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25036600000035

第35章 教父

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1972年

类型:彩色黑帮犯罪片

片长:175分钟

编剧:马里奥·普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根据普索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摄影:戈登·威利斯

主演:马龙·白兰度饰维多·科莱昂

艾尔·帕西诺饰迈克尔·科莱昂

本片获197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三项金像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配乐五项金球奖;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男演员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配角奖。

导演简介

1939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着迷。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学院戏剧系。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影剧系,获电影硕士学位。从1963年起开始独立拍片,1970年他与诺思合写的《巴顿将军》剧本获美国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科波拉的才能开始得到了好莱坞的承认。

1971年,科波拉并不情愿地接下了派拉蒙公司的《教父》拍摄工作,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74年的《教父》续集同样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赢得了当年奥斯卡六项大奖。同年,他执导的讲述尼克松时代的故事片《对话》获金棕榈奖。1979年独资拍摄的越战片《现代启示录》使科波拉陷入了财政危机,几乎隐退了两年,但现在大家已公认它是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继《现代启示录》之后,科波拉接连拍摄了诸多影片,但大多反响平平。

1990年,《教父》第三集的推出重新为科波拉赢得了昔日的殊荣。1996年,科波拉一改老路,拍摄了一部内蕴悲凉的喜剧片《杰克》,影片以喜剧形式向人们阐述了珍惜光阴的生活理旨,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剧情简介

1945年,纽约。室内,殡仪商博纳塞拉向黑手党教父维多·科莱昂痛陈两个年轻人强奸自己的女儿却得到法庭假释,恳求教父主持正义,教父答应了他的请求。与此同时,在室外花园,教父女儿的婚礼正在进行。教父的小儿子迈克尔与女友凯回来参加婚礼。演员方丹哀求教父帮他取得一部好莱坞影片中男主角的资格。教父派家庭律师哈根操办此事。影片制片人在遭到杀头的威胁后,只好将主角给方丹。

毒品贩子索洛佐在塔塔利亚家族的支持下,要求教父利用其政治关系为其毒品交易庇护,被教父拒绝,两人由此结仇。一次教父外出购物,突遭袭击,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迈克尔去医院保护父亲,被收到索洛佐贿赂的警长打伤。

迈克尔决定亲手枪杀索洛佐和警长,为父报仇。经过周密策划,迈克尔与两人约好在一家小酒店见面,利用藏在厕所水箱里的手枪将两人击毙,然后逃往意大利西西里岛暂避。黑帮之间开始展开残杀。教父长子桑尼在开车途中被暗算死亡,迈克尔也险遭谋杀。为避免更多的流血,教父主动与其他黑手党家族和解,迈克尔返回纽约,成为科莱昂家族的继承人。

不久,老教父和孙儿在花园嬉戏,突然病发死亡。迈克尔参加妹妹儿子在教堂的洗礼。与此同时他的手下分别将各家族的首领一一枪杀。为给长兄报仇,他亲自将妹夫勒死。迈克尔终于成为新的教父。

影片分析

一、影片开头

影片以长约三分钟的移动镜头开始,使叙事空间充满神秘感。导演一反传统的叙事结构,不用交代镜头展现时空,反而使用一般表示影片即将结束的后移镜头,使观众充满狐疑与期待。同时,通过这场戏,老教父的出场设计得颇具匠心,在这几分钟里,观众除了教父的声音以外,看不到他的脸。在殡仪馆老板整个的叙述过程中,他自己一直是镜头里的中心人物,但是观众却能明显感到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大人物的力量,虽然他还没有露面。通过这个开头,影片也确立了全片的摄影基调。

镜头从室内移至室外,展现了欢快的婚礼场面,导演将书房内景与婚礼场面巧妙地交叉剪辑在一起,这一段落展现了这个黑社会家族的两个层次:内层与外层,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内层由男人组成,教父居统治地位,一切决策均是在这个圈子作出的。教父书房门窗紧闭,光线昏暗,是这一封闭性的外在表现。外层由女人和孩子组成,婚嫁宴乐,谈情说爱,富裕欢乐;婚礼在阳光明媚的花园举行,与昏暗的书房形成对比,是个开放的空间。一个家族两个层次,是全片的基本结构,故事情节均围绕这一结构展开。

