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一卷)
25653700000032

第32章 富者应多施舍 智者宜不炫耀

“原文”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译文”

一个富贵家庭待人接物应宽大仁厚,而很多人却刻薄无理,这种人虽身为富贵之家,可他的行径却非常低贱,这如何保持富贵的身份呢?一个才智出众的人,本应谦虚有礼不露锋芒,可许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领如何高强,这种人虽表面聪明,其实他们的言行与无知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他的事业到头来又如何不败呢?

“解说”

伤害生命的事,往往是人自己招惹的,由于他们对待事情不慎重,或是表现自己太过,便随时都与危险相伴。一个人适当地表现自己,对身体有所裨益。因为人有着成就需要的心理,这种心理将支撑着他去积极工作。但是,你就不能因此而与虚妄之心等同起来。大凡一个人的虚荣之心,都是受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自己漫无生活目的而被情绪误导所致,这些都是欲望的膨胀,它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所以,养生者绝不能将聪明才华用在虚妄之心上面,若是如此,你注定是要将自己推向深渊的。自己的聪明才华只能用在事业的追求上,以满足成就需要心理。可见,才华当敛藏即是针对于虚妄之欲而言。

“例解”

东方朔多智而善藏

西汉时,汉武帝在京城里开凿昆明池,挖到深处,不是土,全是火烧后的炭灰,颜色如墨。满朝文武都不知怎么回事,汉武帝就向以博学著称的东方朔询问。东方朔答道:“我也孤陋寡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要问来自西域的人。”

汉武帝想博学的东方朔也说不出原因,也就不问了。到后汉明帝时,有个西域道士来到洛阳朝见。当时,朝中有人说起先朝东方朔的话,就向西域道士询问汉武帝挖墨炭的原因。那道士从容地说:‘经书上说,凡天地间灾异劫数临近结束时,才有火热之象’。这是火劫的征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当年东方朔不道出原因,是故意避讳的用意。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用于修身治国的,而不是以此来显露自己的虚荣,不然的话,就容易招来灾害。

东方朔是平源县厌次乡人,平时一直在吴中官衙中担任书师一职,已有几十个年头了。汉武帝刘彻当朝时期,东方朔上书给皇帝,奏犊竟用了三千块竹简,得要两个人才能将东方朔的奏折抬举起来,让武帝从上往下读,读读停停,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通读了东方朔的上书。东方朔对朝廷宜做那些事情,自有看法,他的话语打动了武帝的心,武帝就下诏,任命东方朔为传明。到了昭帝之时,人们也有将东方朔视为圣人,也有把他看成是普通人的。东方朔自己也常常有些让人摸不透的行为举止,他或是直接向朝廷以忠言相告,或是用讥讽之语来谏劝皇帝。到宣帝登基后不久,东方朔见世道转乱,就毅然辞去官职,以此来躲避纷法乱世。

像博学多才的东方朔那样,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时,宜采用委婉的方法,这样既能改变他人的看法使自己的主张生效又能保全自身。养生者要明白,聪明才华是到能够用得上时才用,而不是随便地乱用,若是如此,就贬低了自身的价值。

骄躁心轻敌“剿捻”尝败绩

“亲王僧,山南海北发大兵。打河南,征山东,难躲安徽一条绠??”,这首当时流传于曹州府一带的民歌,说的是1865年,清亲王僧格林沁率清军追歼捻军至高楼寨,结果捻军未歼,自己却“身受八伤”而毙命,清军的骑兵精锐损失殆尽。

捻军是与太平天国同时活动于长江以北皖、豫、鲁、苏、鄂等省的农民抗清武装。它产生的时间很早,其武装斗争的兴盛和高潮时期是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沦陷以后。

1864年11月下旬,太平军的二三千人和捻军的二三万人会合,他们在豫、鄂边境进行了合并和改编,组成了一支集中统一的新捻军。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等“誓同生死,万苦不辞”,并共推赖文光为最高领袖。赖文光亦毅然负起领导责任,“以期复国于指日”。通过整编,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明确以复兴太平天国为斗争目标,加强了集中统一。并根据捻军骑兵多和北方地势平坦等特点,决定增加骑兵、减少步兵,加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在作战方式上,发展了快速流动、盘折回旋以疲敌、声东击西以误敌、设伏围裹以歼敌等灵活战术,成为一支善战善走的部队。

