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秉持的人生观(哈佛家训)
25886700000016

第16章 感恩是一种必备的人性(1)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得到了许多人的恩惠和帮助的,从小到大,我们正是有了父母的一路呵护,老师的教导,朋友和社会的帮助才得以成长起来。对生活心存敬畏之感,对他人常怀感恩之心,是一种态度,一种人性,是一个人不可泯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的健康性格的体现,不知感恩就不知道如何做人。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所亏欠

哈佛故事:

得克萨斯州有一条法律:凡年满14岁的孩子,都有在家里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义务,诸如洗碗、擦地,照看弟妹、剪草坪等。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小男孩艾略特根据自己在一天内所做的事给妈妈写下了一份账单:

帮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艾略特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艾略特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

艾略特把账单写完后,把它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觉去了。收拾完家里所有的活以后,艾略特的妈妈想看看儿子睡了没有,在进儿子的房间前看到了这张账单,看过之后妈妈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到艾略特的枕边。

第二天,艾略特醒来正想问妈妈看到了账单没有的时候,却看到了妈妈添过字的新账单:

妈妈含辛茹苦地将艾略特怀了10个月,艾略特应付0美元;教艾略特走路、说话,艾略特应付0美元;每天为艾略特做好吃的食物,艾略特应付0美元;每个周末陪艾略特去儿童乐园,艾略特应付0美元;每天为艾略特祈祷,希望他成为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艾略特应付0美元,妈妈精心护理生病的艾略特,艾略特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

看完这个账单后,艾略特扑到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说:“妈妈,我错了,我太自私了。”

阅后警言: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又情真意切的账单。每一个人自从出生起,每一刻、每一天都在承受着来自父母、亲人和社会的关爱。然而,长大了有许多人并不想这些事,他认为别人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应分的,或者是就根本认为自己的成长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特别是还有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认为,父母、别人和社会还亏欠着自己呢!不知感恩,不知回报,不管什么人,都是一种人性堕落和愚味。

有感恩才让世界有爱

哈佛故事:

一天,暮色已经降临了,可有一个叫彼得的小男孩手里捏着一个1美元的硬币还在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搞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当他走进一家杂货店时,这家杂货店看上去已有60多岁的老板不但没有撵他,还仔细地寻问他为什么要买上帝。男孩流着泪告诉老板,他叫彼得,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所以,我要帮助叔叔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这位老板听了彼得的述说后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可你现在有多少钱?”

“1美元。”

老板告诉他:“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

老板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彼得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大声地告诉叔叔:“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彼得的叔叔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他的伤。

彼得的叔叔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吓得差点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你不用害怕,你的医疗费有个老头帮你付清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彼得的叔叔激动不已,他立即和彼得去感谢老头。可老头不在,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彼得的叔叔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彼得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阅后警言:

帮助弱者是爱,受恩后懂得感谢是爱,理解人是爱,而这所有的爱都源于懂得感恩,不懂感恩,就不懂得相互依存的道理,就不可能有爱。

帮助人是一种责任

哈佛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维杰斯雄心勃勃的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可他的家庭并不富有,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

为了维持生活,他在一家饭店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当上了厨师。有一天已经很晚了,店里正准备关门,因维杰斯一直在利用空闲做创业计划,所以他是最后留下的人,但也正准备要走。这时一个人走了进来。他问维杰斯,能不能为他准备一份晚餐,他迷了路,而且非常饿。维杰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等维杰斯从厨房里出来,发现除了那个这个迷路的人之外,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坐在离这个迷路的人两张桌子远的地方。维杰斯用英语同他打招呼,那个陌生客人耸了耸肩表示不懂。他用阿拉伯语解释说他不会讲英语,恰好维杰斯在学校里学过一点阿拉伯语,于是知道了这两位客人前一个是澳大利亚来的,后一个是沙特来的,他也在市区迷了路,并且也很饿。

