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24863300000013

第13章 舌灿如花,学一点言语论辩术(2)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的演讲遭到别人的反对,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不一很正常。当面对来自听众的针锋相对时,一定不要慌里慌张地自乱阵脚。

应当沉着地解释和陈述自己的意见,但不要试着去改变对方的观点,然后,将演讲从容地继续下去,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态度,显示出一名演讲者的风采。

漂亮的开头,精彩的结束

如果把整个演讲的过程比喻成一舞龙,那么把握好龙头和龙尾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条龙是否能舞的腾云驾雾,舞的抓人眼球,全凭这一头一尾的力度把握。所以说,要想让一场演讲能够从始至终都扣人心弦、抓人眼球,就要多在开头和结尾处下功夫。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开始就讲一些毫无新意的套话,听众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再精彩,演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演讲开头要想吸引人,必须直接从问题的实质或从能引人入胜的有趣的事物开始。这样才能一开局就抓住听众的心,让他们的思维一直都随着你转动,演讲才能获得成功。

这里总结了几点小技巧可供大家参考:

1、巧设悬念

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会感到什么好奇,所以,在演讲的开头用悬念来吸引听众绝对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这个悬念可以是单纯的语言悬念,一开始边语出惊人地道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勾起听众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实物悬念,拿出一个道具,然后给它下一个离奇的定义等等。比如:拿一块石头,然后告诉大家:“可别小瞧这块石头,它可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石头,在整个中国,只有我才有这么一块。”然后再巧妙第一层层道出石头的来龙去脉,让大家恍然大悟。

2、设问或反问

当问题摆在听众的面前时,他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调用自己的脑细胞来寻找答案。所以,设问和反问也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不错方法。

上台马上设问,听众的思维就和演讲的内容成功对接,听众的心就这样被抓住了。而反问则是只问不答,上台先反问观众,虽然不为寻得答案,一样能调动听众的思维。从而将演讲引向深入,让听众始终围绕着你的思路转。但应用反问时需注意,反问口气较重,带有较强的谴责意味,较适合那些批判性及煽动性的演讲。

3、运用幽默的开场白

正所谓“没有人会拒绝笑容”,幽默是几乎是受到所有人青睐的语言模式。如果一开场就能够逗人发笑,那么整场演讲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幽默的开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演讲场合,在一些严肃或者被悲伤情绪所围绕的场合中,就要将幽默的语言珍藏起来了。

4、讲故事

就是在演讲的开头,可以先讲一个精彩的小故事作为“引子”,抓住观众的兴致。

给演讲设置过一个良好的开头之外,还要搭配一个精彩的结尾。戴尔·卡耐基说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精妙的收尾即是收锁,又是高峰;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再介绍几种演讲收尾的方法:

1、总结性结尾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就是对通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纳,这种结尾的好处在于即使听众没有听到你演讲的其他部分,也完全能够了解通篇讲话的大致内容。在言简意赅毫不拖沓的节奏中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2、抒情式结尾

抒情式结尾是一种常见的效果较好的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感情丰富,满怀激情,以优美的语言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是运用这样的结尾方式,要注意克服“套话”,不然就会给人刻意和做作的感觉。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3、借用名言结尾

用被人们普遍认可和使用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结束演讲,可以使整个演讲的论点更加有力,让人信服。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主题,把演讲推向高潮。如果名言选择的恰当,更是犹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手叫绝。

4、鼓动号召性结尾

这种结尾以发出号召作为全篇的归结,其优点是鼓动性强,能给听众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印象,可以程度更深地调动听众的激情度。

5、哲理升华

以上所说的结尾方式基本都是以与演讲内容并列的关系地位存在的,而哲理升华式的结尾则是利用几句简短、精彩的话语将全篇的内容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之上,让内容更加富有哲理,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6、借助道具作结尾

这种方式不是很常用,但如能加以巧用,效果也很不错。比如:假设演讲主题是关于骨感美与丰满美的,就可以在结尾处拿出两幅画着不同类型女人的肖像或漫画,既显得富有新意,又可加深听众对于演讲内容的印象。

除了这些,还有共勉式、展望式、誓愿式、赞美式等结束演讲的不同方式。

开头和结尾的方式都没有什么特定的模子可循,只要勤于思索,巧于构思,敢于创新,就能设计出漂亮的开头和精彩的结尾。

辩论发问有技巧

各大院校经常组织的辩论赛和电视上诸如《对手》、《撞击》等一系列以辩论形式存在的节目,让我们对辩论这一交流对话方式不再感到陌生。甚至我们在日常生活交际和商业谈判上,也常会遇到与对方辩论的情况。所以,掌握一点辩论的技巧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辩论的过程一般都是在论辩双方互相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辩论中的提问与平时谈话中的提问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日常的提问一般都是以获得答案为目的,而辩论中的提问是为了通过“问”达到某种目的,这个目的或提问本身就是对对方的反驳;或是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攻击到对方。这种“问”本身就是辩驳的一种重要方式。

所以,在论辩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握好“提问”这一有力的环节,就能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牵着对方的鼻子走,将胜利轻轻松松握在手上。

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环保人士汪永晨提出了“敬畏大自然”的观点。此话题一出,便受到何祚庥、方舟子等人士的强烈反驳,何祚庥认为“人类无需敬畏大自然”。《在一次新浪网组织的电话访谈中,汪永晨与何祚庥就此展开了一场辩论。

何祚庥:现在老虎少了,吃不了人了,假如说在武松打虎的时代,老虎要吃人,请问汪女士认为该如何对待这只老虎?

