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权臣斗:中国古代权臣秘谋追记
25748500000014

第14章 牛僧儒与李德裕

牛僧儒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而李德裕是倚靠祖辈的高官地位进入的仕途。在宦官专权的大背景下,他们展开了你争我夺。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仇怨?牛党与李党是怎么回事?他们的争斗对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党争的缘由

牛僧儒上疏切陈时弊,没想到得罪了李德裕之父、宰相李吉甫,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场争斗竟演化为牛、李党争,并持续了数十年。

1.一纸策文得罪宰相

牛僧儒,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牛僧儒登进士第。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朝廷通过"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选拔贤良,当时的举子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闵等人在对策中痛斥朝政腐败、贪官污吏的诸多罪行,这确实指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

他们的策文为主考官杨于陵、韦贯之看重,将其评为上等,要求朝廷优先录用这些人。

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则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三人的策文是妖言惑众,恶意诋毁朝政。于是,李吉甫向宪宗皇帝弹劾杨于陵、韦贯之、裴垍以及王涯等四人评卷不公之罪。

唐宪宗按照宰相李吉甫的建议,将杨、韦、裴、王四人全部赶出了朝廷,贬于外地。举子牛僧儒等三人则不予录用。

朝廷内外的官员士人闻之十分震惊,于是纷纷为牛僧儒等人鸣冤叫屈,不断谴责宰相李吉甫嫉妒贤能,这对朝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压力。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唐宪宗不得不把宰相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将先前被贬官的翰林学士裴垍召回朝廷,担任宰相的职务。

经过这番政治斗争之后,朝廷中的官员自然而然形成了以"直言极谏"考试为起因的对立派别,即牛党与李党,此后的很多政治活动均染上了党派的政治色彩。

2.进士考试舞弊案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李吉甫死后,牛僧儒被擢升为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唐穆宗即位以后,牛僧儒改任为御史中丞。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牛党人物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试,另一个牛党人物右补阙杨汝土为主考官,录取进士十四人。其中包括牛党李宗闵的女婿苏巢,主考官的弟弟杨殷士,牛党宰相裴度的儿子裴撰等人。

前任宰相段文昌上书穆宗,指出这次进士录取不公正,存在着打通"关节"的舞弊行为。当时,李德裕和元稹、李绅都担任翰林学士。唐穆宗向李德裕询问"关节"、"舞弊"的说法是否属实,李德裕表示一定存在舞弊行为,元稹和李绅也异口同声地指责其中存在不公。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赞皇县(即今河北省赞皇县)人,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李栖筠为人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曾官居御史大夫,在朝廷上威望很高。他的父亲李吉甫曾两度为相,有一些政绩。

李德裕天资聪敏,才智过人,从小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青年时的李德裕曾在东都洛阳南郊伊川县的平泉庄别墅读书求学。他博学经史,具有武略,对于《汉书》与《春秋左氏传》尤其精通。

李德裕凭借父亲的地位而通过门荫进入了仕途,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唐穆宗即位之后,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京中的书诏典册很多都是出自李德裕之手。

唐穆宗在听取了李德裕等人的意见后,马上派遣官员进行复试,结果在原榜录取的十四个人之中,只有三个人勉强合格。为此,钱徽、李宗闵、杨汝士等人都遭到了贬斥。

牛、李党争是由进士考试而起,牛、李二党也因为进士考试而开始结怨。从此,牛僧儒对李德裕怨恨甚深,牛、李党争进入了斗争激烈的阶段。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牛僧儒由于严格执法,严惩了宿州刺史季直臣,唐穆宗让他担任了户部侍郎,专门负责国家的赋税钱粮大事。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牛僧儒被升为宰相。

朋党之争

牛僧儒与李德裕双方结怨越来越深,一方一旦大权在握,就开始想方设法排挤打击对方,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

1.意气用事的牛僧儒

因为唐穆宗是由宦官王守澄拥立的,加上穆宗不留心政事,因此政权几乎由王守澄一人专断。而王守澄是一个主和派,他尽斥主战人士,牛党因此逐渐得势。

唐穆宗长庆年间,牛僧孺在升任宰相以后,开始逐步排挤李德裕,最终迫使他离开了朝廷,到外地做官。

李德裕在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任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堵塞了财税的漏洞,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他还上疏皇帝请求废除浙西进贡金银器皿和丝织品的诏命,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唐文宗下诏让李德裕担任兵部侍郎,将其召回了京城长安。裴度向皇帝推荐李德裕,说他的才能可以为相。而牛党的李宗闵则在宦官的帮助下,抢先一步成为了宰相。

没多久,朝廷让兵部侍郎李德裕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李德裕只好离开朝廷,到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上任。任职期间,李德裕均田安民、移风易俗,做出了卓越的政绩。于是,唐文宗命令翰林学士贾餗撰写《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来表彰李德裕的业绩,并将其树为典范。

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朝廷调李德裕担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到成都去上任。

次年,吐蕃将领悉怛谋以其所统辖的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归附唐朝。李德裕马上派兵入驻该地,同时向朝廷陈述用兵制敌、巩固边防的事宜。

而牛僧儒对此却意气用事,向皇帝进言说唐和吐蕃已经结为盟好,不适宜再违约开战,制造不和。唐文宗听取了牛僧儒的意见,命令李德裕撤走驻扎在维州的军队,并将降将悉怛送归吐蕃处置。

事实上,唐朝和吐蕃虽然已结盟,但在太和四年,吐蕃毁约攻打唐朝,掠夺人畜,侵略边境。而唐朝单方面遵守和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牛僧儒对这件事的处置,反映了牛党历来的妥协退让策略。这件事进一步激化了牛、李二人之间的矛盾。

