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在是为自己的生意考虑,因为本身有着朝廷的人脉关系,所以胡雪岩并不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他知道如果米商一旦将粮食运到太平军占领的地方卖掉,万一被这些人放倒账,不但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可能还会被人说成与长毛有关系,这样的生意胡雪岩自然不会去做。但是,如果这些米商是将米运到官军所在的地方,即使是吃倒账,他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自己还能图一个名。
胡雪岩在前半生做生意的时候,都懂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他这种做法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许多现代的商人完全可以借助胡雪岩经商中的经验,做事情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样自然胜多败少。
有一家生产瓷器的工厂,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同时遇到了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三个企业。这三方给出的价格浮动都不是很大,相比较之下,日本企业给出的价格要稍高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
这家瓷器厂当然首先选择和日本的这家企业进行谈判,谈判进行了三天,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日本企业不愿意再多加价,而且这家日本企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了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的价格以后,觉得自己给出的价格本来就高,所以不愿意再做任何让步。
这家瓷器厂的负责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同时开始了同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的谈判,但是这两家企业知道这家瓷器厂和日本的合作没有谈成功,所以也摆出了强势的态度。但是这家瓷器生产厂也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和这两家企业的谈判也出现了僵局。
企业负责人这个时候收到了日本厂家的一封信函,信函上说,可以再试着进行一次必要的谈判。企业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谈判,谈判很愉快地进行,最终日本的企业愿意把价格加到这个企业原来要求的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
日本企业为什么会这样做?日方谈判代表最终对这位企业负责人说:“你们拥有一群聪明的谈判队员,从来不把话说死,即使谈判进入了对峙阶段,你们说话也总是留着余地。你们中间的一位谈判代表让我们进行一次市场调查,考察市场上瓷器的质量,如果能比你们胜一筹,自然就可以结束这次合作,但是如果考察的结果不尽如我们的意思,那么双方可以再回到这个谈判桌上。”
日方的企业代表表示,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留有余地的建议,使双方的合作得以继续下去。可以说,这个瓷器厂谈判代表的一句话,给自己留了一个余地,也给别人留了一个台阶。这样一留,使对方有了权衡的余地,自然也给自己留了时间再去进行另外两轮的谈判。
做生意往往就是这样,明明看着余地是给别人留的,其实就是给自己留的。生意场上的事情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大家为的都是一个利字,只是看要怎样寻找这利字而已,方法对了,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胡雪岩用他的成功经验告诉生意人,做生意本来就是一件从长计议的事情。一句话说绝对了,就把生意做死了,而会做生意的人往往都懂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尤其是在现代的商务活动中,任何一项事关重大的活动一般都会准备几个方案,以防万一。
