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的智慧
24873100000015

第15章 下篇:低调有术,自成尊贵(1)

人生在世,甘愿处低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和修养。耐得住“低”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厚积薄发的冲力,达到人生的目的。而拥有处低瞻高的胸襟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登高望远的气魄。

当然,低调要低得有章法,这样才能“自成尊贵”。

低调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懂得放弃。一般来说,人在一生中最舍不得的就是“我”,这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只有懂得主动撒手,先舍掉自我,才有可能得到“大得”。

低调的表现之二就是做人要端正姿态,中庸做人。简单地讲,中庸的做人之道其实就是主张为人处世一定要奉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行为准则,在取舍之间寻求一种适中的微妙境界。

低调的表现之三就是懂得适时保持沉默。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说话最多的那个人往往是对整个大局无足轻重的人,而那些轻易不说却能一锤定音的人才是最有影响和最有实力的人。因此在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这样为人处世或许才能更加顺利。

低调的表现之四就是懂得吃亏。吃亏是福,能吃亏才能扭亏为赢、周圆畅达,也才能换来浩然正气。

第六节 要想出头,先学低头

一个人不管多么成功,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也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低头。饱满的稻穗一般都将自己的头颅谦卑地低着,就像绝大多数成功者为人处世都很谦和、低调一样。有位著名的商界巨贾曾给自己的儿子提出了一条训词:“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要想出头,先学低头,低调做人不仅是普通人的处世圣经,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诫。在人屋檐下,不妨低低头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难之时,先退让一步,采取低头的策略,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可以说,若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驾驭人生,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的事,最后达到成功之目的,就得记得一个信条,那就是人在矮檐下,不妨低低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自己的人生经验时,他谦虚地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邀请他去做客。当富兰克林到前辈家里的时候,他发现前辈的家是一个低矮的小茅屋。看见这样的小茅屋,富兰克林并没有在意,仍然像往常一样挺起胸膛,大步流星地走进去,但是刚一进门,“砰”地一声,富兰克林的额头就重重地撞在了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富兰克林的这副样子,然后认真地说:“很疼吧?你知道吗?今天这一撞可是你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谦虚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不要总是昂头,如果一味地像一只骄傲的公鸡,那么你走到哪里都会碰壁的。”

所以,后来富兰克林说:“走到现在,正是谦虚的态度让我获得了那多人的支持,这也是我为什么能走到今天的缘故吧。”

低头的前提必须首先学会低姿态。许多人放低姿态后总想着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自己或者轻视自己,有时候甚至认为别人会乘机侮辱自己,所以就打出了“万事不求人”的招牌,把事情搁置起来,宁可承受不办事的后果,也不低头,这就很有可能失去很多的机会。必要的时候学会低头,忍耐一时的耻辱是很有好处的。著名军事家张良就是凭借一时的低头和忍耐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据记载,张良因为刺杀秦始皇失败而隐藏于下邳。有一次,他到下邳的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身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这位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看到这个场景后,张良感到很惊讶,很想揍老人一顿,但是见到此人年事已高,便勉强忍住气,然后去桥下把鞋子拾起来还给老人。

按理说,老人应该知足了,但是他又对张良说:“给我把鞋子穿上!”听到这话,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然已经给他把鞋子拾上来了,也不差这一下,便跪下给老人穿鞋。老者穿好鞋子之后含笑而去。

张良觉得很讶异,他看着老者离去。一会儿,老者又返回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听到这话,张良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5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但是老者已经先在那里了,他看到张良后生气地说:“与老人期,竟然迟到,何故?”于是便离开了,他离开的时候说:“后五日早会。”

又过了5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但是他发现老者又先到了那里,这次老人再次生气地说:“你又迟到了,为什么呢?”于是老人再次离开,在离开时嘱咐张良:“后五日复早来。”

又过了5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他这次比老人来得早一些。老者来后高兴地说:“应当这样。”然后老人拿出一本书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说完这话老人就离开了。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过这位老人。天亮的时候,张良看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它不寻常,便经常读诵。没过几年,张良便靠着这本书成为了著名的军事家。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头”的姿态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处事智慧。放低姿态是学习谦恭,学习礼让,学习盘旋着上升,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一种境界。总之,“人在矮檐下,不妨低低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成就大事业。

沉着应对窘境,冷静分析利害一个人处于不利境地的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利害得失,然后采取低调的处事原则,忍住一时的困苦,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

武则天14岁的时候就已经长得十分美丽,并因此被太宗看中,随后便入了宫,不久又被封为才人。因为她的性情柔媚无比,所以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看到一种奇怪的天象之后,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有可能遭受一场“女祸”之乱,将有一个女人代替李氏为唐朝皇帝,而且这些大臣们纷纷表示各种迹象显示此女人多半是姓武的女子,而且已经在宫内。听到大臣们的话后,唐太宗便把姓武的人一一做了可靠的处置,但是对于武媚娘,由于太宗对其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心将其处置。

