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家长都不能对孩子失去信心,因为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的自我认识积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家长首先选择放弃了孩子,看扁了孩子,认为孩子这辈子没戏了,不可救药了,那么孩子极有可能受此影响形成消极自我,不但自信心丧失殆尽,而且还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人是喜欢被别人赏识的动物,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去精心地呵护,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照料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可对孩子心理上的照料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脱口就出,很少考虑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考虑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其根源就在于此。有一句话送给家长,孩子只有被别人发现了,他才能发现自己。
不断品尝成就感,帮助孩子创造成功记录
一个人只有品尝到成就感,他才能不断的向成功冲击。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如何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中等生却少有成就感,为此失去了迈向成功的动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要我们给孩子机会,及时帮助孩子,他们就能不断的创造成功的记录。
案例——
在一所小学的计算机课上,老师教同学们学习建立文件夹和文件,三年二班的小杰因为不太会使用鼠标,建立的文件总是放不到文件夹里。于是,他向老师发出了求救,老师对他说:“只要你仔细想想文件夹和文件的关系,再把建好的文件拖到文件夹里就可以了。”结果小杰还是屡试屡败,不断抬头看老师,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老师,我知道了,肯定是这个鼠标有问题,要不给我换一台机器吧。”
“别忙,让我来试试。”老师接过他的鼠标,在文件上点击左键,轻轻向文件夹方向一拖,文件就进了文件夹。“哇!老师您真厉害!”小杰高兴地说,但转眼间又露出了沮丧的表情,因为老师又把文件夹里的文件拖出来了。“小杰,刚才你为什么说老师厉害呀?”“因为老师那么容易就把文件放进去了。”“那为什么老师能放进去上,而你却不行呢?”小杰想了想说:“恩……说明我太笨了。”“可是你刚才说鼠标有问题,而现在老师能帮你把文件放进文件夹里,这是要告诉你,这台机器的鼠标是没有问题的。”小杰皱起眉头,带着埋怨的口气:“可你又把文件拿出来了,好容易放进去的,多可惜啊!”“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棒的,肯定也能放进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想!”小杰用很肯定的语气答应道。
小杰重新拿起了鼠标,一开始,他仍然做不好,老师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老师的鼓励使小杰消除了内心的顾虑,他终于把文件放进了文件夹里。“老师,老师,你看,我放进去了!”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
想想看,如果当时老师不是这么耐心的帮助他,那么小杰也就无法体验到自己努力过后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的心情将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动力。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体验做为基础。对广大中等生来说,品尝成就感的机会越多,就会越自信,越自信就越能够成功。就拿孩子的学习来说,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他对学习就越有信心,学习兴趣就越加高涨。反之,如果孩子在生活历程中充满了失败的记录,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做事时就会丧失对自己的自信。比如孩子某门功课不好,一考试就“亮红灯”,他就有可能对这门功课望而却步,他就有可能在心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学不好。
因此,为了使中等生自信起来,家长要善于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要多给孩子创造些体验成功的机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家长要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比如有的孩子学习不太好,但歌唱得挺好,家长就可以经常邀请亲戚朋友来听孩子唱歌,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认可,体会到了成功,他就不会那么自卑了,就不会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了,时间一长,孩子的这种自信就会迁移到学习上。
2、要鼓励中等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可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的太多,这往往让孩子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性逐渐加强。例如有时候,孩子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喊:“妈妈,快来呀,这个字念什么?”听到孩子的求救声,很多妈妈会立马赶来告诉孩子这个字的念法。其实,很多时候那就是个常见字,只要到字典里查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做家长的没有把这个锻炼的机会让给孩子,而是自己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一遇到困难,就大声“呼救”,根本无法体会到,原来自己稍加努力就会成功的。
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能够承受的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而不是马上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信、勇敢、果断的品质,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家校结合,为中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积极为中等生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是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家长和老师不仅应以积极的态度,为他们创造机会,更快地促进中等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要加强对中等生进行成功教育。
首先,是让他们打破对“成功”的神秘感。要让中等生孩子明白,成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圆满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是成功。比如,能帮妈妈爸爸做好一件家务,能较好的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能顺利地参加一项社交活动,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展示”自己。成功和“展示”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会“展示”,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创造条件,给中等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之在“展示”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
同时,中等生通过“展示”自我,就会在同伴中实现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和“展示”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并在自豪荣耀的基础上,树立自尊心,增强自豪感,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
4、创造机会,让中等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为中等生的女儿依依9岁时,家里的录音机坏了,依依要听英语磁带,她妈妈于是拿着录音机到隔了一条马路的修理部去修。花了10元钱,修理部的师傅说修好了,可是回到家,依依把磁带放进去,听了不到10分钟,录音机又“罢工”了。
这一次,她妈妈让她独自去修理部“复修”。很快,依依就回来了。她说,这一次她在修理部当场“验货”,没问题了。可是第二天刚用了不一会,录音机又坏了,依依不得不再次光顾修理部。第三天,问题又出现了。这次依依说,她上次去的时候就注意到修理部还卖小的随身听,她问了价钱了,35元一个。“妈妈,不如咱们再买个新的吧?”