汪永晨:我想请问何院士,老虎为什么吃人,是因为人占领了老虎的领地,在这个地球上,每一个人都要有安分守己的自己的空间,鸟在天上飞,老虎生活在森林里,那并不是人类的家园,是老虎的家园,而人类却自私地侵占了他们的家园。我曾在云南采访的时候,就有动物因为被人类侵占了地盘而吃人的现象,但国外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中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口太多了,所以才要计划生育……

何祚庥:现在我不跟你讨论其它的事情,只讨论武松打虎那个时代是不是武松可以打老虎?

汪永晨:在自然界中是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并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能按照自己的发展一味地生长,我们都知道有生物链,在生物链中,老虎要吃虫子,要吃绵羊……

何祚庥:汪女士我打断一下,我们讨论的是老虎和人的关系,你不要扯到老虎和绵羊的关系。

汪永晨:我觉得大自然的平衡是规律,没有平衡这个社会早就崩溃了,不可能某一种动物占上风,人和老虎也应该有这种平衡,不光是老虎,在整个的地球上,人和其他的动物也存在这种发展的问题。

何祚庥:请不要回避问题,现在就请你告诉我,在宋朝老虎要吃人,人怎么对付老虎吃人这件事情?我问你当时的武松该不该打老虎,请你明确的回答。

汪永晨:人为什么觉得老虎没有人重要,为什么非要保护人,不保护老虎呢?

何祚庥:那么,既然如此,假设汪女士你生活在宋代,假设有个老虎向你扑来,你是不是心甘情愿被老虎吃掉呢?

之后,主持人眼看交谈进行的越发不可开交,便及时终止了这场谈话。

虽然这场辩论没有坚持到最后,但估计大家对这两人这一环节辩论的“输赢”都会有一个判断,很明显,虽然汪永晨一再解释,但还是被何祚庥占了上风。其关键就是正是由于何祚庥把握住了辩论提问的技巧。

俗话说“抓蛇抓七寸”,论辩也是如此,论辩中抓住对方的主要破绽提问,攻其根本来反驳对方,会比陈述性反驳更为有力,更有助于攻垒破敌。实际上正是符合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受到满意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抓七寸”的提问方式也并不是适合于任何一种辩论之中。当遇到商务中的谈判和辩论时,就要适合地转换一下提问的技巧了。

一般来讲,常用的商务谈判中的有效提问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引导性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方式往往运用于当发现对方对我们的话题不敢兴趣或犹豫不决的时候,这种问句其实是在变相地帮助对方做决定,如果对方不同意,也可以了解对方的进一步想法,以便谈判可以继续进行。比如:“既然我们已经在价格上僵持了这么久,那我们不如考虑一下在这样的价格上可以添加什么附加条件,您觉得呢?”

探索式发问

这是针对对方的答复要求引申或举例说明的一种问句,这种发问方式不但可以进一步发掘充分的信息,而且表达对对方答复的重视。比如:“您有什么能证明贵方可如期履约?”

封闭式发问。

这是一种可以引导对方给予特定的答复的问句。如果你要明确的知道一件事情和一个问题,就要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发问,例如:“您第一次发现商品出现问题是在什么时候?”。回答这种问题,一般并不需要对方进行太多的思索。由于这种问句力度较强,所以有时会让人感到一种威胁感。

间接问句式

这是借着第三者意见以影响对方意见的一种问句。如:“王小姐不是也很喜欢这个款式吗?”采取这种提问方式时,应当注意提出意见的第三者,必须是对方所熟悉且看重的人,否则就失去了效力。

强迫选择式发问

这是将稳步发展的意见抛给对方,让对方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选择的问句。如:“您是打算先付一半的费用还是全付呢?”运用这种提问方式要尽量做到语调柔和、不要让人觉得有强迫感。而且,一般应在己方掌握充分的主动权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很容易使谈判出现僵局,甚至破裂。

协商式发问

这是指为使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采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发问的方式。这种提问,语气平和,对方容易接受。例如:“您看我给您安装一个红色的按钮是否合适?”

另外,在提问时,还有几点需要注意:要避免提出那些会阻碍双方让步的问题;提问的态度要让人看起来诚恳,所提问题的句子尽量简短一些。既不要以法官的态度来询问对方,也不要接连不断地提问题。还有,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可以在对方发言完毕之后提问。当对方发言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断,也不要急于提问,否则会显得不礼貌,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我们在论辩之所以提不出好问题,往往是因为准备不够。只要掌握了恰当地提问技巧,相信你在今后的辩论中一定会成为一名无往不利的高手。

绵里藏针,对付无谓争执

人与人之间,若都能够心平气和、友好相处,那自然是一间无尚的美事。但并非事事尽如人意,有些人就特别热衷于抬杠找茬,在唇齿的较量间体验胜利的乐趣,却坏了我们原本美好的心情。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多半都会觉得怒上心头。但是,轻易的发怒会让我们显得失态,说气话也只会让人蒙羞,而且,这样的方式并不见得能够解决争执,反而会将它引上更加激烈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