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中等生
26045300000019

第19章 好心态胜过好成绩(1)

要能够克服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通常这种评价不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不良的心理状况,为数不少的少年儿童具有这种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以下多种原因:

①生理和心理缺陷。例如自幼智力不足、相貌形象不佳、五官或身体有残缺、体弱多病、学习成绩不理想等,于是轻视自己、自怨自艾、缺乏活力和动力。

②认识性自卑心理。过分地关注别人(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对自己地看法,生怕别人轻视自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采用消极防卫形式对抗和自我防卫。外表的自卑与内心的自尊形成矛盾心理。

③性格方面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常具有性格内向、孤独离群、多愁善感、意志脆弱、缺乏自信和毅力的特征。这通常是自幼形成,逐渐成长,至青春期显露明朗化。

④挫折性自卑心理。有些孩子原先无明显自卑心理,后来因为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萌发自卑心理。

⑤社会性自卑心理。一个人的性别、出身、家庭经济条件都可以导致自卑心理。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在攀比心理和观念差异下,对价值观有不同评价和看法。一些孩子由于家庭出身贫寒,父母是农民或者城市下岗工人,生活条件拮据,看到同学上学放学有车接车送,穿名牌服装,吃高档零食等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中等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会使他们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在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中,东子发现很多少年儿童,特别是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心理如不及时矫正,将会造成儿童的心理变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都会有很大的危害。

案例——

王安是一个13岁的初一男孩,由于幼年时的一次意外事故,左脸颊上有一块非常明显的伤疤,据王安的妈妈讲,王安小学时并不怎么在意这块伤疤,他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每天放学后都同一帮小朋友在院子里疯玩,不叫不回家。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后,他明显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不愿和同学接触、沉默寡言,每天放学后就自己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就是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愿意出来打个招呼。

由于受这种自卑心理造成的不良性格的影响,王安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由小学时的优等生变成了中等生。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心中非常焦急,于是找到了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为了帮助王安矫正性格缺陷,老师主动与其接近,找其谈心,经过多次接触了解到,原来王安就是觉得自己脸上的伤疤很难看,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中充满了鄙夷,认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上课也不愿发言,怕别人注意到自己,注视自己脸上的伤疤……

自卑畏怯的心理,孩子幼儿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但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和学前班阶段都能顺利地走过来。孩子上了小学后,由于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大部分孩子都会变得大大方方。可现实中确有一些孩子,虽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当学习上一旦遇到了困难,或某次考试没考好,便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觉得自己确实不行,从此自卑畏怯起来。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帮助孩子辩证地看待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我们要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一起分析他的长处和短处,提醒他正视自己的短处,更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告诉他不要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而苦恼。要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一表人才、貌似潘安,愿望是好的,但不可能人人如此,有时世界正是因为有缺憾而更显得多姿多彩。

事实非常现实的摆在眼前,脸上有伤疤也好,成绩不理想也罢,都不会因为你自卑、不和人接触而消失和提高。如果真的想让伤疤不复存在,可以去做整容手术;如果想让自己的成绩提高,就要下决心努力学习,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些事就使自己远离朋友、远离集体、远离快乐。在正视了自己短处的同时,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2、鼓励孩子与人交往,消除和同学之间的隔膜。

针对某些孩子的自卑心理,家长和老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

要鼓励孩子尝试和别人交往,观察别人对他的态度。通过大家的努力,帮助孩子矫正性格缺陷,使他能够在班集体中快乐地生活,家长和老师还可以背后做做一些同学的工作,让他们主动与有自卑心理的同学交往。最后,当有自卑心里的孩子和别的同学接触时,会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瞧不起他,而是友好地接受他,逐渐的,孩子就变得不那么自卑和孤僻了。

3、体验成功、提高自信心。

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足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自卑。对于那些自卑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多关心他们,尽量让他们感到家和集体的温暖!