捻军原以阵地战为主。1863年,根据地雉河集失守后,捻军被迫到处流动。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捻军失去中心依靠,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这时再想获得一块根据地是很不容易的,这促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流动战。捻军在数量比自己多几倍、武器装备和供给都比自己优越得多的清军压力下,用流动的方法脱离开被清军围剿的被动地位,并在流动中甩开敌人和消耗疲惫敌人,从而赢得主动。然后在具体战役、战斗中改变敌我对比情况,伺机消灭敌人。高楼寨战役就是捻军流动战术的一个典型战例。

僧格林沁早年曾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军的北伐军,清廷晋封他为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1860年,他受命率军镇压捻军,曾多次打败捻军,甚至攻占了捻军根据地雉河集,从此气焰更加嚣张,异常骄傲而轻视捻军。天京沦落后,清政府打算调湘淮军到所谓“剿捻”战场,但均被僧格林沁拒绝,他想独吞攻捻的胜利果实。1860年8月以后,太平军与捻军相结合,经过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和捻军首领张宗禹领导加以整顿,力量加强了,但僧格林沁无视这些变化,“恒以捻畏我。”僧军当时拥有1.2万人,多为骑兵。他恃军力强,并且屡胜而骄,更加轻视捻军,对捻军采取跟踵穷追的方针,妄图一下子把捻军吃掉。

1864年12月初,僧格林沁率部进抵湖北枣阳,旋即西进。捻军赖文光等督军大败僧军于襄阳,然后挥师北上,进入河南邓州(今邓县)。在邓州,捻军挖壕筑垒、部署兵力,做迎击僧军的准备。12月12日,僧军分三路进攻捻军,结果被捻军打败。僧军退入邓州城,捻军士气复振。12月13日、14日,捻军围攻邓州城未下,便转战他地,接着发生鲁山大战。

1865年1月28日,僧格林沁命翼长恒龄率骑兵在左、副都统常星阿部居中,翼长成保部在右、同时向驻守鲁山的捻军阵地发起进攻。捻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把僧军引过蟨水(令沙河)然后回军猛攻,并以马队从后抄袭。僧军大恐,捻军乘势奋勇杀敌,打死僧格林沁的部下翼长护军统领恒龄、副都统舒伦保、营总常顺等人。僧格林沁如失左右臂,因此,对农民军更加切齿仇恨,“常怀必死之志”。同时,又错误地估计情况,以为捻军经过他们杀光、抢光的河南、山东地区定会无粮可取,想利用捻军缺粮的弱点达到目的。僧格林沁对捻军穷追不舍,而捻军正好“以走制敌”,引僧格林沁上钩。他们放弃入陕计划,决定在河南境内与僧军继续周旋,伺机歼敌。从此,拉开了高楼寨之战的序幕。

鲁山获胜后,捻军经叶县北走襄城、禹州,复经长葛、新郑,转入尉氏县境。当僧军尾追到尉氏县时,捻军已南下鄢陵。僧军先头部队3000 人孤军追到鄢陵县北阎寨坡时,捻军以少数部队诱敌,杀了一个回马枪,将其击溃。当僧格林沁率大队赶到时,亦为捻军所败。僧军连战皆败,不得不在鄢陵休整,仅派部分兵力跟踪捻军。2月中下旬,捻军由临颍、郾城南下,攻西平,围汝阳,僧格林沁只得于3月5日重新督马队南下。捻军见僧军追来,便挥军南下。3月29日,捻军自河南考城进入山东境内。

1865年4月初,捻军进山东后,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入曲阜,僧军仍坚追不放。捻军为疲惫敌军,北趋宁阳、东平、东阿,威胁省城济南。僧军追至东平,捻军便南下转入江苏。5月3日,捻军又由江苏返回山东,北上宁阳、汶上。5月16日进入山东荷泽县境。

