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口才课
24872000000003

第3章 自我修炼打破交际“坚冰”(2)

第四,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向别人表达真实的自我。有一个位居美国销售行业前列的推销员,多年前,当他刚步入销售行业时,有一次,他很幸运地见到了美国的汽车大王。当时,他非常胆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紧张和恐惧:“很惭愧,我刚看见您时,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结果,这样的坦白不但消除了他的恐惧感,还让汽车大王“会心一笑”,觉得他很真诚。

第五,防治社交心理障碍,必须在心理上去掉“怕”字。正常的人际交往并不带有什么神秘色彩,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应酬。因此,过分注意自己在社交中的言谈举止是多余的,自然、大方、得体就可以了。

第六,不要担心让别人失望。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只要我们尽力去做了,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放下对自己过分的要求,成功就会逐渐向我们走近。

第七,克服社交心理障碍的最佳方法就是走出去,走到人群中去,与他人互动,比如多参加一些以扩大交际面为目的的集体活动,如同城老乡会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枯燥无味的生活变得丰富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与陌生人自然接触的频率,有利于减缓社交紧张感和恐惧感。

人际交往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信息的沟通、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克服社交心理障碍。只要突破了社交心理障碍,我们就能一步步成为“社交达人”!

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说话,其实是一个人内在知识、气质、性格、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正确的说话习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想制造点古怪,寻找点刺激,追求所谓的“与众不同”,说话时就像嘴里含着糖块似的,让人听不清楚。这些人还自以为很时尚、很时髦,殊不知,这种行为会招致人们的反感,不会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所以,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么请尽快改正,从现在开始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那么,良好的说话习惯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表达要流畅、清晰、准确

流畅、清晰、准确是口头表达的基础。但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有的人很有才华和见地,但一开口说话却语塞言滞,真可谓说者费劲,听者着急;也有的人说起话来口头禅颇多,打乱了自己的正常语流;还有的人说话平淡如水、抑扬不明、顿挫无序。这些都会极大地妨碍思想的准确表达,使说话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只要肯下功夫,提高说话能力并不是难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就是这位雄辩的演说家,原来讲话时总是结结巴巴,而且口齿不清。他曾经因为口才不济,第一次在下院演讲时,只讲了一半就败下阵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气馁,而是发愤图强,潜心研究演讲的诀窍,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丘吉尔终于成了世界级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言简意赅,切忌冗长繁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来讲话。”这反映了人们对“一讲就长、喋喋不休、空洞无物”的某些讲话的反感,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话在实而不在长,语言在精而不在多。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语言提炼能力,增强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并学会使用俗语、成语等具有凝练性的词汇。只有这样,我们说出来的话才能更加见解精辟、详略得体、语短意丰,这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是大有裨益的。

切合语境

语境是指说话的客观现场环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以及交谈双方的身份等。说话要切合语境,主要是指说话要遵循“TPO”原则,T即时间,P即地点,O即场合,即说话一定要与时间、地点和场合相吻合。

因人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在说话时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话题。

第一,从本质上说,说话是一种交流与合作,因此在选择话题时,应当多为谈话对象着想,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阅历、职业等选择适宜的话题。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因素,交谈就很难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难以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第二,由于交谈双方的性别、年龄、阅历、职业等不同,在交谈中经常会发现彼此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关注话题等。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谈话内容,从而使双方在交谈过程中有来有往、彼此呼应。如果选择双方都不感兴趣或仅有一方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只能不欢而散。

如果交谈双方在交谈中产生了意见分歧,可以进行适度的辩论。但这种辩论必须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如果谁也不能说服谁,就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保留歧见,切忌为了驳倒对方而争得面红耳赤,导致交谈不欢而散。

言从心出,情真意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不先乎于情。”意思是说,唯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言为心声,情真才能意切。很多演讲者之所以亲自写演讲词,就是因为“动人心者莫不先乎于情”。演讲者只有首先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听众。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一次成功演讲的全部魅力,首先在于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进而强调自己的喜怒哀乐,强调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感受,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我就是我”,要有勇气亮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说话就没有魅力。

9招提高你的语商

说话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说话能力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说话能力的重要性,著名演讲家李易真先生于2004年提出了语商的概念。语商(LQ,Language Quotient的缩写)即语言商数,是指一个人学习、认识和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商数。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一个人的语言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语言世界里,说话能力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说话水平的高低就是语商能力的高低。说话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的一种技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学习需求、主客观条件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获得语商能力的快慢和高低也有差异。这就表明,人的语商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得到强化和提升的。

语商高的人往往自信心强、头脑灵活、反应机敏、判断力强,说话富有吸引力,同时,他们还能在各种谈话场合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迅速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友谊。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提高语商。而要想提高自己的语商,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以下6大能力:

第一,听的能力。听是说的基础,要想能说会说,首先要养成爱听、多听、善听、会听的好习惯,比如多听新闻、演讲、别人说话等,这样才能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整合、提炼,就会逐渐形成语言智慧的源泉。

第二,看的能力。看可以为说提供素材和示范。比如,我们可以看电视上语言交谈类的节目,也可以看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形象的交谈场景。这样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学习和掌握他人的说话方式和技巧。特别是影视、戏剧中的人物对话,它们往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为我们学习说话提供很好的范例。

第三,背的能力。背诵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还有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尝试着多背一些诗词、格言、谚语、成语等,它们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背得多了,就可以慢慢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第四,想的能力。想是让思维清晰化、条理化的必经之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会说,而是不会想,想不清楚自然就说不明白。因此,在说一件事、介绍一个人之前,我们不妨先认真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想想人物的外貌、穿着、特征等。一旦我们的思维清晰了、有条理了,我们的语言也会随之变得清晰、有条理。

第五,编的能力。一般来说,能编善说的人都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勤编写、多编写的好习惯,这对提高我们的说话能力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