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17

第17章 感恩是一种必备的人性(2)

重要的是要看到人性

哈佛故事: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利用休假的时间到离城市很远的乡下去行医,他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里人,却没有向他收一文钱。

医生的家与那位乡下人的家的距离如果步行有3天的路程。而就在医生返回自己家中的第三天,那位被他治好了病的农人,砍了一捆柴,走了3天的路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医生的家门口,可笑他不知道现代的生活里,早已经不用“烧柴”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但事实却不然,在爱里没有什么是徒劳的。那医生后来向人复述故事时总是说;

“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过这样贵重昂价的礼物。”

“把一捆柴,送给现在都市里的人做礼物,甚至会被当做一个玩笑,但我们不能去用现代价值去衡量它的轻重,而是要看到人性,看到知道感恩的情怀。”

阅后警言:

俗话说:“礼轻人意重”。谈到感恩和酬谢,生活中有不少人把它理解为还礼,也就是说,人家帮助了你,你就要记下这份情,并且还要多一些甚至加倍地偿还人家。如果把感恩这样来理解,那感恩就没有值得培养的了。感恩没有强制性,也没有量的要求,感恩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情结,是自觉的、主动的、真诚的,它体现的不是名利是人性。

时常关注一下生活不如意的人

哈佛故事:

感恩节前夕,一个班里的老师特意在一节道德课里安排了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谈谈对感恩的认识。

他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感恩节快到了,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将要感谢什么呢?”老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开始点名。

“露西,你要感谢什么?”

“我的妈妈天天很早起来给我做早饭,我在感恩节那天最想要感谢的是我妈妈。”

“不错,是要感谢妈妈。乔治,你呢?”

“我的爸爸今年教会了我打棒球,所以我特别想感谢他。”

“好,能打棒球了,祝贺你!下面请安妮回答。”

安妮告诉老师:“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我们学校的守门人总是微笑着迎送我们。虽然她自己很孤单,没有多少人关心她,但她却把关怀的微笑送给我们每一个人。我要在感恩节那天给她送一束花。”

“很好!汤姆,轮到你了。”

“我们每年感恩节都要吃火鸡,看着一个个又肥又大的活蹦乱跳的火鸡被杀掉和吃掉,却从不想一想火鸡是多么的可怜。感恩节那天,会有多少只火鸡被杀掉呀……”

“能不能简短一些?我觉得你没有说到主题。”

汤姆向四周望了一眼,然后,胸有成竹地说:“我要感谢上帝,感谢他没有让我变成一只火鸡。”

阅后警言:

应该说,我们现在不能因生活没有遭受战争中的颠沛流离,没有缺衣少食,没有病痛折磨,反而还有较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就此而心安理得,我们要给予那些因各种无法克服的困难,而生活不如意的人以必要的关怀,不自私,自觉地扶助弱者,富有仁爱之心。

感恩创造感动

哈佛故事:

由于相互感恩,让有些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

弗莱明是一个苏格兰的一位农夫。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劳作,忽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凄惨的喊叫声,于是他放下农具,扔下手里的活,顺着叫喊声跑到泥沼边,原来是一个掉到烂沼泥里的孩子发出的,他顾不上脱掉身上的衣服,跳进腥臭的烂沼泥池子里,奋力将孩子拉了上来,并将他的衣服洗净烘干让他回家了。

第二天,有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农夫家,从车里走下来一位绅士模样的人,他向农夫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特意来报答你的,因为你救了我儿子的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回答说:“是。”绅士说:“这么办吧,你答应我把你的儿子带走,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弗莱明·亚历山大。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又染上了在当时极不好医治的肺炎,正是盘尼西林救活了他。而那绅士是位上议院议员名字叫丘吉尔。他的儿子则是一位英国优秀的政治家。

阅后警言:

一个人要感谢谁或是向谁施恩,按常理讲是不应存在着事先选择好了的,因真正的感恩是源于人性的优点,源于人的自觉性,如果说一个人做出了感谢和施恩的举动,那完全取决于当时条件和现状。如果说由感恩而出现了奇迹也属偶然,而不是选择的结果。

让感恩成为人性中的正能量

哈佛故事:

很多年前,一个晚上,有一对老夫妇在一家旅馆订房。因近几天这个城市里正举办一个国际商贸会,大大小小的酒店、旅馆都住满了人,所以,这对老夫妇要住的旅店也客满了,于是这家旅馆的客服人员告诉他们:“很抱歉,我们饭店已经被包下了。”说完,这位服务员感到自己说得不妥,于是接着说:“天已经晚了,看见你们年岁也大了,不像我们年轻人,经不住奔波。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呆在这里。”

这对老夫妇觉得这会给柜台服务员造成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是绝对不该收你们费用的。”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那是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这位服务员有一天突然收到几年前曾在他这里借宿一晚的老先生的来信,在信中老先生邀请他到纽约去见他,并还替他买好了往返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坐落在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告诉他:“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记得,但我只是领情而已,并不敢真的去想。”

老先生这时认真地说:“我说的是真的,我们进去看看吧。”这时,这位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阅后警言:

现实中,有时候我们只是无心之中为人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好事,或是替人说了一句好话,我们可能也本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件小事却产生了奇迹,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这些小事发生在了不平凡的人的身上,而实质是人性的作用,人性中的正能量才是人性的主流。

知道感恩真好

哈佛故事:

凯特和达卡是一对普通的夫妇,和别的平凡夫妇一样,他们量入为出地过日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女。除了生活中缺少好象那种浪漫之外,也算和睦。

可从一天开始,他们家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你知道吗?达卡,我每次拉开柜子,都一定找得到我要的袜子和内衣裤,多谢你这些年来打点得那么妥当。”

妻子达卡翻眼从眼镜上方瞪着丈夫:

“你说什么呀,凯特?”

