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秦武王(1)
秦武王(前328年一前307年),名荡,秦惠王和惠文后之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太子直荡即位,他就是秦武王,秦昭王的异母兄。
太子荡勇武果断,自幼喜欢在军中生活,将军们对这位年轻太子的胆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对太子荡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军中的偶像感到既惊奇又高兴。秦惠王13岁就已做了父亲,儿女众多,但都不及荡神武。荡出生时,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秦惠王在给荡取名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年轻的太子荡即位。
在秦惠王去世的这一年,秦国刚刚占领的蜀国发生了叛乱。秦国派往蜀国的蜀相壮杀死了蜀侯,拥兵自重,向秦国讨封。蜀国山多路险,易守难攻。如果不是巴蜀相攻剧烈,直国向秦国求救,让开剑门天险,秦国的势力是很难渗透到蜀中的。蜀相陈壮足以自立,蜀国发生了要脱离秦国的严重危机。病重的秦惠王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蜀国突变就去世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了武王荡。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韩、魏、齐、楚、越怀着不同的目的来祝贺武王荡即位为新的秦王。秦武王亲自接见越国使者,与越国达成了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制楚。越国在勾践灭吴后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此时是仅次于楚国的第二大国。楚、越水土相接,人文相近,彼此以为害,一直都在谋划消灭对方。
武王荡重齐使,示秦、齐夹击韩魏之形,以此绝韩魏趁武王新立攻秦妄想。武王荡使叔父搏里疾与韩使欢娱,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糜韩国。樗里疾母,是韩女。武王后乃魏女,是秦惠王与魏襄王结盟时定下的姻亲。此时,齐孟尝君为齐相,压迫魏国,魏国权衡利弊,在秦齐之间左右摇摆。武王亲自与魏襄王在临晋相会,稳住魏国。通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活动,武王荡稳住了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图秦。
武王在稳定周边邻国后,开始着手解决秦中央的魏籍权臣问题。由于商鞅多年独掌朝政,在孝公时,秦国人才多不得尽用。秦惠王诛杀商鞅后,开始招引各国贤能,秦王朝又出现了穆公时人才济济的局面。在秦惠王重用的大臣中,魏籍大臣占有主要地位。秦惠王早期为了对付魏国打开中原之路,有意识地重用了解魏国情况的魏籍大臣。而张仪、魏章、司马错、公孙衍这些魏籍大臣能力出众,屡建奇功,很快在秦国站住了脚。张仪、魏章还把持了秦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张仪与魏章的私交极好,是魏籍大臣的领袖。张仪不忠于任何人,他追求的是自己名动天下的声誉,可以为此损害任何人,他只服从明君的驾驭。由于秦惠王驭臣手段高明,这些能臣、强臣才不致对秦国有害,而被秦惠王用来危害敌国。但对于初登王位的武王荡来说,魏籍权臣集团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张仪,文武精通,辩才优秀,是个言能颠倒黑白,行能翻江倒海的政治强人。在秦惠王在世的时候,荡就对张仪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做法十分厌恶。秦惠王也知道张仪的危害,但由于秦国全面扩张的需要,秦惠王还是使用了张仪。