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中等生
26045300000022

第22章 好心态胜过好成绩(4)

通过这两件事,让依依懂得了如何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取舍。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学会放弃,有时比要她去争取去获得更有意义。

3、教会孩子决定取舍。

无论是放弃还是争取,我常对依依说:执着追求值得称颂,适时放弃也该赞美。如此教育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孩子才不会勉强自己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也不会甘于平淡放弃锐意进取的意志。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告诉孩子追求完美没错,但是一定要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完美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要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取舍。

心理学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相关。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

“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告诉孩子平时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培养果断的意志。这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成功的人能迅速地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取舍之间,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决断。

宽容他人,快乐自己

我很喜欢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可是生活中,学会忍让的孩子越来越少,而不宽容的家长却越来越多。

有人不小心在一户人家门前掉了一袋垃圾,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正领着4岁的儿子去奶奶家,看见此景直接就是一通“妙语连珠”式的轰炸,那刻在孩子的心里有对自己父亲无尽的崇拜,哪里知道那只不过是一堆的粗言秽语,最终“言传”的效果特别的“好”,甚至孩子再也不懂得什么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斤斤计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

案例——

一天下午,刚上小学的安安放学回家,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好像受到了什么的委屈。妈妈走过去问他:“今天是怎么了,这么不高兴。”安安低下头不回答。如果是平时放学,妈妈下班一回家,安安肯定会高兴跑到妈妈跟前,给妈妈讲在学校的见闻和各种家庭作业。妈妈追问:“什么事情让你这样伤心和气愤”。好久,安安才说:“妈妈我要去买一把刀。”妈妈问:“买它做什么,我们不是有切菜的刀吗,它还能用,不用买了”。安安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买一把很锋利的刀,吓唬吓唬那些欺侮的我的同学。”

原来,安安在放学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一个稍微比他大的孩子,那个孩子恶言相激,放学路上,两人打了一架。安安对此怀恨在心。安安说:“我个子矮,那个同学便借着他的优势,故意欺负我,我要出这口气”。

听了这话,妈妈告诉安安说:“你和同学现在有点小矛盾,不算什么,一定学会宽容大度,这并不代表你软弱。而恰恰说明你很有教养,很懂事。你明天去向那个同学道个歉,说不定你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假如你要出这口气,你拿了一把很锋利的刀,去伤害了那个同学,而那个同学也一定怀恨在心,他对你也采取同样的手段,那样后果会很坏的。最后让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样就不值得了。

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才会天大地大。而要孩子宽容,首先要让孩子有理智感。人没有理智,就如同汽车没有闸,迟早要肇事。因此,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感,不动辄生气,不动辄发火,要有韧性。在处世方面,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理解人。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要孩子懂得宽容并不代表软弱。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难免会有一些冲突和误解,如果对别人没有包容和谅解,那么就很难有知心的朋友。

女儿依依刚上初一的时候,老师安排她和一个男孩子同桌。那个男孩很内向,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下课了也不和依依说句话。性格开朗的依依试着主动和他交流,但是大多时候是问一句答一句。因为性格内向,同桌上课很少举手发言。而依依正好和他相反,平时就活泼外向,上课的时候更是喜欢举手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依依总觉得同桌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好,所以就给他提建议:“上课要发言的,要和大家讨论问题的。”可是,说了很多次他也没有态度。

结果有一天,依依又鼓励他举手发言的时候,他不耐烦地冲依依吼了一句:“我发不发言,关你屁事!”这句话让依依很伤心,好心没得到好报,没想到这个同桌还这样没礼貌。受“伤”的依依回家后委屈的跟我说:“爸爸,我想换同桌。”我告诉孩子,把这样的同桌换给别的同学不也会像你一样吗,与其这样不如宽容点慢慢试着交往,他肯定也有他的优点。

依依调整了状态后,开始宽容的对待同桌,可能是感化的力量,孩子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虽然那个男孩性格无法改变,但是消除了对依依的敌意,并渐渐成了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好同学。

宽容别人并不是软弱的一种表现,也不会失去尊严,它是一种处理和完善不愉快事情的能力。谁都有可能难免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

2、宽容可以拓宽了孩子的道路。

常常一些所谓的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些许的刻薄,而在自己前进的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时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对他人的恩惠、些许的帮助,而拓宽了己的道路。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具备超人的才能、睿智的头脑,还要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宽容大度的为人处世态度。

“宰相肚里能撑船”就说明了此道理。无论大事小事,如果都能如此,那此人不成大事都不行,起码是宽容大度的典范。“六尺巷”的故事就是经典的例子。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

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宽容就是常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就像水一样,以自己的无形却包容了一切的有形。

3、大度宽容是高贵的人格品质。

这里东子给您讲一个外国家长教子宽容的故事: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度假村的大厅里,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

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个孩子,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呆了很久,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乖巧的孩子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看到受了伤害的孩子,家长应该立时失去理智,情绪失控,感到非常愤怒。然后,家长或疾声厉色地痛骂相关工作人员一顿,或直接向主管领导提出抗议,甚至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这个学校的任何“兴趣班”了。

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其实反映了两种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够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善于利用各种机会促进孩子美好人格的形成。他们明智地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为了培养出宽容和体贴的孩子。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其中也包括“宽容待人”。

给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成功不拒绝失败

“失败”是我们很不喜欢的词,但它却离我们很近。

作为成年人,升职晋级无望感到失败,经营亏损求职无果又触失败,恋爱受挫婚姻不顺再临失败……而作为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考试成绩不理想、体育不达标、得不到人的赞赏等等,都是一种失败。

如此说来,人生道路上失败是无法避免的,那就只有去直面,去感受失败的历练。其实,经历失败也是一种学习。

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