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一卷)
25653700000014

第14章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原文”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乐的方法。

“解说”

养生不光要注意自身,还要关注社会。社会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空间和活动的场所。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养生者如何去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有鉴于此,养生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给他人以方便,这样,自己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也因此消除了担心被别人忽视的焦虑心理。养生者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培养起真诚质朴的感情,自己的心性便得到了修养;养生者用给别人方便的方法来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平衡,他就不会处于被动的地步。

“例解”

真禅法师话养生

真禅法师在一篇题为《放下身心才能养生》的文章中说,要身体好,除了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坚持锻炼之外,最重要的是时时保持乐观豁达、坦荡无忧的情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处在顺境之中,样样事情得心应手。一个人在顺境时要居安思危,在逆境时要振奋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佛家主张无我论,不要把我看得太重。他在文章中写道:“佛教劝人修行常常这样说:‘来时赤条条,去时赤条条,万贯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里说的‘业’是指‘业力’,即人生在世所为善恶之事。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其实,身外的东西不要看得太重,受金钱物质所左右,这是放不下的表现。我们学佛的人,要根据自己的力量修持‘布施’法门。所谓‘布施’即以己之财物分布于他人。名之为‘布’,舍己惠人,名之为‘施’,简单地说,就是要有扶贫济困的慈悲心肠。佛教是以慈悲为本,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能通过我们的‘布施’而使别人减少痛苦,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真禅法师的秘书说:“我们法师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大慈大悲,以弘法利生为乐。他六岁出家,生性慈和,自己的生活甘于淡泊,帮助别人却很慷慨。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不为自己求安,但愿众生离苦。’他对残疾儿童十分同情,参观时都要落泪。他常将自己的积蓄以及弟子们供养他的香仪捐献给上海残疾人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其中捐献给残疾儿童福利事业的就达150万人民币。他现在是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名誉院长。用他的‘残疾儿童福利基金’建立的‘真禅学校’,已于1993年6月1日开学。”

鲍叔牙荐贤 亮节让相位

春秋时代,鲍叔牙和他的挚友管仲(名夷吾)分别做了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了自己所辅佐的公子纠能当上国君,曾箭射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却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当上了齐国的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登位后,一方面重用鲍叔牙,欲拜他为相,另一方面要报一箭之仇,欲杀死管仲。

然而,高风亮节的鲍叔牙却不愿接受相位,他深知管仲的奇才,认为他是能够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的良相,因此,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一天,鲍叔牙入宫见桓公,先向他表示慰问,后向他庆贺。

桓公问:“为了什么事向我慰问呢?”

鲍叔牙说:“公子纠是您的哥哥,您为国而灭亲,实在是不得已,臣怎么敢不来慰问?”

桓公又问:“那么,你要向我庆贺什么呢?”

鲍叔牙说:“管仲是天下的奇才,臣已经把他带回来了。您得到一位贤相,臣怎么敢不庆贺呢?”

提起管仲,桓公咬牙切齿,早已按捺不住,鲍叔牙刚一说完,他便气汹汹地说:“夷吾射中我的带钩,差点要我性命,他的箭我还留着,此事耿耿于怀,食其肉、寝其皮也不解我心头之恨,难道还可以用他吗?”

鲍叔牙说:“做人臣的各为其主。夷吾射带钩的时候,知道有公子纠不知道有您。您如果任用他,他可以为您射得天下,岂只是一人的带钩呢?”

桓公怒气仍然未消,说:“看在你的面子上,赦免他的罪,不杀他。我不想用他,你不要再说了。”

鲍叔牙只好退了出来。他将管仲接到家里,朝夕谈论,伺机再荐。

齐桓公论立君之功,高国世卿都加封了采邑。他想授鲍叔牙上卿之职,任用他来处理国政大事。鲍叔牙说:“您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受冻挨饿,我知道这都是您赐予的。至于说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就不是臣所能胜任的了。”

桓公说:“寡人了解你,你不要推辞。”

鲍叔牙说:“您所说的‘了解’,只是知臣做事小心慎重,循礼守法而已。这些只是一个平庸臣子的德性,不是治理国家的大才。那些治理国家的大才,能内安百姓,外抚四夷,有大功于王室,布恩泽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穷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这是有王佐之才的人才能担当的大任,臣怎么够得上呢?”

桓公听后,兴趣大增,促膝向前,问道:“像你说的那种人,当今还有没有?”

鲍叔牙说:“您如果不需要这样的人,就不说了;一定要用的话,难道不是管夷吾吗?”桓公默然不语。鲍叔牙又说:“臣有五点不如夷吾。”桓公抬起头看着鲍叔牙。叔牙接着说:“对民宽缓,施恩于民,使其安定,臣不如他,这是其一;治理国家不丧失根本,臣不如他,这是其二;用忠和信使百姓凝聚,臣不如他,这是其三;制定礼仪制度,使四方之人效法,臣不如他,这是其四;拿起鼓槌,站在军门擂鼓,使百姓增加斗志,奋勇向前,臣不如他,这是其五。”

桓公听后,停了一会,说:“卿可与他一起来,寡人要考察一下他的才学。”

鲍叔牙说:“对于非常之人,一定要用非常的礼节来对待。您应当选择个吉日,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天下的人听说您能尊敬并礼遇有才能的人,不计私仇,谁不愿意到齐国为您效力呢?”

