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24863300000014

第14章 舌灿如花,学一点言语论辩术(3)

在与小人较量时,我们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要被他的三言两语就给激怒了,那不是有修养的人的所为。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像疯子一样对待他人,他会冷静地面对棘手问题。

有一次诗人歌德的作品,被某一位无知的德国批评家进行了尖锐的指责,歌德当然不能示弱,于是也进行了反批评。结果是这位批评家对此耿耿于怀。

一天,歌德在公园里散步。这条小路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恰巧,他那位批评家迎面走来。批评家冲歌德嚷道:“我向来没有给傻瓜让路的习惯。”歌德不慌不忙地让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说;“而我恰恰相反。”这个无知的批评家像斗败的公鸡一样,红着脸匆匆走了。

虽然那位批评家的话语看起来恶狠狠,给人一种毫无风度的感觉,但很显然,在这次较量中,胜利者是歌德。

很显然,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是不明智的,修养会在发怒的过程中消耗殆尽,自尊心也会因此严重受挫。而当对方摸清了我们的脾气和特点后,便会加以利用,以使我们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所以,当面对别人无礼的挑衅时,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易怒的疯子,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仅是愤怒,一切冲动的情绪都要收到控制。而控制情绪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一点应对的技巧。

聪明的人总是会像歌德一样,说话绵里藏针,却不失风度,更不会让坏情绪成为自己的致命伤,而且往往能够让对方在哑口无言中承受致命一击,从而轻巧取胜。无论是企业家、外交官、政治家或者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掌握一点绵里藏针的说话技巧,都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执,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

在一个机场售票厅里,许多乘客都秩序井然地在排队购买机票。突然,一个衣着笔挺的人穿过人群,气势汹汹地挤到了最前面,粗暴地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时间,要求售票员为他优先办理。

售票员微笑着礼貌应答:“十分抱歉,先生,我们会尽可能节省时间,请你按照顺序排队等候。”

听到售票员拒绝了自己的要求,他顿时火冒三丈地喝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售票员依旧微笑应对:“这位先生您好像有些健忘,是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吗?”接着她作势向后边排队买票的旅客问道:“请问谁认识这位先生?能帮助着回忆一下吗?他已经忘了自己是谁了。”

排队的人群立刻爆出一阵哄笑,而那位无理取闹的顾客已经羞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只好低头退回到队伍后边,去排队等候了。

人际间的交往,总是纷繁复杂,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总有一些无聊的人时时也翕动他那无聊的嘴,向我们的语言自律发起挑战,给我们正常的社交生活制造各种困难。作为一个在社会中行走生活的人,无论对方的言谈多么令你反感,你也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良好交际形象。要记住,巧妙的的利用一些技巧,为自己轻松解围,才是聪明的选择。

面对诡辩,将荒诞进行到底

黑格尔说:“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着虚假的证据,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好听,好像真的一样,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给否定了,弄得动摇了。”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合常规,不切实际的人和事,这些事总是让我们感到忍俊不禁又无可奈何。当遇到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与其费力拆穿或纠正,倒不如将错就错,将荒诞的意味更近一层,让对方在哑口无言中去反省自己。

一日,老李在市场上买了一条围巾,走到小区里的时候碰到了邻居家老王的女儿。那姑娘礼貌地跟老李打招呼:“李叔,您也买了这样的围巾啊?我看挺好的,这不也给我爸买了一条。”

“嗯,我看这围巾挺好的,暖和,适合我们老年人戴。”

“嗯,是。李叔,您这是多少钱买的啊?”姑娘问道。

“二十啊,你的也二十吧?”

“啊?那您买贵了吧,看着一样的东西啊,我的这条才十块钱啊!”

老李一听,顿生怒火,转身去市场找卖围巾的小青年:“喂,你这人做生意怎么这么不地道啊,看我老头子就欺骗我?”

商贩被问懵了:“我怎么欺骗你了?”

