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的智慧
24873100000014

第14章 上篇:低调为人,智者之道(13)

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肯定渴望有人伸出援手,因此,当人们遭遇不幸或者犯了错时,需要的不仅是安慰,还有理解。

有个小男孩遭遇车祸,失去了生命。他的家人都非常伤心,他所在学校的老师和班里的同学也十分难过。放学后,老师带着小男孩生前的同学到这个不幸的家庭看望小男孩的父母。

小男孩的同桌是一个小女孩,他们是极要好的朋友。因为小男孩突然“走”了,小女孩的眼泪就一直没有停过。到了小男孩的家里,小女孩就更加伤心了。

后来,小男孩的母亲特地去小女孩家看望她,小女孩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她就问小女孩:“你到同学家都做了什么?”

小女孩回答:“去安慰难过的阿姨。”

“那你怎么安慰她的?”

“我不会说安慰的话,我只是和她一起哭。”

真正有效的安慰需要理解,安慰对方需要理解对方的苦难并与之共同承担。

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座山上旅行。在山顶上,年轻人发现了一位很奇怪的老人,一直站在山顶最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从老人所站的方位上看,那个位置正位于山上最陡峭的地方。年轻人想:莫非他想轻生?

想到这里,年轻人顿时紧张了起来。他很想过去把老人拉下来,可是他又怕自己惊动了老人,反而造成意外的结果。

左思右想之下,他只好默默地站在老人身后的不远处,准备在老人有异常举动时立刻出手阻止。

年轻人等了很久,老人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终于,他忍不住想去问问缘由。

于是,年轻人用柔和的声音说:“老伯,请问您在上面做什么?”

老人听到有人问话,这时才转过头来,只见他脸上的神情祥和,丝毫没有轻生的迹象。年轻人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老人微微一笑,说:“我一直在看山下那块闪烁着光彩的大石头。”

年轻人大感意外,便往山下一探头,却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老人大笑,说:“你在那里是看不到的,从我这里看看吧。”

于是,老人从石头上走了下来,年轻人登上大石头往下一看,只见阳光照耀的石头反射出一道彩光,甚是美丽,而这情景只有站在那块巨石上才能看到。

事实上,只要你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看问题,想要理解他人并不困难。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心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充满理解的安慰是友情的催化剂,陪对方一起面对困难是最容易让人感动的表达方式。

一个低调的人常常愿意去理解他人,也许他不善言辞,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用最简洁的方式传达他的温情,让人产生刻骨铭心的感动,这也是低调之人得人心的重要原因。

低调不是冷漠很多人认为低调之人就是整天安安静静、与世无争,对诸事诸人都不关心,其实,这是对“低调”的一种误解。低调不是冷漠,而是平静、自然。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低调的人不会绞尽脑汁地说尽甜言蜜语以讨人欢心,更不会想方设法许下无数承诺哗众取宠,而会用平平常常的关怀传达自己的关心。

有一天,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到白宫去拜访现任的总统和总统夫人,碰巧他们都不在。罗斯福就向所有白宫旧仆人打招呼,叫出他们的姓名,这种关切的问候让大家备感舒心。

当他见到厨房的亚丽丝时,就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亚丽丝有些无奈地回答他:“有时会为仆人烘制一些,可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有些不平地说,“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

当罗斯福要离开的时候,亚丽丝特地端出一块玉米面包给他,以便让他一边走一边吃。

“他对待每一个人,就同他以前一样。”那些仆人彼此讨论着这件事,甚至有人含着眼泪说:“这是将近两年来唯一有过的快乐日子,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这个日子跟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罗斯福没有高傲的姿态,他对仆人表现出的关心让他与那些仆人们打成一片,使仆人们深受感动,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与好感,这是非常难得的。

