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善于决断把握机遇
在战场上,是优柔寡断还是果敢决断,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因为战机稍纵即逝,抓住机遇方能取胜。人生也是如此,善于决断,把握机遇,易于成功;而犹豫不决,错过机遇,则注定失败。
优柔寡断的人对待任何事都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他们一生会有很多机会,但却由于他们性格的弱点而错失良机。这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被他人所信赖,更不会为他人所重用,他们总与成功无缘。
果断不同于鲁莽,果断的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很好的审时度势,理清整个事情脉络,能够清楚的判断事情发展的走向,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能正确地做出取舍。鲁莽则不然,没有经考虑,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对于实质没有挖掘,决策时根本无法预知后果,一切交给上天来决断,带来的后果也可想而知。
比如采购衣服,有的人总是喜欢转来转去,逛了好久也没有自己觉得特别可心的,其实,在去之前,自己心里应有个衡量,在价格、颜色、款式、质量、时间方面你更侧重于哪一项或哪些项。按侧重程度排好序后,你应很快就能按心里预期购到商品,而不是一会价太高,一会款式不好,最后无功而返或是失去耐心购了一件不太可心的衣服。
相对而言,女性果断性稍差,需要决策时,总是担心自己应付不了的局面,总是过多的考虑事物的不利因素,导致不能果断地去做某件事。
由于在一般的家庭里,孩子多数都是由母亲带,耳濡目染,孩子也就逐渐形成了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通常问题在孩子,而症结在大人,或者说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随着家庭教养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男孩呈现出,本该是女孩所特有的性格,优柔寡断便是其中之一,男性所特有的刚毅果敢在日益消失。要预防男孩儿时养成的优柔性格,父亲更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让你的果敢更多影响他。
案例——
阿志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工人,虽然每天上班很辛苦,可还是任劳任怨,因为在他们心里有着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儿子可以成功成名。为了这个愿望,父母就是吃再多的苦,也要培养好自己的儿子。
阿志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就送他去口才训练班,在那个培训班里,他的年龄最小,但是却不会输给比他年龄大的哥哥姐姐们。在学校里,阿志是小有名气的学生,因为演讲才能突出,口才也极好,学校有什么活动的时候,都要找他做主持人。虽然只是小学生,可是阿志已经显露出他的演讲天赋,他记性也很好,只要看几遍,演讲辞便能背下来,老师和家长都不时地夸赞他。
可是到了初中之后,阿志却迟迟没有在学校显露自己的才能,妈妈时常问他,为什么没听他说参加演讲比赛的事情。阿志总垂头丧气地说,因为老师嫌麻烦,所以就没有搞活动。
其实不然,上初中以后,每个班要轮流升国旗读献词,第一次的时候,老师便在全班问,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宣读献词,阿志当时有些想去读,可是又不好意思,于是便没举手,想着不过是读献词,并不能说明谁的演讲水平高。后来班里再有相关的活动,老师都叫那个自告奋勇地同学去,这样一年来,阿志没有展示机会,班里也没人知道他有此天赋,这让他十分的郁闷……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决断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
决断能力是人们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并有勇气承担其决断后的后果的能力。生活没有现成的公式,你只要有套用就行,千差万别的事物总是需要你的决断。现在社会发展有如火车步入高铁时代,凡事讲究速度、效率,如果你面对一件事,总是左思右想,犹犹豫豫地不能够做出决定,那么你所失去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多。
案例中类似的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购物左挑右选,拿不定主意;课堂上老师提问,还在想着该不该举手回答的时候,已被别人抢答了;甚至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该穿什么衣服,还得打长途电话问妈妈……
很多人觉得机遇有很多,错过了这一次,下一次再抓住也不会迟。可是下一次的机遇,永远是未知数。良好的机遇总是很难得的,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若是错失,可能再也遇不到。有时错过了今天就错过了此生,因为有的机遇一生就只有一次。所以,当机遇来临,一定要快速的做出决断,才能得到机遇。其实,机遇不仅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还是留给善于决断能够把握机遇的人。
有的家长总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同样坐在一个教室里,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为什么我儿子却表现的没有别的孩子出众,看看人家的孩子,学习好还是班干部,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相上下,为何没有被选上班干部?