“就这条围巾,你刚才卖给一个姑娘十块钱,为什么卖给我时却要了二十?”老李怒气冲冲地质问道。

商贩被问的哑口无言,继而争辩道:“谁欺骗你了?这围巾本来就是二十,刚才那个姑娘是我妹妹,所以我才赔钱十块卖给她的。”

老李听完,没再接话,从摊位上拿起一条围巾就往外走。小青年急忙紧追上前,拉住老李问道:“干什么?想抢劫啊?”

“没有啊,咱们不是亲戚吗,我拿亲戚的钱能算是抢吗?”老李从容的问道。

“谁跟你是亲戚?”青年怒气冲冲地问。

“你不说刚才那个女孩是你妹妹吗?我是她爸爸!那我拿自己儿子的东西,不是理所应当吗?”

老李的一句话,顿时让小贩无言以对了。

商贩本是想借亲戚关系的名义骗老李罢休,可想而知,假如老李态度强硬地与小伙子争论一番,想必都不会占到什么优势。而老李却抓住时机,运用让诡辩更进一层的智慧,也跟着攀亲。这样以假对假就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起到了很好的讽刺和还击作用,给了小伙子一个教训。

这种艺术使语言更加显露出它固有的机智与思辨色彩。由于这个原因,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这种将荒诞进行到底的技巧都被广泛地应用。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对方一般都是按照正常的逻辑来思维的,所以,你在运用这种技巧的时候就必须突破常规思维。这样才能出奇制胜地将对方引入你巧设的局中。

邓肖是个极爱炫耀自己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征服女人的魅力,他经常在外人面前对妻子

王梦颐指气使。即使是在王梦的朋友面前,也丝毫不给她留面子,这让王梦很是愤懑。

这天,他们一起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大家玩扑克正玩的起劲时,邓肖发现自己烟抽完了,便一手将空烟盒抛给王梦,意示让她去买烟。

王梦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却发现自己的钱包落在家里忘了带出来,于是便说:“行,我去买,把钱给我吧!”

邓肖一看自己的指令打了折扣,就没好气地说:“用钱买烟谁不会?如果你能不花钱买来了,才是真有本事呢!”

王梦知道他炫耀自己大男子的劲头又上来了,本想反驳,但考虑有朋友在场,怕丈夫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便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几分钟之后,王梦便回来了,一进门便将一个空烟盒递给了邓肖。

邓肖打开一看,皱眉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梦笑着说道:“从有烟的烟盒里拿出烟来抽,大家都会,你这么牛,如果你能从空烟盒里拿出烟来,才是真正的牛人啊!”

在场的朋友顿时都哈哈大笑起来,邓肖一看自己的炫耀计划没有成功,只好主动起身出去买烟了。

王梦在欢乐的气氛中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意见,而且由于委婉既显示出了机敏,也不至于使场面太过难堪。能在一片祥和中解决问题,想必使我们每个人都极力追求的境界。

所以,当我们备受他人攻击和恶意侮辱时,无须惊慌失措,也不必十分愤怒,这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时候,只需要你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起来,运用以诡制诡的方式给对方以还击,就能轻松取胜,将自己解救出来。

运用逻辑,请君自己跳进来

古装剧中的英雄常常武功盖世的高手,论辩也形同一场比武,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必要的时候,不得不用一些招式来助阵,逻辑的运用就是一个不俗的套路。

一提起“逻辑”,很多人都会觉得深奥、难以掌握,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逻辑。“困了,要去睡觉”这就是一种因果逻辑。几乎所有的事物的原理都包含在逻辑之内,都要符合自己的逻辑发展规律。

论辩中常用的逻辑多是指事物、思维的规律以及推理的原则。只有论辩语言符合逻辑才能理顺意通,思如泉涌。这样对方才会乖乖地跟着你走,从而达到想要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很好运用了逻辑论辩的寓言:

风和日丽的早上,一只麻雀在大树上晒太阳,老鹰经过看见了就批评麻雀说:“这么好的天气,你不去努力工作,反倒在这里浪费时间,真是可惜。”

