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24859300000033

第33章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3)

就在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时刻,谁也不会想到,海面上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是一个女人的歌声,歌声不仅没有丝毫的走调,而且也听不出任何的恐惧,简直就像面对着大厅里的众多来宾进行全神贯注地表演一样。

弗朗哥·马金纳静下心来倾听着,那种感觉令人终生难忘,仿佛教堂里的赞美诗也从没有这么高雅;大声乐家的独唱也从没有这般动听,简直就像天使在歌唱,寒冷、疲劳,刹那间不知飞向了何处。歌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苦难中的人得到安慰,也能使挣扎中的人得到鼓舞。他的心境完全复苏了,振奋了。他循着坚定、悠扬的歌声,朝那个女人的方向游去。

靠近之后一看,那儿浮着一根粗大的圆木头,可能是汽船下沉的时候漂出来的。几个女人死死地抱住它,唱歌的人就在其中,是个很年轻的姑娘。就是在大浪劈头盖脸地打下来的时候,她也仍然镇定自若地放声歌唱。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为了使她们不致因寒冷和失神而放开那根救命的圆木头,为了使她们不丧失求生的信心,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她们坚持、坚持、再坚持。

深受震撼的弗朗哥·马金纳豁然开朗,是啊,面对困境、绝望或死神,与其恐惧、绝望地哭泣或哀号,倒不如把恐惧、绝望放在一边,英勇无畏地纵情歌唱。这样一来既可以放松自己,又可以鼓舞别人。他也精神抖擞地加入了面对死神的歌唱。在漆黑的海面上,时而回荡起那个年轻姑娘的歌声,时而回荡起弗朗哥·马金纳的歌声,时而回荡起男女混声的小合唱……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死神在一分一秒地逼近,生命在一分一秒地抗争。就像弗朗哥·马金纳借助姑娘歌声的引导游靠过去一样,有一艘救援小艇以那优美、悲壮的歌声为导航,穿过黑暗驶了过去。于是,弗朗哥·马金纳、那歌唱的姑娘和其余的妇女都被救了上了小艇。大概是被歌唱感动了吧,死神终于望而却步了。

生活就像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每个人就好比是大海上的一片树叶。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中,每个人难免有忧愁,甚至有挣扎。无论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是在浪尖风口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忘掉用爱心来歌唱。用爱心来歌唱也许不能使我们变得伟大,但却可以使我们接近高尚。

做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威廉姆·霍金生于英格兰。很难想象,他年仅20岁就患上一种肌肉不断萎缩的怪病,整个身体能够自主活动的部位越来越少,以至最后永远地被固定在轮椅上。可他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学习和科研,一直以乐观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攀登着科学的高峰。

霍金从牛津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宇宙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他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与震惊的成就。他有12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是美国国家科学学会会员,获得过许多奖励,写出了像《时间简史》和《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这样享誉全球的畅销书。他成为所研究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

有一次,霍金坐在特制的轮椅上借助电脑给听众作学术报告。就在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登上讲坛,提出一个令全场听众感到十分吃惊的问题:“霍金先生,疾病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的太多了吗?”

怎样看待永远被固定在轮椅上的命运?这显然是个触及伤痛、难以回答的问题。顿时,报告厅内鸦雀无声,每个人几乎连自己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此刻,只见霍金的头部斜靠着椅背,面带着安详的微笑,用能动的手指敲击键盘。随后,人们从屏幕上缓慢显示出的文字,看到了这样一段震撼心灵的回答:“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顿时,报告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那是从人们心底里迸发出的敬意和钦佩。

霍金对自己永远被固定在轮椅上的命运,不仅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悲观,而且充满了真诚的感激和自信。他用自己的精彩人生告诉世人:“没有不可战胜的坎坷命运,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神奇的“的哥”

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有一名开了17年出租车的司机,叫臧勤,42岁。在他的月营业收入明细单上,平均每月在16万元左右,扣除各项支出后,月收入约为8 000元,远远高出一般出租车司机3 000元至4 000元的月收入,成为行业内名列前茅的高薪司机。因此,他被称为“神奇的哥”。