对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后路不仅意味自己还有可以退步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不至于把生意做死。做生意本来就是一件活络的事情,要灵活掌握其中的规则。遇到情况,不论难易都要灵活对待,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就是一种灵活经营的法则。
经商有时候和下围棋的道理非常相似。对对手手下留情,就等于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一旦有任何不利的情况出现,这条后路就是活路。东山再起或者改变发展方向,一般都是在这条后路上进行的。
滴水不漏,使用连环手法
因为长期在商场上打拼,胡雪岩总结出任何事情都有联系这样的道理。比如做生意,有的生意就是一环套着一环,哪环松了,这个生意可能都做不成。生意场如战场,所以胡雪岩对三十六计也有一些研究,他说过:“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
胡雪岩做粮食生意的时候,曾经遭遇了这样一个对手。此人名叫谭柏年,是隆昌米行的档手。他实际的身份是隆昌米行老板的舅舅。因为这个老板年轻,且又是一个纨袴子弟,每天吃喝玩乐,根本没有心思打理米行的生意,所以就由谭柏年全权打理。在隆昌米行,谭柏年不是老板却胜似老板。
谭柏年做米行生意三十余载,对这个行当的脉络了如指掌。有一年,苏州城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谭柏年当然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赶紧开仓收粮,一时之间就囤积了上万石新米。这么多的粮食,自然要寻找买主。其实,谭柏年早就在心里打定了一个主意,隆昌米行毕竟是外甥的生意,就算外甥对他信任,聘用他做档手,也不能打消他心里盘踞多年的念头。他本身就有一身好本事,外甥什么事情都不用管,自己辛辛苦苦却要把赚来的钱全部交给外甥,这事情搁在谁身上都会不舒服。
谭柏年蛰伏多年,想的是寻找一个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自己做老板。要做老板,自然得谋划,在账面上先做一些生意是必要的,这样的小计策,像外甥那样的纨袴子弟哪里能看出来?但是,这毕竟是难成大器的做法,所以谭柏年觉得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趁着丰收,把收购的大批新米卖出去。
谭柏年有一个老友是山东米商,叫做潘家祥。因为齐鲁适遇大旱,庄稼歉收,急需大米救灾,所以潘家祥急忙赶到上海,准备购进大批谷米,运往南方。谭柏年闻讯,前去码头相迎。此前,潘家祥见到《申报》刊登齐鲁适遇大旱,庄稼歉收的快讯,本来是不知虚实,现在和潘家祥坐下来一说,两相印证,得到了确实的答案,那么潘家祥肯定是要做一笔大生意了,自己的这万石新米总算找到了买家。
隆昌米行在上海是响当当的,谭柏年本来就知道潘家祥本钱雄厚,不屑于做零碎买卖。潘家祥能看得上的米行,在上海也不过三五家,隆昌属前三名,可以力争。而且,谭柏年也正在寻找这样一个机会,如果能得到可观的回扣,自己以后的计划就好办多了。
然而,等到谭柏年将一切问明,并且对潘家祥说出自己的意思之后,潘家祥却拿出了他和胡雪岩签订的合同,原来他早已经和胡雪岩谈妥了。此时,看着合同上胡雪岩三个字,谭柏年气不打一处来:这个胡雪岩,竟然把生意做到上海来了。
谭柏年知道胡雪岩的事情,也知道漕运改海运以后,胡雪岩一直和漕帮有生意往来,利用水路做了很多生意。但没有想到的是,胡雪岩竟然和他们上海的米行抢起了生意。先前,谭柏年只是知道胡雪岩收购谷米是为了要运往北方,但他没想到的是,胡雪岩本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商人,不但懂得观察局势,还懂得抓住机会。这次在谭柏年的计划中,胡雪岩扮演了程咬金的角色。
谭柏年想,这样的生意怎么都不能给了胡雪岩,所以他想尽了办法,费劲了唇舌,最终使潘家祥毁约。
胡雪岩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按照合约上的说明,潘家祥必须支付一笔赔偿金给胡雪岩。本来胡雪岩应该高兴的,但是他却开始惴惴不安。他知道潘家祥是山东富商,垄断了北方民间的粮米市场,在商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能找到这样一个人合作粮食生意,前景很乐观。而且在商圈里,能寻找到这样的合作机会本来就不多,现在潘家祥毁约,自己不能盈利不说,在商圈中的名声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因为毕竟商圈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猜忌的地方。