麻雀说:“呵呵,我根本就不用去急着操劳,因为我很快我就会去学一门别人不会的独门技术。它不仅容易掌握,还可以赚大钱,有了这样的本事,我当然可以好好享受阳光了。”

老鹰大笑道:“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假如没有人学过,那么你向谁去学呢?如果是方便好学的技术,那大家都会了,又怎能赚到大钱呢?如果方便好学又没有人去学它,那就一定是天底下最没有用的技术了。所以,你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美梦罢了。”

几句话过后,麻雀立马哑口无言了。

老鹰对麻雀的反驳实际上就是比较简单的逻辑,只是进行了一个正推和反推,就轻轻松松将对方臣服于自己设定的标准答案中了。

论辩中,因为立场的不一而产生激烈的争辩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先做到让对方迷失方向,糊里糊涂中被牵着走,那么,胜利的把握就能提高很多。这种小手段说来简单,但是运用起来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运用逻辑的力量,一步步引诱对手自己跳进来,然后一举击溃。

姚鹏是非常好客的人,这天家里来了客人,姚鹏自然准备好好招待,于是,便嘱咐儿子出去买了一瓶茅台回来。

但是,就当姚鹏做好了一桌子菜,打算跟朋友不醉不归的时候,却发现买来了茅台是假货。这样扫兴的事情让姚鹏恼怒极了。他一把抄起酒瓶,打算在儿子的带领下去跟卖家讨个说法。

走在路上姚鹏想:如果直接进去辩论,店主一定不会承认。于是,到了店门口,便先让儿子拿着酒躲在门外,自己走了进去。

“老板,来瓶茅台。”姚鹏一进门便冲店家喊道。

老板急忙将一瓶茅台递到了他的手上,姚鹏接过酒仔细打量起来,并自语道:“最近的茅台假货多,可得好好看一看。”

店主马上笑着接话道:“您在我这买尽管放心,我都卖了这么久了,绝对没有假货。”

姚鹏叹着气说:“上次我在外地的一家很像样的店里买了一瓶茅台,店主也说绝对没问题。谁知拿回家一尝,连二锅头都比不上,现在这事都没准。”

店主故作气愤地说:“哟,这不是坑人吗?那你去找他啊!”

姚鹏苦笑道:“当时没发现,时候谁还认账啊?”

店主惋惜的说:“这倒也是,就当买教训吧!”

姚鹏说:“现在这人,就算当场发现了也不见得认账的。”

店主头头是道的指教说:“那不能。不是还有工商管着吗?人赃俱获,谁不怕啊?”

这时,姚鹏向躲在门后的儿子招招手让儿子拿酒进来,往老板面前一放:“那这个您看该咋办吧?”

店主一下傻了眼,急忙赔笑脸:“好商量啊,好商量,我马上给您退款!”

在这里,姚鹏就运用了逻辑手段。他先是从买酒作为切入点,以此为前提,然后逐步演绎推理:怕买假酒——买了假酒没办法——老板支招——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最终让老板主动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将对方一步步引到了自己设置的“坑”里。

就论辩而言,“硬取”自然比不上“巧夺”。在谈判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急着切入主题,应该学会头脑灵活,先为对方设一个陷阱,让他在谈话的过程中,糊里糊涂地中了自己的计,从而达到自己的办事目的。

当然,你在运用逻辑设“坑”的时候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必须让被求助者按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走,必须天衣无缝,不能摸出破绽,一步一步地向预定目标靠拢。

另外,不仅要自己学会画“坑”,还要防范陷入对手设置的“坑”中。防范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思维的活跃性,不要轻易地相信那些轻易获取的信息。许多信息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大的问题,其实是将你引入歧路的诱饵。一旦我们一时疏忽,随着对方设置的迷局步步前行,就会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十分被动的位置上,随时都有被对方挖好的“坑”瞬间掩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