出于礼貌,吃饭的时候,维杰斯一会儿跟澳大利亚人说说话,一会儿又同阿拉伯人聊几句。最后,他得知:这个阿拉伯人经营着一家进出口公司,而澳大利亚人有一个很大的绵羊养殖场。

于是,维杰斯问澳大利亚人,愿不愿意把他养的羊卖到阿拉伯去,那里有可观的利润可赚,澳大利亚人肯定地点头。维杰斯又转过身来问阿拉伯人,是不是愿意从澳大利亚进口健壮和肥美的绵羊,阿拉伯人说,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

由于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三个本来互不相识的人谈得十分的投机,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和地址,还互相把对方的银行账号也记在了餐巾纸上。

在经过一个小时的商谈,两个外国人还就买卖意向互相握手表示庆贺,然后向维杰斯道了再见。

几个月后的一天,维杰斯收到了一封信,是从澳大利亚寄来的。那个澳大利亚人在信中感谢维杰斯所做的出色工作,同时感谢他敏锐的商业眼光。他告诉维杰斯,已经有几千只羊在去沙特阿拉伯的路上了。在信封里,还附上了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作为对维杰斯的报答。

维杰斯并没想到要什么回报,但这次机遇却成了他一生的转折。

不久,维杰斯离开了这家餐厅,自己成立了一家对外贸易中介公司,达到了自己要有一家公司的愿望。

阅后警言:

应该说,让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有偶然的机遇性,但也要承认,凡是机遇也都有很大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也是相互的,一个人要有捕捉有利机遇的本事,而机遇也选择人,就如上面讲过的故事一样,厨师维杰斯如果不是一个为人慷慨具有同情心的人,机遇就不会选择上他,有时,机遇也体现一种回报。

人不应是冷漠的

哈佛故事:

吉姆是一家市立医院首屈一指的外科医生,可他在读书的时候,由于家里贫穷,为了赚取学费,他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为一些公司做推销产品的工作。

有一次,他忙着推销了一个上午的产品,可是却没有一点收获。这时,他已经饿坏了,可他身上的钱连买一块面包都不够。

他决定推销到下一家时,也不顾什么面子了一定要一点吃的。在他敲了一下下家的门时,出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看到姑娘的时候,这让他很不好意思开口,只向姑娘要了一杯水。可细心的姑娘却看出了他的内心活动,便叫他稍等一下,转身回到屋里,端来一大杯牛奶送给他,他也不推辞,接过牛奶,狼吞虎咽地喝了下去,然后小声地问她:“我该给您多少钱?”

姑娘淡淡地一笑,然后回答道:“不要钱,是送给你的。”

吉姆听了姑娘的话十分感动,向她道过谢后就离去了。

多年后,这名姑娘患了一种病,在当地医院没有确诊,自然也就无法医治,于是家人将她送到市立医院,请这里的专家来诊治她的病。姑娘所住医院正是如今已是著名医生吉姆工作的医院。

而接诊的医生也正是他,当他认出病人正是当初送他牛奶的那位姑娘时,就下决心,要尽一切可能挽救她的生命。

经过努力,他成功地治愈了姑娘的病。

在姑娘就要准备出院的时候,吉姆在治疗费用账单上面写了一行字。当院方把治疗账单交给即将出院的姑娘时,她知道那一定是一笔巨款,说不定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偿还。可当她打开账单,发现在账单上写着一行字:“不要担心费用,多年前你已经用一杯牛奶预付了。”下面签着吉姆的名字。

阅后警言:

人不应是冷漠的,特别是面对困境而向自己寻求帮助的人时,如果你有能力,你不要认为你没有这份义务,也不是你该负的责任,你应该认识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同情心,一种必备的人性。当然,面对向你求助的人,你也可以采取冷漠、拒绝,没有人会治你的罪,但一个没人性或缺少人性的人怎么为人做事呢?

