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口才课
24872000000025

第25章 “一张嘴”把人说得心服口服(5)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随时可能遇到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我们不仅需要和他们交流沟通,有时候还需要说服他们信从我们的观点,说服他们购买我们的商品,说服他们接受我们的建议、请求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幽默。

有一天,英王乔治三世到乡下打猎。中午时分,他感觉肚子有些饥饿,于是到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点了两个鸡蛋吃。吃完鸡蛋,店主拿着账单来结账。乔治三世看了一眼账单,顿时怒火中烧,狠狠地说:“两个鸡蛋就要两英镑!鸡蛋在你们这里一定非常稀有吧!”

店主毕恭毕敬地说:“不,陛下,鸡蛋在我们这里并不稀有,国王才稀有。鸡蛋的价格必须和您的身份相称才行。”

乔治三世听罢不由得哈哈大笑,爽快地付了账。

在这则小故事中,店主巧用幽默,不但没有惹怒乔治三世,反而让他心情愉快地付了账。可见幽默的说服力有多强大!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存在不同意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我们在说服他人时善于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往往能迅速消除分歧,找到共同点。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之后,打算提拔国会议员斯托克曼担任政府的预算局局长。但是,斯托克曼以前曾不止一次在公开辩论中抨击过里根的经济政策。怎样才能打破僵局呢?里根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打电话给斯托克曼,半开玩笑地说:“戴维,自从你在那几次辩论中抨击我以后,我一直在想办法找你算账,现在终于想到办法了,我要派你去预算局工作。”

一个玩笑式的电话,不仅打破了双方的僵局,而且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由此可见,幽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我们的观点,成功达到说服的目的。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针锋相对地指责、批评对方。否则双方的交谈很容易演变成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从而导致交谈的破裂,说服也就无从谈起。为了有效地说服对方,并且不伤双方的和气,我们不妨在说服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幽默元素。

说服他人的其他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需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说服技巧,说服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说服技巧,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心理定势,耐心倾听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定势: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事,他就会启动其心理定势准备说话,直到他把心里的事情全部说完,他才会转而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意见被对方接受,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首先要学会倾听对方说话,让对方充分表达他的意见和观点,即使你无法认同和接纳,也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等对方把话说完之后,你再以“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的句式提出反对意见。如此一来,对方就会有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认为你刚才很专注地听他说话了,进而产生和你交谈的欲望。这时候,对方在心里已经对你产生了好感,所以会不知不觉朝着被说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心理定势在说服别人时的妙用。

换位思考,以心换心

当双方意见相左或观点存在分歧时,很多人都试图通过说服来解决问题,结果却往往发现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其实,说服别人之所以如此困难,并不是因为劝说者没有把道理讲清楚,而是因为劝说者和被劝说者固执地坚守在各自的立场上,不懂得替对方着想。如果懂得换位思考,或许被劝说者就不会“拒绝”劝说者了,双方之间的沟通也就容易多了。

因此,我们要想成功地说服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这样能给对方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换位思考的技巧往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某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部分零件委托给一家小工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示给这家机械制造公司时,不料全部不符合要求。由于生产任务紧急,机械制造公司的负责人只得令其尽快重新制造,但这家小厂的负责人认为,他们是完全按照规格要求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就这样,双方陷入了僵局。机械制造公司的总经理得知情况以后,就对小厂的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让你们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有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存在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你说呢?”那位小厂的负责人听完后欣然应允。

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而不顾及他人,往往会失之偏颇,甚至伤害他人。凡事懂得换位思考,多为他人想想,原本很难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

克己忍让,用事实说话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当我们和他人意见不一致时,千万不要不顾一切地跟对方争辩,因为争辩的同时往往会激起对方的逆反情绪,甚至使交谈逐渐偏离初衷,而转向对个人的攻击。因此,当交谈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最高明的做法应该是克己忍让,以柔克刚,用事实来“表白”自己。这种忍让的气度和用事实说话的说服技巧,不但能平息对方可能出现的逆反情绪,在无形中达到规劝和说服的目的,而且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尊重。

调节气氛,以退为进

在说服别人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办法制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如果我们能和颜悦色地用征询和商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就能使交谈气氛友好而和谐,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如果我们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谁都不希望自己轻而易举就被人说服、受人支配。

一位中学老师受学校委派,接任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接任的第一天,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树荫下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管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了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对同学们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对吧?”学生们谁也不愿意说自己懒,便不约而同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活,实在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笑着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吧!现在你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们一听,顿时活蹦乱跳起来。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还买了几十根冰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们愉快地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劳动了。

消除防范,以情感化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双方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因此,要想成功地说服对方,就要想办法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那么,怎样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呢?