“没什么,我只是要你知道为给我的那些照顾,我要感激你。”

妻子这些天感到凯特已不是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因此达卡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两三天之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

“达卡,你这个月在账簿上记下来的支票号码,并不是完全没有错。但16次记对了15次,真了不起,我可真要谢谢你。”

达卡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放下正在看的报纸,问道:“凯特,你总是怪我记错支票号码,现在为什么不了?”

“不为什么。这只是要你知道,我感谢你那么费神。”

达卡摇了摇头,喃喃自语说:

“他这是怎么了?”

尽管如此,第二天达卡在杂货店开支票时,不禁多看了支票簿一眼,以确定自己没有把号码记录错。

“为什么我忽然对那些支票的号码在乎起来了?”她在心里问自己。

她竭力想忘掉这件事,可是凯特的态度越来越和以往不一样了。

“达卡,这顿晚饭好吃极了,”一天晚上他说,“你辛苦了,如果细算一下,这15年来,你少说也为我和孩子做过14000顿饭吧。”

然后他又说:

“哟,达卡,这房子收拾得多干净啊,让人感到既舒适又温馨,你一定花了好大功夫,真难为你了。”

达卡越来越发愁。“想不明白丈夫过去那些尖酸刻薄的话到哪儿去了呢?”她在心里嘀咕。

14岁的女儿也证实了爸爸近一个时期的变化,确实有点不对头。

“妈,爸爸这是怎么了,突然称赞起我好看来了。我这副德牲打扮,衣服这么邋遢,他竟然那么说,这可不是他的作风。”

凯特果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一天到晚不停地称赞别人。时间长了,达卡渐渐习惯她丈夫的蹊跷态度,有时甚至还勉强地回他一声“谢谢你”。她对于自己能从容自若很感自豪,但后来有一天,丈夫又做了一件使她深感意外的事:

“我要你歇一歇,”凯特说,“我来洗碗。请放下那煎锅,离开厨房。”

达卡停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

“谢谢你,凯特。多谢你!”

自此之后,达卡的脚步轻快了些,自信心也强了些,偶尔还会哼一两句歌。她似乎觉得自己的心情也不再忧郁了。“我实在喜欢凯特的现在的这个样子,它让我干多少活,挨多少累都心甘情愿。”

阅后警言:

同样是生活,但在以上所讲的这个故事来看,因为丈夫知道了妻子为整个家庭所付出的劳累,才让自己生活的很悠闲,很方便,于是,他只是表达了几句感谢和赞美妻子的话,就让妻子激动不已。这是一种什么神奇的秘诀呢?其实,不过就是懂得感恩和施恩予以理解的效应。

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

哈佛故事:

一天傍晚,一个叫米拉的年轻人在单行道的乡村公路上驾车回家。米拉这是在找工作回家的途中,自从所在的工厂倒闭后,他就没有找到过固定工作,这次他又是失落而归。

突然,他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奔驰车,一位老太太样子很沮丧地靠在车门上,看来老太太是遇到麻烦了。天已经黑了,这么偏远的地方,老太太要求援是很难的。“我来帮她吧”,他一边想着,一边把老爷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轿车前停了下来。尽管他朝老太太报以微笑,可是他看得出老太太非常紧张。

他能读懂老太太的心思,赶紧解释:“我是来帮你的。”看米拉一脸的善良,不像个坏人,老太太才说:“我的车胎爆了。”米拉说:“老奶奶,这是个小事情。你先坐到车子里去,里面暖和一点。别担心,我来替你换上新轮胎。”

米拉钻到车底下,忙活了好一阵子,才把轮胎换好。

老太太非常感谢米拉的帮助,问他该付多少钱。帮老太太忙然后向她要钱?米拉想都没有想过。他从来没有把帮助人当做一份工作来做。别人有难应该去帮忙,过去他是这样做的,现在他也不想改变这种做人的准则。

于是,米拉告诉老太太,如果她真的想报答他的话,那么下次她看见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去帮助别人。他补充说:“那时候你要记得我。”

老太太感激地离开了。她在车子开出了将近一英里后,在路边看见有一家小咖啡馆。她下了车,准备先吃点儿东西暖暖身子再走。

这是一家很小的咖啡馆,见老太太进来,女招待请她坐下后递上了菜单,老太太觉得这位招待的笑容让她感到很舒服。女招待挺着大肚子,看起来起码有8个月身孕了。老太太心想,是什么让这位怀孕的女人必须工作,而又是什么让她仍如此热情地招待客人呢?她想起了她遇到的米拉。

吃好了之后,老太太结账。当女招待拿着100美元去结款时,老太太却悄悄地离开了咖啡馆。女招待将零钱送还给老太太时,发现老太太已经走了,而且她看到了老太太在餐巾纸上写着字,餐巾纸下还压着3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