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得知此事后,便马上要御史中丞杨慎矜整理材料,写成报告,以韦坚身为皇亲国戚,不应和边镇节帅"狎昵"为由对韦坚提出弹劾。李林甫随后向玄宗上奏,说他们图谋不轨,"欲共立太子"。玄宗接到奏章后,毫不犹豫地下旨对他们进行审讯。
李林甫得到旨意后,指使亲信罗织罪状,想要把太子也牵扯进来。唐玄宗不想把韦坚案扩大化,也不想轻易涉及太子,于是就给韦坚定了"干进不已"的罪名,将其由刑部尚书贬谪为缙云郡(今属浙江)太守,将皇甫惟明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了他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今贵州遵义)太守,其家也籍没入官。皇甫惟明的兵权则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和太子李亨关系一向亲密,朝廷上人人都知道这件事。
3.不依不饶
唐玄宗对韦坚案的态度,使得最终的结果没有牵连到太子,李林甫显然不甘心。于是,他对韦坚一案继续大加株连,牢狱因此人满为患,很多人被逼死了。
天宝五年年底,太子之杜良娣(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的父亲杜有邻,因事惹上了官司,这又引发了一起政治案件。
杜有邻当时担任赞善大夫,属于太子东宫的官属。状告杜有邻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女婿左骁卫兵曹柳绩。
曹柳绩之所以告发岳父杜有邻,是因为他和妻族不睦,想要陷害妻子的家人。李林甫知道后,便揪住这件事情死死不放,最后将李邕、王曾等一批人都牵扯进了这个案件。
接着,李林甫授意亲信指使曹柳绩大肆诬告,将案情逐步扩大,再引李邕作证,使案情立马扩大到地方的官员。
最后,杜有邻与曹柳绩都在重杖之下丧生,积尸于大理寺,其妻儿家小被流徙远方。因为牵连到了李邕,李林甫特地命人奉敕前往北海将其决杀,李邕当时已经70多岁了。杜良娣则被迁出东宫,废为了庶人。
矛盾爆发
随着杨国忠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与长期操纵军国大权的宰相李林甫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在玩弄权术方面,杨国忠比起李林甫,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过之而无不及。
1.王鉷的冤死
王鉷,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善治租赋,每年都要搜刮大量的财物入内库。天宝年间,他历任京和市和籴使,户口色役使,御史中丞,京畿、关内道黜陟使等职。王鉷后升任户部待郎、御史大夫、京兆尹,深受玄宗皇帝的信任。
王鉷的弟弟王焊(户部郎中)和邢縡勾结,意图发动叛乱。事情被揭发后,杨国忠控告王鉷和叛乱有牵连,想借这个机会将王鉷除掉。
王鉷不仅是杨国忠的绊脚石,还是李林甫的眼中钉,除掉王鉷本也符合李林甫的心愿。然而,李林甫看出杨国忠在这件事上别有用心,除掉王鉷后下一个可能就是他李林甫了,假如能继续让王鉷任职,对杨国忠来说是一种牵制的力量,因此他想方设法替王鉷说情。
唐玄宗认为王鉷长期担任要职,理财有功劳,他怀疑王鉷和叛乱无关。王焊和王鉷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王焊嫉妒王鉷富贵,有意坑害王鉷也是有可能的。
唐玄宗想要宽恕王鉷的罪过,不加纠察,却要王鉷先上疏请罪,然后再下旨赦免他。因此,玄宗秘密让杨国忠将自己的意思告诉王鉷。
杨国忠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故意不将玄宗的本意告之王鉷,还劝说王鉷千万不要认罪,结果唐玄宗被激怒了。他下令让陈希烈和杨国忠共同审理这个案件。
最后,王鉷、王焊兄弟俩都以造反的罪名被处死。杨国忠由此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政治资本,王鉷以前担任的要职现在全部由他担任。
从此以后,李林甫与杨国忠互为仇敌,矛盾越来越尖锐。
2.李献忠叛唐事件
李献忠原来是突厥部的首领,名阿布思。他率领部众造反,抢夺了唐军府库中的财物与兵器,叛逃到了漠北。
唐玄宗听说此事后大为恼火。当时,朔方节度使由李林甫兼领。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件,李林甫难逃其咎,只好辞去了节度使一职,并向皇帝推荐安思顺接任节度使一职。
面对这个扩大自己势力的大好机会,杨国忠怎么会错过?他用重金买通了陈希烈与哥舒翰,共同上疏弹劾李林甫。
王忠嗣被罢职后,哥舒翰接替他担任陇右节度使。他手握十几万重兵,公开和安禄山为敌,又长期与安思顺不和。而李林甫曾经陷害过王忠嗣,哥舒翰早就对他心怀不满。因此,哥舒翰这次站到了杨国忠的一边。
在这件事上,唐玄宗显得很冷静。他没有公开指责李林甫,而是对其采取了慎重与宽大的态度,然而明显已经开始疏远李林甫了。