成绩只是代表孩子的学习能力,但不能代表他的处事能力,能够被同学和老师所认可,说明他能够抓住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对待班级事物有一定的决断能力。为何有的人能领导别人,而有的人只能被领导,这就是差别。无论是一个班级,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领导人才。案例中小志虽然有口才,但做事不够果断,以至于错失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缺点,没有哪个学生一无是处,就拿当班干部来说吧,其实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可以都当班干部,甚至有的学生如果当上班干部,可能比现任的班干部做的还要好。那么,为什么老师偏偏选了这个人呢?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时候选班级干部的情形,也可以问问孩子。在老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新班级的班干部基本都是通过自荐产生的。可是有几个孩子,能抓住机会呢?孩子当上班干部对他自己也有促进作用,可以让他在各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更加自律,会有更多表现机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通过行为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决断能力
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种生活的积累,离开了这种积累,孩子也会失去判断力,有如一个人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而只能凭着感觉来寻找出路。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种决断的能力,让他加快思维的速度,遇事有分辨利弊的意识。只有有了分辨的能力,才能有决断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决断能力,最开始可以跟孩子讲明白,做出决定的结果是什么,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慢慢的家长可以不再告知孩子选择的结果,循序渐进,让孩子养成在判断时考虑结果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孩子的判断不再是随心所欲,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眼光便不会再放在眼前,而是变得更加长远。
此外,还要有意识的练习孩子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反应时决断的关键,因为只有快速的反应,才能称之为决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那是优柔寡断。
培养孩子的决断能力,不但要让孩子有长远看待事情的能力,还要有快速的反应,两者缺一不可,少了前者可能会变成武断,少了后者很容易错失良机。
家长要多给孩子做示范,比如买东西时让孩子参与进来。日常购物,根据感觉直接买来就行,一般的物件先简单讨论一下要买什么,什么价位,大体样式。主题明确后,带着孩子去,大人在选择时尽可能快速决断,买到后,要尽量多些满意,少些后悔抱怨的表现。当然,如果是比较贵重的大件物品,还是要三思的。
家长还要不断地鼓励儿子作决断,开始可以给孩子以明确的指令去买东西。如某某牌子或某某东西,告诉他需要即可。接着可以与孩子事先商量一下买什么东西,明确选择的范围,做出一个大体上的决定,然后让孩子去执行。
家长还可以讨论买东西的目的,让孩子在讨论中慢慢明白,达到目的会有很多种途径或形式,每种途径与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偏好,迅速做出判断去挑选自己要的东西。
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给以明确的时间限制。在时间范围内允许其自由地挑选,不催促不干涉,时间到了后则要求坚决离开。对孩子表现出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或奖励进行强化。可以用游戏竞赛等方式来进行训练,让孩子轻松的不知不觉地学习与成长。
不管是有没有准备,机遇来的时候,应当具备准确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果断,果断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处事方法。果断的人,往往是幸运的,因为能得到机会,能把握住机会,但这种幸运不是上天或其他人的赐予,而是自己争得的。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取舍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句话东子小时候,就常常听到大人们说。后来渐渐读了些书,知道这是佛家的经典言论。再后来,接触了西方的哲学思想熏陶,便觉得这句话应该是一个哲学理论。
从某种角度上看,舍和得是分不开的。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必须要舍弃一些。舍弃了一些东西,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这种解释看似很乱,可是细细想来,世间万物哪有能脱离这个理论的呢?
