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男人可以妻妾成群的社会,苏东坡没有背叛感觉,王弗病逝后,苏东坡续娶,但仍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柏苗,以伴青冢,他对她心有牵念,年年不忘。亲手栽下三万株,那些薄幸的文人们,哪个有如此闲心、痴心?
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是前妻的堂妹,王杰的女儿,名王闰之。苏东坡的第二次婚姻归功于王润之的哥哥,因为他已经对苏东坡感情很深厚。王润之因为比丈夫小11岁,早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10年前,为母亲的丧礼,苏东坡曾经返里奔丧,常到妻家青神去。王润之当年只有10岁,多次在她家看见苏东坡。在大家一同出外游玩野餐之时,她看见东坡那么年轻就在科举考试中得了魁元,心里惊奇赞赏。
王闰之不如前妻能干,秉性也比较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在“乌台诗案”中,王闰之“几怖死”,哭得死去活来,苏东坡也万箭钻心,却“无一语之”,只回头“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王闰之听后“不觉失笑”。看到妻子笑了,于是东坡便分手而去。由此可看出,东坡与王闰之的感情极为笃厚,当此生离死别之时,尚能以旷达态度处之,说明他们间的理解是极深的。
在苏东坡生活最活跃的那些年,王闰之一直与他相伴,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儿子。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25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东坡逝世。她为苏东坡留下两个儿子:苏迨、苏过,当时苏迨23岁,苏过21岁。苏东坡痛断肝肠,写祭文道: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在妻子死后“百日忌日”那天,苏东坡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10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10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东坡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东坡名词】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行香子?过七里濑》
6.至真至纯的精神之恋
苏东坡走进婚姻的殿堂,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还有过自己的初恋。他的梦中情人是自己的堂妹。苏东坡将自己的爱隐藏在诗里。他一直在自我斗争,设法突围这种不会结缘的爱。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苏东坡到过上海、嘉兴、常州、靖江等地。他的堂妹嫁给了柳仲远,住在靖江附近。他在堂妹家住了三个月,他虽然写了大量的旅游诗记述这次旅行,并且常和堂妹的公公柳懂一同写作游历,他却一次也没提到堂妹丈夫的名字,也没写过一首诗给他。他写过一首诗记堂妹家的一次家宴,还写过两首诗论书法,那是堂妹的两个儿子请他题字时写的。苏东坡对柳道这个诗人和书法家的成就颇为器重,对堂妹的孩子也很顾念。但是到堂妹家的盘桓却对堂妹的丈夫一字不提,这叫后来研究苏东坡的学者实在难以理解。
苏东坡此次旅行所写的两首诗,都暗含有对堂妹的特别关系。一首诗是他写给刁景纯的,主题是回忆皇宫内的一株花。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
据人考证,那时苏东坡并没坐对宫花,因为他并不是正置身皇宫之内。他说“厌从年少”的伴侣时,他显然是描写自己;而“花”照例是女人的象征,“旧香”可能指一段的旧情。
这个暗指在另一首诗里更为清楚。那是给杭州太守陈裹的。题目中说春归太迟,误了牡丹的开花时节诚然不虚,他回到杭州时,牡丹的花季已过,可是暗示少女已嫁,今已生儿育女,则极明显,并且在咏牡丹的一首诗里也滑有理由用两次求爱已迟那么明显的典故。为明白这两个典故,要说明一下。在唐朝有一个少女杜秋娘,在十五岁时写了下面一首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空折枝”便表示误了求爱时期。唐朝杜牧与杜秋娘同时,也写出了下面的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蕊,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从杜牧写了这首诗,“绿叶成阴子满枝”就用来表示少女成了母亲之意,更因为中文的“子”既代表“果子”,又代表“儿子”。
在苏东坡那首诗里,思想似乎并不连贯,并且特别用“金缕”、“成阴结子”、“空折枝”这些字眼儿。他的诗如下: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这首诗或者给朋友陈襄,或是赋牡丹,都不相宜,仔细琢磨,连与诗题都不相干,“成阴结子”与牡丹更无关系。苏东坡没有理由要太守陈襄“怜我老”。“从此年年定相见”是分别时的语句,并且用于归见同僚,而且苏东坡心中绝无心在陈太守邻近安居务农的打算。倘若说这首诗确是写给陈太守的,用绿叶成阴求爱已迟,必然是够古怪的。
诚然,在唐朝这类诗里,中间两联里字的词性要同类相对,中间两联有时只做点缀之用,前后两联才真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思;不过唐律之上品仍然全首有整体性的。苏东坡写的诗里用几行空洞无物的句子充数儿的坏诗,可少见得很。若从另一角度分析,看做是他写给堂妹的,则这首诗在主题和思想上便很完整了。第一行说此次归来实感羞愧,因自己误了花时,也可以说误了堂妹的青春时期;第二行分明说她已儿女成行;第三行求她同情,又表示自己的孤独寂寞;第四行说因有她相伴,今春过得快活;第五和第六句分明他对求婚已迟感到歉疚。苏东坡这时写了一首诗,表示愿在常州安居下来,这样离堂妹家不远。他后来的确按照计划在常州买了房子田地,他后来就在常州去世的。
在中国古代,堂兄妹、表兄妹却不断相恋。但苏东坡不能违背礼俗娶自己的堂妹,因为她也姓苏。
在哲宗绍圣三年(1095年)四月十九日,苏东坡的堂妹去世。她丈夫写信给苏东坡报告了这个噩耗。苏东坡为堂妹写了一篇祭文,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可见他对她一往情深。文中说,他祖父所有的孙子,只有四个尚在。那四个是东坡、苏辙、子安(他伯父之子,在家乡为弟兄们照料祖莹),另一个便是这位堂妹。说她“慈孝温文,事姑如母,敬夫如宾”。随后谈到私人的感受。他盼她的两个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够光耀门楣。祭文上说:“一秀不实,何辜于神,谓当百年,观此胜振。云何俯仰,一螫再呻。救药靡及,庵为空云。万里海涯,百日计闻。柑棺何在,梦泪儒茵。长号北风,寓此一搏。”
苏东坡对堂妹的钟爱,是他一生感情生活上的伤痛,这一点在他写给一个亲戚信中,可以证明,因为那封信里他说一次旅行时未能到常州去看她,始终引以为憾。在堂妹去世前一年,她与丈夫迁到苏东坡为官的定州居住。她丈夫柳仲远,是一个虽是个读书人,并未考中科举,生活很贫穷。苏东坡在京都时,他曾去拜望苏东坡,苏东坡曾以书画相赠。苏东坡在给程之才的信里,提到堂妹的死讯,说自己“情怀割裂”。在给堂妹的儿子的信里,也说“此心如割”。
可见,苏东坡对堂妹情真意切,至纯至美。
【东坡名词】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磨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沁园春》
7.知心爱人的如愿追随
苏东坡与王朝云的故事,为历史佳话,素来被人传说。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说出了一串奇女子的名字,“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可见王朝云在历代女子之中,地位之高。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宴饮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此时的苏东坡已经40岁了。