臧勤的月收入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他十分注意对营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摸索提高效益的规律。他从计价器中研究每天的详细记录发现: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乘客上车后,10元起步价大概需要10分钟。这就是说,他每做10元生意要花17分钟。如果做20元到50元之间的中短途生意,平均两小时能赚120元。这就是说,做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效益最好。

他十分注意收听电台广播,特别留心市内举办的商业交易会等活动的信息,特别留心交通状况,“靠资讯引领生意”。他通过优选行车线路实现选择给自己带来最好成绩效益的客人,实现规避交通拥挤和堵车。他所在车队的领导说:“像他这么动脑子开车的驾驶员,实在是罕见。”

他十分注意与乘客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他很珍惜与乘客之间20分钟的缘分,经常一边开车,一边进行愉快的交流。许多客人都和他聊得很开心,下车时还情不自禁地说:“怎么这么快就到了?”17年“的哥生涯”,他发展了一批“回头客”,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他们常常包租他的车,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他十分注意读书,看电视,力争做一名有素质、有头脑、有文化、很快乐的“车夫”。他平时喜欢看书,喜欢看《财富人生》这样的电视节目。当然不只是单纯地看,他还认真地思考。他说:“有些司机常抱怨交通拥堵,油价上涨,生意不好做。但我想,外在环境是我不能改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因此,遇到红灯的时候,就把心态放松,放一粒五香豆到嘴里,看看街景,有时感觉就像自己在开私家车兜风。”

臧勤的事迹流传开后,有不少人说,让他做司机太委屈了,应该让他去大公司做个高级管理人员。

他却说:“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司机。即使开出租车,也能挣到8000元的月薪,丝毫不逊色于所谓的高级白领。当然,我要做个很快乐、有思想、有素质的司机,还需要学很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做不成事情的人。认真做,就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就能把事情做好。

165张字条

沈阳市有位送奶工,叫王秀珍,38岁,来自内蒙古的贫困农村。每天凌晨3点,她到奶源地取奶,然后向自己负责的居民小区送奶,早8点之前把奶全部送到165家订户的手中。在这5个小时里,她一直紧张地奔忙着。她对每月1300多元的收入,感到很知足。除了做送奶工之外,她还在九路市场的一家饭店做小时工。

2009年11月29日早晨,正在忙于送奶的王秀珍突然接到内蒙古老家的报丧电话:75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她忍痛坚持送完了当天所有的牛奶之后,立刻准备回家奔丧。她利用等车的时间,手写了165张暂停送奶的字条:

“对不起,我爸死了,从11月30日至12月6日停奶,12月7日送奶。送奶工。”

然后,王秀珍叮嘱17岁的儿子,不要怕冷,不要怕辛苦,务必利用课余时间将这些字条连夜张贴到订奶户的门前。

第二天,离开沈阳远在内蒙古的王秀珍得知,因为儿子对订奶户的住址不熟悉,有一些订户没有得到通知后,立即拨打长途电话挨户通知。

12月7日凌晨,奔丧归来的王秀珍准时赶到了奶站,然后又披星戴月、冒着严寒,一如既往地为订户送去了牛奶。为此,她被订奶户誉为“最敬业的送奶工”。

思想敏锐的记者无意中看到了王秀珍写下的字条,从中看到了她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的好品德。当记者得知王秀珍回沈后,立刻前去采访了她。记者问:“你一个人起早摸黑送奶,不害怕吗?”

她说:“怕?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一到小区,满脑子里想的全是‘这个小区谁家订奶了?’‘订的是什么样的奶?’‘有没有漏送的奶?’”

“为了生活,你一天干两份工作,累不累?”

