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要懂方与圆
24849700000043

第43章 与下属相处的方与圆(6)

贺若弼谨记父亲的临终教诲,无论是公开或是私下,只要是议论国家或人物,他都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得已时也只是含糊其辞,说些模棱两可的话。由于他谨小慎微又能征善战,贺若弼的官职得以平稳升迁,没有出过什么差池。

周武帝宇文邕想立宇文赘为太子,众人都认为宇文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能担当太子的重任。当时,反对最强烈的是大将军王轨,他曾私下和贺若弼言及此事。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但又不敢得罪王轨,就表示自己也“深以为然”,并“劝轨陈之”。

第二天,到了朝上,王轨对周武帝说:“皇太子仁孝无闻,又多凉德,恐应不了陛下的家事。愚臣短见,不足以论是非。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识度宏远,而弼每每对臣,深以此事为虑。”周武帝一听,就召贺若弼问话。恐祸及己的贺若弼说了一通和稀泥的话:“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未审陛下,何从得闻此言?”贺若弼见了皇帝后,却改了口,将王轨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退朝后,王轨怒斥贺若弼:“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贺若弼坦然答道:“此公之过也。皇太子,国之储君,岂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听完贺若弼的一席话,王轨“默然久之”。

贺若弼本以为王轨在皇帝面前只是说太子的好坏,没想到他却言及皇帝的家事,也就是国事——废除太子。倘若贺若弼站出来与王轨抱团,皇帝一定认为他们事先串通,形成了小集团,皇帝自然绝不轻饶臣子之间的结党营私,两人势必将一起被重罪论处;倘若不站出来,也就是谈到太子并无过错,让皇帝自己去决定太子的废立,虽然王轨会觉得自己倒戈相向,但这却恰恰是保全王轨和自己性命的方法,因为太子乃皇帝御封,岂能朝令夕改。贺若弼扮演的这一“和事老”的角色,不仅保全了同僚的性命,而且消除了上司对自己结党营私的疑虑。

宇文赘上台两年就驾崩了,年仅8岁的静帝即位。隋文帝杨坚(静帝外祖父)辅政并篡得皇位后,开始准备率领大军渡长江消灭南陈,但苦于找不到能担当兵马大元帅之职的人。贺若弼好友左仆射高颊,在文帝面前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贺若弼随后献上“取陈十策”,杨坚连连叫好,赐给贺若弼一把宝刀,并拜他为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

开皇九年(589年),贺若弼率军大举伐陈,一路南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渡济江,拔京口,夺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时任庐州总管的韩擒虎率领一支500人的小部队突入建康,赶在了他的前头,一举擒获陈国皇帝陈叔宝。

对于好大喜功的韩檎虎的举动,贺若弼一肚子的怨气,明明是自己浴血奋战,可头功却被韩擒虎轻易拿走。此时贺若弼早已将父亲的遗训抛诸脑后,他自恃功高,当众质问韩擒虎。韩擒虎也是名将,当然不服,反唇相讥。贺若弼一怒之下,拔出兵器要和韩擒虎决斗。众将领赶紧上前阻拦,才避免了一场血战。

班师回京后,皇帝论功行赏,贺若弼和韩擒虎在文帝面前争功。就在此时,晋王杨广埋怨贺若弼提前决战,违抗军命,提议给他一个吏职(中级官职)当当算了。

隋文帝息事宁人,做起“和事老”,说:“天下蛊事,何用过此!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于是,隋文帝下令封二人为上柱国,赐物八千段。

对贺若弼和韩擒虎的争功,以及杨广对贺若弼的落井下石,隋文帝是明眼人看是非,心里十分明了。倘若非要较真谁的功劳大,势必会伤及一方。加上两人对社稷的功劳都是功不可没,而且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隋文帝只得当起“和事老”,调解两人的纷争,对两人一起封赏,才平息了两人的争斗。隋文帝看似两边都不得罪的冷处理,却发挥了一位领导者团结下属、平息矛盾并使他们效忠自己(团队)的作用。作为领导者,遇到下属功过相当时,就要居中调停,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徇私情,做到一碗水端平,自然能使下属心悦诚服。

李刚在一家企业担任生产总监。有一次,一个生产车间的主任张勇例行公事,到由张丽负责的车间检查产品的合格率。

在检查的过程中,张勇发现有个产品不合格,便将它挑出来,责令退回去。这一退不打紧,问题就浮出了水面。因为生产工人的工资是按件付酬,被检查出不合格产品就会影响工人当月的工资。所以,工人乘其不备,又将那个不合格的产品放到了合格品里。张勇在退不合格品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翼而飞了,便将所有的产品挨个翻了一遍,最终挑出了那个不合格的产品。张勇顿时大为光火,扬言要张丽严查此事,将那个捣蛋的工人开除公司。张丽看到事态发展严重,便站出来当“和事老”,赔着笑脸说道:“张哥,咱都是吃这碗饭的,你何必这么较真呢?不合格的产品查出来也就罢了,何必要开除工人呢?”

