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24859300000034

第34章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4)

塞利曼博士在讲完上面两个悲剧后说,他还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一万多人做了心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假如一个人勇敢坚定,遇到可怕的事情镇定自若,就绝不可能出现被吓身亡的现象。与此相反,假如一个人意志脆弱,遇到可怕的事情惊恐万分,就可能引发病变,甚至摧毁生命。一句话,生比死更需要勇气。

没有双臂的书法家

1979年,云南丽江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叫和志刚。他不知道******的厉害,不幸被高压电击倒,失去了双臂,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残疾人。

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头上,尽管他很沮丧,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常人,但高压电并没能击垮他继续生存下去的渴望与勇气。

他开始重新学会生活。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穿袜子,全部都要从头学起,就连走路也要从头学起,因为突然失去双臂,走路难以平衡,一不留神就会摔跤。为了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提高平衡能力,他上中学时风雨无阻练习跑步,每天坚持跑6~8公里。

和志刚心中考虑最多、最大的问题是:将来自己靠什么生存下去?

于是,他选择了练书法。他先后拜过3个书法老师,但没有一个愿意收下这个没有双臂的孩子。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很多有手的人都写不好字,何况是个没有双臂的孩子。

但是,他相信自己。他开始自学,“坚持”二字一直陪伴着他。

他最初是用脚练习写字,但父亲坚决反对,对他说:“不能用脚玷污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你要写,就用嘴写。即使牙齿、眼睛受点伤害也不要紧,只是千万不要用脚写。”

他改用牙齿叼笔。因为练书法得用力把笔咬住,不然,写出来的字就没有力度,结果牙齿都咬出了豁口,凹了进去。他废寝忘食地用嘴练写字,时间长了,嘴痛得张不开,甚至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天长日久,就连舌头也被毛笔杆压出了一条印子。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志刚成了一位书法家的关门弟子。一次,上厕所的时候,别人用手脱裤子,他用脚,干净利落,特别灵巧。小便之后,只见他身子一抖,裤子就上来了。

书法家看到这些之后,感到特别惊讶,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孩子真是厉害!”

他自豪地告诉书法家:“我还能用嘴写书法。”卫生间的偶遇,成了他们师徒的缘分。在恩师的指点下,他的书法大有长进。

1985年,年仅17岁的和志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尝试,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去换取生活费。他第一次卖书法作品,一副对联卖两毛钱。过年前卖了近十天,挣了二三百元,够他一年的生活费了。这在当时算是相当可观的收入,比他父亲的月工资还要高出几倍。

从那以后,他更加刻苦,也更加坚信:他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可以用嘴写出具有高水平的书法作品,可以同用手写出来的比美。

天助自助者。随着岁月的推移,和志刚的字越来越值钱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现在,他的一副对联已经可以卖到500块钱了。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而且更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他的自强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了无数人,特别是对孩子,无疑将是一生的鞭策。

和志刚练就了自成一家的口书书法,被誉为“中华一绝”。现在,他的作品已经遍及60多个国家。曾在上海、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书法展,曾获国内、国际书法大奖。

1994年他作为我国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出席了在英国举办的国际残疾人艺术技能论坛会。英国王子查尔斯接见他时由衷地赞叹:“中国人,真了不起!”

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高兴地收藏了他的书法作品,就连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很高兴地收藏了他的书法作品。

他还在全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400米、800米、1500米跑的三项冠军,及跳远第二名。从1984年到1994年间,他先后在全国、省、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26枚金牌。

功成名就的和志刚,满腔热情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几年来,和志刚把他用嘴赚来的钱,为父母盖了新房,解决了十来个健全人的就业,资助了20多名失学儿童,并为多家慈善机构、家乡修路,帮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捐款捐物共计10多万元。

他朴实地说,一个人不管是残疾人也好,健全人也好,赚了钱全部装到自己的腰包里不行,必须去关心需要关心的人。这样才够一个人,也才能站得很稳。

2003年,和志刚被评为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在2004年1月4日举行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主持人问道:“如果给你一双健全的手,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想拥抱所有我爱和爱我的人!”这个回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人生就像一座深不可测的宝藏。和志刚的闪光足迹可以告诉世人:世界上有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无法做到才成为不可能,而是因为工夫不到才成为不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执著地追求梦想,肯于付出汗水,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人的意志可以改变世界

2004年,64岁的肯尼亚环保主义者玛塔,在194个诺贝尔******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荣获该奖的非洲妇女。

诺贝尔奖设于1901年,但是将******颁给一位环保领域的人士尚属首次。诺贝尔******增加了环保这项新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诺贝尔奖第一次将环护与和平联系在一起,标志着世界已经充分意识到环保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玛塔出生于1940年,是位著名的生物学学者。1971年,她在内罗毕大学从事兽医学的研究,并成为东非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黑人女性。1976年,由于她工作业绩突出,成为内罗毕大学兽医系的第一个女系主任,后来又成为生物学院的院长。同年,她投身于肯尼亚全国妇女委员会的工作,长期担任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77年,她领导肯尼亚全国妇女委员会发起了“绿色带运动”,主要宗旨是鼓励人们,特别是妇女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减缓沙漠化,提供燃料、建材和食物,加速解决贫穷问题。为了坚持不懈地开展“绿色带运动”,她放弃了生物学教授的职位,放弃了稳定的学术生涯。

但是,在开展“绿色带运动”的第二年,莫伊当上了肯尼亚总统,整个国家陷入独裁、贪污的黑暗时代。玛塔以环保为出发点,奋斗的过程中也带有争取人权和女权的色彩,因而引起了不少当权者的敌视。她曾经被毒打、恐吓,甚至身陷牢狱,但所有的不幸与挫折都没能动摇她的信念。她经历了不屈不挠的艰辛过程,从一名研究生态环境的学者,成长为肯尼亚全国妇女开展“绿色带运动”的卓越指挥者和领导者。