她妈妈说,买新的不是不可以,可是这旧的毕竟花了10块钱修了,如今没有修好,那10元钱花得也太没有意义了。依依说:“我有办法,叫那个叔叔把那10元钱退给我们,我们再加25元买他的新的,不就可以了吗?”她妈妈不无担忧地说:“恐怕人家不会答应的,咱们三番五次叫人家修理,人家为着10元钱,也没少费功夫,怎会轻易退给我们呢?”“会的,我去跟他说!”依依自信地说。她妈妈于是答应让她去试一试。
依依蹦跳着出了门。10分钟不到,她又蹦跳着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小盒子。妻子一看就明白了,依依的“谈判”成功了。她带着赞赏拍着依依的肩膀说:“你真行!妈妈去都不一定能成功!”没想到依依眉飞色舞地说:“还有更让你高兴的事情呢,叔叔少要了我5元钱!看,这是剩下的5元钱!”妻子更高兴了:“你真行,比我还强。”依依得意地笑着,摆弄起新的录音机了……
类似这样的成功,依依经历了很多,正是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机会,孩子才不断的体验成功。由此,孩子越发自信,学习劲头也越来越高,当然了成绩也越来越好,所以才不断的跳级。
一次偶然的成功会提高一个人的多少自信心没法计算,但绝对会影响一个人对自我的重新审视。作为中等生,由于平时在意他们的人实在太少,让他们表现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自己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如果家长能人为地制造一些机会让他们也成功一把,亲身体验一下成功的感觉,他们会从那种良好的感觉中得到启发:“原来我也很棒,成功其实并不难。”
一日四问,帮助孩子强化自我监督能力
学习知识是人掌握本领的重要手段。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们给他讲道理很容易,但让他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大部分中等生来说,他们的智力是属于中游的。要想让他们取得成功,就得让这部分孩子的潜力发挥出来,让他们强化自我监督能力。
自我监督久了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连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的习惯,他成年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所以培养中等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中等生常常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类中等生,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有个“聪明的脑袋”;二是平时看起来很努力,很少玩,学的刻苦,学习成绩却平平,有时还会在学习上出现低潮,这类中等生,自己着急,同学们看不起,说他“脑袋笨”。随着学习年段的上升,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初三以后,学科增多,难度加大,这两类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笨脑袋”的则更加困难重重,自己苦恼,家长着急。
中等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实际上,大约有70%到80%的中等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小学和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
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家长就要每天睡觉前问孩子以下几个问题: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问孩子今天上课认真听讲了没有?
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我们要先看看他上课时认真听讲了没有。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才会听得懂,领会明白。
要想孩子进步,就要每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情况: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了?老师讲的内容是否都懂了?让孩子给家长讲题是检查孩子是否认真听课的一个好办法。
告诉孩子上课的时候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获得知识不仅快而且掌握牢固。要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课,尤其是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盯着问题的答案。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
其实,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授课,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智商也相差无几,他们能成为优等和中等之分,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2、问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了没有?
孩子每天去上课,但是知识掌握的如何呀?家长为此要问问孩子当天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小学生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一篇课文”、“老师讲了几道数学题”。当你问“你会了吗?”“你懂了吗?”时,这时孩子回答肯定是:会了、懂了。
很多家长就此已经满意,询问也就就此停止,其实这样的询问等于没有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有时会养成孩子说谎话的习惯。不妨我们继续:“老师对这些字和课文有什么要求吗”、“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老师今天讲什么了?”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完全听懂课”,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怎样完全听懂课的。
3、问今天的作业完成了没有?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中不可忽视的一步。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情况,这对中等生的学习进步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