从1月28日鲁山大战开始,僧格林沁追捻军于河南,然后由河南进入山东,又由山东转入江苏,再由江苏折入山东。直到5月16日,进入山东荷泽县为止,大约三个半月的时间,捻军诱使僧军奔驰和盘旋在几千公里的大平原上,没有一天间歇,僧军昼夜行军追赶,“夜不入馆,衣不解带,席地而寝。”进入山东境后,一连30 余日,回旋追击不下一二千公里,将士死亡数百,军中一片牢骚怨言。僧格林沁自己也很少正常睡觉、吃饭,常常解下马鞍在道旁休息片刻,然后,将两大碗烈酒一饮而进,便立即上马急追。5月16日进入荷泽境后,僧格林沁已经累得手软不能握住缰索,只好用布带把缰绳系在肩上驭马,其他将士可想而知。清廷曾告诫僧格林沁疯狂穷追太冒险,老奸巨滑的曾国藩也指出这样追击的危险性,“兵法忌之,必蹶上将”。但僧格林沁刚愎自用,仍我行我素。他这样不顾一切的穷追,使他部队内的矛盾加剧了,军士累得怨气冲天,但又怕僧王的惩处,心中又怕又恨。再者,由于部队长期快速行军,带来许多困难。“步队不及马队,驽马不及良马,势必参差不齐。”而行走太快,又不能自带粮米,埋锅造饭,所经州县供饭,“而州县力难具数千人之食,或两县交界,彼此推诿,将士争先落后,饥饱不均,”给作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捻军在辽阔的平原上,“乘虚蹈隙,”如风似雨的急行军,时而东入山东,时而南下江苏,但他们比较主动。他们一方面迷惑敌人,造成敌人的错误观念,以为捻军怕他,增长其骄傲情绪;另一方面,却又使敌人求战不得,欲罢不能,使其疲于奔命。捻军知道“僧军疲,益狂奔,或分走东西”以误敌军。自河南入山东后,捻军采取迂回打圈和分兵迷惑敌人战术。捻军时而东、时而西、时而南、时而北。凡捻军所到,僧军数日必到,虽然经常接战,小有斩杀,却始终不能决战,僧格林沁始终只得被捻军牵着鼻子走。5月 16日,捻军进入曹州府境,感到时机成熟了。僧军疲惫,捻军有当地人民支持和配合,因此士气很盛。他们在曹州府(荷泽县)城西北之高楼寨一带设下埋伏,准备全歼僧军。

高楼寨位于山东省曹州府(荷泽县)城西,是荷泽县到黄河南岸的必经之路。高楼寨北面,有许多道防堵黄河泛滥的河堰,河堰上下柳林密布,捻军主力就埋伏在高楼寨以北的村庄、河堰和柳林中。

5月17日,僧格林沁率军追至荷泽西、高楼寨南的解元集,捻军派出少数部队迎战,且战且走,诱使僧军步步向高楼寨地区深入。18日中午,僧军追捻军进至高楼寨,早已埋伏在这里的捻军,列队迎拒。一场伏击聚歼战开始了。捻军鼓角齐鸣,喊杀声震荡在原野上空,将士们奋勇出击,挺矛持刀、袒臂鏖战。僧军分三路进犯:西路有翼长诺林丕勒、副都统托伦布等率领左翼马队,总兵陈国瑞、何建鳌各领本部步队;东路有副都统成保、乌尔图那逊、春寿领右翼马队,总兵郭宝昌率本部步队;中路怀副都统常星阿、温德勒克西、高福、富森保各领马队。捻军分三路应敌,也都是马步相兼,其势锐不可当。西路双方鏖战二小时左右,互有伤亡。捻军后退,但未远走,正适中路军打败了敌常星阿马队,常星阿支撑不住后撤。中路捻军马队并朱深追,而是急转马头向西路军横冲而来。西路捻军见势当即转入反攻,西中两路捻军并进,先将何建鳌步队东哨冲动。正在双方混战、刀矛并举,各有伤亡的情况下,西路捻军步兵蜂拥而上,杀得敌军马步军渐渐支持不住,纷纷溃散。与此同时,东路捻军也进攻敌人的东路右翼马队,敌军无力迎拒,结果,被打得伤残零落。僧格林沁在后督战,见此惨败之局,也就慌不择路,率残部退入高楼寨南面的一个荒圩,准备负隅顽抗。而这时的捻军全力跟追上来,把这伙败军团团包围。他们在荒圩外挖掘长壕,准备把这伙残敌聚歼于此。这时已是黄昏时分,敌军惊恐不安,僧格林沁还在最后的挣扎,“犹沿墙开导使众稳守”。捻军愈围愈近,枪炮火力已能够上。夜半三更,僧格林沁决定乘夜逃跑。可当他率随从冲出围墙,还未到达捻军所掘的长壕时,他的护从、喽罗死的死、逃的逃。僧格林沁的坐骑也不听使唤,被迫换马逃跑。捻军一路包抄,越围越密,黑夜中枪声不绝,敌人四散奔逃,僧格林沁的随从越来越少。当时正是下月,夜色沉沉,不辨东西,只依稀地看见前面有一片柳林。这是荷泽县城西北7公里的吴家店,僧格林沁不顾一切地领着少数随从退向柳林。捻军早料僧军必从此路逃跑,因此在此设下埋伏。当僧格林沁马步军穿过时,捻军左右包抄,把僧军围住。僧格林沁“身受八伤”,躲入麦垅之中,准备乘机逃跑,结果被捻军一青年张皮绠发现,张皮绠追到近前,将僧格林沁一刀砍死。

