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苏东坡:人生突围
2600400000035

第35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2)

慧海禅师说:“有人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有人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所以活得如同煎熬。”

苏东坡等王朝云说完故事,他笑道:“这个故事,我也是听禅师说的。我看,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认为人做到‘一’是最高的境界,孔子说‘以一贯之’,老子说‘得一而宁’,惠能说‘无二之性,是为佛心’。有了这‘一’,既上得魏阙,又进行庙堂。”

第二天,苏东坡整理行装,赴任了。到达登州后5天,他又应召晋京。全家开始行动起来,前往京都,先任中书舍人,接着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东坡名词】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伴随飞雪渡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梅花二首》

4.在任何地方都能适应

1093年,对于苏东坡来说,是继1080年犯“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又一次重大的人生变故。这一年,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去世了;这一年,赏识他,且给他重要政治地位的太后逝世,他再次面临遭遇贬谪的命运。

第二年,苏东坡被贬到惠州。他刚一到达惠州,便说要以惠州为家。可是他却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被派往何处。他想,如果能一直在惠州住下去,那他自可以将家眷从江苏宜兴迁来。

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以前的惯例,多半实施大赦,但由于反对党从中作梗,皇上没有将苏东坡等诸臣放在大赦之列。苏东坡听到这消息,心里反而镇定下来,因为他觉得可以在惠州安居了。他写信向程之才说:“某睹近事,已绝北归之望,然心中甚安之。未话妙理达观,但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又在给至交孙娜的信里说:“今者北归无日,因遂自谓惠人。”他给曹辅的信中说:“近报有永不叙复旨。正坐稳处,亦且任运也。现今全是一行脚僧,但吃些酒肉尔。”

心安定之后,苏东坡决定为自己盖一座房子,尽管能造大一些,让全家人都过来住,享受天伦,其乐融融。1095年年底,苏东坡给朋友王巩写了一封长信,说:“某到此八月,独与幼子三庙者来,几百不失所。某既弃绝世故,身心俱安,小儿亦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呵呵。苏辙不住得书,极自适,余无足道者。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明年筑室作惠州人矣。”

对于苏东坡要在惠州盖房子定居,太守提出了异议,世事难测,说不定哪一天你苏东坡又将提拔升官,二是惠州这地方气候较热,你在温和之地生活习惯了,在这里难以适应。

苏东坡回答道:“世事难测倒是真,但惠州这地方,我觉得很好。别人不适应,我会适应。苏武在漠北大雪原中都能住下来,我在这充满人烟,植物茂盛之地,有何不能好活?庄子在《天道篇》中说:‘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在《存宥篇》中说:‘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损汝精,乃可以长生。’意思是说,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我心已定!”

接下来,苏东坡讲起《在宥》篇上一个寓言:

云将到东方游玩,经过神木扶摇的枝旁恰巧遇上了鸿蒙。鸿蒙正拍着大腿像雀儿一样跳跃游乐。云将见鸿蒙那般模样,惊疑地停下来,纹丝不动地站着,说:“老先生是什么人呀!你老先生为什么这般动作?”

鸿蒙拍着大腿不停地跳跃,对云将说:“自在地游乐!”

云将说:“我想向你请教。”

鸿蒙抬起头来看了看云将道:“哎!”

云将说:“天上之气不和谐,地上之气郁结了,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不调和,四时变化不合节令。如今我希望调谐六气之精华来养育众生灵,对此将怎么办?”

鸿蒙拍着大腿掉过头去,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云将得不到回答。

过了三年,云将再次到东方游玩,经过宋国的原野恰巧又遇到了鸿蒙。云将大喜,快步来到近前说:“你老先生忘记了我吗?你老先生忘记了我吗?”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希望得到鸿蒙的指教。

鸿蒙说:“自由自在地遨游,不知道追求什么;漫不经心地随意活动,不知道往哪里去。游乐人纷纷攘攘,观赏那绝无虚假的情景;我又能知道什么!”

云将说:“我自以为能够随心地活动,人民也都跟着我走;我不得已而对人民有所亲近,如今却为人民所效仿。我希望能聆听您的一言教诲。”

鸿蒙说:“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整个自然的变化不能顺应形成。离散群居的野兽,飞翔的鸟儿都夜鸣,灾害波及草木,祸患波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下的过错!”

太守说:“既然苏学士有如此情怀,那么在下愿为您盖房出一分力。”

第二年三月,苏东坡通过择地,开始在河东40尺高的一座小山的顶上盖房子,离归善城的城墙很近。房子盖好后,苏东坡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白鹤居”。他的前门向北,正对河流,数里乡野的美景,一览无余,白水山和更为遥远的罗浮山的庞大山脉,也可望见。房子造得十分精雅,共有房屋20间。在南边一块小空地上,他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枇杷树、桧树和栀子树。他告诉帮他物色这些花木的那位太守,要给他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已经老大,不能等小树长大,大树又不易移植。倘若树大,苏东坡就告诉朋友在移树之前,先要标出范围。

苏东坡将其中一间房子名之为“德有邻堂”。孔子在论语里说“德不孤,必有邻,”这个堂名便是由此而来。苏东坡将他们看作好朋友,彼此相处得非常和睦。苏东坡掘了一口4丈深的井,他告诉林翟两邻居,你们可以用这口井。林翟两家感激不尽。苏东坡好喝酒,手头没钱而酒瘾犯了,他可以向林阿婆赊酒喝。

可是,3年后,苏东坡又被贬往儋州。朋友,还有邻居,都来送行,他们流着眼泪,向苏东坡说保重。苏东坡与他们依依惜别,他喜欢的房子虽不能随他搬走,但他带着心里的家园,又踏上了征程。

【东坡名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5.对生活方方面面感兴趣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妻子见他亲自下厨,当然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觉得很遗憾。苏东坡发明了一种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然后放盐,当然还要放些酱油。味道好极了。朋友经常来品尝他烧的猪肉。

他还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苏东坡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苏东坡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

在乡下,感受农村气氛,苏东坡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生活,他对陶渊明极其佩服。陶渊明29岁那年,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辞职不干了。此后一直在家隐居,直到中年后迫于生计,又一度出门任职。当他在做彭泽令的时候,他因不想“束带”去见督邮,说了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又辞官归隐了。这一次是真正地归隐田园,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他的精神世界迈向了另一个层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渊明一定是自己的前身。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有些快乐,只有田园诗人才能真切地感受。陶渊明在弃官归隐时,写了一篇诗《归去来辞》。苏东坡将《归去来辞》的句子重新组合,照民歌形式唱出,并教给农民唱,他常常将犁耙放下,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农民朋友一起唱: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去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

苏东坡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1078年,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对福建的壑源茶,也是推崇备至,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人们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

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需好水配,“活水还需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据说,苏东坡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东坡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东坡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

苏东坡对棋也感兴趣。他写有一首《观棋》诗,在诗的序中他写到自己“素不解棋”,然而他的儿子苏过却会下围棋,友人张中经常到他家和他的儿子下棋,东坡在旁边当观众,整整看了一天也不觉得厌倦。全诗如下: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