做人不能不懂什么是感恩

哈佛故事:

1961年1月20日,约翰·肯尼迪在白宫宣誓就职美国第35届总统。由于他是首位当选总统的天主教教徒,所以波士顿主教卡辛应邀参加仪式并首先致词。卡辛介绍了肯尼迪的成长经历,对他所取得的成就大加褒奖。当人们以为这段开场白就要结束时,卡辛却话锋一转,漫不经心地讲述起天主教的教义……似乎忘了下面总统在等着宣誓。

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就职仪式,卡辛的开场白度就占去了大半的时间,而且他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在卡辛在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肯尼迪却在下面不断地压缩着演讲稿。好不容易等到卡辛说完,这才走上台,发表演说。整篇演讲稿被压缩的不到1400字,但却因肯尼迪的精彩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仪式结束后,肯尼迪打趣地对卡辛说:“你得感谢我删减了多余的语句和华丽的辞藻,弥补了听众对你长篇大论的反感。当然,我也要感谢你把时间占用了大半,才有了这样的结果。”听了肯尼迪的这番话,卡辛怔住了,隔了许久才说道:“总统先生,难道您也以为我是兴之所至,才作了超长的演讲吗?”肯尼迪笑了:“事实就是如此呀!”卡辛摇了摇头告诉总统说:“我没讲几句话,就发现讲台后冒出一缕轻烟,以为是炸弹的引信被点燃了。为了确保您的安全,我当下决定延长致词时间,以阻止您上台。好不容易等到烟消失,才放心地换您上台。”肯尼迪随即来到讲台后面,果然看见一截已被烧焦的电线,这才明白卡辛的用意。

事后,肯尼迪常与家人讲起这段经历,他说:“不论你为别人做了多少,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做得足够多。或许你给予别人的仅是一杯水,而别人给予你的却是一条江,只不过江水潜藏在地下而已。”

阅后警言:

一个人不能不懂得感恩,不管你是一个大人物还是一个平常人,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而且,懂得感恩不仅仅是要知道它的内涵,更要会体察和感觉它的存在,这样不仅是对施恩者的尊重和褒奖,也是鞭策和提醒自己时刻不忘感恩。

值得感谢的伤疤

哈佛故事:

圣保罗儿童医院的医生安德鲁出生时患先天性心脏病,在他3岁时,父母带他去医院做了手术,胸前留下一道深长的伤口。

在安德鲁长到懂事时,他时常为这道难看的伤疤而哭泣。而每当母亲看到他伤心的样子,就会掀开自己的衣襟,让他看当年剖腹生产留下的刀口,并说:“你看,妈妈身上也有一道这么长的伤口。”

“因为以前你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生病了,没有力气出来,幸好医生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把你救出来,不然你就会死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因为你的健康出生,妈妈一辈子都感谢这道伤疤呢!”

“同样,你了要谢谢你的伤疤,不然你的小心脏也会死掉,见不到妈妈。”

长大后,安德鲁说:“感谢伤疤这四个字如钟鼓声直撞心中,我不由得低下头,检视自己的伤疤。”

是啊,这道伤疤隆起,粗糙,难看,但它挽救了我的生命,它因我活着而让自己变得不细腻,不好看了,但它让我尊重,让我感谢。

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屡遭挫折,加上在外独居,生活寂寞无依,更加重了情绪的沮丧、消沉,每每我触摸到我身上的这块伤痕时,我就提醒自己,要振奋起来,要对得起这块伤疤。

此后,每当我的生活或工作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我都要触摸一下这块伤疤,它让我想到活着的不容易,想到为我割开这道伤口,为我治疗疾病的医生的勇气和辛苦,想到为我的健康而牵挂的父母,一想到这些,我真是由衷地感谢这道伤疤,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爱,什么是牵挂。

阅后警言:

感谢伤疤,乍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静下来沉思一下,你就会知道,人生没有必要提醒,没有必要的挫折,人就不知道感恩,就感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意,更不会知道要珍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