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皆有可能
25139400000009

第9章 反向思维(4)

日立制作所是与东芝、三菱并驾齐驱的公司,其技术力量更是位居日本第一位。它的成功秘诀,当与二味先生所说的这种思维方式关系密切。在日立,普遍存在着二味先生的这种观念,而且公司已经将这种观念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所以无论是办公室的配置还是机械的制作方面,无时无刻不在求新求变。

可以说,凡是成功人士,其思维中都有这样一种超前意识,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这种不为现状所束缚的叛逆性格运用到自己的事业中去,所以能取得辉煌和成就。

“台塑大王”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叛逆性格的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推翻自己,从而重塑自己。早在他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迎合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也只不过是风行一时而已,人们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执全港塑胶业牛角数十年的李嘉诚,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长?人们什么时候会不再喜欢这种塑胶制品?

他明白,塑胶花业之所以兴旺,除了自身所具备的优点外,更主要是迎合人们追时髦的心理。如果两方面比较,后者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可是,当塑胶厂遍地开花,塑胶花泛滥成灾的时候,也就是塑胶花过时的时候。到那时,人们的眼球还是会集中到植物花上。

正可谓一叶落而知千秋,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李嘉诚审时度势,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房地产之上,从而缔造了一个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而他在地产业的成功,也使他戴上了“超人”的桂冠。

设想一下,如果李嘉诚不是在塑胶花如日中天的时候撤手,恐怕他也会像诸多昔日的同行一样,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吧!可以说,正是他的这种叛逆,造就了他后来更大的成功。

一个员工要想追求卓越,同样也要具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在工作一帆风顺时,就能未雨绸缪,利用反向思维为自己留条后路。

二、让思考更加周密

所谓让思考更周密即是追求构想的品质,亦即借着追求完美的态度与审慎的思维,使所获得的构想更细致而周密。

日本卡式录音机是只有一排按键、一套麦克风的装置,只要按下不同的按钮即可快速转动或倒转,可以称得上极为精致、美观的产品。其基本原理的专利权为美国人所拥有,但是,日本技术专家们经过仔细地研究试验,扩大其性能,赋予适当的音量与不易损坏的按键,基板底采用塑胶制,且使其小型化,并使用精密有力的电力系统及磁头,才打造出了这款精致的录音机。试想,日本人要不是在美国人的基础上有所“叛逆”,又怎能打造出令美国人眼红的产品。

这给所有的员工一个启发: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安于现状,不论是干什么工作,都要保持这种追求与众不同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干了与众不同的成就来。

三、大胆跨越界限

一个人的思维往往会越来越狭隘,这主要是自鸣得意、乖僻、知足等因素导致其不能跨越重要的思考领域所造成。

要想扩大思考领域,就不能依靠叛逆的性格,突破先入为主的观念。心理学研究及实践证明,扩大思考领域中的要诀之一,就是在思考时将思考的对象由下位概念转变为上位概念。以往的逻辑性思考很容易落入直线式思考的陷阱中,这时候,只有叛逆性格的人,才能大胆跨越界限,从而使许多不可预料的大胆构想在大脑中迅速产生。

所以,运用逆反心理达到卓越,就应该积极打破思维定势,同时勇于向自我挑战。

四、注重独创性思考方式

所谓独创性思考,简单地说就是大部分人想不到的构想。例如请人们在3分钟内列举出曲别针的用途时,也许每人会有许多构想,但构想中当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可以用它来别相片、夹稿子等重复出现的构想比率愈高时,即表示此构想的独创性低。大抵相同构想的出现率在20%以下,便可称之为具有高独创性的构想,因此我们应该争取发挥这种高独创性的构想,以提高思维的质量。

此外,还有运用替代性想象与臆测性想象来达成目的,例如“能不能以A代替B?”的一种构想法,或当白金原料价格暴涨时,能不能以黄金来替代的思想转换。

在实际工作中,独创性思维直接与开拓思维产业密切联系,而它更为直观的运用,则是工作之中的创新。关于创新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员工都已经有切身体会,它对于追求卓越的员工来说,无疑就是他们的最大资本。

五、建设性的自我暗示

一个拥有叛逆性格的人,必须同时拥有相当的自信,要有乐观的心境,经常对自己做有建设性的暗示,相信预期的情况会十分顺利,这样才不致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战胜。比如,在参加入学考试时,若把最后5分钟想成“只剩下5分钟了”,则容易使自己陷入紧张与悲观的气氛中。如果能作“还有5分钟”的想法时,心理上就比较从容与乐观。“只剩5分钟”的想法是破坏性思考,易产生紧张、焦虑,使脑内一片空白,记忆的再生机能麻痹而答不出来,完全是一种破坏性的自我暗示。但假如利用“还有5分钟”的从容感,则可能产生出好几倍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来讲,产生灵感或构想的最佳时机,是在心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具备建设性的思考方法,将使人处于积极状态,加之本身所具有的自信心,将会促使人构思强化、灵感迸发。这样,工作中的新点子就会源源而来,使你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成功的道路。

向完美主义说“不”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决定了反向思维方法在创新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从两极世界中的另一极提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对于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够对该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并有可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思路。从这一点上讲,摒弃完美主义,也属于一种反向思维。

关于完美主义,每一个员工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清楚认识到,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那只是我们理想中的一面,理想并非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融入其中,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追求完美是我们进取向前的动力,但不能要求任何事情都完美无缺。对于一个职场中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