桓公点了点头说:“寡人听你的。”于是让太卜择好吉日,准备去郊外迎接管仲。

鲍叔牙先将管仲送到郊外的公馆里。到了日期,三次洗浴,三次用香水涂身,所用衣帽袍笏,和上大夫一样。桓公亲自去迎。

百姓们听说国君去迎一位贤人,都出来观看。远远地见仪仗中间拥着几辆车子,马头两边红绸飘舞,乐声、串铃声和马蹄声,越来越响。中间一辆车上,有一人同桓公并排而坐,身躯伟岸,气度不凡。近前一看,却认得是射桓公的管仲,个个惊讶得半晌合不拢嘴。

管仲同桓公入朝后,稽首谢罪。桓公上前扶起,赐坐。管仲说:“我是一个被俘要杀的人,能赦免大罪,实在是万幸了!怎么敢受您这样的礼遇?”

桓公说:“寡人有问题向您请教,您一定要坐下,我才敢问。”管仲于是拜了两拜,坐了下来。

桓公以国事相问,管仲为其陈霸业之策,字字投机。两人连语三日三夜,全不知倦。桓公大喜,决定重用管仲。

鲍叔牙对桓公说:“我听说‘地位卑贱的人不能够和高贵的人共事,贫穷的人不能役使富有的人,和国君关系疏远的人不能管制和国君关系亲近的人。’您要用管仲,必须委以相位,给他优厚的俸禄,并待以父兄之礼。”

于是桓公准备任管仲为相。管仲推辞不受。桓公说:“我采纳您的霸业之策,想实现我的志愿,所以拜您为相,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管仲回答说:“我听说建成一座大厦,不是靠一根木材;茫茫大海,也不是只有一条流向它的河流。您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愿,请用五杰。”

桓公问:“五杰是谁呢?”

管仲说:“进退有礼,动静有仪,善于辞令,臣不如隰朋,请任命为大司行。开荒辟地,充分利用地力,多打粮食,臣不如宁越,请任命为大司田。于旷野之中,能使车马整齐,士卒听令,擂起战鼓,三军将士能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任命为大司马。能公正地判决官司,不错杀无辜,不诬陷好人,臣不如宾须无,请任命为大司理。犯颜直谏,不顾自身利害,不为富贵所屈,臣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为大谏之官。您如果想治理国家,加强军队,那么,用这五人就可以了。如果想成就霸业,臣虽不才,勉强可以完成您的使命,以效微劳。”

桓公让人准备好牛、羊、猪三牲大礼,贡于太庙,然后同管仲一起来到这里。他让管仲面东站着,自己面西站着,对着祖先神位郑重地说:“自从我听到先生的教诲,更加耳聪目明,不敢独占,愿把先生荐举给祖先。”举行过这样一个庄严的仪式之后,桓公才任命管仲为相国,并把国都一年的市租赐给管仲。隰朋等五人,根据管仲所荐,一一任命,各司其职。

桓公虽有大志,却不愿过分约束自己,失去生活乐趣。他试探地问管仲:“我不幸染上游猎和好色的毛病,这是不是有害于霸业呢?”

“这没有什么妨害。”管仲肯定地说。

桓公心里一喜,又疑惑地问:“那么怎样才妨害霸业呢?”

管仲说:“不知道谁是贤能之人,会妨害霸业;知道了,却不能任用他们,会妨害霸业;任用了,又不能给予相当的职务,会妨害霸业;给了相当的职务,又不信任他们,会妨害霸业;信任了,又让小人参与其中,会妨害霸业。”

“说得好!说得好!”桓公连连点头。于是,一心一意任用管仲,并尊他为仲父,给予最高的恩惠。他又对大臣们说:“国家大事,先告诉仲父,再告诉我。有要办的事,全部让仲父决断。”又禁止国人,不论地位高低,不许触犯“夷吾”之名,一律都称他的字———“仲”。古人以称呼别人的字来表示尊敬。

托病还印符 全身离相位

范雎(?———前255),也叫范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他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说动秦昭王后,被秦昭王拜为客卿。以后又为秦昭王出谋划策,废黜了专权的宣太后,驱逐了把持朝政的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人,维护了昭王的绝对权威。昭王于是拜范雎为相国,封应地,号为应侯。

范雎做了相国后,更是屡建奇功,成为秦昭王最信任的人。他得志不忘故人,保举把他从魏国带来秦国的王稽做了河东太守,又保举在魏国救过他的郑安平做了将军。

后来,郑安平带领两万人投降了赵国,王稽也犯了通敌罪被杀头。根据秦国的法令,举荐者也应治罪。虽然秦昭王考虑到范雎的功劳很大没有治罪,但范雎自己心里感到不自在。

一天,燕国人蔡泽来到了秦国要求拜见范雎。他为了能够见到范雎,先托人在范雎面前说了一番激怒他的话:“燕国来了一位说客蔡泽,非常能言善辩。他说如果他一旦见到昭王,昭王一定会不重视你并夺去你的相位。”

范雎决定见一见这个不速之客。

蔡泽见到范雎后,气宇轩昂,谈吐不同凡响,范雎不得不服。蔡泽对范雎说:“人们常说,太阳运行到中天便要偏西,月亮圆满便要亏缺。物盛则衰,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你现在功劳很大,官位到了顶点,秦王对你的信任也无以复加,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还能保住一生的荣耀,不然的话,必有灾祸。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遭到车裂而死的下场。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之战杀敌四十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又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

范雎听后不禁耸然动容。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四个人都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不知退隐而遭受的祸患。这就是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啊!倒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超脱避世,做了被人称道的陶朱公。我听说,以水为镜,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以他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祸福。《逸书》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你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的人,自己隐居山林,永保廉洁的名声、应侯的地位,世世代代享受荣耀呢?”

蔡泽的话终于说服了范雎。于是,他待蔡泽为上宾。过了几天,范雎向秦昭王介绍了蔡泽,说服昭王拜蔡泽为相国,自己托病归还了相印。

就这样,范雎急流勇退,全身离开了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