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中等生
26045300000012

第12章 家长如何正确帮助中等生(3)

告诉孩子做作业尽量不要依赖书本,要把作业当成是考试,认真,独立的完成。切忌自己不做而抄袭别人的作业。如果遇到有不会做的,先放在一边,做别的题目。等其他的题都做完了再研究,翻翻书,钻研一下例题,想想相互之间的联系,一会儿就会有灵感了。对各科的作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尽量兼顾;在自己较弱的学科上,多花点时间。如果某科作业太多,分成两部分做,中间插做别的题目,起到调节的作用。

要让孩子懂得完成作业的重要。要监督孩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时间拖得越晚,遗忘率就越高。

4、问明天要学的新知识预习了没有?

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等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单是提前看一看书而已,预习能让孩子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孩子更从容的听课,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此外,预习会让中等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赶超优等生。

要使孩子养成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的相关课程预习一遍的习惯,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因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过程。有遇到疑难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预习不思考就等于没预习。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以上四问开始是由家长来问孩子监督孩子学习,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习惯的逐渐养成,家长即可放手,让孩子每日自问以上四个问题,自我监督解决这些问题,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自我学习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成功源于强项,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

对于大多数中等生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往往过于吝啬自己的夸奖。家长们发现不了孩子的长处,就更不用说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华了。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成绩中等就没有前途,更找不到孩子中等的“症结”。

有的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好,他们老是拿别人家优等生孩子的成绩来比较自家的孩子。一些父母还会逼孩子“东施效颦”甚至“削足适履”,这种强行“修剪和嫁接”的方式,只会让中等生孩子备受煎熬。

案例——

大志家和丰丰家是门对门的邻居,俩孩子同在一个班里上初中二年级。丰丰学习优秀,学什么都快,兴趣广泛,业余时间还学拉小提琴,丰丰的妈妈和爸爸决定让儿子报考市里面最好的学校——育才高中;大志爱运动,篮球打的很好,语文成绩也不错,但由于偏科,数学成绩不理想,因此总成绩排名也不太理想。大志喜欢看武侠小说,立志长大后要像金庸那样写武侠小说,还经常写一些散文、随笔等。可大志的妈妈不理解大志的行为,她认为总分上不去,就考不上好高中,将来也上不了好大学。她常拿丰丰的学习成绩“教育”大志,并把大志关在家中,强迫他学习,业余时间也不让大志去打篮球,还把大志写的随笔统统撕掉了。

大志妈妈在业余时间让大志上各科补课班,并用物质奖励等方法敦促大志。可大半年过去了,大志依然故我,成绩依然是个中等,气得妈妈整天跟他嚷嚷:“你算完了,前途一片黑暗。你要是能像丰丰那样好学上进,那该多好啊!”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喜欢文科,有的孩子擅长理科……这些都是孩子各自的特点。可是,我们往往会给那些好动、贪玩、偏科、总分排名上不去的中等生贴上没前途的标签。

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差异性,差异性使整个世界文明得以发展。重视差异性具体而言,就是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而是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加以引导,使之成为孩子的特长,在进一步帮助孩子发展其特长,成为其强项,这样孩子才会离成功更近。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根据孩子的特点、特长来指导孩子。

王亮13岁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家长采用了补课、奖励等种种手段全部无效。某天,王亮的爸爸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连续两个多小时在看一本关于古钱币方面的书。他灵机一动,决定从此处下手。他收集了一些古钱币方面的资料,抽时间专门给儿子讲了一些关于古钱的知识,结果发现儿子对古钱币非常感兴趣。儿子过生日,爸爸还特意送给他几枚古币,以后又有意识地给他一些零花钱,孩子都攒着买铜钱和书了。渐渐地王亮也看一些课内书了,成绩也在上升,还立志要考大学研究古钱币。王亮一点一点地进步,最终考入了某重点大学的历史系。

从一个班上学习成绩中等的“中等生”到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是王亮的父亲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的结果。假如这位父亲不是引导孩子,而是严厉地责骂、无情地否定,这个孩子还可能成功吗?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的某些特别爱好后,不是加以鼓励而是严厉禁止。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是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他们偏不做。所以,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才有可能找着他们正确的成长道路。

2、要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娜娜是一所小学4年级的女孩,她从小学习画画,而且很有绘画天赋,英语也学的不错。娜娜的缺点是性格内向,语文数学学习成绩中等。由于自信心不足,娜娜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就是老师提问到了她,也总是声音小的像蚊子一样。为此,老师找到了娜娜的妈妈,商量一起帮助娜娜克服掉自信心不足的毛病。

一天放学后,娜娜兴冲冲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大声嚷道:“妈妈,英语老师叫我和李牧(她们班上的优等生)一起批改单词测验”妈妈说:“你敢批吗?”“怎么不敢,老师说我和李牧的英语单词考的全班最好!”妈妈乘机说:“娜娜,其实你有许多优点,只是自己没有认识到,上课胆子大点,把你的想法和答案告诉老师和同学,不管对错,你会觉得其实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差!”听了妈妈的话,娜娜的信心足了许多。

几天后,一次放学一进屋,娜娜就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语文课举手发言了,虽然不十分准确,但老师夸我有进步了。”从此以后,娜娜三天两头向妈妈报喜,自信心明显加强,成绩大有进步,而且娜娜的绘画作品也频频贴在学校的特长作品展示栏中,不久前,娜娜的一幅蜡笔画还被送到全国参赛了。就这样,英语老师的一个小小的赏识,让娜娜找到了自信,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自己也同样能办到。

