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24963000000046

第46章 打开心扉与封闭心理

心理的开放和封闭,跟一个人是否能在职场生存、是否富贵、是否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相对地说,心态开放者,更见多识广,更能够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更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自然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功。退一步讲,即使心态封闭的人成功了,更开放的心理将会使他如虎添翼。

一个拥有开放心态的人,通常也不会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

心态不开放,便会意识不到形势的变化,只认一个理,只信奉一元的价值观,一条道走到黑。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合理,就不拒绝改变,这才是开放者所应有的心态。

担任过微软中国区主席和盛大公司总裁的唐骏,曾撰文谈人生感悟。这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就将“父亲盖房子”列为少年时代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事之一。

他说:“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全家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盖房子上。因为在城里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爸爸用了数年的时间和无数的心血跑各种关系,打擦边球,终于在江苏常州的城郊买下一块地建成了房子。这件事对我来说,让我知道了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难做成事情,一种方法不行,还可以用别的很多方法。”

唐骏曾经讲述过他自己的故事,他大学毕业后非常想出国,他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但这个学校的出国名额已经用完了。于是,他就给北京每个高校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剩余的出国名额。当打听到北京广播学院还有出国名额时,他就拿着考研成绩单要求转入这所学院读研。老师对他说:“你考虑清楚,尽管我们有名额,但你错过了时间,出国还是要由教育部批准。”

唐骏并没有因此放弃。打听到教育部主管此事的是李司长,他就在教育部门口站了整整几天。早上见到李司长就说:“李司长您早”;中午出来则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下班的时候便说:“您下班了”。等到第 6 天,他终于等来了惊喜,李司长终于告诉他:“你可以出国了。”

在社会底线认可的前提之下,没有什么不可以调整的,重要的是要能“活”。毕竟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而非这个社会来适应你。

一个有封闭心理的人,虽然一时半会儿很难彻底改变,但是也可以做到有效的沟通。

有封闭心理的人最怕的就是与人打交道,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甚至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

沟通是现代职场人士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每天生活中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管理者每天有 80%的时间都是在做沟通的事情。作为有封闭心理的职业人,有必要锻炼一下自己的交际能力。虽然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性格与职业匹配是最佳选择,但目前,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日益加大,完全闷头干活的岗位已越来越少,适当锻炼一下自己的性格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俗话说:“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所以,无论什么工作,有更好的沟通技巧,就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就会更容易。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只要你觉得周围环境安全可靠,与同事和朋友能友好相处,出现矛盾和问题能友善沟通,便是理想的人际关系环境。

那么,对于一个有着比较强的封闭心理的人怎么去对待职场的人际关系,做到有效的沟通呢?

首先,不能刻意去追求良好的关系,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工作之余,既要赴朋友之约,也要主动发出邀请。

其次,不要封闭自己,多参加集体活动,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并逐渐喜欢与人交往,由此改变独处的习惯。

第三,在集体活动中,先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不耻下问,切忌不懂装懂,长此以往,也许你的内向性格就会改变。

第四,要善待他人,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是理解与被理解的金钥匙,也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开放的心理,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强势心理,一种积极沟通与合作的处世原则,更是一种心胸开阔的生活境界,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反之,封闭和保守的心理,则是一种弱势和防守的心理,一种固步自封的被动挨打哲学,使弱者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