还有一种说法,妻子王闰之嫁给东坡后,为东坡在杭州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丫环,只有12岁,名朝云。后来,在妻子的允许下,苏东坡便收朝云为妾。朝云被称为“如夫人”,苏东坡大朝云26岁。秦观曾写诗称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尽管苏东坡对妻子都很好,但在他一生的几个女人中,朝云可以说是他的红颜知己,精神上的挚友。
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说他“一肚皮不合时宜”。苏东坡突然有幸遇知音之感,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苏东坡在杭州待了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12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两年之后,苏东坡再度被贬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爱戴他。此后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颍州和扬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敦为宰相,政见不同的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这时他已经年近花甲了,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相伴,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苏东坡感叹作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这首诗是专门写给朝云的,他说:“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当初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其宠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诗“春随樊子一时归”。朝云与樊素同为舞妓出身,然而性情迥异。朝云的坚贞相随让老年苏东坡备觉安慰。
1083年,朝云与苏东坡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遁儿,在生下三天时,苏大诗人写了一首《洗儿诗》,用以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惜此婴儿仅活了10个月不幸在金陵夭折,也就无法去实现其父的愿望,苏东坡哀痛不已:“羁旅失幼子”,“老泪如泻水”。遁儿死后,朝云再没有生第二个孩子。
更为不幸的是,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女人并没有陪伴老迈的苏东坡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反而先于苏东坡离开尘世的喧嚣。绍圣二年七月五日,朝云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治身亡。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握着苏东坡的手,念着《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意思是:“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像闪电,转眼之间就永远消逝了,因此没必要过于在意。”这番话不只是朝云对禅道的彻悟,其中也隐含着她临终时对东坡的无尽牵挂。
八月三日,按照朝云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朝云安息之所是一个僻静的地方,黄昏时分可以听到阵阵松涛和禅寺的钟声。附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就是“六如亭”,用以纪念朝云。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副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这副联已经损毁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存的朝云墓和六如亭是清朝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时重修的,亭柱的石刻楹联是陈维所书:“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东坡名词】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念奴娇》
帮助了他人,也就升华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友谊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甚至有“回天之力”。但是,人们之间的相爱,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语言上,而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真正的友谊具有真诚性、利他性和无私性,其本质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真正的爱心是不期望回报的,而是基于高度的尊重和同情心。人际关系也常常像自然界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苏东坡“天涯何处无芳草”,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是有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把自己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奉献给他人,而自己的感情并不会因给予而减少。相反,给予他人的愈多,自己所得的也会愈多,从而也就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加丰富、更加高尚。这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成人之美的人总能得到生活的馈赠。成就别人也就等于成就你自己,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你自己,赞美别人也就等于赞美自己。
苏东坡是特别聪明的,但他知道一个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也有其局限的地方。你也许比对方高明,但是赞扬对方的高明,丝毫不影响你的权威。也许你掌握真理,但是肯定他人观点中正确的部分,会使他人更容易接受真理。也许错误在别人一方,但是你承认自己的缺点,将更容易促使别人承认错误。苏东坡放低了做人的姿态,使得“苏门学士”云集,高朋满座。
好的朋友犹如长夜中一盏明灯,能够促使自己不怕寂寞,走出孤独。苏东坡说“天下无坏人”,其目的是以好人为友者,自己也能成为好人。当然现实生活中虚假友谊也不少见,苏东坡也遇到了,但他不被蒙蔽,他相信“坏朋友”终究会有被识破真相的一天,这种“朋友”最终一定会被人唾弃的!
在苏东坡的观点里,你想别人是你的朋友,首先得是别人的朋友。心要靠心来交换,感情只有用感情来博取。爱的回声,需要你喊出去后才能有回应。
生活中很多事,付出和得到都是不平衡的。如果你能像苏东坡一样平静的奉献一切,那么将是了不起的;但是,如果这一有伤害你就受不起的话,就从根本改造自己吧。要知道,人是会改变的,你的爱会使对手变成朋友。
苏东坡生命中有四个女人,他也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她们以友好相处,爱情自然在其中生长;彼此献出真挚的爱,去赢得对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