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被董宣的忠诚和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动所感动。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他死也不肯向湖阳公主赔礼道歉。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便嘲笑光武帝说:“你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不能驾驭了呢?”光武帝回答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从严,严格执法,而不能像过去做平民时那样办事了!”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
后来光武帝为了嘉奖和鼓励董宣,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三十万赏钱。
对于敢于直言的贤臣,君王不但要赏钱,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重用。直言进谏的忠臣,说话也许不好听,做事也许太直接。一个明智的君王,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要明白的道理是,忠臣这样做确实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好,为了国家好。只要这样想,自然能够赢得忠臣的效忠,江山的稳定。
红颜多祸水,贪恋则无为
【原典】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
注曰:如太平公主,韦庶人之祸是也。
王氏曰:“重色轻贤,必有伤危之患;好奢纵欲,难免败亡之乱。如纣王宠妲己,不重忠良,苦虐(雪楷义)万民。贤臣比干、箕子、微子,数次苦谏不肯;听信怪恨谏说,比干剖腹、剜心,箕子入宫为奴,微子佯狂于市。损害忠良,疏远贤相,为事昏迷不改,致使国亡。
后妃之亲,不可加于权势;内外相连,不行公正。如汉平帝,权势归于王莽,国事不委大臣。王莽乃平帝之皇丈,倚势挟权,谋害忠良,杀君篡位。侵夺天下。此为女谒公行者,招祸乱之患。”
【释评】“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这句古诗道尽了千古英雄之不幸。谗言舒心,美色舒心且悦目,那些昏君耶能不近色远贤?昏君近色,后妃必然干政。枕边风起,天下寒流矣!
男性因为在视觉感官上对女性的要求,往往会喜欢那些身材姣好、容貌端庄的女子。纵观古今,有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自己,被美人迷惑,从此变得一蹶不振,丧失了斗志,毁掉了前程。
《六韬·文伐》中说:“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以惑之。”这就是“美人计”的出处。美人计即用美人作为诱饵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谋略。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于是利用美色来对付他人、谋取利益或者达成愿望的事情层出不穷,从而演绎出了许多生动的“美人计”来。许多企业、公司往往会用“美人计”来进行公关活动,刺探经济情报或者借以迷惑对手等。
美人计比任何武力都有威力。武力的攻伐带来的是仇恨,而美色可以消磨敌人的意志,侵蚀敌人的体力,引发敌人的内部矛盾。
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斗争越来越激烈,朝廷动荡不安。董卓趁此机会打着“勤王”的旗号率兵赶到都城洛阳,并控制了皇帝。
董卓认为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须先得掌握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他便积极扩充兵力,收揽兵权。
控制中央政权,掌握洛阳卫戍军队的兵权极为重要,董卓便具体部署,派心腹大将吕布杀掉执金吾,接收全部京城防卫部队。从此,董卓不仅控制了大量常规部队,而且掌握着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力量。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政权,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
汉献帝即位的时候只有9岁,董卓因此掌握了大权。董卓阴险狡诈、滥杀无辜,并且有篡位的野心,文武百官都十分惧怕他。