低调的关心如同白开水,但是最解渴。在施予关心方面,低调之人显然比高调之人更受欢迎。有些高调之人即便品行不坏,对人表示出了诚挚的关心,效果往往也不如低调之人。

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可以温暖一颗荒凉冰冷的心灵;一次不经意的关心,可以让你获得深厚真挚的友情。关心是人心的渴求,是友情的催化剂。

有一个人生病了,卧病在床很久了也没有人来看望他。尽管平时他有很多的朋友,但是此时不知怎么了,一个也没有来。

正在他内心非常郁闷的时刻,有一个同事来了。这个同事平常不爱说话,为人很老实,平时和他也没有过多的交往,只是偶尔在一起聊聊天而已。大家常拿这个同事的内敛性格开玩笑,嘲笑这个同事“傻”,当时,他也曾参与其中。

然而这一次,他看到这个同事时,心中非常高兴,一时间竟似乎忘记了过去,也忘记了病痛,精神也好了很多。

他非常感激地对这个同事说:“这次我生病,只有你一个人来看我,别看我这个人平常朋友挺多,没事时好像关系都不错,可是当我有事时,却都躲得远远的,我算是看透了,真正的朋友没几个。”

从此以后,他对这个同事非常热情,平时常给他打电话问候,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了。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关心你,你的付出,一定会换来他人的热情和友谊。与人交往,要想真正赢得他人的心,那就要时常关心别人,处处为人着想,这样对方才会感激你,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人与人之间最能引起共鸣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人情味,它是交流的金钥匙。而低调的人往往能够让关心变得自然,给人轻松自在的感觉,这样自然也就能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既然没有完美的人,也就没有完美的事,人在做事过程中总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抓住别人的一点缺点或错误就拼命地口诛笔伐,没完没了,好像只有“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才行,那就再也没有人敢与你交往了。因为谁都怕自己犯错误,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

人总是优点、缺点并存,倘若求全责备,则世上就没有人可以交往了。尤其在用人方面,最忌讳的就是求全责备。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用人高手,而他们一个共同的用人特点就是大度用人,发挥部下的最大优势,不对他们求全责备。曹操便是善于用人的高手之一,他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大度用人,容人之错。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袁绍的文书案卷中发现一束书信,打开一看,全是曹军里的人暗中写给袁绍的投降信。当时有人向曹操建议,要严肃追查这件事,对凡是写了投降信的人,要统统抓起来治罪。然而曹操却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说:“以当时袁绍的实力看来,我们实在是没有获胜的希望,连我都想逃跑了,何况是别人呢?”随后他就下令把那些密信投到火里付之一炬,所有人都一概不予追查,从而稳定了军心。

荀子曾说过:“群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里讲的就是以宽容为怀的道理。在特定情况下,只有足够宽容,才能赢得人心,获得支持。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7年),楚庄王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并让他的爱妾许姬向大臣们敬酒。正当大家喝得兴起时,一阵大风吹灭了大堂上的蜡烛。厅内顿时暗了下来,黑暗中,有个人拉着许姬的衣袖调戏她,许姬顺手扯下了他帽子上的羽缨,并告诉了楚庄王,要求他在掌灯后立即查出帽子上没有羽缨的人,并治他的罪。没想到,楚庄王却下令让所有人都摘掉帽子上的羽缨。直等到大家都把羽缨扯下来以后,楚庄王才下令重新点灯。这样,当然没有办法分辨出是谁调戏许姬了。许姬不理解,问楚庄王为什么这么做。楚庄王说:“酒后失态是经常发生的事,并不是他有意为之的,如果就因为这么点事治他的罪,肯定会伤了这些出生入死为我征战的将士们的心。”后来,在楚国攻打郑国的战争中,有一位将军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楚国立了大功。这个人叫唐狡,他就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

古今中外,大凡善用人者必有宽容之心,容人之度,这是每一个领导者、管理者的必备资质。求全常使一些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而又有专长的人才不敢入门,所以曹操的选人、用人标准是物尽其才,容人知错,楚庄王也是如此。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讲的就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仁慈的心态。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并且视为宽人律己的一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