高楼寨歼灭战,以捻军的全胜而告结束。捻军全歼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使清军的精锐骑兵损失殆尽。“马步兵勇收集无多”,总兵“陈国瑞所部步队四千覆溃几尽,国瑞仅以身免,总兵何建鳌、内阁学士全顺,皆死于阵,”仅剩百余人,退入西南民寨,这次战役,是捻军抗清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运用运动战(即流动战)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遣将有失误 败走滑铁卢

滑铁卢战役是指在1815年的6月15日至19日,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同威灵吞率领的七国联军之间进行过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滑铁卢,本是一个地区名称,位于比利时境内布鲁塞尔城的南面。那里有一座山叫圣杰安山。这次战役便发生在圣杰安山的南坡下面。这个山谷地带的名称叫滑铁卢。

滑铁卢战役对拿破仑说,是继莱比锡会战之后的又一次失败的战役。如果说,莱比锡会战只是标志欧洲民族主义对法兰西军国主义和大统一主义的胜利:那么,滑铁卢会战则不限于大陆民族主义,也是英国体系对法国军团的胜利。

自这次战争后,英国在与法国的竞争中已跃居主动,它控制了制海权,又打开了进入世界市场的门户。

会战之前,法军与联军都准备就序。联军方面,以英国为代表,由英、荷、普、意、比、俄这七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五个军团。即:英荷军团,9万3千人,由威灵吞指挥;普鲁士军团,11万7千人,由布吕锡指挥;奥地利军团,21万人,由华西曾堡指挥;俄罗斯军团,15万人,由巴尔克莱指挥,奥意军团,7.5万人,由弗里蒙特指挥。在联军指挥官里,最杰出的要数英国的威灵吞和普鲁士的布吕锡。

当时联军的战略意图是以数量上的优势(联军以64万对法军25万,约为五比二)击败拿破仑。联军方面拟定:威灵吞、布吕锡和华西曾堡三个军团都进攻巴黎。假若其中一个兵团被击败,或被迫撤退,则由巴尔克莱率俄罗斯兵团趋前相救。其余兵团则殿后。

拿破仑猜透了联军的进军意图。他判定敌人的军队相隔太远,战线又过长,并且估计它们在7月1日前不可能完成作战准备,于是决定捷足先登,率军进入比利时,准备顺次击败英军和普鲁士军,免得他们会合在一起。同时他也认为,比利时人在内心里是亲法的,可能会起来帮助他作战。除此以外,他还预断,假若英国战败,他的内阁必定倒台,新内阁可能是一个亲法政府。总之,对拿破仑说,关键的问题是尽全力不许英、普两军会合,以争取一个主动的地位。

为了进行会战,拿破仑集中了正规陆军 24.8 万人,辅助兵力 22.2 万人。其中有12.45万人的正规陆军组成北面兵团,由他自己亲自指挥,其余兵力则分别编为莱茵、罗里、阿尔卑斯和比里牛斯兵团。此外便是守卫要塞和后方的部队等。拿破仑率领的北面兵团有5个步兵军,骑兵2300多人,炮兵1.1万人,火炮344门。