司徒王允是个十分正义的大臣,于是决定除掉董卓。这时候的董卓势力强大,而且身边还有义子吕布。吕布骁勇善战,武力非凡,因此王允只有采用智谋。王允发现董卓和吕布“父子”二人狼狈为奸,都是好色之徒,于是决定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借以达到除掉董卓的目的。王允有个义女,名叫貂蝉,不仅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为了感激王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她决定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于是王允秘密请吕布到家中赴宴,然后让貂蝉歌舞助兴。吕布被貂蝉的美貌迷住了,王允趁机将貂蝉许配给了吕布。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然后也让貂蝉献舞。董卓见了貂蝉顿时垂涎三尺,王允又向董卓说:“如果太师喜欢,就把她送给太师吧!”董卓高兴地把貂蝉带回了府中。
吕布见王允已经把貂蝉许配给了自己,现在又送给太师,于是十分恼怒,王允对吕布说:“太师说要把她接回去给你张罗婚事,我怎么敢违命呢?”吕布信以为真,于是就等董卓给自己办婚事。可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动静,原来董卓已经把貂蝉占为己有了,这让吕布十分愤怒。
有一次,吕布趁董卓不在偷偷跑去见貂蝉,正当他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被董卓发现了。然后貂蝉装作被侮辱的样子,说吕布想非礼她。董卓见吕布竟敢调戏貂蝉,顿时大怒,用戟向吕布投了过去,幸好吕布跑得快,才没有受伤。自此,董卓和吕布有了隔阂和仇恨。
王允见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秘密地跟吕布说:“董卓简直就是畜生,竟然把你的妻子占为己有,亏他还是你的义父,你忠心耿耿,他却不把你放在眼里。”吕布听到这里当然很生气,王允趁机挑拨说:“他抢了你的妻子,还想用戟杀你,他哪有什么父子情意,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吕布于是动了杀董卓的念头。
王允见吕布已经中计,于是让吕布带兵埋伏起来,自己立即假传圣旨,诏董卓上朝受封。董卓十分高兴地进宫受封,结果被吕布的伏兵给杀了。
貂蝉送秋波,董卓归西;西施献柔情,勾践灭吴,利用“美人计”达到目的的例子不在少数。在现代职场中,“美人计”也得到了创新,不再局限于以色诱惑、乱人心志的古老模式,而是把“美人计”的内涵加以扩展。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职场中,你要谨防别人,包括上司和同事对你实施的“美人计”。
知人善任,远离自私自利者
【原典】私人以官者浮。
注曰:浅浮者,不足以胜名器,如牛仙客为宰相之类是也。
王氏曰:“心里爱喜的人,多赏则物不可任;于官位委用之时,误国废事,虚浮不重,事业难成。”
【释评】官位是国之大宝,不可委之以缺德少才如唐玄宗的宰相牛仙客那样的人,更不用说庸碌之辈了。为君者,不仅要学会礼贤下士、善待人才,还要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百里奚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被称为“秦国第一相”,他辅佐秦穆公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这样一个智士,竟然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
百里奚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后来辗转到虞国任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百里奚虽然识破了晋国的“假途灭虢”之计,但他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听从大臣的进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虞国的国君及百里奚都被俘虏。
后来,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而且送了大量的珠宝和一大群奴仆作为陪嫁。这群人中就有百里奚。然而百里奚并不甘心就这样为奴,因此就找了个机会逃跑了。
秦穆公在清点陪嫁名单时,发现少了一个叫做百里奚的人。一问才知道那人是一个老奴,就并没有放在心上。
秦穆公的手下有个叫公孙枝的人,他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于是找到秦穆公说:“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一直没有遇到明主。希望您不介意他卑微的身份,任用他为秦国效力。”秦穆公听了之后,立即派人四处寻找百里奚的下落。过了很久才打探到百里奚跑到了楚国,在一个大户人家放牛。
秦穆公于是想派人去楚国用金帛重礼把百里奚赎回来。公孙枝说:“楚国人之所以不任用百里奚,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百里奚的才学。您要是用重金去换他,楚国人必然会怀疑,还会放他走吗?”