从潜意识角度来说,防范心理是一种自卫心理,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成假想的敌人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因此,消除对方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对方暗示,表示自己是对方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意给予帮助等。

周女士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天,当她把一名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突然掏出一把尖刀,逼她把钱交出来。周女士装作很害怕的样子,交给男青年500元钱说:“今天就挣了这些,要是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掏出20元零钱。见周女士如此爽快,男青年有些发愣。周女士趁机说:“你家住在哪儿?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你的家人一定等着急了。”见周女士是个女性,而且又不反抗,男青年便把刀子收了起来,然后让周女士把他送到火车站去。

见气氛缓和了,周女士不失时机地说:“我家原来也很困难,咱又没什么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咱!”见男青年沉默不语,周女士继续说道:“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能挣钱,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完了!”火车站很快就到了,见男青年要下车,周女士又关切地说:“我那几百块钱就算是帮助你的,用它干点儿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非法的勾当了。”听着听着,男青年突然哭了,把五百多元钱往周女士手里一塞,坚定地说:“大姐,我以后就算饿死,也不干这种事了!”

在这则案例中,“的姐”周女士从“姐姐关心弟弟”的角度,以情感人,成功消除了男青年的防范心理,从而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高帽效应,调动热情

当我们试图说服别人改变其错误行为时,如果直截了当地批评难以奏效,这时不妨尝试运用给对方戴高帽子的方法,这样往往能激发对方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决心,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观点或意见。

渴望肯定和赞美是人的天性,适时地给予别人肯定和赞美,能够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亲密。比如在职场中,当下属以公务繁忙为借口,拒绝接受某项工作任务时,作为上司,为了说服下属接受该项任务,就要想办法调动对方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给对方戴高帽子,例如:“我知道你很忙,抽不开身,但这项工作只有你去做才行,我对别人做没有把握,想来想去,我觉得你才是最佳人选。”这样把高帽子往对方头上一扣,就使对方很难拒绝你的要求了。这个说服技巧的特点主要在于: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适度的赞美,从而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他在比较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在人际交往中,善意威胁法也是一种说服他人的好方法,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广。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对方产生一种心理恐惧感,从而极大地增强说服的力度,达到说服的目的。

某公司组织了一次旅游。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预先订好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住宿的房间里没有热水。为了此事,带队的队长约见了旅馆经理。

队长:“非常抱歉,这么晚了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都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了供应热水的呀!这件事请您想办法为我们解决。”

旅馆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下班回家了,他忘了放水,我已经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那里洗。”

队长:“你说得对,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说清楚,账要算明白,套房每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我们要到集体浴室去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统铺水平了,我们只能按照统铺标准给你付费——每人15元!”

旅馆经理:“那不行,肯定不行!”

队长:“那就给我们供应单独的热水。”

旅馆经理:“我刚才说了,没办法。”

队长:“您有办法!”

旅馆经理:“您说有什么办法?”

队长:“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叫回来;二是您派人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旅馆经理打电话找回了锅炉工,半个小时后,每个房间的浴室里都有了热水。

尽管威胁能够增强说服的效力,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明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会弄巧成拙。

争取同情,以柔克刚

当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争取同情的说服技巧,从而达到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目的。

有一个14岁的山区小女孩,不幸被坏人拐到了上海。当天晚上,小女孩被关在一个黑暗、潮湿的屋子里。突然,房门被打开了,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小女孩的心怦怦直跳,恐惧的血液顿时涌遍了全身。但她还是强迫自己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男人一愣,整个人就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一样。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个好人,看您的年龄和我爸爸差不多,可我爸爸比您苦多了,他在乡下种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都中暑了……”说着说着,小女孩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中年男人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不久后,在中年男人的帮助下,小女孩得救了。

面对强大的对手,何不让自己显得弱小一些,来博取他的同情心呢?故事中的小女孩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中年男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头萌芽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了一顶“好人”的高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的标准看齐。然后又用“爸爸”和“伯伯”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中年男人的同情心理,从而达到了说服的目的,并使自己获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