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绿色带运动”为贫穷的非洲种植了近3千万棵树,为上万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2002年12月,玛塔作为绿党成员在肯尼亚的首次自由选举中当选议员。2003年1月,她出任肯尼亚政府助理环境部长,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工作,成为6名女部长级的官员之一。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宣布给玛塔授奖的理由时说:“将本年度******授予玛塔,是为了奖励她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如今不少国家都已经借鉴了玛塔的经验,她将激励非洲人民继续为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而斗争。”

玛塔在得知获奖消息后对挪威电视台说,我只是在这一奖项宣布前25分钟才得知此事。当我被媒体包围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获奖不是我一个人的骄傲,而是整个肯尼亚妇女的骄傲,乃至整个非洲妇女的骄傲,也是整个环保人士的骄傲。

玛塔表示,她的庆祝获奖的方式离不开老本行,就是继续种树。她将用所得的130万美元奖金,继续推动非洲的“绿色带运动”。

美国前总统卡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南非卫生部长,分别向玛塔致贺。

肯尼亚总统基巴基说:“作为肯尼亚人,我们必须再次下定决心保护环境,以感激我们的一名同胞获得那最高的荣誉。”

主持诺贝尔颁奖音乐会的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赞扬玛塔是世人的楷模,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她让大家明白,即使是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改变世界!”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稍有夸张,但是很难否认它蕴涵着的深刻哲理。

生命的价值

以前,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人体是由几十种不同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如果将这些化学元素提取出来,制成日用品,一个普通人的脂肪不过制成10来块肥皂,磷不过制成2200左右根火柴,铁不过制成一根1寸左右长的铁钉。除此而外,还可制成20磅焦炭、1英两金属、1小匙硫黄,以及粉刷一个小房间的石灰。就是说,一个重约70公斤的人体,也就能值150美元左右。从这种角度看,人的身体是很廉价的。

但这只是研究人体价值的一个侧面,人体价值还有更值得重视的另一个侧面。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信息:“2005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肝脏移植手术费用,已经超过了4万美元,约合当时的人民币33万元。”从这种角度看,人的身体又是很昂贵的。

上面这两条信息,可以引起人们对人体价值和人生价值的许多思考。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视力,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重见光明?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听力,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重闻声响?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欢声笑语?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双腿,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健步如飞?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双臂,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拥抱自己的亲人?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把美好的往事想起?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健康的心脏,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恢复生命的动力?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随心所欲?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至爱的亲人,得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重新团聚?

假如我们现在还拥有健全人的一切,或者是拥有健全人的许多,难道我们不是一个极富有的人吗?

假如我们现在还拥有健全人的一切,或者还拥有健全人的许多,我们是否已经做到了倍加珍惜?

假如每个人都是比尔·盖茨一样的世界首富,花钱就一定能换回无价的生命吗?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是拿破仑,几乎拥有了许多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荣耀、权力和财富,是否也会沮丧地抱怨:“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是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是否也会由衷地赞叹:“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熨斗哥

有段只有一分多钟的视频,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持续走红,以至于被凤凰卫视等港台电视台关注。视频中的年轻小伙子,被网友称为“熨斗哥”。这段视频的大意是:

在四川省乐山市一家临街的服装店,有位年轻的熨烫师傅身穿短袖衬衫,理着一头短发,样子十分干练。他站在工作台前,左手迅速将一条裤子放平。随后,他右手拿起蒸气熨斗,神气十足地熨烫裤子。他手中四斤来重的熨斗忽左忽右,上下翻飞,动作娴熟,潇洒自如。在整个类似表演的熨烫过程中,熨斗始终喷着热气,让看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视频作者还为其配上了迈克·杰克逊的经典舞曲《危险》,很有效果。观众可以听到,现场不时传出掌声和“太牛了”的赞叹声,气氛十分火爆。

许多网友很有兴致地问:这位“熨斗哥”在哪里工作?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用引人入胜的表演来熨烫裤子呢?

2010年6月8日下午,记者根据视频上的蛛丝马迹,辗转找到四川半身缘裤业公司乐山二分店一位叫邱秋的熨烫师傅。在记者详细地陈述了网上视频的内容之后,邱秋确认视频上的人就是自己。

邱秋向记者介绍说,大约是在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有几个年轻小伙子从服装店路过,看到如此熨烫服装感到很新鲜,于是进店拍了一段视频后就走了。自己并不认识拍视频的人,所以也谈不上炒作。自己也不知道这段视频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电视台播放过,对于在网上蹿红更是感到非常意外。

邱秋告诉记者,自己来自乐山市犍为县的农村,23岁,大专毕业,尚未找女友,业余时间偶尔上网,生活比较有规律。刚上班的时候,整天拎起4斤来重的熨斗,手指都磨肿了,感觉还是比较辛苦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

至于为什么要做这种花式熨烫,邱秋嘿嘿一笑说,其实目的也很简单:一是为了吸引顾客;二是整天循规蹈矩地熨烫服装感觉很枯燥,所以耍耍熨斗、高兴高兴也没有什么不好。

对于今后的打算,邱秋说,暂时没考虑很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会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努力提高个人的手艺,希望将来能有个更好的发展。

有位看过视频的网友留言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将看似简单、平凡、普通、枯燥的工作做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就能给店里带来更多的生意,也就有了养家糊口的好手艺。我很佩服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创造快乐,在快乐中发展事业,在发展中享受生活。”

还有位看过视频的网友留言也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快乐的人,没有不快乐的工作;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