普鲁士军队聚集在滑铁卢东南面的列日,威灵吞的军队则驻扎于布鲁塞尔。拿破仑率军前进到布鲁塞尔正南面,几乎是与列日与布鲁塞尔同等距离的包蒙特地区。

滑铁卢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法军与普军作战,作战地点在李格尼;第二个阶段是法军与英荷联军作战,作战地点在滑铁卢中心地区。

当拿破仑率军进入包蒙特后,威灵吞尚在布鲁塞尔纹丝未动,布吕锡率领的普军有二三两个军则先期到达接近于法军的松布里费,决定在那里抗击。拿破仑将计就计,命令赖伊与格劳奇向普军中央部分进击。这是在6 月15日的3时至5 时间。到次日下午2时许,法军向普军发动总攻击,拿破仑部下吉拉德率军攻入李格尼,使普军右翼受到强烈的压力,布吕锡不得不调动他的预备队去救援,结果普军的中央部分出现空虚。拿破仑趁虚而入,以5.8万人钉住了布吕锡的8.4万人。不过,由于一个情报的误传,接着又有大雨,使法军不能对普军作歼灭打击,使这位受了擦伤的 73 岁的老元帅布吕锡率军安然逃跑了。

这次战斗,普军的死伤俘总数为1.6万人,法军则为1万两千人。

战役的第二阶段是与威灵吞会战。

当布吕锡受到法军攻击时,威灵吞曾答应给他以支援。为践约,他率军前进到接近于法军的夸塔里布拉斯。当他确定知道布吕锡已经溃败时,也果断地决定全军退却,目标是圣杰安山。拿破仑则命令法军所有部队跟踪追击,并且占领了一块山地。此时,大雨倾盆,迫使法军无法作越野进击,这给威灵吞提供了一个重新部署的机会,他的部队提前进入阵地。拿破仑指着太阳感叹地说:“我若是有神力,能使敌人的行军延误两个钟点就好了。”可惜,天不遂人愿,使拿破仑丧失了进击的时机。

此时,威灵吞接到一份报告,说普鲁士军虽在撤退途中,但已决定分出一部分兵力,由布吕锡率领来和威灵吞会合。它的前卫队由比罗率领。这样,威灵吞立即决定接受会战。与此相反,拿破仑错误地估计了布吕锡的雄心,以为他在李格尼战败后,在短时间不会再卷土重来,于是对布吕锡支援丧失了警惕。

6月18日下午1时,法军炮兵对英军进行全线攻击。全军则向圣杰安山脚下的村落推进。由于会战地点过于狭窄,长两里多,宽只四里,使法军难得充分展开。

在圣杰安山地带,威灵吞聚集了步兵5万,骑兵1.2万,炮兵7000余,共约7万人,火炮156门。拿破仑方面,步兵4万多,骑兵1.5万,炮兵7000余,火炮146门。双方力量不相上下。不同的是,威灵吞还留下五分之一的兵力放在离战场八九公里以外作为预备队。

拿破仑的部下戴尔艾隆任前锋,由于军队过分密集,被处于山顶的英军用排枪打退。为了追击戴尔艾隆,威灵吞失去了最优秀的2千5百名骑兵。

下午5点30分时,拿破仑发动了再一次攻击,又被威灵吞军击溃了。

黄昏之际,拿破仑令赖伊发动这一天最后一次进攻。由于法军轻步兵缺乏有力的炮火支援,终于失去了最后胜利的机会。

这时,普鲁士军队由比罗和齐曾率领出现于威灵吞左翼,立即击溃了拿破仑两个纵队的近卫军,威灵吞也借法军处于混乱之际,决定完成最猛烈的一击。4万人像洪水一般向山坡下流动,法军见势不妙,决定退却。此后,法军一蹶不振。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次日,即自动退位,由他的儿子罗马王承继。7月 7日,联军以胜利者姿态进入巴黎。

在滑铁卢大战中,据统计威灵吞军死伤为1.5万人,布吕锡军死伤约7000人,拿破仑军死伤则为2.5万,被俘8000,损失火炮22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