况且,这次浙江的谷米丰收,胡雪岩也购入了大量的新谷米,和海运局的生意要做。但是毕竟盈利有限,而现在北方遭遇旱灾,粮食紧缺,胡雪岩收购新米,就是为了能做这样一次生意,赚一笔可观的利润,然后再转入常规运作。但令胡雪岩沮丧的是,潘家祥半道毁约了。
商场如战场,胡雪岩决定和隆昌米行进行一次商战。他开始寻找谭柏年的弱点,毕竟胡雪岩在商场上已经征战了许多年,心里知道即使生意做得再好,总是会有弱点和疏失,而自己非常善于抓住对手的缺陷,然后予以痛击,无往不胜,十分灵验。他知道谭柏年是隆昌米行的档手,也打听到他在店里一手遮天,这样一个人物,营私舞弊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胡雪岩也曾经与谭柏年做过粮食生意,对他的为人也有一些了解,此时回想起交易时候的种种细节,忽然发现,谭柏年总是不在意粮食的出售价格,他在意的问题是有没有回扣以及回扣高不高。胡雪岩此时已经明了,这就是谭柏年最真实的目的了。而且,谭柏年当时嘱咐胡雪岩将这笔回扣存到一个户头上,胡雪岩命人去调查这个户头后才知道原来这并不是隆昌米行的户头,而且也不是隆昌老板的私人户头。那就是说,这个户头有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谭柏年私吞回扣已经为数不少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此次潘家祥毁约,与隆昌成交,谭柏年必然竭尽诋毁诽谤之能事,而为一大笔回扣力争。
想通了这些事情,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胡雪岩在谭柏年经常存款的裕和钱庄存进了二十万两银子,存进这些银子的条件就是要求这个钱庄的档手把谭柏年的存款数目一一告知自己。可以说,没费吹灰之力,胡雪岩就拿到了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日期。
胡雪岩立刻从这些存银的数目中推算出隆昌近年来的生意情况,隆昌米行的营销情况对于胡雪岩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而谭柏年从米行中攫取的大额回扣也暴露无遗。
接着胡雪岩找到了隆昌米行的老板,也就是谭柏年的外甥,说自己准备入住隆昌米行,在文件往来中,故意把裕和提供的这些数据都传递到了这个老板的面前。此时,胡雪岩提出,要帮助隆昌整顿内务,挽回这些损失,得到了这个老板的允许。
当这些事情都在进行时,谭柏年找到了胡雪岩。胡雪岩知道谭柏年会来找自己,所以事先已经预备了几个方案。他对谭柏年说:“要么把你送官处置,要么继续在米行安心做事,而且如果在米行做事,俸银翻番。”谭柏年自然不愿意让官府来处理这件事情,于是只好打定主意,死心塌地替胡雪岩效力。
对隆昌的这些变故,潘家祥并不知道。胡雪岩觉得,潘家祥毁约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所以如果自己这个时候直接找到潘家祥说这些事情,他必定会心生疑虑。为了稳住潘家祥,胡雪岩让谭柏年不要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此时,北方数省旱灾严重,饥民成群,朝廷严令各省抚督,开仓赈灾,安抚饥民,以防民变。潘家祥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想到:饥民愈多,谷米愈不愁销路,正可囤货居奇、待价而沽,这样就可以将手中的米卖一个好价钱。
他正在筹划这件事情的时候,胡雪岩带着一个人找到潘家祥,胡雪岩介绍说自己带来的这个人是直隶粮道,急需购进大批谷米,缓解直隶灾情。潘家祥知道因朝廷公仓空虚,最近来拜访他的官员络绎不绝,但是自己一向不怎么和官府做生意,因为官府出价太低,无利可赚。
但让潘家祥意外的是,这个粮道大人愿以每石十五两银的价码购买两万石谷米。潘家祥知道,这样的价格已经是高出进价两倍了,能赚得一大笔,然而,这笔生意早就在自己的谋划之中,本来就打算卖出一个高价,于是他说:“战乱频繁,粮食价格本来就贵,加上路途遥远,大批购买也不是一件易事。”
这个粮道大人却非常爽快,听完这一番话以后,立即决定再给潘家祥每石加上二两银子。潘家祥见火候已到,立即签约成交。
收过定金以后,粮道大人对潘家祥说:“这是赈灾之粮,希望潘老板信守合约,莫要耽误了我们的公事。”
签约以后的第二天,潘家祥就急忙雇船赶往上海,哪知道和隆昌米行联系了半天,也不见动静。潘家祥有些着急,却听说隆昌米行近来有了些许变故。待问明情况以后,思前想后,才知道原来中了胡雪岩的连环计。但是,如果现在毁约,自然和那位粮道大人无法交代。所以,只得乖乖购买隆昌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