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中等生
26045300000020

第20章 好心态胜过好成绩(2)

如上课时,老师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回家后,家长关切的问候,会使孩子感到温暖,使他们愿意把在学校一天的喜怒哀乐向家长诉说。就是这鼓励的眼神和随意的聊天,拉近了父母子女及师生的距离,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再也不默默无闻,真的活跃起来,学习也会有很大地进步。我们要随时发现孩子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为他们的表现喊一声“加油!”一点一滴,他们都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逐渐产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依恋与信赖,抑郁情结会渐渐减弱直至消退。

竞争意识要逐步树立

竞争意识是指人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行为的前提。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它是个人或群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对抗性行为。

竞争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每一个人从小就开始处于竞争之中,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初中考入高中,从高中又考入大学,到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无不经过竞争。竞争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它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也在其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竞争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正是因为竞争,才使得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广大中等生往往存在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心理。他们思想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属于典型的中庸主义。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他们尽管主观上也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但活动中往往缺乏竞争意识,行为从众,认为反正老师和同学也注意不到自己,因此,既不做榜样,一般也不会掉队。这种消极意识非常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当今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步入社会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唯有学会竞争,才能适者生存。因此,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因为竞争意识是个人或团体间,力图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它能促进中等生奋发图强,进而从中等走向优等。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要引导孩子树立竞争意识。

在当今社会,竞争已不断地渗入到了各个领域。无论是商界还是官场,无不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就连我们个人的生活中也充满竞争,人们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以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有人曾这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任何事情都依赖于别人,只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难而上;只想得到机遇垂青,而不去拼搏进取,是谈不上进步的,也不可能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要孩子懂得,人只要活着就不会离开竞争,只是竞争的方式有的有形,有的无形,有时文雅,有时暴力,尽管方式不同,目的却都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有尊严。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生存下去,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就要参加竞争这场游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存和竞争都是残酷的。只有懂得生存,学会竞争,我们才能更好地存活于世。

尽管中等生中,不乏有人有较强竞争意识。如,当看到优等生同学学习成绩好时,自己也暗暗铆足了劲,希望下次也考个好成绩;当看到别的同学入了团时,自己也交上了入团申请书……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大部分中等生心中无目标,努力没方向,有的甚至还有这么一种思想:某人比我还差呢。话语之间常透露出“我已经不错了”这么一种自我满足的想法。

针对中等生的这一现象,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引导他们树立竞争意识。“今天我要比昨天好”的自我比赛,就是一种竞争意识的培养途径,能促进孩子天天进步。也可运用故事进行教育,收集身边力争上游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例教育广大中等生,还可以创设情境,给孩子们提供比赛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比赛中体验竞争,学会竞争。

2、告诉孩子要讲究竞争科学。

竞争的最终目的是求更大的进步。所以,合理地选择竞争对象和竞争目标,是达到竞争的合理性和最优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引导中等生参与竞争中一定要讲究科学,要根据孩子自己的情况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不足,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告诉孩子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即使输了,也是另一种成功。因为在竞争中你已经提高了自己,已经发展了自己,今天的自己已比昨天进步了。胜利了也不能骄傲,今天的胜利是昨天努力的结果,应总结经验迎接明天的竞争。

3、提醒孩子竞争不忘合作。

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以和为贵”求双赢,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IBM与微软的公司间合作便是个成功例子。当初,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这个软件成为操作软件的革命,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的大哥大,前总裁比尔盖茨是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合作使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善于合作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素质。通过合作,就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正所谓“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竞争时不忘合作,虚心向别人学习,许多情况下,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效益,创造出单凭个人不可能创造的成绩。家长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使孩子明白,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应该做到“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取得双赢的结果”。

4、我们要教育孩子追求公平竞争。

为了获得胜利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择手段,只能是两败俱伤,而伤得最重的将是自己。不能搞阴谋诡计,不能因竞争而产生嫉妒,要在“阳光”下公平竞争。家长和老师还要积极培养中等生增强面对失败、挫折的心理的承受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次竞争。

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能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但过度的恶性竞争,容易使青少年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采用违背道德规范的不正当行为。因此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只有积极健康的竞争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家长和老师耐心引导,使其成为逐步符合现代社会的竞争人才。

有乐观心态才会天天向上

沙海连天的沙漠中,两个人在艰难的跋涉,见到剩下的半瓶水,悲观者说,“哎,只剩半瓶水了”;而乐观者则说,“呵,还有半瓶水呢!”最后,悲观者永远留在了沙漠,而乐观者却走出了沙漠。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悲观者永远只能看到失望,而乐观者则能看到希望。

