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24963000000045

第45章 散财有方,敛财有道

范蠡做官能够全身而退,经商能够成为巨富。他在成为巨富后,却把金钱看得很淡薄,把钱财都分散给穷朋友和疏远的亲戚。范蠡能聚财,又能散财,民间尊其为财神,后世亦追认其为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古人有一首《知足歌》:“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多少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这一首知足歌,淋漓尽致地讲出了“出”在人生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出”、有知足、有快乐、有满足。当你适当接济穷人的时候,就是你的心灵最快乐和满足的时候。

有一个富翁苦守着很多的金银财宝,却总觉得缺少快乐。于是他打起行囊,到远方去寻找快,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找到快乐。当他沮丧地坐在山道弯处时,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什么没有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着汗水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恍然大悟:“是啊,自己背着沉重的珠宝,既怕人偷又怕人抢,还怕被人谋财害命,整天提心吊胆,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放下财宝,并用它接济当地的穷人。从此,富翁不再担惊受怕,忧心忡忡,反而因为帮助了穷人,得到了穷人的感激和爱戴而快乐起来。这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逐渐尝到了他想要的快乐的滋味。

富翁是聪明的,在农夫的启发下,明白了人生的“出”之道,所以他找到了快乐,获得了心灵的轻松。

工业的文明,物质的发达,社会便不免浮躁和奢靡。物欲横流,功名利禄甚嚣尘上,可怜的现代人大多数沦为物欲的奴隶,心为形役,生活在焦虑、不安、烦恼、痛苦、失望之中,物质奢靡,精神荒芜,惶惶不可终日。

现代人病症的根源在于“入”得太多,而“出”得太少,甚至不懂得“出”。回头望望,看看那些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熟谙“出”的内涵的古人,生活的何其逍遥自在,飘逸潇洒,这难道不是对现代人一个很好的启示吗?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善,不论大小,施舍便好。

什么是“舍得”?舍,施舍也;得,得到也。舍得,就是有舍才能有得。没有“舍”怎么可能有“得”呢?过去,有一部分心地善良的财主家乐善好施,修路办学,接济穷人,在荒年设粥棚救济穷人活命。现在,也有不少新兴的富翁,助公益,济贫困,做善事。比尔?盖茨、李嘉诚就是大名人大善人,还有很多大善人和小善人在美化这个世界。

一天,来自英国《苏格兰人》报道称:苏格兰红十字会、皇家盲人学校等 9 家苏格兰慈善机构在圣诞节前不约而同收到一笔捐赠,总共价值百万英镑。当这个慷慨捐助者的身份被揭开时,人们惊讶不已,捐助者竟然是一位众人眼中标准的孤苦老妇人。

老妇人名叫威廉敏娜?罗伯逊,当时已经 81 岁了,于 2005 年 5月去世。她一生未嫁,孤身一人生活在一间狭小的公寓房里,一住就是 40 多年。朋友和熟人都叫她“比利”,在他们眼中,她是一个贫穷又孤独的老人。威廉敏娜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开着一辆价值仅 1000 英镑的老式标致汽车。据威廉敏娜的好友伊莎贝拉介绍,她的两个兄弟姐妹住在美国,3 年前相继去世。从此,威廉敏娜就开始封闭自己,很少出门。不过,大家对“比利”的善心早有耳闻,善良的威廉敏娜常接济穷人,所以大家都很关心她,时常到她家里去拜访她。

威廉敏娜从不显示自己的财富,就这样过着简朴的生活,所以当人们得知捐出巨款的竟是她时,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大家认识的老太太。可实际上,威廉敏娜虽然默默无闻、生活清贫,却是个精明的理财能手。她不仅是成功的保险公司经理,而且凭借聪明的头脑及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在股票市场上赚了不少钱。她在 20 多家上市公司都有投资,苏格兰皇家银行、马莎百货公司等一些著名大公司里都有她的股份。难怪她身后留下了巨额的遗产。

繁华的生活,最容易迷离人的眼睛。如果你曾有生活在底层的经历会感知到尘世的悲苦。

有个富翁经常接济穷人,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得很简单:“因为我曾经穷过。”我们要常常心怀悲悯,心怀感恩,在底层的空气里呼吸,才会触摸到生活的真实,才会感知到那些卑微生命的痛苦挣扎,才会体察到那些弱小生命与命运的不屈抗争,才会感受到刚强与坚韧,才会感受到泪水与汗水,才会明白原来有这么多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的艰辛。生活在底层,你的情感是醒着的,你是精神是醒着的,你的灵魂是醒着的,这样你的慈悲心才会觉醒,你的感恩心才会觉醒,你的爱心才会觉醒,你才是真正意义上活着的生命。

古人云:“仗义疏财,侠骨柔肠。”是从个人私德上讲的,当然应当继续倡导。当时的疏财或者用于济贫,或者用于氏族和社区的公共事务,或者求得心理上的安宁,或者求得道德上的满足,这在今天同样是有意义的。今天企业家的疏财、散财具有更多、更大、更丰富、更广阔的社会意义。

企业经营得好,并不完全是企业家个人努力的结果,其中有社会提供的环境和条件,有利益相关者的忠诚和合作。企业家必须懂得这一点。企业家将创造的财富,一部分用于满足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这是很小的一部分;一部分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和投资,这可能是主要的。其余的部分再主动回馈于社会,这不仅是应当的,而且其意义不在前两者之下。因为企业家不是经济动物,而是人,有人性和社会性。所谓人性,是指企业家有同情心和仁爱心,同情弱者,自重爱人;所谓社会性,是指企业家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人,而是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

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贫穷少一点,快乐多一点,用爱心点燃每个人心中的希望吧!

生活中,社交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知识,拥有良好的社交理念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社会如潮,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惟一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在社会中,人生不只是追求,还有放弃。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要学会的不只是得到时的谦逊,还有失去时的达观。选择与放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成功与否,要看我们能否合理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