家长和老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识的把一些较容易的工作交给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做,使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获得成功,通过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要经常叮嘱他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自信,坚信自己能干好,同时在具体施行中,又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会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准备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导致心理失调。要教育孩子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4、要孩子注意自我激励。

自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注意,要告诉孩子懂得自我满足,知足常乐的道理。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家长在家中也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工作,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并利用业余时间多带他出去走走,开阔一下眼界,多让他和外界接触以利于其良好性格的形成。

中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现有不良性格倾向,应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

要学会调整抑郁情结

抑郁情结也称“抑郁心理”,是中小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孩子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小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考试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小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

抑郁情结对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抑郁情结,既受他们个性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事实证明,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危害程度,都要高于优等生和和后进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中等生。相对于后进生,他们有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更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相对于优等生,他们又表现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又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自我无能感,由此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案例——

王华是一个学习刻苦,基础较好的学生。但性格内向,思维反应能力较慢,平时就显得自卑,她不善言谈,不引人注意,不喜欢与人交往。

王华在初中一年级升入初二时,以优异成绩分到重点班。进重点班后,出现心情压抑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在墙上乱涂乱画,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王华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孩子进入重点班后更是喜出望外,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她做,只要学习就行。王华有个表姐,去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表姐曾为了学习放弃了一切娱乐时间。成功的姐姐对她的触动极大,“只有像姐姐那样,不浪费任何时间地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才能考上大学。”王华不时的提醒自己,这无形中又给自己的思想增加了压力和负担,使其抑郁情绪更加严重。

王华曾向老师叙述了她的忧虑:“同桌是全班第一名,每当看到她学习时,我就很着急,于是也拼命学。可一回到家就学不下去,晚上学不下去,就想早上学,可早上又起不来。我经常无法解释地想哭,常坐着发呆,在家经常乱发脾气。我觉得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什么都不想做,好怀念以前的班集体。现在我的成绩不好了,父母唠叨我,我很难过。怕到学校去,怕考试,我该怎么办?”在经历了痛哭之后,王华显得轻松了许多,说话也恢复了平静,眼神中透露着渴望……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找出孩子抑郁的原因并想办法化解。

学习压力、与同学老师的冲突、受到批评指责、父母婚姻出现问题等不愉快的生活事件,都是引发儿童抑郁的重要原因。很多抑郁的孩子都表示,自己曾经有被忽略的经历。“被忽略”引起的恐惧、焦虑和愤怒,是导致儿童抑郁的重要因素。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他会问自己:“老师为什么不喜欢我?”“我为什么就不如那些前10名的同学?”在等待、要求、努力而未果之后,渐渐长大的孩子会变得很失望,并转向攻击自己。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和老师,最容易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关键是要重视。如果发现以下一些信号,一定要提高警惕:孩子的情绪变得十分暴躁,经常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并扬言不想再念书了;持续一段时间地自卑,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失去兴趣;人变得木纳迟钝,独来独往,郁郁寡欢;胃口不好,失眠,身体频频不适等。

家长和老师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的话,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家长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老师抽时间找孩子谈谈心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如果家长和老师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心理咨询师加以解决。因为及时给这些孩子以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前天(2010年4月24日)晚上,女儿依依放学回来,吃晚饭时孩子流露出抑郁的神情,于是我忙问她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她说:“今天老师说,过几天的其中考试后,考不好的还要回原来的班(平行班),她希望我们都能留在这个班(试验班)里,但是提醒我们其他的几个平行班(普通班)的同学,为了进试验班(重点班)正在努力拼搏。”孩子为此担心,万一这次考砸了再回到原来的平行班。因为新学期文理分科时,依依以十几分之差被分到了平行班,一个月后的月考她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试验班,综合成绩位列班级中等略偏下。

闻听此言,我及时为孩子减压疏导,告诉她我的一贯政策:考好考赖无所谓,在试验班和平行班也无所谓,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只要主观上我们耕耘了,没有虚度年华,至于客观上结果怎样,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再一点,不要勉强自己,开心快乐很重要。如果不开心,压抑着自己,即使总考第一也没啥意义。听了我的话语,在家开心的玩了一天后,今早依依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2、让孩子感受成功,培养自信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河边钓鱼,一群孩子在那里玩耍,不停地把石头抛进水里,钓鱼者无论怎么劝说,孩子们也不肯离开,无奈之下,他们放下钓钩,同孩子们一起向水中抛石子,第一次,他们夸奖孩子们“抛的真远!”,第二次,孩子们抛的和第一次差不多,他们却说“没有刚才远!”,第三次,他们说“抛的更近了!”就这样,一会儿功夫,孩子们没趣地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信心不足,就会放弃。特别是在老师和家长面前,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称赞和夸奖。事实上,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是教师和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对有自卑感、信心不足的“中等生”来说,教师和家长始终应该充当拨弄火花的人,要让火花越拨越旺。

3、要有意识的接近中等生,缩短距离。

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亲近爸爸妈妈和老师,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喜爱。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爸爸妈妈常常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老师也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中等生”他们往往怕这怕那。他们长期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缺乏应有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有计划地关注一下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孩子。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都要纳入到课堂上、课间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与孩子有意识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