在人生的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而悲观者只能向后看,原地踏步,甚至向后退,惊慌失措。正如乐观者面对挫折说:“这是我的一个挑战。”而悲观者却说:“我已经已无路可走了!”这就是乐观心态和悲观心态的区别所在。

广大中等生深知学习成绩的优劣决定着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他们都在暗暗奋发努力,以求学习成绩迎头赶上,也来个“一鸣惊人”,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让家长、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但大多数中等生又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他们便不断怨叹着自己的命运。他们既妒忌优秀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深博老师欢心,也妒忌后进生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牵着老师的心。有些中等生在学习不得志,又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的情况下,失望之余便悲观起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案例——

一位母亲在博客中写道:“我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学习不错,但是自从考入重点中学后,学习成绩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月考名次稍微靠后就不满意,考试成绩上不去,他也自责,由此经常唉声叹气、悲观失望。他每天都被自卑情绪围绕着,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总是急于求成,说:其中考试如果再考不好就完了,如果期末考试进不了实验班也就没啥意思了等等。

“我告诉他好好学习,循序渐进,总会有好的结果的。但他总是说:老师都说了,要是进不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就一切都晚了。我又说,如果你想进省级示范性高中就得加倍努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他又觉得不可能,觉得自己没那个实力。

“虽然我们常说,人生的道路很宽广,但他总是钻牛角尖,把自己的路封的越来越窄,使自己越来越悲观,越来越失望。他一想到自己的前途,或者我们跟他交流关于他的前途时,他就变得脾气暴躁,打自己,摔东西,不吃饭。还说:死了对不起父母,活着又对不起自己……”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乐观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研究发现,乐观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整天神情忧郁,闷闷不乐,他们怕见生人,怕同陌生人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里,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的身影;在家里,他们也很少与父母交流,喜欢孤独地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还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各方面不够优秀,别的孩子拥有的种种长处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生活中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那些受老师、家长喜欢的孩子来享受的。这类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容易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决定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心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

2、有乐观的家长才有天天向上的孩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看医生,直到9岁时讲话还不通畅。在念小学和中学时,一直属于“中等生”。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但父母却没有放弃他。让这位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在父母的鼓励下,日后的爱因斯坦竟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小学校长提到班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是少不了他;富兰克林小时候算术总不及格;英国首相梅杰16岁就辍学了;法国总统密特朗,中学时的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好。然而这些在年少时被认为不堪造就的人,后来却成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名人。

试想,如果他们或是他们的父母,当初也是悲观失望,结果会是这个样子吗?

人的心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在心里制定一个目标,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我们在心里下达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地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乐观,就会快乐;一个人悲观,就会不幸。

一位哲人说过,生命也许是枯燥的,但乐观就是比血液更本质的水,是它滋润我们的舌根和灵魂,是它浇灌着我们的生命之花。

3、适度的激励对孩子很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时刻都要记住:在孩子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应给孩子适当地泄放一下压力;在孩子失去信心的时候给以适当地鼓励;任何时候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这才会给孩子发挥创造力,留有一个良好的充满活力的“活动”余地,激发和培养出孩子的创造能力。

一名小学六年级男生,凡事爱发表一番评论,评论近似于抱怨,想法趋向于悲观。这个孩子爱问问题,但经常被家长一句“小孩懂这么多干什么”给打发了。而家长上班时若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后往往毫不避讳地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抱怨领导不公,抱怨人际关系不好等。孩子无法插嘴,只有倚在门旁听着爸妈唠叨,甚至有时还迁怒于孩子。在这样的家境中,孩子很难培养出乐观的个性。

家长的个性、对问题的态度,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家庭尽管是放松身心的地方,但在孩子面前,在外承担了各种压力的家长还是要注意调整心态,以乐观、坚强的一面去面对孩子,毕竟乐观、坚毅的孩子在将来的路上,能更为从容地面对挫折。

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很重要,这是孩子应具备的良好品质。身为父母,应当努力帮助孩子养成乐观的良好品质,使其快乐健康的成长。

4、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排除不良情绪。

在家庭中,爸爸妈妈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悲观情绪、不良情感或其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悲观性格的形成。

比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泄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心理负担,如此等等。因为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家长首先必须有乐观的思维方式。

家长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当孩子遇到不利事情而悲观时,家长应带领孩子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

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应该恰如其分,不应把偶尔几次错误夸大成永久性的过失。父母应该具体指出孩子的错误及犯错误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错误是可以改变的,并知道从何处着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