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杨君,是一个彻底的完美主义战士,在他的意识中,如果不能事事超越别人,那么,他的一生就失去了意义。正是由于这一想法,当他攻读硕士研究生却没有考上的时候,他差一点没有自杀,要不是药物使他暂时恢复了正常的情绪,这种变态的思维方式一定会使走上绝路。

后来,杨君成了某公司的助理工程师。对于这第一份人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杨君还是无法满足。对于别人来说,这种不满足或许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对于极端追求完美主义的杨君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自从有了这种想法,他就开始狂热地幻想成功人士的生活,不顾一切地效仿他们的形象、追求及言谈举止。在他看来,那些人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一种完美的符号。

有一次,杨君出差去了香港,东方明珠的优雅生活对他又产生了强大冲击,更让他痛苦的是,在香港繁华的大街上,那些一个个赛过明星的婧女们让他忍不住想要多看一眼,但是,产生于他内心深处的完美主义思维又压抑着他。其实,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单身青年来说,对异性产生冲动本属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他却认为“我品德有问题”,“只有不正经的男人才有这些坏思想”。于是他下决心清除大脑中的“坏思想”,可是,越清除那些“坏思想”却越闪现,而且根本无法控制。到了后来,他只要是与女同志见面,总是预先在心里告诫自己不得有任何“坏思想”,可越是这样,那些“坏思想”偏偏又冒出来。久而久之,他患上了强迫思维症,只好借助药物让自己维持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极端的完美思维,杨君三十多岁仍光棍一条,甚至连一次正而八经的恋爱都没有谈过,因为,他容不得女孩子们的一丝弱点;在单位、在社会中他没有朋友,因为他执着地相信“人与人是平等的”、“既是职工就应该上好班”、“朋友就应该互相支持和理解”……而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因此他总遇不到想象中的那种人,在他的眼里,同事们一个个都是“混蛋”、“伪君子”,他们“太俗”、“太酸”、“太无知”,他看不上他们,而最终的结局是他越来越孤独了。

他惟一信任的就是心理医生——那些依靠像杨君一样的白领人士而生存的特殊人群。心理医生分析的倒十分到位,认为他的心理障碍就是过分追求完美主义的结果。

可是,还没等心理医生将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就自杀了。那天,心理医生因为塞车,所以上班迟到了半个小时,这让杨君受不了了,“心理医生应该尊重我,更应该遵守时间,更应该理解我”,他实在想不通,连心理医生都靠不住,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人值得信赖。于是,他就这样在想不通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现实生活中跟杨君一般的员工不乏其人。由于工作压力太大,竞争过于激烈,所以,一些人总是感到失意、失落、失败;对同事充满敌意;对上司极度不满;总是处于忧虑情绪之中。这种人,无疑都有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情结。

那么,运用反常规、反传统的反向思维,员工们又当如何走出完美主义的陷阱呢?

首先,每一个员工都不应该用社会角色本身的期望及所有的角色期望来要求自己,并过分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社会认可的完美角色。比如,你不能因为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为自己没有“当元帅”的抱复而自惭形秽。当自己没有达到这种过分完美的角色或出现角色引起的失误时,你应该从反面去考虑,并且综合其他诸多因素,想一想,平凡岗位上,不也是涌现出了无数值得人们尊重和推尚的模范人物吗?再说,不论是你的上司,还是别人,最终认可的还是你自身所塑造的角色,而不是他们所期望的角色。

其次,作为一个员工,你没有必要为自己的性格而苦恼。不管是在同事面前,还是面对你的上司,你都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你的性格让你在很多场合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你应该从反面去想,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们对于目前的你来说是相当正常合理的,要改变这一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即使改变了,也没有绝对完美的性格。

第三,虽然激烈的人才竞争对现代员工的能力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但是,你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其他同事而压力重重。既然比较是相对的,那么,在你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时,你也不妨拿别人的弱点与自己的优点相比较,这样一来,你就能找到自信。

第四,关于道德方面的认识,有很多具有完美主义思想的员工也许很难用反向思维去思考。在他们看来,道德与不道德,界限分明,所以,反向思维只能将他们引向不道德的深渊。“我必须对他负责,尽管他是一个混蛋”;“我不应该对我的同事或上司有虚伪的表示”;“我是有妇之夫,不应该对那个漂亮的女同事有什么坏想法”……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道德观,他们甚至对自己本能的、生理的一些念头产生恐惧,继而开始自我谴责。其实,人都是有自律的,与其因为自我谴责而整日惶惶不安,还不如任其自然,你会发现,其实,有些时候真的是你想的“太多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第五,不要再一味相信别人都应该了解你、理解你、尊重你,把“作为领导理应……”“作为同事就应该……”“他不应该……”的想法从大脑中排除掉,像别人一样,去交际,你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人际关系并不一定非要用理想中的思维方式去维系。

说得彻底一些,完美的另一面是不完美,是工作任务完成的不够理想,是同事关系处理的不够融洽,是上下级沟通不够顺畅……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很显然,它只能让你失去自信,从而更加影响你的工作。而运用反向思维,肯定自我,你就能够充满激情。每一个追求卓越的员工,都不应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不能用他人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也没有和你同一等级的人。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就得“像”某一个人,没有人“要”你去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某一个人来像你。正因为摒弃了完美主义,你才是卓越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