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孩子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看电视、上网等时间都是浪费。如六、日的时间,如果孩子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孩子却在整个上午上网,看电视,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从去年上高中后,女儿依依就住校学习,因为一是孩子主观上有这个愿望,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三是为了体验一种新的学习生活,所以我满足了孩子的这个要求。可2010年春节开学一个月后的周末孩子回来说不想住校了,要求退寝通勤,而且罗列了很多理由:一是不能保证睡眠、二是影响学习、三是每天能吃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随后我与老师沟通证实了孩子所说,鉴于当初的住校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我便同意了她的这个请求。
于是,新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孩子首先拿来她为此制定的每日和每周作息时间(请见附表),经我审阅后打印上墙批准实施。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孩子每天都按计划快乐的学生、生活。
范姜国一作息时间表(高一下学期)
2010年3月29日起实施
周一至周六
5:40——起床
5:40——6:10洗漱、早餐
6:10——6:20到小区大门口乘坐班车
6:20——6:50上学路上
7:00——11:45上课
11:45——12:50午餐、午休
13:00——18:50上课
18:50——19:00到校门口去乘坐班车
19:00——19:30放学路上
19:30——20:00晚餐
20:00——20:20回顾今日所学
20:20——20:40预习明日将学
20:40——21:30课外阅读
21:30——睡觉周日
7:30——起床
7:30——8:00洗漱、早餐
8:00——10:00写作文
10:00——12:00户外活动
12:00——12:30午餐
12:30——13:30午睡
13:30——14:30室内游乐
14:30——16:30课外阅读
16:30——17:15回顾本周所学
17:15——18:00预习下周将学
18:00——18:30晚餐
18:30——20:00上网游乐
20:00——21:30看电视
21:30——睡觉
备注:
1、由于周日可以晚起,所以周六睡觉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
2、户外活动主要是小区内健身区健身、打球及周边散步等。
3、室内游乐主要是与家人玩军旗、象棋、五子棋、克朗棋、扑克等益智类棋牌。
4、每隔一个周的周日可以尽情地逛一次街,吃些可口的小吃,买些可爱的小饰物,当然还要去书店和图书馆去买书、看书,每个月要游泳一次(2-3小时)。
5、清明节、五一节,随家人郊外踏青游玩。
6、本学期学习目标:学习成绩进入班级前5名,综合素质第一名。
学习状态务必调整好
“中等生”之所以中等,不会调节学习状态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现在的孩子,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他们。同样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掌握的好,学习状态调整得好的孩子,就学习轻松,成绩也可人;反之,孩子学习压力就大,成绩就会中等,甚至更差。因此,教孩子学会调节学习状态很重要。
有关调查表明,现在的孩子中有近30%的孩子上进心不强、进取心欠缺,安于成状,不思进取;50%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浮燥心理,虽然这些孩子也有理想、有抱负、有学习目标,但是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心,总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结果欲速则不达;60%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涣散,如做着数学题又想起英语要赶紧做,英语刚开始做又想起还是数学更紧,有的把学习看成一项负担,提不起兴趣;40%的孩子感觉自己学习进步不大,因此信心不足,经常有逃避的想法。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活动,致使他们学习效率低下、思维呆滞、心理疲懒。在学校应付老师的作业、混日子,外表看起来也在学习,也在看书,但“脑子早经飞到了外面的世界”……
案例——
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由于作业量的增多,每天放学的时间都很晚,回到家已经很累了,再做作业时思想很不集中,写着写着就想打瞌睡,所以效率很低,作业做得很慢。这孩子每天回家后就在为作业折腾,甚至有时累了先睡了,就完不成作业,状态很不好,孩子自己不知道如何去调整,怎样才能提高做作业的速度,而家长也只是一味地唠叨。
即便有时不困,这孩子一个人在家中的时候,也没兴致做作业,因为有电视、电脑在诱惑着自己。看着别的同学除了完成作业还自己做练习题,可自己连作业都完成不好,孩子就犯愁,日子一天天混过去,想用功都用功不起来,想努力却不知该如何努力……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要教孩子学会调节学习压力。
人需要压力,人无压力就会轻飘飘,就会一事无成。适中的压力是一种动力。作为孩子,每天主要是在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就是一种竞争,就不可避免的带来压力,因此要学会调节压力。如果压力过大,不但会影响学习,甚至长期积淀后还会形成心理问题。
学习压力过大,孩子一般都会有焦虑,心烦气躁等症状,有时还会头疼、失眠,但只要适时调节,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告诉孩子:首先是要时常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信心。压力总是对没有自信的人造成伤害,压力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因此要时常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信心。可以在自己的床前、写字台上写一些能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可以多想一些自己顶住压力,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的经历。要相信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山。
其次,多和父母、老师或同学聊聊天。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和自己能聊得来的人聊聊,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压力的宣泄,从中受到某些启发,也可得到有力的指导。最后,如果学习压力过大,感觉已无法忍受,不妨暂时中止学习,到户外走一走,透透气,可以对着树上的鸟儿大喊几声,也可以顺着小路跑上几圈,充分的放松自己,或是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做。
2、要培养孩子对待学习的积极心态。
学习状态不仅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世界的丰富。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一定要强调孩子对学习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早起早睡,保持强健的身体和饱满的情绪;②邀请好朋友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能取长补短,也能相互勉励监督;③注意饮食,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④作好学习计划,别被作业牵着鼻子走,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学习;⑤先尽量完成今天的事,而不要因为昨天的事没做完或没学好而苦恼;⑥不要去想别人学的怎么样,做了些什么,而要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⑦适当放松一下自己,比如听音乐、做家务等,不过要适度。
研究表明:在学习成绩一定的条件下,考试心态的优劣对考试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理: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一个人的学习心理状态对学习成绩也起着决定作用。
3、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的成绩。