张勇听到张丽指责自己,便恼羞成怒地喊道:“张丽,你这是在包庇你的下属,你可知道这个员工不单单对工作不负责,就连人品也存在问题。”

张丽瞧见张勇不听软话,也较劲地嚷嚷:“张勇!你就能保证自己部门生产的产品都是百分之百合格?你今天抓着我的小辫子不放,难保哪天不被我抓到你的!”

张勇见到张丽态度强硬,便说:“这么说,你是有心要包庇自己的员工了?”

“是的!”张丽接着说,“百密还有一疏呢,你咬着问题不放松,我看你针对的不是工人,而是我这个主任。有能耐你告诉总监去!”

张勇见张丽胡搅蛮缠,便将此事反馈给了李刚。

李刚心想此事若是闹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部门之间的团结。若依了张勇,则要开除工人,但是董事长出差在外,自己是没有权力开除员工的;若是依了张丽,就要包庇有错之人,董事长回来后也不会饶了自己。于是,李刚便想做一回真正的“和事老”。

李刚立即召集所有生产部门的员工开会,在会上,李刚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公司是大家的公司,如果因为一个人生产的产品不合格而导致公司名誉的损坏,员工就会下岗。”李刚的一番话,说得张勇心里美滋滋的,张丽则低下了头,等待被批评和处罚。见此情景,李刚接着说:“当然,我们也要理解那名将不合格品放进合格品里的工人。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但是知错能改,能保证下次不犯,我们就应该给他一次重新改过的机会,工人有错,错不至于开除嘛。”听完李刚的话,张丽所在车间的工人带头鼓掌,接着,所有人都鼓掌了。

会后,李刚找到张勇和张丽,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进行和解,使得两人尽弃前嫌。董事长回来后,不仅夸奖了李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提拔李刚做了副总经理。

在处理下属的矛盾时,李刚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通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不仅感动了两位负责人,而且也感动了所有下属。他的一番和解,不仅让犯错的员工自感有愧,而且给了犯错的员工一次改过的机会,深得人心,将即将上演的部门“口水战争”扼杀在了“襁褓”中,也得到了董事长的赏识。作为领导者,在充当中间人时,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以理服人,化解他人的矛盾,从而团结下属,也为自己的职场储藏人脉资源。

顺势而为才能得到支持

中国有句古话“顺应民意”。的确,领导者只有顺应大多数人的“意思”,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在管理科学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顺从人性。可以说,这是领导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

希望下属“顺从”自己,那么领导也要顺着下属的意思办事,这样才会使下属与自己之间达到公平。另外,如果从人的本性来看,如果领导事事苛求下属,下属就会事事苛求领导。如果领导不能达到下属的要求标准,他们就会不再服从领导的管理,这必然就会导致领导者用惩罚的手段来强迫下属服从自己,这样领导的地位就将处在危难之中。所以领导者要根据下属的特点,顺势开展领导工作,因势利导,这样才会得到下属的接受和认可。

有一个建在大山深处的寺庙,寺僧在山上开辟了一片土地,种植了许多蔬菜、水果。由于山里猴子很多,它们喜欢吃水果,于是经常来寺院的果园里偷水果吃,而且由于猴子本性喜欢打闹,僧人们种的蔬菜也常常难逃被破坏的厄运。僧人们被猴子们捉弄得十分气恼,于是拿着棍棒轮流看守菜园和果园,不让猴群靠近。但这些猴子狡猾得很,僧人们根本拦不住它们,而且由于日夜看守,大家都筋疲力尽,看守效果极差,根本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后来有一个老僧想到一个办法:他们以香甜的食物为诱饵,抓到了一只老猴子。僧人们给老猴子穿上了一套颜色鲜艳的衣裤鞋帽,然后让它逃走。老猴子迅速窜回猴群。可猴子们见它一身人衣打扮,以为是一个人在追它们,吓得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都离老猴子远远的。而老猴子本以为又可以回到同伴们中间,不料它们竞躲着它,不由得着急起来,于是追得更紧了。老猴子追得越紧,猴子们越害怕,逃得也越快。就这样,越跑越远。从此,寺庙终于获得了清静。可见,因势利导、顺着猴子的脾气秉性制定制服它们的决策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人其实也是如此,顺势而为才可以管理好。如果领导者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定会得到下属的服从,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每个下属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有自己对待事物的观点和为人的理念,如果领导者忽略了这些的存在,一味地只以自己的想法实施管理和领导,那么就很可能招来下属的抵触甚至反抗。

领导者如果不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在下属十分辛苦却得不到补偿和安慰的时候,还不知道要“顺”着他们的心思去做事,那么就很可能遭到下属的抵触;相反,当下属处于悲伤的处境,却可以得到领导的关心和安抚时,那么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领导者的随从,因为他们会觉得领导有“人情味”。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我”,顺着对方的这个“自我”和他交往,不去违抗他,他当然会和你成为好伙伴!

当然,这里强调的“顺势而为”并不是让领导者事事都顺着下属的思路去做,那样领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是要根据下属的特点运用适合的手段,提高下属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这才是最终目的。