此外,杨国忠还收买了李林甫的心腹吉温,并采纳了吉温提出的逐渐剪除李林甫亲信党羽的建议,先打击李林甫的部属亲信。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刑部尚书、京兆尹萧炅由于贪污被贬为汝阴太守。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御史大夫宋浑也因为同样的罪名被流放于外地。
面对自己的亲信或被贬,或被流放,李林甫对杨国忠恼恨异常,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不同人的结局
李林甫善于献媚取宠,妒贤嫉能,口蜜腹剑,阴险专横。他在玄宗朝担任宰相,前后长达十几年。面对这样一个政敌,杨国忠自有独特的办法应对。
1.老奸巨猾的权臣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南诏多次骚扰唐朝的边境,蜀人上表请求身兼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亲自前往,以安定川、滇的边境。老奸巨猾的李林甫认为这是报复杨国忠的好机会,于是奏请唐玄宗顺应民心,派遣杨国忠领兵攻打南诏。李林甫这是想要把杨国忠从朝廷中排挤出去。
杨国忠明知这是李林甫的阴谋,却又没有理由推托,确实有口难言。出发之前,杨国忠向唐玄宗告别,还说这是李林甫在陷害自己。杨贵妃也觉得这样对她与杨家都会不利,就向唐玄宗求情。唐玄宗让杨国忠先领军打仗,然后再将他召回朝廷担任宰相,还亲自赋诗为他送别。
过了一段时间,李林甫已经重病缠身。唐玄宗知道他的病情日重一日,恐怕难以康复,就马上派使者将杨国忠召回朝廷。杨国忠见到使者,大喜过望,立即赶回了长安。
李林甫病重之时,唐玄宗感念他为国家效力二十多年,想要亲临李林甫私第探望,但是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唐玄宗无奈,只好登上降圣阁遥望,以示慰问。
杨国忠回到长安后探视李林甫,在病榻前问候于他。李林甫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百感交集,对杨国忠说:"我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宰相之位非你莫属,国家大事以后就拜托给你了!"杨国忠见李林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谢不敢当。曾经威风八面的李林甫不久就去世了。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林甫刚死不久,杨国忠便指使自己的亲信诬告李林甫生前企图谋反。由于李林甫已死,唐玄宗对这件事没有细察,只是命令立案侦查。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因为害怕受到牵连,所以作伪证说岳父确实企图谋反。
唐玄宗震怒之下,下诏将李林甫宦爵消除,指责他为奸恶之徒,依照庶人之礼将其埋葬。他做官的子孙都被除名,流放岭南以及黔中,资产全部被没收。许多近亲与同党也被株连。
这样,李林甫的势力差不多被消除殆尽。而杨国忠与陈希烈因为追查李林甫有功,被赐爵为沈国公和许国公。
从此,专权十多年的李林甫最终被杨国忠所取代。
2.命丧马嵬驿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开始了专权误国。他由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四十多个职位。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了名义上讨伐杨国忠,实际要夺取皇位的叛乱。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叛军攻陷了潼关,长安处于危险之中。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唐玄宗决定逃往四川躲避叛军。
当皇帝车驾行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随行的将士们由于疲劳饥饿,再加上天气炎热,于是拒绝继续前进。
此时,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以及陈玄礼觉得,除掉杨国忠的时机已经到了。随后,陈玄礼亲自出面煽动将士,说这场叛乱完全是杨国忠引起的,杀死杨国忠就可以平定叛乱。
当时,有数十名吐蕃使者在驿站堵住了杨国忠的马头,纷纷向他要饭吃。已经被激怒的士兵们马上将他们包围起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最终杨国忠被乱刀砍死。
接着,杨贵妃也被缢杀,杨国忠的大儿子杨暄以及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一同被杀死。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杨晞以及沈国夫人逃到了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后双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