“能不累吗?有时候累得自己偷着哭。在外面忙活,回家还得照顾孩子。尤其是冬天,在早上送奶的路上,电动车坏了,三四点钟,整个马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想找个帮忙的人都找不着。我想给孩子打电话,可又怕影响孩子上学。我一边哭一边推着电动车往前走,心里想,订奶户还等着早晨喝奶呢。不过现在好多了,大家越来越信任我,订奶的钱从开始交10天的,已经变成交一年的了。我的订奶户,现在已经有167户了。看到这些人对我的信任,我挺高兴的。只要大家信任我,支持我,再苦再难我也能挺住。”

……

沈阳晚报连续报道了“最敬业的送奶工”的事迹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2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用6分多钟播出了她的事迹,人民网、新华社等300多家媒体也相继参与报道。一时间,王秀珍成了新闻人物,成了“敬业与诚信”的代名词。

一些好心人纷纷给报社打电话,表示愿意给王秀珍提供薪水较高、劳动强度较低的工作。其中的一位女士给报社打电话说:“王秀珍的这种精神真的太让人感动了。送奶的工作就挺艰辛挺苦的了,但为了孩子,她还要到饭店做小时工。她太苦了,我想请她来我家做保姆,一个月2000元,吃住在我家。这样,她就不用在外面租房子住了,也就可以不用付那么多辛苦了。”

当记者将这些信息转告给王秀珍时,她婉言谢绝道:“谢谢所有的好心人!我挺喜欢干这行的,虽然是苦了点,但大伙给的信任也挺多的,我能挺住。另外,儿子虽说上大学,但他是走读生,每天都得回家住。如果我去当保姆,孩子就不方便了。我没什么文化,有这个工作就不错了。”

有一位网友留言说:“她在父亲去世、悲恸万分的时刻,还能想到为165户人家送奶的责任,这彰显出她的敬业、诚信、善良与爱心!”

还有一位网友留言说:“感动沈阳不一定非有什么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壮举不可,有时候只需一张简短的字条,只需为他人准时地送上一杯牛奶,只需给他人留下一个匆忙的背影。”

众多网友还一致推荐王秀珍为2009年度“感动沈阳”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2010年1月18日,2009年度“感动沈阳”十大人物评选揭晓,送奶工王秀珍的得票名列榜首。写给她的颁奖词是:用165张字条,与165个订户真情相连。在别人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她正在一个人的长征中,在家家户户中传递真情。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送奶工,可今天,她却成了一段城市佳话,一朵绽放的沈阳玫瑰。

生比死更需要勇气

美国的塞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一次讲学时首先讲到下面的这个悲剧。

有一位叫杰克的电工,每天都在四周布满高压电器设备的工作台上工作。他虽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触电,但还是整天提心吊胆,非常害怕遭到高压电击而送命。

有一天,杰克在操作时忙中出错,突然碰到了一根高压电线,随后立即倒在地上死了,身上表现出触电致死者的许多症状。但实际上,他碰到电线时,根本没有电流通过,因为电闸并没有合上。

两位医学专家对杰克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死者的心脏细胞已经大量坏死。他们分析说,这显然是肾上腺素造成的。人体平时只需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可以满足生命的正常需要。由于在他意外接触到高压线的一瞬间极度惊恐,精神崩溃,万念俱灰,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大批心脏细胞被杀死,导致了心脏骤然停止跳动。一句话,杰克之死是心理和生理因素二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接着,塞利曼博士又讲了第二个悲剧。

在一家运输公司,有一位调度员名叫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相当负责。不过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理素质不好,意志脆弱。

有一天,同事们为了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下班后都匆匆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竟被意外地锁在了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车里拼命地敲着、喊着,但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能听得到。他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依然毫无结果。最后,他无可奈何地坐在冰柜车里等待死神的降临。

他越想越可怕,冰柜车里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20度以下,如果逃不出去,就一定会被冻死。精神上已经彻底崩溃的他,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了凄惨的遗书。

第二天旱上,公司的员工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车,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立即将尼克送去急救,但已经无法挽救了。大家很惋惜,也很惊讶,因为冰柜车的制冷开关并没有打开,巨大的冰柜车里也有足够的氧气,尼克怎么会被“冻”死呢?!

其实,尼克并不是死于冰柜车的温度,而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死于过度的悲观。他根本没有想到,也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那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哀莫大于心死。他的心先死了,也就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