孩子的学习心态是指孩子在对学习意义主观认识的作用下,客观上对学习采取的态度和对学习的感受或体验。如果孩子对于学习的心理感受是愉悦的、满足的、亲近的,能从学习中体会到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那么在他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主动的想反复体会这一过程的主观愿望,于是在行为上他就愿意学,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于学习的感受是厌烦的、排斥的、远离的,他就不愿意学习,就会对学习进行逃避,以避免心理上的厌烦感。
这两种相反的对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一种是积极的、主动的,一种是消极的、被动的,前者的学习一定是热爱的、深入的、专心的、高效的、成绩好的,后者的学习一定是厌烦的、浮浅的、应付的、低效的、成绩不理想的。
孩子成绩差异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原因不是学习的方法不当,而是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学习体验是否积极。
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归根到底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再好的教法、再好的教材,如果他们自己不学,也是枉然。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帮助孩子调整好学习状态,改善孩子的学习体验,激励孩子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心态、积极的学习心理体验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因为只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能给他们身心带来愉悦,而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体验时,他们才会去主动尝试、去主动的反复体验,也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学习的愿望。
围魏救赵,功夫在诗外
先说说这“围魏救赵”吧,它出自《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而“功夫在诗外”,原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其实作诗的功夫并不在诗本身,而在生活中。
这两句话对教育孩子也很适用,尤其是对中等生的教育。
如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校的老师满脑子装着升学率和考试范围,所以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第一懒得扩充知识面,只是在考试范围内引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多讲一点都认为是浪费时间。
记得一位当中学教师的朋友曾经对我说,他刚毕业那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只要他一讲点考试范围以外的知识,有的老教师就会说:“这又不考,你讲它干什么?”当他看到班级中有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作文写不好,提出让他们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的时候,其他老师一致认为他傻:“练习写作是个长期的功夫,有那时间,让他们多背点单词,多做几道题,考试时班级的平均分还能提高点……”。
很多孩子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被灌输一种思想:考高分才是学习好的表现;必须按标准答案答题;知识面广不广没关系,不影响将来考大学就行。所以,孩子们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做题、补课,可除了死记硬背的一些概念定理、单词句型外,真正的知识没有掌握多少,特别是一些中等生,努力来努力去成绩还是原地踏步。
其实,学习绝不可“盲学”,一定要讲究一些方法,就如同功夫在诗外,除了要学好课本知识外,更要多接触生活,了解课外知识,课内、外结合,才能取得好成绩。
东子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1、多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如今,不少中小学生家长由于观念陈旧,只限制孩子读与课本有关的书籍,而对课外书则一律禁止,这势必影响孩子的视野,使得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能力欠缺,写作素材匮乏。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有助于开拓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等,而且对于中等生来说,读课外书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为,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思想有深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课外书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等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在学校他们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多看喜欢看的课外读物,则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和掌握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学习意识,使他们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2、多给孩子提供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有人想成为演讲家,于是乎买来一摞子一摞子的理论书籍,潜心研究如何演讲,结果理论知识、“要领”、“须知”掌握了一大堆,可是从未张嘴演讲过,所以他永远也成不了演讲家。
学习亦然。因为在实践中摸索获得的经验和技能,才会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才会真正运用于学习中。要让孩子们懂得,知识不仅仅是“知道”和“牢记”,更重要的是要运用。
正如女儿依依在《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里写道的那样:
一天晚饭后,我自告奋勇地去刷碗,我将碗放到锅里后,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流着,我一只只碗细心地刷着。锅里的水淌满后,水向池子里溢出,由于锅压着了排水口,等我碗刷完了,池子里的水也快满了。这时我想将锅拿起来刷刷,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锅抬起,我以为是锅里的水太多太沉的缘故才抬不起来,我就用水舀子全部舀了出来,可锅还是纹丝不动,我有些不解了:为什么锅都空了,怎么还拿不起来呢?
猛然间,突然想到刚学的物理,对,是水压在作怪。老师曾说过,水压是个大力士,它甚至可以将一块由一米厚的铁做成的盒子压瘪!看来我可惹不起。于是,我改变了策略,不是蛮劲,而是智取——不硬抬,慢慢挪,水压如同失去能量般,一点点没了力气,我轻而易举地将水放走,将锅“拯救”了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不是公式、定理和书本现成的答案,而是我们如何运用它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多到实践中学习,尝试着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并在实践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3、大自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人类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地从大自然中学到许多的本领,所以,人们常常会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每天都是新的。春天,有和煦的春风、吐绿的杨柳、苏醒的小草、飞来的燕子、出洞的蚂蚁;夏天,有碧绿的湖水、盛开的鲜花、啾啾的鸟鸣、欢唱的青蛙、纷飞的蝴蝶;秋天,秋高气爽、阴雨绵绵,有瓜果飘香的果园、金色的田野、丰收的庄稼,辛苦劳作的农民;冬天,寒风凛冽、植物枯黄、皑皑的白雪、美丽的冰雕、漂亮的雾凇。每个季节不同的自然景色,不同的动植物生长,不同的人物活动,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贴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