二、人物形象

影片开头,富有的殡仪商为给受辱的女儿复仇,在诉诸法律和求助警察失败后来请教父伸张正义,把希望寄托在教父的身上。这一笔在人物塑造上十分重要,一下打破了观众头脑中黑社会头目的固有形象。影片一再表现教父的各种优点,如对家人的爱,不愿意做毒品交易,含饴弄孙等等。各个场面的累积效果使得教父的形象得到美化,一个靠暴力和黑钱起家的黑社会头目却成了主持正义的人道主义者,当然引起了评论界的尖锐批评。但从艺术角度看,这一笔是成功的,它使教父形象摆脱了公式化的描述。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是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他的演绎十分传神。蹒跚的步履,低沉混浊的嗓音,举手投足,以及对台词的处理无一不恰到好处。

同样是在这场戏,教父长子桑尼第一次出场时,正在和一个女宾客调情,而迈克尔则远离热闹的人群,和他的女友凯坐在一起谈话,这些场景看似简单,但人物性格却一目了然。在艾尔·帕西诺扮演的迈克尔身上,观众能感到一种受过教育的文雅气质,但是他冷酷的举止和不苟言笑的外表,却掩盖不住他内心复杂的矛盾。一方面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而不得不对所有背叛他的人心狠手辣,包括自己的亲兄弟和妹夫在内,而另一方面,他却流露出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对失去家庭的恐惧。

三、电影语言

影片对很多段落的视听语言的处理非常精炼,不同于一般的黑帮片。例如老教父遇刺的那场戏,能够体现出导演把握场面的出色能力。先是老教父下车,来到街边买桔子,观众看到的是他的背影。镜头一转,街角拐弯处,两个刺客探头向这边张望了一下。镜头转回老教父,摄影机角度没变,但是比刚才近了一些,观众注意到老教父有意无意地偏了一下头。接下来的镜头又转回到街角拐弯处,观众看到的是刺客跑动的腿,这时的摄影机跟着刺客的腿向后快速移动,在紧接着两个短镜头之后,是一个俯拍的镜头,两个刺客向教父连开数枪后逃走。整个段落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而且镜头和景别变化多端,连接流畅紧凑,十分出色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得刺杀场面有新闻纪录片般的真实效果。

影片最后的那段平行蒙太奇非常经典,集中表现了迈克尔的伪善与凶残。背景音乐是洗礼时常用的宗教音乐,然后,杀手逐个干掉五大家族头领的场景和教堂场景在接下来的戏里交替出现,整个过程中,背景音乐一直没停,迈克尔与牧师的问答与杀手的刺杀形成强烈的声画对比。这种处理手法在《教父》第二集的最后也出现了。在几个地点同时发生的事件,被交代得有条不紊,现场感十足,颇见导演水准。

影片结尾是意味深长的。迈克尔向妻子凯谎称自己不是杀人凶手,然后妻子离开房间。我们看到迈克尔的手下进来,低头依次吻了迈克尔手上的戒指,房门慢慢关上,把凯关在门外,也把观众关在门外。这一关门意味深长:使凯和观众对室内情况一无所知。这一处理与影片的基本结构——一个家族两个层次——是一致的。影片给观众留下一个问号后结束。

四、摄影

影片开始的那个著名段落,为全片的摄影风格确定了基调。老教父第一次露面时,整个背景几乎全部笼罩在黑暗中。后景的窗帘被处理得很虚,但是仍然能看到微弱的光线透过。老教父的脸庞轮廓明显,但是他的眼睛被阴影遮住。他的衣服也是黑色的,几乎和背景融为一体。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气氛和一种莫名的忧郁,这种风格也与整部影片的怀旧气息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在大制片厂时代,多数摄影师认为,一部影片应该具有最大量的美学元素——他们追求人体美和画面美,但是《教父》的摄影就打破了这一原则。戈登·威利斯是《教父》三集的摄影师,对电影摄影的影响非常大。他说:在“许多情况下,你没有看到的东西远比你看到的东西更富感染力。”他擅长使用低调光,在《教父》中就大量使用。许多传统主义者认为,影片的光照太暗了,但是威利斯追求的是诗境而非现实主义,大多数内景都拍得非常暗,以营造隐秘和邪恶的气氛。

影片开头,花园中的户外婚礼,阳光普照,而屋内的光很低,充满了不祥的恶兆。在迈克尔暂避的西西里,充满阳光,和纽约的暗淡不同,显示两个地方是完全不同的。戈登·威利斯说,视觉上可以非常美,也可以非常平凡,只要能把这个故事说得恰如其分,就是美的摄影。不希望摄影抢了故事的光彩,只希望摄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王万尧)

参考书目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