2.第三方的崛起

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儒出任武昌节度使。后来,他被召回京城,担任宰相。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唐文宗因不满牛僧儒施政,将其罢相。

接着,朝廷便任命李德裕为兵部尚书,将其召回朝廷。次年,文宗以主战的李德裕为丞相,李德裕当政后,尽罢朝中的牛党人士,牛李党争因而进入高峰。

由于李德裕主战,主和的宦官王守澄转而支持李训、郑注等人,李、郑得势后,想要独霸外朝的权利,因而排除牛李两党人士,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两党的重要人士都遭到了贬逐。

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李德裕由于受到了权臣郑注、李训以及李宗闵等人的打击和排挤,不得不以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兼苏、常、杭、润观察使的身份,出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次年,王璠、李汉等人对李德裕进一步打击与迫害,于是朝廷将李德裕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甘露之变"失败以后,郑注、李训被杀,唐文宗也被宦官挟制,懊悔不已,于是擢升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朝廷下诏让李德裕担任淮南节度使。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皇帝接连上台,牛僧儒与李德裕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幕幕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倾轧剧。

1.独掌朝政的李德裕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唐文宗驾崩。次年,唐武宗继位,改元会昌。

牛党再次失势,牛僧儒以交结泽潞(今山西长洽)叛藩的罪名被贬官为循州长史,李宗闵也被放逐到了南方。

李党领袖李德裕由淮南节度使入朝为相,开始了李党独掌朝政的时期。李德裕深受唐武宗的信任,唐武宗对他的建议是言听计从。

当时,回鹘在北方遭受挫折,整个部落开始向南迁徙,过着艰难的迁徙生活。唐武宗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对回鹘部落采取怀柔政策,一方面对他们发粮赈济,另一方面对他们严加防范。

在处理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这种政策可谓是一种正确的决策,在当时受到好评。而对于那些不断侵扰内地社会安定的部族,则采取极其强硬的手段,坚决给予回击。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回鹘另一部族的首领乌介克汗率领部众大肆抢掠云边北面(今山西北部及内蒙古境内)的地区,李德裕马上命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节度使刘沔和幽州(今北京地区)节度使张仲武共同出兵征讨。刘沔部将石雄率兵袭击了乌介克汗的大本营,给敌军以重创,乌介逃跑,唐军取得重大的胜利。

唐武宗笃信道教,在会昌五年下诏废佛。李德裕从避免州县户口减少的角度出发,积极支持武宗的废佛决策。当时国家毁掉庙宇,勒令还俗僧尼从事农业生产,对农业的恢复以及国家赋税的增长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2.牛党又回来了

李德裕此次入朝担任宰相,自己一派掌权,政令由己,毫无掣肘的担忧,并且他在平叛、安抚回鹘、废佛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绩,称誉之声遍布朝野。

然而,他在行使职权的时候,专横独断、排斥异己的作风,被牛党多忌恨,宦官也难以相容。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宣宗向来讨厌李德裕专断跋扈的作风,即位后不久就将李德裕贬为东都(洛阳)留守,并将李党从朝廷各个岗位上纷纷赶出。

唐宣宗又将牛党成员令狐绹、崔铉等人召回朝廷,让白敏中担任宰相,牛党首领牛僧儒也回到了朝廷,任太子少师。

牛、李两党人物,一升一降,真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党争结束

李德裕、牛僧儒随着皇帝的更迭或升或降。当他们相继故去后,持续了四十多年的党争算是正式结束了。

1.死在了贬所

李德裕被罢相以后,牛党的白敏中指使李咸告发了李德裕为相时的一些阴事,李德裕由东都留守再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司马。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扬州吴湘一案得到昭雪,朝廷公布了处理的意见,指出李德裕的过失,一些言官由此不断弹劾李德裕。

于是,朝廷再次将李德裕贬官,调为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区)司户,次年正月抵达贬所。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李德裕死于贬所,终年63岁。

李德裕在海南任职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当地人民的钦敬。他死后,跟随他一同南迁的两个儿子流落于海南,大儿子李烨也死在了郴县尉的任上。

据说李德裕经常到珠崖郡江边的亭子向北望,并题诗:"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碧山也恐人归去,百匝千遭绕郡城。"

幸而他死在贬所之后,他北望思归的遗愿得以实现。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右拾遗刘邺上言:"李德裕父子为相,有声迹功效。窜逐以来,血属将尽,生涯已空,宜赐哀悯,赠以一官。"

其后,朝廷封李德裕为太尉,赠卫国公,并允许其归葬故乡。

2.文坛的名士

牛僧儒博闻强识,青年时代就有了文名。他与当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经常往来唱和。在文学上,他突出的成就就是在宦海沉浮中撰写了卷帙浩繁的《玄怪录》。《玄怪录》是我国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知晓的最早的长篇志怪与传奇小说,具有开先河的功劳。

牛僧儒的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这个时期正是唐朝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擅政弄权,因此,朝臣和宦官的斗争,以及朝臣中官宦世家出身的和科举出身的党派斗争,十分尖锐激烈。朝廷更换宰相更是频繁不断,而一个宰相的下台与贬斥就会相应地引起一大批官员的调换。

为了争夺权位,牛僧儒和李宗闵等人结成朋党,斥逐以官宦世家出身的李德裕(李吉甫之子)为首的朋党。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牛僧儒病死,死后赠太尉,谥曰文简。

这场朋党之争持续了40多年,最终在宣宗朝结束,其是非功过只能让后人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