所以,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点亮孩子心灵深处那盏自信的明灯。

3、要学做“伯乐”式家长。

一个合格的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自己“中等生”孩子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和特长,及时的给予鼓励和培养,使他们将自身原有的才能和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并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鼓励犹如阳光”。获得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是孩子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特长便会激发出来。家长要做有心人,要学会对孩子观察,鼓励甚至赞誉,手持爱心的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像伯乐发现千里马那样去欣赏你的孩子。那样,你的“中等生”孩子也一定会在班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扬起理想的风帆,用自己的强项去赢得自己的未来。

重视短板,加强孩子的薄弱环节

在一次给家长做报告时,有位家长很无奈地说: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就是想让他考一所好高中,将来上一所好大学,能自食其力。可是我的孩子就是个中等生,经过努力还是原地踏步。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我只能干着急,一点忙也帮不了。

这确实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啊,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孩子的学业上给予他实实在在帮助的,特别是孩子在某学科的薄弱环节久久不能克服,信心受到打击的时候,许多家长更是手足无措。

案例1——

莉莉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自上学开始,老师就反应这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时坐在那里看着挺老实,可就是走神,写作业粗心大意,做题马马虎虎,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尤其是数学,一些数字总是搞不明白。为此,老师经常请家长,家长是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也给莉莉请了家教辅导,可莉莉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数学依然是一塌糊涂。

案例2——

明明是个中等生,今年初三了,由于初一初二时没有好好学习,基础很薄弱,尤其是语文和英语从小学起就比较差,到现在了语文老师让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鳖了一天才写出300多字,而且还很多语句不通。为此,他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家长想帮帮他,比如找老师给辅导一下,但是每次与他提到学习,他总是很烦躁的说不用管。

明明从小喜欢读书,尤其是喜欢科学,经常让家长帮他订各种科学杂志看,说是将来最喜欢搞科学研究,对于孩子的兴趣家长很支持,但明明现在的成绩就是个中等,考高中有一定难度,就是考上了在班里也将是倒数,家长为此很困惑。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们给他讲道理很容易,但让他学会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坚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告诉孩子,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什么学科,都要坚持几个原则,那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三步曲: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懂得: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学习方法及目的性逐渐清晰了,取得同样的成绩就会感到比过去轻松,他尝到了甜头,学习也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要帮助孩子迈过学习过程中的“极点”,也就是在挖掘他的潜力,孩子迈过去了,他以后的路就会平坦的多,就会增强他的自信心;迈不过去,他就会停留在原地,甚至后退。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须。

孩子由于年龄不大,自控能力和计划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家长与孩子一起协商每一阶段的学习安排非常必要。每天学习些什么内容,在什么时候起床和就寝,甚至休闲时间作何安排都是学习计划可以考虑的内容。

除此之外,家长可以对学习计划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既可以和孩子一起温习学过的内容,检查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气氛里配合孩子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家长虽然不是教育专家,但通过参与孩子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也可对孩子学习情况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有的家长在孩子深夜伏案用功的时候,常常感到十分欣慰,却忽视了长期晚睡早起,会使孩子的学习效率下降。大脑生理学研究证实,高效的学习时间,小学生大约持续40分钟,初中生为45分钟,长期“疲劳战”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损害大脑。家长除了帮助孩子控制适宜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8-10小时的睡眠之外,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复习过程中采用交叉、间隔复习的方法,例如可以交替复习理解记忆科目(如语文)和计算推理科目(如数学),合理使用左右脑,以提高学习效率。

一些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才作用非同一般。学习亦是如此。

3、理性思考短板原因,才能解决“薄弱”问题。

想上好高中,将来上大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某一科成绩薄弱,就必须补足,要想补足,就得了解“薄弱”原因,这是最起码的理性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家长只是停留在笼统的要求孩子和指导孩子上,不能引导孩子具体面对客观现实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大学,永远只能是个美丽的梦。

比如说,孩子的一次成绩不够理想的考试后,我们家长不能只是笼统地评价孩子的成绩高低,那是模糊的,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知识没有掌握,是哪些原因,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只是要求孩子努力刻苦,而要与孩子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其实卷子已经经过老师的批改,问题是很清楚的,也是很具体的,错误的原因,孩子自己应是很清楚的,只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具体地面对和客观的分析。

尤其是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和孩子讨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说,英语单词量记忆不够,那么,如何记住那些该记住的单词,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数学解题思路不清楚,那么,如何弄清这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就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我们只有把这些具体的问题逐一解决,孩子才能从中找到学习的感觉,才能逐步从学习的低谷走出来。学习是不可能“心想事成”的,必须脚踏实地、反复练习、形成规律,才能掌握的。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短板”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是有办法补上这块“短板”的,前提是家长要为此付出心血,孩子也要为此付出努力。家长和孩子联手,“薄弱”可以变成“强项”。女儿依依最初对写作文没啥兴趣,很苦恼写作文,后来我建议她把跳级后写的日记,整理一下投寄出去,结果被《长春晚报》发表了,由此孩子对写作文以致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现在这一当年的“薄弱”,已经成为她的“强项”,不断发表的作品,印证了东子的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