秦穆公连连点头,于是派使者带了五张羊皮去见楚王,说:“百里奚是敝国的奴仆,因为犯了罪所以逃到了贵国。我们想把他带回去治罪,希望得到楚王的允许。”楚王见秦国用五张羊皮换一个放牛的老奴隶,满口答应了,并派人把百里奚抓来,交给了秦国的使臣。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来了,立刻派人迎接,并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再三推辞说:“我是一个亡国的臣子,出身更是低贱,哪里有面目和您探讨国家大事呢?”秦穆公说:“虞国的国王不用你,才遭到了亡国的命运。这并不是你的过错。”于是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非常赏识他,将国家的政权都交给他管理,并封年已七十的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百里奚从此成了秦国的相国,为壮大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穆公敢于任用一个垂垂老矣的奴隶作为相国,可见其用人之道的“深厚”。当时的秦人被视为夷狄,并不为中原诸侯所容,国力也很衰弱。对秦穆公来说,壮大秦国的第一步就在于招揽人才,为我所用。因此,他不拘于身份地位,任用了在其他国家不得志的百里奚。对君主而言,“待人以厚”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用人上的不拘一格。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大量不同特点、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帮助你。“沧海横流显本色,吹尽黄沙始见金”。真正的人才往往都是潜藏于黄沙之中的,你只有将他们挖出来,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资本。
萧何想让刘邦重用韩信,于是对刘邦说:“那些逃跑的将领很容易得到,但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无双的。汉王如果只想在汉中常驻,那么就不必用韩信;如果您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更好的人才了。一切就看您自己如何决断了。”
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夺取天下,于是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大将。于是刘邦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汉王向来对韩信很傲慢,认为他是个低贱之人。现在您是要拜他为大将,却如同呼唤自己的儿子一般,因此韩信觉得屈辱,于是要逃跑。如果您真的想要拜他为将,就应当选择一个好日子,斋戒沐浴,设封坛,以礼待之才可以。”
刘邦同意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并向他询问安邦定国的策略。韩信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刘邦,带领汉军杀出了汉中,并最终战胜了项羽,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成为汉王朝重要的开国功臣。
古人云:“知人既难,察人必慎。”正确的考察可以准确地评价一个人,并能够恰如其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古今智者无不重视察人之法,并注意积累有关的宝贵经验。
唐太宗不念旧恶重用魏征,不仅展示了其作为一代君主的气度,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统治者唯贤是举的一面。
魏征曾经随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反隋,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重用。后来,魏征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在当时激烈的宫廷斗争中,魏征曾多次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及早除掉李世民,但由于李世民已经早有戒备,因此李建成始终没有成功。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当上了皇帝,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早就很器重魏征的胆识和能力,因此并没有因为魏征当年反对自己而将他杀害,反而亲自将魏征迎接到自己的书房中,请求魏征帮助自己治理天下,让他担任谏官之职,并经常将他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直言善谏,为唐太宗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帮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了解人才,并选择能够帮助你的人才,诚心地向其请教,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学会任用贤能之人,你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雍正能够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战胜其他的皇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团结了一批为己所用的贤士。虽然雍正登基后以猜疑忌刻、寡恩薄情著称于世,可谓“黑”脸无情,但他同时明白另一个道理:一个君主,只会“黑”还不行,还要能够以“厚”待人。因此,凡是贤才,哪怕是反对他的贤才,只要与政治斗争或朋党没有联系,他就照样任用,甚至还破格提拔。这也是雍正识人用人的一个亮点。
雍正登基第一年,翰林院检讨孙嘉淦就上了一个条陈,力请雍正做三件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在皇帝刚刚登基、宫廷内部余波尚未平息的情势下,要求皇帝“弘宽容之量”、“亲骨肉”以“泯其疑惧而上下相安”,这无疑是对上意的极大触犯。
果然,雍正帝看到上疏后勃然大怒,把其中的一些有逆上之意的句子加了朱笔圈点,然后召集军机处诸大臣,叫他们阅看,并厉声责问道:“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左都御史朱轼回答说:“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帝听完后沉思良久,忽然纵情大笑道:“朕亦且服其胆。”不仅没有怪罪孙嘉淦,还命其任顺天乡试分校议叙擢升国子监司业。
此后,孙嘉淦屡上条陈,雍正帝曾同九卿论理说:“朕即位以来,孙嘉淦每每陈奏,可谓直言极谏,朕不仅不加怒,反而加恩,汝等臣工当以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