自己起来的意识。所以,首先我们要有让孩子自己做事的意识,然后去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第二,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动手的机会。平时孩子要端饭,只要不能烫着,就让孩子端;孩子要刷碗,哪怕把碗打碎了,也要继续鼓励他;孩子要扫地,就把笤帚给他准备好……总之,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解放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做。没有机会,就无从谈锻炼和提高。

2、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孩子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孩子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孩子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孩子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孩子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3、适时表扬,让孩子品尝成功。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孩子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的,作为母亲不能出于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的心里,包办代替一切;也不能认为孩子小,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而不给孩子做的机会;也不要怕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不好,因为不耐烦而剥夺孩子做的机会……

作为母亲,要从小让孩子逐步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自然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作为母亲,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掌握并应用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断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态度,来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并且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获得真正的教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作为母亲,必须认识到:一个缺乏责任感、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就是他们的身体再好,成绩再优秀,也不是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要为孩子制定成长规划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这是指指挥员带兵打仗。其实就培养孩子而言,家长就如指挥员,孩子就是你的“兵”,要想让孩子顺利成才,家长就要善于谋划,为孩子的成长成才规划部署。

现在的孩子,10个有9个不会或者不善于制定规划,家长们也是如此。而那一个善于做规划的,还经常不按规划执行,不是朝令夕改,就是没有常性,尤其是我们的母亲们,结果是大人孩子一天累得要死,却成效不大。

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作为一名母亲,要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使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发展目标。

关于孩子的成长规划,根据我的体会,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近期计划和远期计划,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学习计划、生活计划、玩耍计划等,这些统称为成长规划。

近期计划,就是近期内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实施的时间和方法,比如学习目标。刚开学时要为孩子制定一个期中考试考多少分或者多少名次,然后每天按时按点投入多少时间。要想实现该计划,就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而合理的作息时间,所谓的科学合理就是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比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等因素。

其实,从孩子一出生,母亲就应该为孩子制定,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作息时间。我的女儿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有一个作息时间表陪伴她,前些年是我和她妈妈为她制定的,这两年是她自己制定的,我和她妈审查后通过执行的。以下是依依现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作息时间表,供各位母亲参考:

范姜国一作息时间表(2008年3月1日-2008年7月15日)

周一——周五周六——周日

6:30-6:50起床

6:50-7:10早餐

7:10-7:20上学

7:30-11:30上课

11:30-12:00午餐

13:30-17:00上课

17:30-18:30写作业

18:30-19:00晚餐

19:00-20:30休闲娱乐

20:30熄灯

7:30-7:50起床

7:50-8:10早餐

9:00-11:00兴趣班

11:00-12:00户外玩耍

12:00-12:30午餐

16:00-18:00阅读

18:00-18:30晚餐

18:30-19:30复习

19:30-21:30休闲娱乐

21:30熄灯

备注:

1、每周六日有一天到市里或郊外逛街、购物、游玩。

2、“阅读”:单指课外书,报刊和文学着作及综合知识读物。

3、“休闲娱乐”:听音乐、弹琴、玩棋牌、看电视等启迪心智的娱乐活动。

4、“兴趣班”:结合实际需求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没兴趣班的时候,此时间段自行支配。

5、本学期学习目标:学习成绩进入年级前10名,综合素质第1名。

6、户外活动:活动范围小区院内及周边健身区等地。

远期计划就是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可以是从小到大的(到大学毕业)。很多母亲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考虑那么远,再说了这期间会有很多变数,做了也白做。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是正常的,而东子所说的和所制定的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计划都要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原计划,依依小学和初中各跳一级,可是小学却顺利地完成了两级跳,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及时调整了孩子的成长规划,初中不再做跳级的计划,而是平稳过渡。

东子认为,孩子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家长都要有相应的近期、远期规划,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以下是依依成长的总体规划:

依依成长总体规划(2002年-2017年)

2002年8月-2006年7月

结束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期间撰写完成《玩过小学》并出版。

2006年8月-2009年7月

结束小学生活,跳级升入初中。期间撰写完成《学在中学》并出版。

2009年8月-2012年7月

结束初中生活,升入高中。期间撰写完成一部小说并出版。

2012年8月-2017年7月

完成高中学业,升入大学。期间撰写完成自传体作品一部并出版,部队服役两年。

2017年8月

大学毕业升入研究生或参加工作。

远期计划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着手,要有前瞻性,但不可僵化。有了远期计划,在一步步按近期计划实施,母亲们一定要记住:近期计划和远期计划要有衔接性和联系性。比如我为依依制定的学习计划,我称其为“‘快乐教育’三部曲”:玩过小学、学过中学、走过大学。

为什么要如此界定这三个阶段呢?这是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各阶段知识储备、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先说“玩过小学”。小学阶段强调一个“玩”字,并不是对孩子无原则地放任,任凭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而是要把握一个“度”。更要注意因势利导,使孩子在开心之余更获得知识和能力。

就目前情况看,我可以说:依依的“玩过小学”是成功的。

再说“学过中学”。为什么将中学阶段定位为一个“学”字呢?这还是跟据孩子的成长以及中学读书阶段的学习特点做出的规划。初中的学科比小学的增多了很多,知识量大,覆盖面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对能力的考核也比小学明显得多。这就要求孩子要拿出比小学时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以切实掌握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

而且孩子成长至10岁后,“玩”已经不足以吸引他全部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从玩逐渐转移到更广阔的领域,包括从书本中探究世界,从学习中获得知识等。

针对此两方面的特点,我为依依确定了“学过中学”的教育规划。当然,要孩子学过中学,并不等于就此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我对依依说,即便上了中学,虽然和小学比玩耍的时间少了,但你依然是中国中学生玩耍时间最长的一个。对此我有实足的把握,因为依依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学习很有激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很强,所以在中学学习任务骤然加重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我的“快乐教育”宗旨不会改变。

而“走过大学”,是我对女儿未来的大学生活的一个基本定位。大学是锻造一个人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不仅仅只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比如要学会与各种人相处,从而处理好同寝室乃至周围人的关系;要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到沉静从容度过每一天;要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还要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从而有计划地走过大学生活……

而在这个“走”的过程中,孩子也该是快乐的。她首先是从心里热爱大学生活,用热情去编织每一天,拥抱每一天;其次她带着上进的态度做每一件事,走每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