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24859300000032

第32章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2)

屠格涅夫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

也是一天的夜晚,一个年轻人沿着巴黎塞纳河堤走着。他的心情沮丧,走投无路,想投河自尽。

他年仅25岁,但短短的25个年头却充满了辛酸与不幸。孩提时,因为政治原因,母亲带着他离开了家园,逃往法国,像难民一样地到处求乞度日,过着度日如年、饥寒交迫的生活。后来,这位年轻人投入军队,凭着聪明才智,不久就升到很高的官阶。但是当时法国动荡不安,他因为持不同的政治观点而遭到逮捕,被解除官职,又不得不离开军队。他已经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他十分悲观,感到前途没有丝毫的光亮。他决心解脱痛苦,跳入那漆黑的河流中去。

突然,黑暗中隐约出现一个人影,亲切地呼唤着他的名字。这个人是他军队里最好的朋友。朋友听完了他的倾诉之后,甚为感动,决定帮助他。由于这个朋友的帮助,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生。

这位决心跳河自杀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波拿巴·拿破仑。

波拿巴·拿破仑也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

有一次,法国作家大仲马和一位官运亨通、飞扬跋扈的青年政客发生了争执。在中间人的安排下,他们商定用抽签来决定各自的命运,输者必须向自己开一枪。

结果是大仲马输了。他手里拿着枪,神情严肃地走进另一间房里,随手关上门。在场的同伴们不安地等待着那一声枪响。可是,等了好一会,枪声才响。对手和同伴急忙向房间里跑去。打开房门,只见大仲马手拿着冒烟的枪,失望地对大家说:“先生们,最遗憾的事发生了——我没有打中。”

大仲马接着说:“恪守诺言固然令人尊敬,但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让生命做无谓的牺牲,这样的蠢事不仅我不会这样做,而且我也不会让我的对手这样做。”

大仲马以幽默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人觉得他是一名生活的智者和强者。

大仲马更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继续,无端地自杀,无异于杀害自己父母的生命。不用摆更多的大道理,仅就这一点,就可以说,在年轻人所有的缺点中,最不能容忍的缺点就是轻视自己的生命。年轻人遇到点挫折、失意、苦难或不幸,就鄙薄自己,否定自己,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实在是人世间最大的过错。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要想战胜外界,首先必须战胜自我。人,务必是同自己决斗的胜者。

没有人不能成才

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读中学的时候,父母为其选择了一条侧重学习文学的道路。但经验丰富的老师不同意他们的选择,诚恳地说:“他很用功,也很仔细,但过于拘泥,缺少浪漫,这样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很难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后来,父母充分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他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善于构思,也不善于润色,更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力,成绩在班上经常倒数第一。老师对他的评语简短而严厉:“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父母和奥斯瓦尔德并未气馁,主动到学校征求意见。化学老师根据他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优势,建议他侧重学习化学。

这位在文学、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被化学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奥斯瓦尔德在化学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成为公认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1909年,奥斯瓦尔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鲁迅年轻时曾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学医,以实现他救国救民的抱负。但他回国后发现在旧中国学医救不了国民,于是毅然改医从文,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诗人艾青年轻时曾在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但当他的第一首诗发表以后,认识到自己的修养和气质更适合于文学创作,于是调整学习目标,专心从事诗歌创作,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

俄国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与奥斯瓦尔德、鲁迅、艾青不同,他没有在遇到挫折时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但也同样获得了成功。

夏里亚宾15岁时,到喀山市报考一家剧院的合唱队。在试唱时,因嗓子有点嘶哑,尽管他竭尽全力地演唱,但仍然未被录取。可是夏里亚宾经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若干年后终于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歌唱家。

夏里亚宾在成名之后结识了高尔基,跟他谈起自己年轻时考一家剧院的合唱队未被录取的往事。高尔基听后乐得前仰后合,这让夏里亚宾难以理解。原来,就在那个时候,高尔基也报考过这家剧院的合唱队……居然被接受了。但是,高尔基很快就发现,他的长处和志向不在唱歌,便毅然地离开了。

无论是将奋斗目标由不科学调整到科学,还是在挫折后坚持自己正确的奋斗目标,对于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不管是谁,只要为正确的奋斗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没有人没有价值。宝贝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废物,废物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宝贝。同样,人才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不可造就之才”,“不可造就之才”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人才。

没有人不能成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足智难为谋。成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化悲痛为贡献

1936年10月,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女性的海伦·凯勒,惊悉恩师安妮因病过世的噩耗。这噩耗使素来坚强刚毅的海伦·凯勒,精神几乎接近崩溃的边缘。

海伦·凯勒从小就因眼盲、耳聋,而无法像正常小孩子一样学习,被认定是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是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

但是,在她有幸遇上恩师安妮之后,细心的安妮发现海伦·凯勒的发声能力并未完全丧失,便竭尽全力地教育海伦·凯勒学习如何说话。

在寒冷的冬天里,安妮牵着海伦·凯勒的手,接触冰冷的水。当海伦·凯勒的幼小心灵被触动时,安妮在海伦·凯勒的手心中,用指尖轻轻写着:“W、A、T、E、R……”同时,安妮拉着海伦·凯勒的另一只手,触摸安妮的颈部声带处,口中不断发出“Water!”(水)的读音,让海伦·凯勒感受到发音的奇妙。

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练习,恩师安妮用无比的耐心和毅力,克服了巨大的艰难,终于教会了海伦·凯勒说话及阅读,并逐步将海伦·凯勒培养成为一位杰出的演说家和教育家。