张仪也曾经收受别国的好处,为别国说秦惠王,但都被秦惠王识破,没有给秦国造成什么损失。秦惠王去世前,认为秦国的扩张处于草创阶段,张仪等人还大有可用之处,因而没有把他们也带人坟墓。但荡即位后,发现自己控制张仪的难度很大,经常被善辩的张仪说动,而武王对自己被如此轻易地张仪摆布很恼火。张仪是秦国的大功臣,伐蜀取陕,打开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在秦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得到大批的魏籍大臣的拥护,不象商鞅是孤家寡人。张仪行事谨慎,极少破绽,武王找不到除掉他的理由。秦国对待能臣的态度向来是不为我用者也不许别人用,采用肉体消灭的态度。由于张仪没有破绽,而且党羽众多,刚刚即位的武王不能采用简单的杀戮手段。于是,武王决定借刀杀人。
公孙衍是在张仪之前为秦惠王重用的魏籍大臣,后来为张仪取代。公孙衍与张仪在各国舞台上纵横多年,打了无数次的外交战和军事战,结怨很深。武王找了个借口让张仪出使魏国,让公孙衍代替张仪出任秦国的相邦。张仪明白了武王的用意,担心有杀身之祸,便主动提出愿为秦国弱齐、魏而出使魏国,并且愿意劝说武王的另一大心患魏章与他一起离开秦国。武王十分高兴,赠送张仪魏章车马金银,以与魏国结盟的名义,送二人上路。张仪到魏后,魏襄王被替楚国出使的苏代说动,没有任用张仪为魏相,而是让太子代之。后来,张仪与齐孟尝君交接,引起武王的优虑,担心张仪、孟尝君说动齐魏结盟,威胁秦国,于是派刺客人魏杀死了张仪。魏章由于不参与秦魏交恶,得以保存。公孙衍代张仪魏相不到一年,就被武王免掉了。司马错见武王打击魏籍大臣,便低调处世,在武王朝虽未遭弃用,但也没有大用。秦国强大的魏籍权臣集团被武王荡解决了。
武王在即位前就对处理蜀国的变乱有了一个大致的看法。武王知道蜀相陈壮虽然占有蜀
国,但却名不正言不顺。陈壮本来是秦臣,杀死蜀侯欲自立,壮的所作所为已是叛乱,于秦于蜀都是敌人。陈壮向武王讨封,就是想在武王初立、蜀国局势尚未稳定之际浑水摸鱼。讨得秦国的封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秦国封侯的名义统治蜀国,而实际上无异于一个独立王国。如果秦王大怒,不给封号,必然会来平叛,到时再以秦国要消灭蜀人为招牌来号召蜀人抗秦,陈壮还是可以自立。武王荡对付这种两难局面的办法是拖。武王拖了蜀相壮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蜀相壮如坐针毡。本来壮是想趁武王新立、蜀境未稳而自立,结果被武王这么一拖,原本就已经很混乱的蜀国局势,更加不稳定了。蜀侯的旧臣本来就对壮有些不满,见秦中央迟迟不封陈壮,以为秦国对陈壮不支持了,于是开始互相联络驱逐壮,复立蜀王室。追随陈壮的人见武王迟迟不给答话,又见蜀人暗中联络,恐有异动,都很紧张,他们担心受到秦蜀两面的攻击。蜀国上下处于互相猜疑之中,人心浮动。武王见火候到了,就派甘茂人蜀平叛。本来司马错是破蜀的大功臣,对蜀政比较熟悉,而且在蜀国有很盛的威名。但此时正值武王打击魏籍权臣,他担心司马错人蜀会造成更大的混乱。于是,武王决定命楚籍大臣甘茂人蜀。
甘茂善于随机应变。武王命甘茂人蜀后,抓住蜀相壮立足未稳,蜀侯旧臣谋变,蜀人无主的有利局面,杀死蜀相壮,重立蜀侯。
甘茂人蜀,一路上密守王命,蜀中不知甘茂此行的目的,都惴惴不安而又心存希望。甘茂代蜀国各种政治力量齐集成都时,当众宣布秦王命令,指出秦蜀相壮杀死蜀侯通国的行为是谋反行为,立蜀侯通国的儿子烨为新的蜀侯。在当场杀死蜀相壮后,蜀国大臣群呼秦王英明,蜀国愿永远为秦国服务。新蜀侯烨与甘茂一起回咸阳拜谢武王。武王向蜀国派出了新的蜀相,蜀国的局势稳定了。
武王荡在平定蜀相壮的叛乱后,对汉中郡也加强了控制。对于西部义渠和南部丹犁的扰边,武王均给予了强硬的打击,丹犁和义渠屈服了。秦国在惠王时开拓的疆域得到了有力的巩固。
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国开始设置左右相,以甘茂为左相,樗里疾为右相。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国初设将军,以魏冉为将军。武王对秦国的官职进行了新的设置,对秦国的各种政治势力给予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