例如制作一张木质的桌子,需要砍掉院子里一棵树,如果想要制作桌子,便要失去树,以及失去它给我们带来的阴凉。想要桌子,便要失去阴凉,留下阴凉,便没有桌子。弃彼取此或是反之,都要失去一样东西,怎么取舍,就要看看哪一个对自己最重要。
人生处处都要面对这样的取舍。舍弃一些,才能够得到另一些,善于舍弃自己不需要的,选择自己需要的,这便是睿智的表现。不善于取舍的人,最后只能得不尝失。
所以,学会取舍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走一条对的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应该怎样去得,是聪明人,是有智慧的,这样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案例——
刚上初中的晨晨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因为他的性格好,从不惹是生非,所以很招人喜欢,用妈妈的话说,我儿子以后绝对是新好男人的典范,特别随和。
上中学后,晨晨当上了让很人同学羡慕的“科代表”,而且还不止一个。第一个是政治科代表,政治老师问他几个政治问题,他很干脆地回答上来了,就这么简单赢得了这顶“桂冠”;另一顶桂冠是“地理科代表”,这和他平时喜欢地理有关。
晨晨自小就像爸爸,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一上任就开始忙乎开了。虽说是副科,可是两个科的事也不少:收发作业、整理资料等等。一次,地理老师让他帮助整理地理卡片资料,正在这时,政治老师来让他把实践本收上来批一下……
那天,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爸爸忙问怎么了,晨晨与爸爸实话实说后,爸爸首先肯定了他的工作干劲,但是告诉他做什么事要量力而行,强撑逞能往往事与愿违,那样对学习和成长都不利。听着爸爸的话,晨晨小心翼翼地跟爸爸提出要辞去科代表的想法。爸爸没有马上表态,问了他几个为什么后,说道:“根据你现在的情况,做两个科的科代表显然是不妥的,但是都辞去也是不恰当的,最好辞去一个保留一个。”
第二天,晨晨委婉地找老师辞去了政治科代表,那天傍晚,伴着夕阳孩子迈着轻盈的步履走向家门……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舍”是为了更好地“得”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注重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孩子要勇于争取机会,要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争取,我们会认为孩子懦弱、不思进取。尤其当孩子要放弃到手的东西,我们更会用一个“傻”字来形容孩子。
其实,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要用豁达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事物,学会用辨证的思维来看待生活,既要勇于争取,又要善于放弃。适合我们的机会、挑战,我们要鼓励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不适合自己的,则要睿智地适时放弃。
案例中晨晨在对待当科代表的问题上,很平和地放弃过,也很努力地争取过,得失之间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要,选择过程中既坦然又心态平和。这通过这件事让孩子懂得了,如何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取舍。从某种程度来讲,让孩子学会放弃,比要他去争取去获得更有意义。
在孩子的世界里,事物都是单纯的,他喜欢便想要得到,他不喜欢便立即丢弃。孩子不会做长远的打算,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得不到。这是典型的直线性思维,大人们往往把他称为“孩子气”。
其实孩子不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有的时候,他们想要两个都拥有,可人生就是如此,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鱼有鱼的味道,熊掌有熊掌的味道。两个味道虽然不同,可是却不能同时拥有。只有舍弃了一样,才能得到另一样,如果两个都想要,那么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两个都得不到。所以,古人云:舍鱼而取熊掌。
当孩子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不能帮他选择,只能提示性的问问孩子,哪个是他的熊掌。孩子虽然会两个都想要,但是总会有偏向性,什么才是最适合他的,什么才是他最喜欢的,只有孩子自己心里明白,正确的认识到,只能选择一样的时候,孩子才有抉择的意识。才不会优柔寡断的在那里左摇右晃,不做决断,最后一个也得不到。
2.取舍之间必有得失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应该去争取的时候,我们也要在明确了孩子的自身状况后,鼓励他努力地去争取机会,并信心十足地为成功去奋斗,从而张扬孩子积极进取的鸿志。
无论是放弃还是争取,对孩子的执着追求都值得称颂,适时放弃也该赞美。如此教育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孩子才不会勉强自己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也不会甘于平淡放弃锐意进取的意志。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是一种健康的心境。
锻炼孩子取舍,还要告诉孩子,取舍之间,有得有失。
既然是单选题,自然要抛弃另一种或者是另几种答案,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要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考虑清楚,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些被自己抛弃的东西是不是没有得到的重要。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有抉择错误的时候,那是因为,有时候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不经历磨练就永远不会得到经验,孩子年龄尚小,抉择之后,承担的后果当然也不会对他有太大的打击,但是这种能力,却是受益终生的。
孩子选择过几次,就会明白取舍之间的含义,对于得失关系也更加的了解,懂得了取舍间必有得失,孩子也会更加谨慎的选择,这样得出的答案,多半是孩子想要的,也达到了培养他的目的。
准确的选择自己想要的,舍弃其次想要的,是一种能力,他不仅仅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一面,而且对培养孩子的果断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懂得取舍的孩子,会更加的果断,而果断本身也是取舍的一种。
家长不要对孩子“包办”代替
“包办”似乎是中国家长的专利。“包办”虽然并不是古词,但却是自古以来就很热门的做法。古人讲,父母之命,即是父母“包办”。无论是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甚至和谁结婚,都是由父母决定的,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了,延续了几千年,虽然现在已经淡化很多了,但是在有些中国家长的心里,还是有着为孩子“包办”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