经过与恩师安妮半个世纪的朝夕相处,海伦·凯勒早已将恩师安妮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情同姐妹,情同母女。惊闻恩师安妮过世噩耗的海伦·凯勒,根本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其悲痛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的。

最后,在好友的建议下,海伦·凯勒放下手边所有繁重的工作,随着朋友一起四处旅行,企图以此缓解内心深处的哀思。

海伦·凯勒丧师的悲痛,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将近一年之后方才猛然醒悟。原来恩师安妮用最大的爱心与耐心,艰难地教育海伦·凯勒,是希望海伦·凯勒也能像自己一样,为这世上更多不幸的人们服务,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海伦·凯勒领悟了恩师安妮的遗志之后,下决心继续为世上所有的残障人士,奉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安妮用毕生的奉献培养出伟大的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用毕生的奉献证明了安妮的伟大。两个伟大人物的毕生奉献,创造出了永垂史册的辉煌事业。

后来,海伦·凯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悲痛是无法避免且可以理解的痛苦挣扎,但过度悲痛则是人生的大害。人应该有默默承受任何悲痛的胸怀,并将悲痛化为贡献。”

什么都可以争取

1945年8月31日,伊扎克·帕尔曼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他是一个波兰籍犹太人的儿子,4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残废。

1950年,5岁的帕尔曼进入特拉维夫舒拉米特音乐学校学小提琴,踏上了漫漫求索的艺术之旅。这位双腿残废的攀登者,以顽强的毅力、惊人的天赋和对音乐艺术的满腔热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隔几年就进一大步,登上了一座又一座让全世界瞩目的艺术高峰,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足迹。

10岁的帕尔曼于美国电台举行了个人音乐会。

13岁的帕尔曼被选入“以色列天才儿童表演团”,到美国演出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并得到“以美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府——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蕾。

18岁的帕尔曼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首次独奏会,获得成功。

1964年3月,19岁的帕尔曼参加了世界著名的“利文特里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最高奖,被人们称作“小提琴王子”。从此,帕尔曼经常与世界著名的管弦乐团合作,频频出现在独奏会或音乐节的舞台上。

他长期与EMI公司合作,录音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的作品,最为出色的是帕格尼尼、维厄当、维尼亚夫斯基和戈德马克的作品,以及巴赫的《6首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他和钢琴家阿什肯纳齐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他们合作的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一直是乐迷们非常欣赏的版本。他还和很多世界顶尖的音乐家合作,包括大提琴家马友友、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等。他每年都要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举行百场以上音乐会。他还以指挥兼独奏家的身份同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英国室内乐团等著名乐团有过合作。

帕尔曼被称为“以色列的音乐大使”。1987年11月,他加入以色列爱乐乐团,赴华沙和布达佩斯公演,展示了东方独奏家的最高水准。1990年4月,他和以色列爱乐乐团一起首次赴苏联演出。1994年10月,以色列与中国建交后不久,他和以色列爱乐乐团来北京、上海演出。当时盛况空前,中国听众被他精湛的技巧所征服。一些还没有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常常是从接受帕尔曼的访问演出开始,然后同以色列发展进一步的联系。

帕尔曼还是一位热情的教师,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下一代音乐家的教育之中。从1999开始,帕尔曼在朱丽亚特音乐学院任教,给从11岁到18岁不等的年轻人提供最高层次的音乐指导。

身为一个残疾人,帕尔曼非常关心残疾人事业。后来,他成为“美国国际残疾人善后组织”成员。他用自己的钱,在纽约和哈瓦那等地筹建了残疾儿童医院。

众多的媒体对帕尔曼的艺术成就和高尚人格,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980年4月,《新闻周刊》把他作为封面人物进行报道。1981年,《美国音乐杂志》把他作为年度最佳音乐家刊发在该杂志的封面上。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在内的著名大学,相继授予帕尔曼荣誉学位。他随以色列爱乐乐团赴苏联演出的历史纪录片《帕尔曼在苏联》,被誉为媒体界的荣耀。1995年,他被评为EMI公司的“年度最佳艺术家”,这一年恰好也是他50岁生日。2000年1月,他被任命为底特律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2002年4月21日,他成为美国古典音乐名人堂的成员。在帕尔曼引以自豪的成就中,有一项是与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斯的合作,即在众所周知的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电影主题曲和插曲是由帕尔曼担当小提琴演奏的,该片和该片的音乐同时获得了奥斯卡奖项。帕尔曼已经获得了4次艾米大奖,15项格莱美音乐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美国总统理根授予帕尔曼“自由勋章”;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帕尔曼颁发了“国家艺术勋章”;2003年1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帕尔曼颁发了“国家艺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五位艺术偶像之一。

双腿残废的帕尔曼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成功学专家的兴趣。

有一次,一位残疾妇女见到帕尔曼之后,感慨万千地说:“见到你没有自暴自弃,我太羡慕你了。”帕尔曼却幽默地回答说:“太太,我的‘麻痹症’仅仅是在腿上。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

帕尔曼的回答,使一位研究他的成功学专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首诠释其成功原因的小诗:

世界是如此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为了爱我们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

让死神却步的歌声

1999年10月,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在英国斯特兰腊尔西岸的布里斯托尔湾的海面上,发生了一起不幸的事件:一艘载着104名乘客的“洛瓦号”船在暴风雨中触礁沉没。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艾利森国际保险公司的督察官弗朗哥·马金纳从下沉的船身中被抛了出来。他在黑色的海浪中奋力挣扎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觉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气息奄奄了。附近的呼救声、哭喊声也逐渐地消失,周围死一般的沉寂,似乎所有的生命全都已被海浪吞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