当时唐太宗受到方士的蒙蔽,服用了很多丹药,这些丹药虽然让太宗一时精神抖擞,可以纵欲尽兴,但是这种情形并不能持续很久。不久,太宗便身形枯槁、行将就木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媚娘却风华正茂,而一旦太宗去世的话,媚娘的命运就是老死深宫。媚娘细心地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开始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当时的太子李治见媚娘貌若天仙,非常仰羡,而媚娘也考虑到李治的利用价值,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一番后,只等唐太宗撒手,二人便可以鸳鸯戏水了。

当唐太宗自知死期将至,心里还惦记着要确保子孙们的皇位,所以想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媚娘殉葬。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朕这次得病,医治了很久都没有效果,眼看着病情日日加重,朕估计是不行了。你在联的身边已有不少时日了,但是朕真的不忍心留下你一个人而去。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朕死了,你一个人该如何自处呢?”武媚娘冰雪聪明,哪能听不出自己的危险,但武媚娘知道,现在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媚娘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死报答。但是圣体一病不愈,妾才迟迟不敢以死陪圣上。我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为尼,长斋拜佛,到尼姑庵里日日为圣上诵经,拜祝圣上长寿,以此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听到这样的话连声说好,然后便命令武则天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原来太宗想处死自己心爱的武媚娘心里或多或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自愿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子孙们来说,活着出家的武媚娘与死了的武媚娘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她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得到皇上的旨意之后,武媚娘便拜谢而去。但是旁边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一般动也动不了,但是唐太宗却还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哪个尼姑可以做皇帝的,现在朕死也可安心了。”李治听到这话感觉莫名其妙,也不去管太宗的话,而是借机跑出来去了媚娘的卧室。看到媚娘正在收拾自己的东西,便对她呜咽道:“你真的甘心撇下我自己去吗?”媚娘道:“主命难违,我也没有办法,只好走了。”话还没有说完,就泪如雨下,语不成声了。李治道:“你为什么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安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慢慢地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李治:“如果现在我不主动说去当尼姑,那么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不忘我和你的旧情,我们就总会有再次相见的那一天……”听到媚娘的话,太子李治不得不佩服武媚娘的才智,他当即解下自己的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不久,李治登基,武媚娘果真再次被太子召进宫,并最终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在这件事中,武媚娘的机智之处在于懂得在危难面前迅速分清主次,并能果断地丢弃众多“次要”的利益,采取退让的态度,以主动的低头得到对手的认可,从而保证了自己“主要的利益”,最终把性命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青山尚存,何愁柴木不济?只要采取暂时的低头忍耐策略,就能获得永久的成功,这也才是真正聪明的处事手段。

忍一时之穷途,待日后之飞腾日本矿山大王古河市兵卫曾说过:“忍耐就是成功之路。”只有学会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感,在需要的时候采取忍让的态度,才能办成大事。

古河市兵卫小时候是豆腐店的工人,后来又受雇于高利贷者,当过一段时间的收款员。有一天晚上,他到一个客户那儿去催款,客户毫不理睬古河,干脆熄灯就寝,一点儿都不把古河放在眼里。古河没有办法,为了能够成功拿到货款,只好忍饥挨饿一直等到天亮。第二天早晨,古河没有显出一点愤怒的表情,他仍然像刚来的时候那样满脸笑容。终于,客户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动了,他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恭恭敬敬地把钱付给了古河。古河的这种随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以及诚恳的待人态度,很让他的老板欣赏,没过多长时间,老板就介绍古河去自己认识的一个财主家做养子。此后,古河就进入了豪商小野组服务,因为工作表现优异,几年后便被提升为该组的经理。

有人问古河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认为发财的秘方在于‘忍耐’二字,能忍耐的人总是可以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只要你能够忍耐,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你前进。忍耐就是成功之路,忍耐才能转败为胜。”

在奋斗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所以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必须善于忍耐,只有能够忍耐失败的痛苦,忍耐遭受挫折以后的消沉,才能摆脱困顿,最终为获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当遇到穷途的时候,保持能屈能伸的胸襟就能使困难、挫折、厄运和耻辱全都在屈伸的转换中化作奋起的力量,使你勇敢地追寻前方更大的成功。

公元前497年,吴越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山。吴王派兵追击,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大夫文种的建议,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数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的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要求,但是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就会后患无穷。但是吴王不听,他认为败军之将还有什么威胁可言呢?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二人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干着一些下人才干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像个奴仆一般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随时伺候着。后来吴王夫差有病,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勾践竟亲自品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此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康复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吻合,于是夫差便认为勾践确实对他敬爱忠诚,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勾践回国以后,为了不忘自己曾经受到的耻辱,报仇雪恨,他睡觉时就躺在柴薪上,并在坐卧的地方挂了一颗苦胆,以此提醒自己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10年的努力,越国变成了强国,终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在受到挫折和困厄的时候,越王暂时采取隐忍的策略修身养性,冷静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然后低下头来养精蓄锐,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忍一时之穷途,待日后之飞腾”的意义之所在。

不逞一时之勇,低头等待时机汉代的陈平素以品行端正著称,此人才智过人,但最为重要的是他明白“忍”之策略的真谛,明白必要的时候巧装糊涂,不逞一时之勇,低头等待时机,然后后发制人。陈平曾经低过头,但是这些低头却为稳定汉室江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被世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